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1)
- 2023(5311)
- 2022(4369)
- 2021(4008)
- 2020(3268)
- 2019(7476)
- 2018(7095)
- 2017(14822)
- 2016(7619)
- 2015(8663)
- 2014(8491)
- 2013(8733)
- 2012(8210)
- 2011(7353)
- 2010(7263)
- 2009(6835)
- 2008(7055)
- 2007(6093)
- 2006(5426)
- 2005(4849)
- 学科
- 济(40509)
- 经济(40460)
- 业(25694)
- 管理(25566)
- 方法(23966)
- 税(21620)
- 数学(21520)
- 数学方法(21429)
- 企(21209)
- 企业(21209)
- 税收(20188)
- 收(20018)
- 财(18953)
- 收入(10237)
- 农(9178)
- 中国(8930)
- 务(8549)
- 财务(8546)
- 财务管理(8531)
- 企业财务(8225)
- 业经(7313)
- 农业(6711)
- 贸(6371)
- 贸易(6368)
- 财政(6322)
- 理论(6210)
- 易(6143)
- 制(6072)
- 学(5909)
- 融(5586)
- 机构
- 大学(118672)
- 学院(116206)
- 济(56276)
- 经济(55489)
- 管理(47620)
- 理学(42317)
- 理学院(41985)
- 管理学(41625)
- 管理学院(41405)
- 财(34223)
- 研究(33209)
- 财经(26237)
- 中国(26084)
- 经(23991)
- 京(22620)
- 经济学(20000)
- 财经大学(19692)
- 经济学院(18321)
- 科学(16291)
- 江(16166)
- 所(14970)
- 中心(14572)
- 商学(14343)
- 商学院(14235)
- 北京(14175)
- 研究所(12899)
- 经济管理(12842)
- 范(12648)
- 师范(12568)
- 州(12528)
- 基金
- 项目(74665)
- 科学(61067)
- 基金(58677)
- 研究(56679)
- 家(49313)
- 国家(48913)
- 科学基金(43689)
- 社会(40674)
- 社会科(38794)
- 社会科学(38788)
- 基金项目(30139)
- 教育(26351)
- 省(25998)
- 自然(25640)
- 自然科(25131)
- 自然科学(25127)
- 自然科学基金(24749)
- 资助(24503)
- 划(22168)
- 编号(21696)
- 成果(18554)
- 部(18426)
- 国家社会(18391)
- 教育部(17120)
- 人文(16528)
- 重点(16179)
- 制(16026)
- 性(15818)
- 创(15804)
- 大学(15367)
共检索到168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旭 唐雪华 谢巧燕
文章首先论证适度累进税是兼顾公平与效率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的理论逻辑;其次论证累进税适度的判断依据——税收累进性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某个国家的税收累进性应该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适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税制改革应关注税收累进性的不断调节。
关键词:
适度累进税 收入分配 逻辑论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俞杰
长期以来,税制累进性在税收理论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原因在于累进性的税制设计可以助推再分配效应的产生。然而,虽然提升税制累进性对于改善收入分配有促进作用,但过分依赖税制的累进则不可取。税制的主要功能应是筹集财政收入,其次才是改善收入分配,这一角色定位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有启示意义。我国的税制同样具有累进性,而且间接税(尤其是增值税)对累进性同样具有贡献。但这并不意味着间接税占比较大的税制结构就是理想的税制结构,采用何种税制模式取决于一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国情背景。累进税率能否产生较高的实际累进性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税制环境。如果辅之以起征点、税收优惠等税制要素的设计与良好的征管,比例税率同样可以产生累进性。
关键词:
税制累进性 直接税 间接税 再分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李敏
自亚里士多德将逻辑学创建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论证就是其主要研究对象。然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逻辑学者关于论证研究的内容以及方法的理解不尽相同。20世纪70年代之后,逻辑学一些新理论的兴起,对论证的研究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论证理论在逻辑学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而促进当代论证理论的蓬勃发展,各种学说层出不穷。同样,在这些逻辑理论影响下的论证理论也呈现出新的视角和演进方向,其中加拿大学者约翰·伍兹提出的自然化的逻辑展现了论证理论的最新演进方向。
关键词:
论证理论 逻辑理论 自然化的逻辑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钟甫宁 褚小明
近年来中国住房市场价格持续上扬,不仅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增劳动力的住房需求难以满足,而且刺激了高收入阶层对住房的投资和投机需求,进一步推高住房市场价格,加剧住房问题的严重性。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征收房产累进税可以抑制高收入户在高端市场的过度需求,增加住房低端市场的供应并降低住房价格。
关键词:
房产累进税 住房市场 住房需求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冷建兵
国家制定法律是为了更好地规范民众的行为并对违法犯罪进行惩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效力的发挥要建立在充分的法律论证基础上,目的是保证法律的公平性与公正性。在这一过程中,法律论证的过程及效果对法律效力的发挥影响显著。基于此,研究法律论证的逻辑特性对于深入认识法律论证具有重要作用,而要获得科学的研究结果,可参考《法律与逻辑:法律论证的批判性说明》一书,从而为法律论证的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娜 黄明理
第三次分配作为我国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之举,是一种高度依赖道德力量推动社会成员自愿分配资源的特殊模式,其生成蕴含理论逻辑、文化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按需分配理论的人本逻辑与公平正义原则,在反思当前生产及分配方式内生矛盾的过程中重塑了分配的叙事议题及框架。文化逻辑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者爱人”观念嵌入城乡、社区与圈层内所形成的乡土文化中的“爱乡”情结、社区文化中的“爱邻”情结以及圈层文化中的“爱人”情结,构成第三次分配走出西方“慈善悖论”的文化基础与内生的道德动力。实践逻辑方面,第三次分配以开创“先富带后富”新路径、协调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精准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动因,是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考察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对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第三次分配这种特殊模式“何以必要”、“何以可能”以及“如何实现”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按需分配 共同富裕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雅南 邵宜航 薛咏元
