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32)
2023(7049)
2022(5670)
2021(5528)
2020(4345)
2019(9729)
2018(9750)
2017(16024)
2016(9524)
2015(10627)
2014(10275)
2013(9090)
2012(8467)
2011(7691)
2010(8042)
2009(7052)
2008(6825)
2007(6731)
2006(6031)
2005(5117)
作者
(22213)
(18354)
(18200)
(17249)
(11633)
(8644)
(8316)
(7116)
(6894)
(6759)
(6237)
(6029)
(5884)
(5790)
(5711)
(5424)
(5415)
(5407)
(5331)
(5262)
(4745)
(4484)
(4436)
(4301)
(4235)
(4165)
(4065)
(4012)
(3797)
(3546)
学科
管理(27491)
(24727)
(22481)
企业(22481)
(22384)
经济(22371)
教育(21257)
中国(16250)
技术(15827)
技术管理(11230)
理论(10237)
教学(8411)
(7696)
业经(7682)
(6904)
地方(6555)
方法(6231)
(6231)
(6205)
(5324)
发展(5280)
(5157)
研究(5063)
农业(5044)
(5031)
学校(4871)
(4697)
银行(4692)
(4671)
(4629)
机构
大学(116297)
学院(112437)
研究(41193)
管理(39203)
(35971)
经济(34831)
理学(32924)
理学院(32406)
管理学(31773)
教育(31561)
管理学院(31482)
(27364)
师范(27258)
(26818)
中国(24599)
科学(22718)
师范大学(22367)
(20447)
(18829)
中心(18205)
北京(18116)
技术(18059)
职业(17791)
(17719)
研究所(16814)
(16057)
(15436)
财经(12973)
业大(12320)
职业技术(12211)
基金
项目(71281)
研究(64591)
科学(59189)
基金(46044)
教育(38824)
社会(38282)
(38258)
国家(37665)
社会科(35863)
社会科学(35857)
科学基金(32926)
(31636)
编号(29050)
(28024)
成果(26726)
课题(25013)
基金项目(23676)
(21583)
(21284)
规划(19176)
创新(18876)
自然(17862)
项目编号(17830)
重点(17748)
自然科(17494)
自然科学(17492)
(17455)
自然科学基金(17207)
(17087)
(16382)
期刊
教育(57842)
研究(47414)
(44748)
经济(44748)
中国(40961)
管理(17901)
技术(17126)
职业(14856)
(13674)
科学(12388)
学报(11601)
大学(10938)
(10679)
技术教育(9725)
职业技术(9725)
职业技术教育(9725)
(9573)
论坛(9573)
图书(8560)
(8320)
金融(8320)
高等(8050)
科技(7907)
学学(7712)
业经(7704)
农业(7479)
(7026)
高等教育(6978)
书馆(6617)
图书馆(6617)
共检索到193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面临着教育创新理念创新的问题。教育理念包括国家教育理念、学校教育理念、个体教育理念等诸多方面。笔者着重从教育理念的科学内涵,高等学校教育理念创新的路径、机制和规律,高等学校核心理念及其建构等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应如何创新教育理念以适应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献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在前任会长周远清同志的领导下,高瞻远瞩,站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课题。课题发布后,在全国高等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反响,众多的大学领导、学者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适时提出要求,制定管理办法,并组织交流、检查。这种精神、气魄、作风令我们感动。我们有幸承担重大项目中的"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江苏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10月30日在南京隆重召开。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江苏省文联主席、教育部原副部长王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主持开幕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立足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探寻并抓住其根本和永恒性主题,解决相应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性选择。动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条件,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深度实现高等教育公平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承诺,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抉择,系统加强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丽   李玉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2023年9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吉林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共同主办的“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长春举行。会议以“强国建设,高教何为”为主题,各位专家学者围绕教育强国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拔尖人才自主培养、适应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推进的高校治理以及学科优化与交叉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曲越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承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2012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于8月25-26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参加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达200余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黎  刘元芳  霍尔斯特·赫磊  
本文对德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分层分类情况和历程做以介绍,概括了德国高等教育机构分层和分类的若干特点,并提出了对中国的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建华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发布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王晓玲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之义,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和科技创新模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基于已有研究界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概念内涵,进而从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大学发展、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论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系。最后从文化、制度、组织三个层面提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行动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玉波  
在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中,建设教育强国已经从教育的价值愿景上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因素。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系统理解教育强国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主要特征,积极应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问题挑战,努力践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初心使命,特别要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调整布局结构、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六个方面重点发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新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国瑞  
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已进入了从学术话语、局部政策全面上升为国家意志、国家战略的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也已进入了从搭建框架向整体施工转变的新阶段。在新起点上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要以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重点,把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全面提高与重点建设、国际化引领与信息化驱动、推进实践创新与夯实理论支撑等有效地统一起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钟登华  
在全党全社会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了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这是全国高等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这次大会开得很顺利、很圆满、很成功,是一次高举旗帜、牢记嘱托的大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凝聚共识、开拓创新的大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成立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社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竣  薛二勇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美国联邦教育部、世界银行、中国教育部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重点研究比较分析了八国集团(G8)、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指标后发现,高等教育强国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65%以上;高等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以上;留学生占本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的比例在3%以上;适龄(25-64岁年龄段)人口中的30%以上接受过高等教育;普通高校全职教师的65%以上拥有博士学位。根据这些基本特征,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描绘了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克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必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此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强大经济实力,我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和大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改革创新科学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大多方面的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创新教育理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邬大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本文归纳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以及战略意义,指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政府富有远见的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