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4)
- 2023(13856)
- 2022(12154)
- 2021(11504)
- 2020(9456)
- 2019(22028)
- 2018(22085)
- 2017(42108)
- 2016(23268)
- 2015(26336)
- 2014(26842)
- 2013(26174)
- 2012(23898)
- 2011(21554)
- 2010(21658)
- 2009(19929)
- 2008(19672)
- 2007(17437)
- 2006(15306)
- 2005(13830)
- 学科
- 济(86742)
- 经济(86607)
- 管理(71650)
- 业(64511)
- 企(55944)
- 企业(55944)
- 方法(38626)
- 数学(31855)
- 数学方法(31437)
- 财(25959)
- 农(23278)
- 中国(23081)
- 业经(21292)
- 制(21103)
- 学(21075)
- 理论(18570)
- 地方(16603)
- 务(16554)
- 财务(16477)
- 财务管理(16432)
- 和(15641)
- 企业财务(15553)
- 农业(15239)
- 贸(15118)
- 贸易(15109)
- 银(14744)
- 银行(14693)
- 环境(14664)
- 易(14640)
- 体(14381)
- 机构
- 大学(330861)
- 学院(329745)
- 管理(128260)
- 济(124446)
- 经济(121380)
- 理学(110390)
- 理学院(109084)
- 研究(107529)
- 管理学(107156)
- 管理学院(106551)
- 中国(80532)
- 京(71487)
- 科学(67343)
- 财(62017)
- 所(54290)
- 江(49632)
- 农(49062)
- 研究所(48999)
- 财经(48690)
- 中心(48460)
- 业大(47401)
- 北京(45421)
- 范(45099)
- 师范(44720)
- 经(43925)
- 州(40562)
- 院(39329)
- 农业(38134)
- 经济学(37107)
- 师范大学(36134)
- 基金
- 项目(220388)
- 科学(172124)
- 研究(165252)
- 基金(157351)
- 家(136013)
- 国家(134829)
- 科学基金(115503)
- 社会(100900)
- 社会科(95252)
- 社会科学(95230)
- 省(86338)
- 基金项目(83654)
- 教育(76610)
- 自然(74710)
- 自然科(72839)
- 自然科学(72826)
- 划(72558)
- 自然科学基金(71493)
- 编号(69810)
- 资助(64458)
- 成果(58025)
- 重点(49531)
- 课题(48481)
- 部(48295)
- 发(46306)
- 创(45665)
- 项目编号(43112)
- 制(42795)
- 创新(42508)
- 大学(41742)
- 期刊
- 济(142661)
- 经济(142661)
- 研究(99638)
- 中国(65339)
- 学报(51116)
- 财(49579)
- 管理(47785)
- 科学(46912)
- 农(44840)
- 教育(43911)
- 大学(38789)
- 学学(36071)
- 农业(30670)
- 技术(29321)
- 融(27687)
- 金融(27687)
- 财经(23827)
- 业经(23240)
- 经济研究(21386)
- 经(20253)
- 图书(19134)
- 问题(18123)
- 理论(16876)
- 科技(15608)
- 实践(15557)
- 践(15557)
- 版(15465)
- 现代(15253)
- 业(15016)
- 技术经济(14879)
共检索到487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潘志华 郑大玮
应对气候变化包括适应与减缓两大对策,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适应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目前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性研究相当薄弱,影响了适应工作的开展。文章综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内外发展趋势,阐述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内涵与机制,划分了适应对策的各种类型,初步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理论研究框架和工作路线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华 钱凤魁 王文涛 葛全胜 马翠梅 张九天 何霄嘉
减缓和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两个重要方面,适应则更为现实和迫切,而适应技术的正确选择与表述是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关键内容。本研究以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农业、林业、水资源、海岸带、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等领域为对象,在分析各领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危害及其适应技术响应基础上,初步总结归纳出11项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表达方式,主要包括预警、工程研发、动态监测、评估、灾害防控、适应空间、适应长效性、模型分析、重大工程、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社会影响与宣传等类型的技术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选择框架,对各领域适应技术进行初步归类;最后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类型适应技术选择的基本操作步骤。研究结果...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影响 适应技术 框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家华 郑艳
适应气候变化与发展议题密切相关,这也使得适应成为一个过于宽泛的命题,影响了对适应内涵的理解。首先,本文基于国内外对适应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分析框架,即基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适应需求,区分增量型适应和发展型适应,并通过工程性适应、技术性适应和制度性适应三种适应手段增强适应能力。增量型适应是指在系统现有基础上考虑新增风险所需的增量投入,这种适应所针对的是发展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仅仅需要应对新增的气候风险所需的适应活动;发展型适应是指由于发展水平滞后,使得系统应对常规风险的能力和投入不足,需要协同考虑发展需求及新增的气候风险。其次,分析了适应的四个基本步骤,即:①评估气候风险及脆弱性;②甄...
