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7)
- 2023(9866)
- 2022(8353)
- 2021(7566)
- 2020(6221)
- 2019(13499)
- 2018(13052)
- 2017(24250)
- 2016(13175)
- 2015(14014)
- 2014(12968)
- 2013(12469)
- 2012(11159)
- 2011(10123)
- 2010(9894)
- 2009(8913)
- 2008(8301)
- 2007(7168)
- 2006(6149)
- 2005(5322)
- 学科
- 济(44726)
- 经济(44661)
- 管理(37554)
- 业(34576)
- 企(27914)
- 企业(27914)
- 方法(20229)
- 数学(17742)
- 数学方法(17509)
- 农(14169)
- 财(13117)
- 学(12613)
- 中国(12405)
- 业经(10971)
- 贸(10928)
- 贸易(10925)
- 易(10657)
- 农业(9615)
- 环境(9296)
- 制(8732)
- 务(8379)
- 财务(8367)
- 财务管理(8349)
- 企业财务(7903)
- 技术(7666)
- 地方(7484)
- 和(7258)
- 划(7196)
- 银(7008)
- 银行(6949)
- 机构
- 学院(178363)
- 大学(177323)
- 济(68177)
- 经济(66880)
- 管理(64611)
- 研究(64502)
- 理学(56888)
- 理学院(56221)
- 管理学(54918)
- 管理学院(54641)
- 中国(46666)
- 科学(45062)
- 农(42700)
- 京(37276)
- 业大(35346)
- 所(34675)
- 农业(34370)
- 研究所(32315)
- 财(29546)
- 中心(28456)
- 江(26105)
- 院(24306)
- 财经(24129)
- 农业大学(22913)
- 北京(22723)
- 经(22106)
- 范(21476)
- 省(21414)
- 师范(21009)
- 技术(20829)
- 基金
- 项目(131911)
- 科学(101976)
- 基金(96028)
- 家(89336)
- 国家(88644)
- 研究(86233)
- 科学基金(73655)
- 社会(54933)
- 省(52413)
- 社会科(52013)
- 社会科学(52000)
- 自然(51481)
- 基金项目(50810)
- 自然科(50351)
- 自然科学(50328)
- 自然科学基金(49464)
- 划(45110)
- 教育(39164)
- 资助(38649)
- 编号(32478)
- 重点(30602)
- 发(28199)
- 计划(28197)
- 创(28157)
- 部(27549)
- 科研(26901)
- 创新(26367)
- 科技(25241)
- 业(24729)
- 成果(23972)
共检索到251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谷畴 赵平 曾小平 蔡锡安
利用CO2交换系统和叶绿素荧光法,研究适度高温(38℃)、高氮(HN)和低光(LL)对早、中和后期演替树种木荷、红椎和黄果厚壳桂幼树光合过程影响的初始靶的,及其对群落演替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适度高温提升木荷和红椎高氮高光(HNHL)植株的光合速率(Pn),但高光强(>500μmol/(m2.s))限制木荷、红椎及黄果厚壳桂低氮高光(LNHL)和高氮低光(HNLL)植株Pn对适度高温的响应。当光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巧 聂鑫 刘秀梅 王华田 孟宪鹏 曹桂萍 李健 黄昌豹
通过搭建遮光棚模拟空旷地(不遮光对照)、林隙(46%遮光)、林下(81%遮光)等3种光照环境,研究了黑松Pinus thunbergii,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赤松Pinus densiflora等幼树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征随梯度光照强度的变化规律,以期了解3个树种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对策,为华北地区人工林的天然更新及长期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黑松幼树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水分利用效率(e_(Wue)),性能指数(i_(abs)),质体醌库的面积(s_m),PsⅡ捕获的能量从Q_a传递到Q_b的效率(Ψ_o),Ps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羽 孙浩钊 刘燕飞 汤行昊 方熊
以我国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和杉木为研究对象,研究氮添加、干旱及二者交互作用对两种幼苗生长、光合、同化产物分配及生物源挥发性有机碳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增加(P<0.05)木荷总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但显著降低(P<0.05)木荷细根可溶性糖含量;而仅显著增加杉木(P<0.05)总叶绿素含量和树高.干旱处理显著增加(P<0.05)两种幼苗总叶绿素含量,降低(P<0.05)木荷净光合速率、胸径、树高和总生物量,同时显著降低(P<0.05)杉木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氮添加和干旱交互处理显著增加两种幼苗总叶绿素含量,但对两种幼苗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氮添加和干旱分别使杉木的BVOC-C释放增加7.4和4.5倍,二者交互处理显著促进(P<0.05)木荷BVOC-C释放,但对杉木BVOC-C释放无显著影响,说明木荷和杉木BVOC-C释放对氮添加和干旱的响应存在差异.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陶江玥 刘丽娟 庞勇 李登秋 冯云云 王雪 丁友丽 彭琼 肖文惠
