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8)
2023(4900)
2022(4489)
2021(4030)
2020(3690)
2019(8823)
2018(8708)
2017(17406)
2016(9724)
2015(11213)
2014(11593)
2013(11721)
2012(11088)
2011(10079)
2010(10252)
2009(9687)
2008(9816)
2007(9181)
2006(7694)
2005(6887)
作者
(30250)
(25468)
(25404)
(24410)
(16059)
(12276)
(11791)
(10004)
(9352)
(8959)
(8541)
(8466)
(8190)
(8066)
(8051)
(7989)
(7928)
(7553)
(7344)
(7336)
(6370)
(6319)
(6225)
(5896)
(5777)
(5730)
(5720)
(5609)
(5198)
(5125)
学科
(45563)
经济(45523)
管理(25522)
(25503)
方法(25450)
数学(23359)
数学方法(23145)
(19606)
企业(19606)
(12016)
(11002)
中国(10123)
(9406)
(8743)
贸易(8743)
(8482)
地方(8270)
农业(7829)
业经(7609)
(7402)
(6871)
财务(6848)
财务管理(6826)
(6533)
企业财务(6416)
(6328)
银行(6306)
(6036)
金融(6034)
(5945)
机构
大学(149081)
学院(147613)
(63200)
经济(61901)
管理(56091)
研究(49921)
理学(48445)
理学院(47906)
管理学(46989)
管理学院(46714)
中国(37656)
科学(31654)
(31367)
(28783)
(27994)
(26503)
研究所(24266)
业大(24213)
中心(23697)
农业(23073)
财经(22720)
(22327)
(20544)
经济学(20268)
北京(19761)
经济学院(18637)
(18603)
师范(18398)
(17393)
(17355)
基金
项目(96700)
科学(74735)
基金(69735)
研究(68237)
(61112)
国家(60642)
科学基金(50871)
社会(42465)
社会科(40248)
社会科学(40232)
(37834)
基金项目(36906)
自然(33434)
自然科(32628)
自然科学(32614)
(32071)
自然科学基金(32017)
教育(31764)
资助(29838)
编号(27900)
成果(22649)
(22037)
重点(22024)
(20883)
(19454)
科研(19261)
课题(18912)
教育部(18519)
计划(18442)
创新(18296)
期刊
(64997)
经济(64997)
研究(40597)
(25208)
学报(25118)
中国(25098)
(22115)
科学(21919)
大学(18304)
管理(17395)
学学(17362)
农业(16672)
技术(13269)
(12873)
金融(12873)
教育(12239)
财经(11204)
经济研究(10857)
业经(10387)
(9611)
问题(9306)
(9296)
统计(9283)
技术经济(8640)
(8037)
理论(7700)
决策(7606)
(7569)
(7482)
商业(7213)
共检索到210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京  
一、确定适度储蓄率的基本依据本文所研究的“适度储蓄率”,就是指能同时兼顾消费者当期消费与长远消费需要,并能保证使居民未来的收入增长水平达到最大的储蓄率。显然,要探寻适度的储蓄率,必须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居民储蓄、居民消费与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上。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军  张丹萍  
本文从储蓄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分析国民储蓄率的决定机制,推导出国民储蓄率的生产性因素分解公式,并从生产方面解释了中国高储蓄率的成因。研究表明,国民储蓄率由消费者决定的储蓄供给与生产者决定的储蓄需求两者间的均衡关系决定,研究中国储蓄之谜需要考虑生产者行为的因素;人均资本水平、劳动力数量及资本折旧的变动是影响国民储蓄率的重要因素;国民储蓄率的决定具有内生性,其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持续上升的人口结构是导致中国长期存在高储蓄率现象的一个关键的客观性因素。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少敏  于雪  
本文立足资金流量表的实物交易部分,对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储蓄率和投资率变化走势进行梳理,并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009年以来,在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和政府部门储蓄率下降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储蓄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受人口老年化、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等因素影响,我国住户部门储蓄率呈下降趋势,人工成本上升和红利支出提高是企业部门储蓄占比下降的原因。我国住户部门和政府部门投资率较为稳定,但企业部门投资率下降导致我国投资率总体下降。由于我国储蓄率下降更为明显,储蓄-投资缺口逐步缩小,经济增长逐步趋于平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闫坤  鄢晓发  
中美两国是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中的两个最为重要的国家。中美经济结构的最大差异是储蓄率,两国的储蓄活动几乎是两个极端。储蓄率的巨大差异对中美经济与贸易影响深远。本文将对中美储蓄率差异的原因及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克书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总额居高不下,且呈高速增长之势,而经济投资、生产却资金短缺,消费需求也严重不足,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局面。通过索洛模型和我国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我国适当的居民储蓄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志君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居民储蓄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储蓄倾向由原来单一的储蓄存款向储蓄存款、有价证券和兴办私人企业多种方式并重的方向发展,居民储蓄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讨论我国居民储蓄倾向的变化规律。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吉恒  顾薪宜  杨灿  
本文基于多元函数模型建立居民储蓄率与工资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分析各因素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找出中国银行储蓄利率变化对居民储蓄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小川  
当前的金融危机正在不断蔓延,在分析当前形势的同时,人们也不禁会联想到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不过,此次不同之处在于,危机是从发达国家蔓延开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双  
学术界存在一个主流观点,认为居民的消费行为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发生过根本性改变,但是对改变发生的时间认识不一。本文用1953~2005年的储蓄率数据来刻画消费行为,从数据本身的角度寻找内生断点。通过引入一个内生断点,我们得出我国储蓄率1953~2005年表现出趋势平稳,再在平稳数据的基础上检验内生断点的存在性,得出经验判断类似,为1978年,从数据本身的角度支持经验研究结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才玖  
一、引言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要素投入量、全要素生产率、制度创新、政策及资源配置等。在Rostow的"起飞"理论中,一国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投资率或储蓄率至少要达到10%以上。在H-D模型中G=s/C,资本-产出比C(代表投资效率)被假定为不变,因而储蓄率s就成为济增长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金刚  张秋秋  
本文放松传统生命周期假说关于个体寿命与工作期时长固定不变的假设,将一般形式的生存函数加入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框架。与传统生命周期假说总储蓄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系数为常数的结论不同,研究发现加入生命函数的总储蓄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的系数是可变的,15岁开始的预期寿命延长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率的系数,而15-60岁工作期预期寿命延长会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的系数,利用全球218个国家(地区)1981-2010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较好地支持了前述结论。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总储蓄方程中经济增长率系数有提高的趋势,但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部分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率系数提高幅度较大,这可能是这类国家(地区)国民储蓄率的变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