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7)
2023(13028)
2022(9966)
2021(8944)
2020(7031)
2019(14947)
2018(14715)
2017(26732)
2016(15078)
2015(16731)
2014(16507)
2013(14771)
2012(12864)
2011(11472)
2010(11615)
2009(10338)
2008(9681)
2007(8826)
2006(7598)
2005(6871)
作者
(39931)
(33002)
(32724)
(31446)
(20961)
(15905)
(14917)
(12606)
(12486)
(11873)
(11175)
(11082)
(10609)
(10282)
(10194)
(10173)
(10103)
(9734)
(9724)
(9410)
(8307)
(7999)
(7820)
(7559)
(7531)
(7529)
(7483)
(7280)
(6628)
(6610)
学科
(51452)
经济(51400)
管理(42435)
(40313)
(33806)
企业(33806)
中国(18900)
业经(17549)
方法(17030)
(15905)
技术(15673)
数学(13920)
数学方法(13625)
(12778)
理论(12086)
产业(11134)
(10963)
农业(10724)
(10705)
教学(10691)
教育(10614)
(10395)
银行(10378)
地方(10150)
技术管理(10079)
信息(10019)
(9998)
(9722)
金融(9721)
总论(9478)
机构
学院(200806)
大学(191243)
(72996)
经济(71334)
管理(69262)
研究(64922)
理学(59638)
理学院(58879)
管理学(57450)
管理学院(57081)
中国(46544)
科学(40542)
(39946)
(34359)
(31813)
(31214)
(30699)
(29777)
中心(29617)
师范(29479)
技术(29190)
研究所(28982)
业大(27707)
财经(27270)
(25902)
职业(25156)
(24821)
北京(24439)
(24195)
农业(23952)
基金
项目(135932)
科学(108499)
研究(105533)
基金(95030)
(82636)
国家(81858)
科学基金(70831)
社会(65659)
社会科(62167)
社会科学(62155)
(57520)
教育(52239)
基金项目(49277)
(47235)
编号(45405)
自然(43457)
自然科(42572)
自然科学(42560)
自然科学基金(41769)
成果(36751)
资助(36489)
课题(33445)
(31862)
重点(31788)
(30266)
创新(29555)
(28859)
(28322)
(28034)
项目编号(27460)
期刊
(80579)
经济(80579)
研究(57078)
中国(46834)
教育(41526)
学报(30478)
(29366)
科学(27623)
管理(27253)
(26603)
大学(23428)
学学(21567)
技术(21195)
农业(20246)
(17651)
金融(17651)
职业(15738)
业经(15063)
经济研究(14103)
财经(13326)
(11620)
图书(11331)
(11324)
论坛(11324)
(11089)
科技(10371)
问题(10079)
(9485)
技术教育(9459)
职业技术(9459)
共检索到295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海文   王艳丽   王茂慧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习活动正在经历着全面的重构。适性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对当下更为复杂的学习环境的实践因应,具有泛在性、混合性与交互性等特征。数字化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促进个性化教育,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公平。高职院校应该深度推进适性学习,不断完善数字校园协同治理制度,打造课堂教学与智能技术的全方位耦合,构建起学生多维评价的新样态,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建萍  
根据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兴趣,构建个性化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模式,找到适合每个人的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不同学者越来越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数字化学习资源个性化建设的影响因素、结构基础与目标特征进行了一系列剖析,并提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个性化建构的基本策略。研究认为,基于个人终身学习的视角,数字化个性学习资源的建设应该以交互式学习为逻辑起点,完善数字化个性学习资源的规划与配置调控,并制定与学习者个性需求匹配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才能促进个人终身化学习的有效实现。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梁辰   徐扬   丁蕾  
针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聚焦于物流类专业课程教育改革,构建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与学习适应性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运用AMOS软件求解计算。研究发现:物流类专业课程中,数字化教学环境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对学习适应性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学生的数字素养正向调节了数字化教学环境与认知体验、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本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习适应性为目的,明确了通过数字化课程转型提高学习适应性的路径机制,为优化物流类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改造与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宋亦芳  
推进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将网络学习与传统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近年来,随着OMO理念的提出,推动了混合式学习又一次深刻变革,也为构建社区混合式学习新样态提供了全新的视野。研究表明,OMO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模式是一个线上与线下完整融合、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的学习生态体系,体现了全场景无缝学习、全方位学习体验、全融通学习服务的基本特征。从发展预期看,社区教育发展对OMO提出需求,数字智能技术为OMO提供支撑,线上线下探索为OMO奠定基础。因此,为推进社区OMO混合式学习,要加强学习场景、学习平台、学习策略设计,通过社区场馆、社区教室、智慧教室寻求推进路径,并基于联通主义理论、学习空间理论进行理论解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振发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丰富了高职院校的生源类型,使对口单招、中职注册入学、中高职衔接、高职本科衔接、提前自主招生、高招录取等几种生源类型并存,但学生管理问题因此凸显。文章建议高职院校创新管理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宗旨,加强管理机制建设,多途径提升学生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果,以顶层设计为起点,完善学生管理的机制建设,提高育人服务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媛   王为民   胡贝贝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展具有必然性,高职院校只有培养大量具有数字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才能有效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然而,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仍存在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数字素养、课程体系、教学基础设施、教学评价等多重问题。基于此,高职院校亟须培养具有数字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民,打造具备数字化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基于岗位能力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创设线上线下联动的数字化育人空间,创新关注学习效果的数字化评价体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蕾  
