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90)
2023(4318)
2022(3485)
2021(3202)
2020(2721)
2019(6034)
2018(5687)
2017(11059)
2016(5623)
2015(6299)
2014(6153)
2013(6039)
2012(5695)
2011(5075)
2010(5577)
2009(5749)
2008(4963)
2007(4816)
2006(4404)
2005(4224)
作者
(15602)
(12491)
(12487)
(11976)
(7998)
(5990)
(5782)
(5021)
(4585)
(4581)
(4330)
(4287)
(4120)
(4021)
(3921)
(3888)
(3785)
(3710)
(3495)
(3297)
(3222)
(3102)
(2962)
(2955)
(2951)
(2943)
(2763)
(2669)
(2553)
(2522)
学科
(25994)
金融(25993)
(23479)
银行(23479)
(22857)
(20646)
经济(20620)
(20070)
管理(19014)
(18157)
企业(18157)
中国(15061)
(11182)
中国金融(10962)
(10894)
(8189)
财务(8162)
财务管理(8137)
企业财务(7886)
方法(6854)
(6758)
业经(6728)
地方(6491)
体制(6123)
理论(5766)
(5407)
制度(5301)
(5301)
数学(5286)
数学方法(5237)
机构
大学(78890)
学院(78568)
(33657)
经济(32779)
中国(29332)
管理(26894)
研究(24360)
(21672)
理学(21208)
理学院(21003)
管理学(20749)
管理学院(20598)
(17627)
银行(16912)
财经(16351)
(15991)
(15839)
(15443)
金融(15167)
(14702)
中心(14287)
人民(13652)
(13547)
国人(12350)
中国人(12295)
财经大学(12246)
中国人民(12092)
科学(12046)
(12002)
(11853)
基金
项目(42229)
研究(34225)
科学(33097)
基金(30457)
(24991)
国家(24716)
社会(22452)
科学基金(21544)
社会科(21445)
社会科学(21438)
(16481)
基金项目(15594)
教育(15292)
编号(14138)
(13354)
成果(12923)
资助(12525)
自然(11769)
自然科(11528)
自然科学(11527)
自然科学基金(11348)
(10571)
(10235)
课题(9983)
重点(9674)
(9549)
项目编号(9441)
国家社会(9400)
(9382)
(9291)
期刊
(40705)
经济(40705)
研究(30348)
(29913)
金融(29913)
(19739)
中国(17697)
学报(10774)
管理(10650)
财经(10204)
(9013)
大学(8880)
教育(8748)
(8682)
科学(8635)
学学(8294)
技术(6001)
经济研究(5863)
理论(5571)
业经(5374)
问题(5109)
财会(5108)
中国金融(5081)
实践(5055)
(5055)
农业(4646)
国际(4479)
(4422)
会计(4240)
财经大学(3972)
共检索到1416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振亚  
市场失灵是引入政府干预的重要原因。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效应、公共产品特性、非自由竞争、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金融市场失灵现象的客观存在是政府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进行外部监管的根本原因。相对于难以量化的金融监管目标收益,金融监管的成本要透明地多,在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如何降低监管的成本和福利效率损失,也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昌海  
《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的职责,并将维护金融业合法、稳健运行作为人民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我认为,人民银行只有明确以下原则指导自己的监管实践,才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1.忠实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原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间的自由竞争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江其务  
金融的脆弱性和金融资本的趋利性本质 ,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的客观存在 ,决定实施金融监管以维护金融安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金融自由化、国际化的发展与金融霸权相结合 ,加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安 ,风险丛生 ,建立国际金融监管新制度 ,成为当前协调全球经济金融新秩序的重要主题。金融监管制度安排的出发和立足点 ,要服从和服务于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效率、维护金融安全。一个有效率的金融监管制度应该符合四条原则 ,才能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中的七大关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聂富强  
金融监管由微观层面的机构性监管和宏观层面的功能性监管两方面构成,故其统计相应地也区分为此两个层面。本文研究表明:(1)作为金融统计组成部分的宏观金融监管统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其基本数据构架应为宏观审慎分析指标体系(MPIs)。(2)MPIs与SNA、MFS以及“巴塞尔协议”等国际统计标准比较,既有吻合又有差异,需要相互协调以使其构建更为科学。FSIs的出版为金融监管统计国际标准的形成提供了一个阶段性成果。(3)宏观金融监管统计在我国正处于建立的初始阶段,体系的构建主体、构建形式、构建内容等诸多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非常必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洪菲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在健全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完善金融监管内容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金融监管在规范现场检查、整顿金融秩序、健全有关监管法律和规章制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说,我国的金融监管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但在具体的监管操作中仍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金融监管法制建设滞后使金融监管部门的权威性受到严重的制约,健全我国金融监管法制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明刚  夏德兴  
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广泛关注,加强金融监管的呼声日益高涨。事实上,各国不是没有金融监管制度,而是金融监管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因此,有效的金融监管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多层次监管是有效金融监管的前提1.内部监管(内部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齐萌  李明镜  
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是社会公众对于金融市场的治理及其效果的认可和接受。公众认同之于金融监管,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在当下中国,金融监管的公众认同面临监管主客体之间存在信任障碍、威权管制模式不适应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忽视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排斥问题严重等现实障碍。因此,金融监管公众认同的实现路径有赖于社会资本和制度资本的共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化解金融监管的理念困境,扩展监管思路;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和设计制度资本以弥补社会资本的缺陷和不足。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兵  胡炳志  
有效金融监管 ,是指能够通过监管使建立金融制度的目的充分实现的金融监管 ,它是有效金融制度的组成部分 ,也是有效金融制度的必要条件。目前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是一种有效监管 ,而只是一种存在诸多缺陷的权力监管。要使我国金融监管成为一种有效监管 ,必须将目前的权力监管转化为权威监管 ,即监管当局的监管基础要建立在其监管措施具有技术合理性、符合技术指标的内在规定性之上 ,而不是建立在行政权力之上。对金融监管基础、金融监管环境、金融监管体系及手段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是建立权威监管的必由之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树英  
金融监管国际化是金融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和欧盟在监管国际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其缺陷也是不言而喻的。以完善各国的国内监管制度为基础 ,建立区域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尝试建立统一的监管组织 ,是金融监管国际化之现实选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金山  王安  
亚洲金融危机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健地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事实上,我国不是没有金融监管制度,而是金融监管制度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因此,实现有...
[期刊] 改革  [作者] 苗苗  李长健  
基于"人本"与弥合市场机制缺陷的诉求,我国农村金融呈现自发的规制内生属性。而政府规制并非总是行之有效:金融"权势"企业通过利率垄断实现政府俘获;弱势"俘获企业"通过趋同政府投资偏好发起"逆向"俘获;"行政行贿企业"以削减政府道德风险规制成本为名达成"意愿"俘获。农村金融政府规制面临相机抉择,选择市场化自由则可能陷入"新古典悖论",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功能型补缺则难以回避政府俘获的窘境。进行俘获矫正与规制约束,应确立"法治化自由"的规制理念,以市场化的适度竞争机制消除金融垄断,并通过深化金融财政体制改革以防控"隧道行为"。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郑丽  
金融创新作为客观发展规律对金融监管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金融监管在某个时段可能会影响金融创新,但它最终要适应金融创新的需要。本文应用博弈论分析方法论证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动态博弈关系,并借鉴美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动态博弈的例证,探讨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我国金融监管当局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转变监管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监管体系,防范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