训练样本的选取是影响监督分类精度的直接原因之一,数据空间分辨率越高,训练样本要求越准确,而人机交互训练样本选取推广力有限。利用机载高光谱(AISA)和激光雷达(LiDAR)主被动遥感数据,探讨基于高分辨率影像的训练样本自动提取技术以及适合树种识别的遥感变量。根据树木的结构和高度差异,开展树高分层掩膜试验,并计算光谱间夹角,在每个高度层中自动化优选树种的高纯度训练样本。计算植被指数、主成分分析等特征变量,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器对研究区进行树种精细分类。实验表明:通过对阔叶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唐敬超
我国南亚热带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营造了大量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为主的速生纯林。但长期大面积同龄纯林连栽会导致林分出现生产力下降、病虫害严重、生物多样性降低、地力衰退等生态问题。为了减少人工纯林的不利影响,而将不同类型的阔叶树种混交到人工纯林中,或者直接将这些纯林改造为其他树种的混交林便成为一种较好的方法。然而林分改造时林窗所能提供的生长光照条件,以及造林地土壤所能提供的土壤氮磷元素含量就成为制约阔叶造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鹏 周国模 周宇峰 施拥军 李翀 李梦 吕玉龙 何莹
光合作用对环境因子的响应高度敏感,同时也相应地受到环境因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利用LCPRO+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在2013年8月高温夏季和2014年8月正常夏季气温下测定浙北地区5个常见绿化树种(银杏Ginkgo biloba,樟树Cinnamomam camphora,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玉兰Magnolia denudata)气体交换特征,研究极端高温天气对其光合作用日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对极端高温天气的光合响应特征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军 王秀花 楚秀丽 张东北 周志春
以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浙江樟Cinnamomum chekiangense和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2年生容器苗为材料,研究轻基质配比对其生长、根系发育及氮、磷吸收的影响,共设置2种体积分数基质配比,分别为45%泥炭+40%谷壳+15%黄心土(S1)和35%泥炭+40%谷壳+25%黄心土(S2)。结果表明:浙江楠在S1基质下,其苗高和茎生物量分别达88.91 cm和23.35 g,明显优于S2基质,分别较其高6.61 cm和3.39 g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娟娟 李吉跃 张建国
在不同CO2浓度(380、720μmol·mol-1)的密闭式生长箱内,对5年生油松和侧柏苗、3年生元宝枫和刺槐苗进行培养,研究CO2浓度升高与干旱胁迫对4种树苗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2浓度均能增加正常水分和重度干旱胁迫下4个树苗的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而降低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ond);在轻度干旱和重度干旱条件下,Pn、Ci、Tr、Cond和WUEi增加,刺槐的WUEi却减少。CO2浓度增加,4个树种在同一干旱时期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减少。随着干旱胁迫加剧,不同CO2浓度下4个树种的Pn、Tr和C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勇 王颖 李建军 张尹
加强林木种群内在关系的研究,将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内部深层次问题。采集了常绿阔叶林永久性观察样地的林分结构、地形、土壤等数据作为研究因子。通过2003年和2006年的相关数据,利用遗传算法(GA)的搜寻速度快和全局寻优效果优异的特点进行神经网络(ANNs)迭代训练和检测,得到了最精确的影响因子的阈值和权重。利用元胞自动机(CA)在时空格局演化模拟和空间局部优化方面的优势,依据影响因子的阈值和权重,确定了元胞自动机的转换规则,构建了常绿阔叶林种群种间关系演变的GANNs-CA模型。依据该模型预测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素芬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结瘤,共生固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绍光 李燕南 王沙生
对杨树无性系I-214(Populuseuramericanacv,‘I-214’)、健杨(Populus×euramericanaGuinircv.robusta)、中东杨(P.berolinensis)和群众杨(P.‘popularis35-44’)1年生插条苗进行盆栽试验,发现它们对空气和土壤干旱的耐性存在很大差异,其中Berolinensis对空气干旱的耐性最强,对土壤水湿的耐性最弱;Italica和Robusta对土壤干旱反应敏感,当田间持水量(FFC)降至40%时,净光合速率(Pn)已显著降低,严重干旱(30%FFC)时,苗木下部1/4叶片脱落,同时,上部叶面积生长受到很大抑制;B...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晨 马伟 唐盼婷 杨小婕 田雨洋 毛奥平 刘婷 雷志刚
