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6)
- 2023(10037)
- 2022(8520)
- 2021(7506)
- 2020(6426)
- 2019(14488)
- 2018(14096)
- 2017(26545)
- 2016(14382)
- 2015(16388)
- 2014(16536)
- 2013(16520)
- 2012(15654)
- 2011(14467)
- 2010(14691)
- 2009(14213)
- 2008(13906)
- 2007(12823)
- 2006(11767)
- 2005(11006)
- 学科
- 济(80073)
- 经济(79976)
- 管理(46241)
- 业(37642)
- 企(32513)
- 企业(32513)
- 方法(27697)
- 数学(23994)
- 数学方法(23640)
- 学(19113)
- 制(18855)
- 地方(18561)
- 财(18382)
- 中国(17068)
- 业经(15366)
- 农(14505)
- 地方经济(12852)
- 体(12442)
- 环境(11607)
- 银(11031)
- 银行(10994)
- 融(10940)
- 金融(10938)
- 行(10545)
- 和(10428)
- 理论(9987)
- 务(9971)
- 财务(9942)
- 财务管理(9911)
- 度(9487)
- 机构
- 大学(226957)
- 学院(222764)
- 济(99948)
- 经济(97717)
- 研究(84477)
- 管理(80934)
- 理学(67893)
- 理学院(67071)
- 管理学(65849)
- 管理学院(65428)
- 中国(63380)
- 科学(51139)
- 京(48980)
- 财(47629)
- 所(44443)
- 研究所(39885)
- 农(38688)
- 中心(37321)
- 财经(36454)
- 江(36118)
- 经(32769)
- 业大(32543)
- 经济学(32069)
- 北京(31234)
- 院(30348)
- 农业(30333)
- 经济学院(28227)
- 省(28120)
- 范(27741)
- 州(27466)
- 基金
- 项目(142611)
- 科学(111374)
- 基金(103610)
- 研究(100441)
- 家(91441)
- 国家(90753)
- 科学基金(76600)
- 社会(65583)
- 社会科(62179)
- 社会科学(62158)
- 省(55432)
- 基金项目(52855)
- 自然(49061)
- 自然科(47861)
- 自然科学(47841)
- 自然科学基金(46956)
- 划(46658)
- 教育(45532)
- 资助(44168)
- 编号(37935)
- 重点(33093)
- 成果(32385)
- 部(31837)
- 发(31195)
- 制(29074)
- 创(28553)
- 课题(28241)
- 国家社会(27810)
- 科研(27141)
- 创新(27106)
共检索到356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邓益坚
文章提出了控制医疗费用非理性增长的根本解决方法——建立适度医疗费用原则,并提出两个支撑条件,一个是医药经济学评价方法,另一个是新付费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陈晨 臧文斌 赵绍阳
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型支付方式改革是现阶段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使用中国某副省级城市2014—2019年住院患者的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2018年按病种付费改革对医院行为和医疗费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此次预付制支付方式改革使得所覆盖的101种疾病的次均住院费用显著下降3.8%(约530元),自付费用显著下降14.4%(约230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医疗费用的增长,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但是,试点医疗机构在财务压力下存在调整患者结构的行为,并且对非试点医院产生了溢出效应。医疗机构的策略性行为还包括改变临床路径以达到继续进行按项目付费的目的,结果显示单病种定额付费实施之后,做手术概率下降4%,合并症诊断概率增加3%。因此,政府在推进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过程中,应该注重规范医疗机构的行为,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
医保预付制改革 医院行为 医疗费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廖藏宜
在公立医院治理过程中,医疗保险作为第三方需要通过合理的付费机制对医生的诊疗行为进行正向激励与行为约束,以实现控费与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治理目标。本文基于国家推动"三医联动"及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医生产生诱导需求行为的理论机理,分不同逐利偏好,数理演绎了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和预付制对医生诊疗行为的激励约束效果,结合测度结果、国际医疗保险付费方式改革规律及我国现状,提出DRGs-PPS的医疗保险付费方式选择并进行了合理的政策机制设计,研究结果符合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的改革趋势及发展动态。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何庆红 赵绍阳 刘国恩
本文基于四川省2014-2018年医疗卫生机构年度统计数据和2015-2018年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事件分析法,从医疗机构和患者层面研究城市公立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对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医药分开改革后,门诊总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短期有所下降,长期变化不明显。医院的费用结构发生了变化,表现为门诊药品费用和住院药品费用均显著下降,护理和治疗等非药品费用显著增加,患者实际的医疗负担并未明显减轻。此外,8个代表性病种的住院患者数据显示药品结构也发生了策略性变化。改革后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再入院率显著降低而院内死亡率不变,其他病种住院患者的再入院率和院内死亡率均没有显著变化。研究结论表明,仅仅通过医药分开改革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效果是有限的。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敬伟
为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国在几年前就提出"医药分开",形式上多指"医药分家"。但由于卫生服务这种特殊商品的特点及性质,当前的"医药分家"方式无法切断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因此,应从规范药品定价、改变付费方式和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等方面着手,在保障医疗质量和人民健康水平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增长。
关键词:
医药分开 医疗费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亮 金昌晓 海闻