智慧课堂是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教育的新场域。高职院校智慧课堂不是数字技术简单地嵌入课堂教学,而是在完成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育人目标的课堂中与教学系统深度地融合,具有运用智慧技术、突出智慧教学、培养智慧人才三方面的特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智慧课堂建构面临的条件、认知、技术伦理三重困境,高职院校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推进智慧课堂环境系统升级、数智融合推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循序渐进提升教师和管理者数字素养水平、顺势而为完善数据应用和安全防范体系、多维一体构筑智慧课堂教学生态系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龚方红  
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职院校专业与课程改革,是时代之需、人才培养之需。教育现代化需要培养具备数字素养的新型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均需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面对数字化转型机遇,高职院校的专业与课程改革需契合产业需求,加强资源整合,推动协同教研,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适时引进数字化技术课程,遵循数字化个性需求,借助数字化改革开拓专业布局新局面,确保持续提升专业教师数字素养,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字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日发  杨成明  李梦  周潜  
信息化教学是反映数字时代高职院校发展质量的重要维度,也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抓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28省的226所高职院校6 973位教师进行调查,旨在探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研究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场景的“革新力”、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支撑力”、信息化教学环境的“保障力”、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发展力”等显著提升,但存在“技术热”背后“融合冷”、数字化教育资源使用“拖后腿”以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短板”明显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需促使信息化设备由“建起来”转向“用起来”、聚焦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践行“新基建”思想、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现以信息化教学高质量发展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小文  杨舟  张娜  徐梦婷  
对浙江省4所高职院校2254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得知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下高职学生学习自主性得以强化,对学校居家学习安排认可度较高,普遍认同居家学习能确保学习效率,但依然存在学生学习指导、投入和专注性弱化,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力不佳等问题,部分学生担忧网络学习效果,多数学生不期望调整周末或压缩假期。对此,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高校要强化教学技术支撑和学科协同,辅导员要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要细化学习目标、启发自我导向性学习、培养学习毅力与专注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婵  
终身学习背景下,教师培训能够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可持续发展,但目前的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存在培训机会稀缺、培训模式不科学的问题。文章认为应通过理论与实践两条途径,对新任教师入职、教学基础理论、教学专业实践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并对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定期组织企业实践、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拓宽教师培训途径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萍  
日益为教育界所重视并已经成为研究热点的英语移动学习在我国高职英语学习中并未完全彰显出其应有价值。文章以英语学习为例,从学生、教师和支持条件三个方面阐述高职学生移动学习所处的困境,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英语移动学习的发展路向,以期为高职学生移动学习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丽萍  
我国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提供了基准。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具有时代性、职业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是:职业技术与数字技术简单类同化,数字意识强但是行动力低;数字技术知技储备单一化,数字化学业评价实践不均衡;数字化发展内驱力不足,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欠缺。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具有“四重”诉求:时代诉求——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框架诉求——要以职业教育特殊性为聚向靶标;技术诉求——要探索基于体系的迭代升级;实践诉求——要积极借鉴国外经验。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是: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知,强化“数字认知―职业技能”的数字意识链路;优化高职院校教师数字环境,紧密“数据平台—数字生态”的数字适应链条;完善高职院校教师综合评价,健全“数据评价—专业发展”的数字教研支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月   吴兆明  
在线精品课程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载体,高职院校担负着建设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使命。但是,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建设普遍存在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不足、资源开发主体单一、资源内容形式单一、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共享不均等问题。破解此困境,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在线精品课程数字教学资源;促进团队合作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校际、校企合作,推广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应用和共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荣增   李振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在分析高职院校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有效路径:遵循教师发展规律,分层制定认定标准;分析教师属性特征,实施分类认定;系统构建认定与培养体系,促进教师差异化成长;校企共建认定平台,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