【目的】氮沉降水平不断上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过量的有效氮输入导致植物根系对养分获取策略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土壤重要微生物,如树木根系外生菌根ECM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了解和确定森林主要树种根系微生物群落活动受氮沉降影响的变化阈值,对于研究森林养分循环特征和可持续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选取马尾松、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4个树种进行5个梯度的氮施加(0、15、30、60、150 kg·hm~(-2)·a~(-1)),通过检测树苗的养分含量、ECM根尖酶活性,以及提取鉴定DNA,分析不同松树在氮沉降水平下外生菌根群落结构和酶活性功能的动态变化。【结果】1)大多数松科树苗的菌根胞外酶活性在氮浓度30 kg·hm~(-2)·a~(-1)时达到了阈值;以分解纤维素为主的G酶在华山松、湿地松和火炬松中随着N浓度增加而持续提高,即便施氮水平达到当地氮沉降水平的10倍(150 kg·hm~(-2)·a~(-1)),酶活性仍未达到阈值;2)对菌根群落进行分析得出,棉革菌属Tomentella在4个树种中都为优势物种,而须腹菌属Rhizopogon、深色内隔菌Phialocephala会因宿主不同呈现不同的侵染丰度;3)华山松和火炬松的ECM菌根群落酶活性在不同氮浓度间无明显差异,即呈现生态冗余。【结论】在长期氮输入水平升高的情况下,ECM群落组成会因宿主植物和氮沉降水平的变化发生调整,而这一过程中会以变化阈值作为判断标准,该过程对于土壤养分循环中碳氮磷循环以及森林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黄木易 梁燕芳 苏福聪 朱原立 李志辉 刘立玲 赵苏亚 龚映匀
【目的】研究桉树不同间伐强度处理下各套种树种的生长状况、蓄积量和土壤养分含量,探索适于桉树间伐后套种混交的最佳改培方式。【方法】在广西国有七坡林场,选择不同栽植密度的尾巨桉(DH32-29)与红椎、米老排、火力楠混交,建立4种不同间伐强度的桉树近熟林改培处理(CK、LT、MT、HT),分析不同改培处理中各树种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随着桉树配置比例的减小,可促进桉树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生长,表现为HT> MT> LT> CK;4个处理中HT和MT桉树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的生长与LT、CK存在显著差异。2)在CK和LT处理中各套种树种的平均单株材积表现为米老排>火力楠>红椎,在MT和HT处理中则表现为米老排>红椎>火力楠;米老排在各处理中平均单株材积均大于红椎和火力楠,红椎在不同改培林分中生长变化最明显。3)各处理0~20 cm土层的土壤通气度、总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均大于20~40 cm土层;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在相同土层中,土壤通气度、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均表现为HT> CK> LT> MT;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表现为HT> CK>LT> MT,田间持水量则表现为CK> HT> LT> MT,且差异显著。4)各处理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在0~20 cm土层中pH值、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随林分中桉树比例的减小而增大,全钾相反;在20~40 cm土层中pH值和速效氮随林分中桉树比例的减小而增大。【结论】不同改培处理对混交林各树种林分生长、土壤物理性状及养分的影响显著。从林分质量、土壤改良效果和改造后混交林产量的几个角度考虑,HT处理在促进林分生长、改善林分结构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上更具有优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荣 潘磊 庞宏东 郑京津 王瑞文
设置模拟氮沉降的控制试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模拟氮沉降变化,设置CK、N5、N15和N30(分别相当于氮沉降0、5、15和30 g·m-2a-1)4个处理,历时2 a,研究氮沉降对小叶栎、麻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生长、光合特性以及生物量累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氮沉降浓度的逐渐增加,麻栎、栓皮栎和短柄枹栎的株高显著增高,中高浓度氮显著促进了栓皮栎和麻栎地径的增加。(2)栎类不同树种利用光能的程度存在较大差异,除麻栎外,小叶栎、栓皮栎、白栎和短柄枹栎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速率和光饱和点随氮处理水平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N15水平达到最高。小叶栎和麻栎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相娟 梁宇 沈世华 荆玉祥
目的研究光合和氮素互作对大豆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大豆黑农37为供试材料,采用接种根瘤菌和遮光相结合的手段,测定了接根瘤菌大豆在非遮光、遮光和复光条件下的生长及光合指标。结果非遮光条件下,接种根瘤菌显著提高了大豆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和光合能力;遮光条件下,根瘤菌发挥不出其优越性,受气孔导度和非气孔因素的影响,接菌大豆的光合速率比不接菌的对照低;恢复光照后,接种根瘤菌大豆的光合作用恢复程度也不如不接菌对照。结论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需要在合适光照条件下才能发挥其促进生长和促进光合作用的正效应。
关键词:
大豆 遮光 根瘤菌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