企业内部收入差异是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来源之一,而众多研究指出企业税惠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可能加剧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考察企业税惠政策对于收入不平等的改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关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政策改革对企业内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利用包含异质性员工的企业与员工的动态博弈模型解析了该税惠改革影响企业内部不平等的机制。然后,基于2015年职工教育经费税改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对此税改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检验。分析显示,我国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抵扣政策改革激励企业增加了员工的教育投入,这提高了企业生产率和改善了企业内部收入不平等。该项税惠对非国有企业、大企业、大规模行业中的企业的内部收入不平等的缩减效应更显著。文章的分析表明,企业税惠政策可以兼顾效率与公平,而激励企业进行员工再教育是个重要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玉平 沈凯豪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将对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收入来源人群的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国现行以累进型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这一影响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基于这一影响机制,本文重点研究EET模式商业养老保险的受益群体范围,以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收入来源的杭州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包含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动态养老金总替代率期望值为调节目标,构建包含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变量的保险精算模型,设计和测算了投保期内的下临界点S1和上临界点S2。在此基础上,从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度和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探讨对两个临界点的进一步调整,分析EET模式商业养老保险受益群体范围以外人群的行为决策,并最终提出政策性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玉平 沈凯豪
个税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将对不同收入层次和不同收入来源人群的养老保险模式选择产生重大影响,而我国现行以累进型为主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这一影响发生的过程中发挥着根本性作用。基于这一影响机制,本文重点研究EET模式商业养老保险的受益群体范围,以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收入来源的杭州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以包含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动态养老金总替代率期望值为调节目标,构建包含个人所得税的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变量的保险精算模型,设计和测算了投保期内的下临界点S1和上临界点S2。在此基础上,从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文进
虽然从逻辑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中的“劳”是劳动力消耗或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劳”,但各要素间的分配比例却不是由它们的所谓“贡献”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从静态和价值形态看,劳动所占比例与资本家阶级的有效需求成反比,但这种变化不影响它们各自在总产品中的比例。动态中工资与利润的价值比例,短期是由反映一定生产关系的供求状况决定的,它们之间会在周期中呈非均衡的变化;长期两者间的比例会保持稳定,因为资本积累的过程就是积累的价值转化为工资的过程。不管短期还是长期,工资占总产品的比例都会上升。在此过程中,各阶级内部的变化方向是不一致的。
关键词:
按劳分配 资本市场经济 资本积累 工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金铠
本文对西方关于能源与经济关系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能源要素被主流经济学作为外生变量而被排斥在生产函数之外的原因:在逻辑上,主流经济学假定能源是现实存在的和非枯竭的;在认识上,主流经济学把不同生产要素同质化,忽略能源要素的特性;在论证上,主流经济学把复杂、具体的能源要素问题简单地抽象为生产成本问题。
关键词:
能源 经济 增长模型 外生变量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新文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的状况呈现收入差距过大且不断扩大的趋势。而目前财政手段和税收手段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均存在着不足之处,为此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财政手段方面应调整财政支持结构,加大民生事业的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整转移支付制度。税收手段方面,主要应注意完善个人所有税制度建设;建立"税务身份证"制度;引进、完善和健全相关税种等。
关键词:
收入分配 财政手段 税收手段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青贵
破除“两权分置”下宅基地使用权身份性对财产性的束缚,释放宅基地要素价值,实现宅基地使用权的财产功能是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目标。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实质上就是要在宅基地配置与利用中适度引入市场机制,实现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利用。确保宅基地“三权”的正当逻辑约束和宅基地制度保障功能实现是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前提;完全按照私法逻辑构造宅基地使用权是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的逻辑起点。放活宅基地使用权之“适度”要求主要体现为体系限制和边界约束。宅基地使用权的适度放活应当坚持宅基地使用权财产化、利用主体市场化、利用方式多样化,从放活要求、放活条件、放活模式、放活方案等方面予以构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许经勇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入推进,生产要素流动的加快,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以及新型的社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将逐渐赋予“双层经营”新的内涵。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组织将逐步成为农村“双层经营”的重要载体。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必须走集约经营和规模经营道路。而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与集中,与劳动力转移是相辅相成的。习近平同志不主张把农村所有富余劳动力都转移到城市,而主张通过发展大农业,以及与其相联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就地吸纳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带动农村经济同步发展。发展大农业和二三产业,需要大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这就必须加大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把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我国新时代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是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发展中大国能够解决好“三农”问题,破解我国“三农”难题,建设农业强国,将为全球解决乡村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孙正 闵庆汉 朱学易
当前,数据已然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其区别于传统要素的价值创造模式并衍生出了更为多元化的课税需求。厘清其中蕴含的课税逻辑、制定适用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税收治理方案已经成为必然。本文对数据课税的内涵进行深究,从宏观理论层面分析数据要素的核心地位、数据税源类型及数据税制结构,以此为基础梳理出数据课税的逻辑机制,并从完善税法制度供给、优化数据流通路径、逐步塑造数据税制框架、充分利用数据特性推进数字化征管四个方面提出了数据课税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
数据课税 数字经济 税收治理 以数治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