实行单病种付费制度目的在于促进有效利用有限卫生资源,并充分发挥其最大社会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增长,达到更加公平地分配我国卫生资源,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最终目的。我们研究发现,单病种付费制度并不能有效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费用,单病种付费制度虽能对控制医疗费用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有效的医疗保险制度。
关键词:
单病种付费 医疗保险 费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文娟 杜晶晶
论文以医生和医院收入为中介变量,对"医药分开"政策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医药分开"政策通过影响医院和医生收入,间接影响医疗费用及资源配置效率;相较于卫生财政补贴,提升医疗服务价格对收入的激励效果更显著;医院和医生收入的增加,将促使医疗费用进一步上涨;相较于补贴医生收入,补贴医院收入能够延缓医疗费用的上涨趋势。进一步研究表明:应将医院和医生收入作为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因素;将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合理化医院和医生收入的主要举措;为防止医疗费用过快上涨,仍需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力度,且应侧重对医疗机构的补偿;通过财政补贴改善医院收入,是现阶段延缓医疗费用,尤其是人均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最有效的方式。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邓婕 邹俐爱 宋喜国 姚奕婷 彭常彪
目的:以医疗费用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对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的影响路径。方法:运用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验证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与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医疗费用的中介作用。结果:药品收入、医院服务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分别与医疗费用及医院经济运行质量呈正相关,医疗费用在药品收入与医院总收入间起中介作用,在财政补助收入与医院资产负债率间起中介作用,在财政补助收入与医院总收入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通过医疗费用间接影响医院总收入。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理顺患者医疗费用结构、加大财政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郑伟一,林枫,刘艳萍,王秀英,邹富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韦挥德,梁红梅
本文用循证医学“证据学”的理论和系统评价方法对我院1999-2001年医疗费用和经济效益以及医院10个临床科室医疗费用和经济效益进行循证系统评价,并研究探讨循证管理的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资料来自我院统计室1999-2001年度年终统计报表,统计项目:(1)1999-2001年医院门、急诊医疗费用及经济效益情况。(2)1999-2001年医院住、出院医疗费用及经济效益情况。(3)1999-2001年医院医疗指标、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吴晶 贺小宁 张嘉会
以创新、资源高效利用为内核的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创新发展的新引擎。随着数据治理与云存储、数智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医疗大数据成为医疗卫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因素。文章从新质生产力视角出发,聚焦医药经济学研究领域,从研发健康结果测量新工具、构建创新药品价值评估新框架、提升医疗政策评估新证据三个方面,阐述如何以医疗大数据为驱动推动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创新发展,并充分发挥经济学证据生成与决策支撑作用,促进医疗卫生决策和资源优化配置迈向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史高松 王晓鹏
1背景分析1.1目前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实施情况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按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按服务项目付费是指基于医生与医院在提供服务中的花费,
关键词:
成本习性 医疗付费 支付方式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瞿婷婷 解乃琪 易沛
为了控制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我国自2011年起正式推行基本医疗保险总额控制支付方式。本文采用2013—2014年广东省多个地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的微观数据,建立倍差法模型,定量评估了此项改革的控费效果,分析了具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给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改革没有显著降低住院医药费用,但使医保付费降低了5.76%,使患者付费提高了7.01%。改革对一级医院的控费效果符合政策目标,对三级医院的控费效果则不尽理想,这与三级医院的医保付费限额偏低有关。为了从医疗保险获得足额的付费,并规避年终清算的超支风险,三级医院在不同药品之间、不同医疗项目之间以及医药之间将目录内或报销比例较高的医药项目(西药、中成药)替换为目录外或报销比例较低的医药项目(中草药、检查、手术、化验)向患者转移医药费用,同时将较低和较高的医保付费分别分配在年初和年末。上述结果对不同的样本期、控制组均稳健成立。本文为未来我国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参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友宝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左根永 柏子臣
目的:为解决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违规用药提供行为经济学分析模型和相关建议。方法:基于行为经济学的双系统理论,提出分析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违规用药的行为经济学分析模型,并用此模型分析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违规用药过程中的信息流,并提出控制这种信息流的建议。结果:医疗机构医疗保险用药的决策环境为医生提供了临床决策的参照点。药师、医保办工作人员不同的决策思维以及决策信息会通过改变决策的损失厌恶和敏感性,使医生按医疗保险规定用药。结论:促进医生、药师、医保办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联动,有助于改善决策思维,减少医疗保险违规用药的发生概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