关键词:
适应 增量型 发展型 手段 经济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建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欣 李玉娥 何霄嘉 王文涛 刘硕 高清竹
当前全球减缓与适应的努力无法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巨大的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需要直接的解决方案。201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多哈会议期间,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危害问题突然升温,成为影响大会能否成功的关键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的定义和内涵的探讨,将损失与危害归纳为人类通过减缓或适应未能避免的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并与影响、脆弱性和风险等相关概念进行辨析,提出较完整的损失与危害的概念模型,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损失与危害是对减缓与适应的有效补充。系统阐述国际上基于政治、法律和市场的损失与危害的应对机制,初步展示了损失与危害机制的可能形式,包括:小岛国联...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损失与危害 内涵 应对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吕飞 郭元胜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演愈烈,城市住区信息库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对策与手段正逐渐被各国所重视。论文介绍了城市住区信息库的概念及意义,详细阐述了城市住区信息库框架构建的方法和步骤:成立城市和住区的气候变化工作组;进行城市住区基本信息、灾害信息、应急防灾信息等相关信息的采集和整理;根据各类信息和各相关群体的利益制定城市住区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和相应的优先发展计划;管理并及时地更新信息库。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住区 信息库 防灾减灾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素妍 陈嘉烨
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利用江苏,山东,四川,福建,江西5省754个样本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的probit回归模型和养殖利润方程,从农户方面分析了当期的养殖利润,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的相互影响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当期的养殖利润对生计策略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养殖户采取应对策略具有滞后性;物质资本中的通用型资产,金融资本中的消费类资产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负,通用型资本的增加意味着养殖户的转移成本较小;消费类资产越多,农户可用于应对的风险的资金越少,因此这两者都会减少养殖户对生计策略的选择。而物质资本中与气象风险相关的专用型资本、金融资本中的储蓄类资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生计策略的影响为正;专用型资本...
关键词:
可持续生计 当期利润 生计资本 生计策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在新的国际气候变化框架中,获取和分配适应性资金非常重要。在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适应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气候变化自然影响、国家的适应能力和执行能力是影响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最主要因素。应按照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表征脆弱性)以及执行力(表征适应性效率)进行分组,建立一系列指标以实现适应性资金分配的透明、高效和公平原则。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影响和适应能力共同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影响,越是脆弱性国家对适应性资金的要求越强烈,如非洲诸国,这些国家需要适应性援助(包括资金、项目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从容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气候变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双重挑战,城市化带动的人口大规模空间集聚,以及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传统方式的替代,使得城市人均碳排放量迅速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局地气候变化显著。论文在Kaya恒等式和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协整的方法发现在1978~2008年间,我国碳排放量与人口规模、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均GDP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对碳排放影响最显著的是单位GDP碳强度和人均GDP,其次是人口规模和城市化水平,只有产业结构变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反方向的。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低碳城市化发展模式将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对于...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朱睿 邹珊刚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与理论框架初探华中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朱睿邹珊刚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内涵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旨在保证社会具有长时期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可持续发展吸收了以住众多发展观念和发展理论的合理内核及有效成份,并在此基础上进...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万杰
文章介绍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资金机制的发展演变及其外交博弈过程,重点分析了我国利用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专属资金机制——绿色气候基金的总体形势和基本特点,为森林和林业项目申请利用绿色气候基金提出了具体路径建议。
关键词: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资金机制 林业 机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红梅 马立志 陈会然
组织文化对提高一个组织的凝聚力、提升组织运行的效率与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学院作为一个组织,同样需要建立自己的组织文化,以提高本身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关于高等职业学院组织文化,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高等职业学院组织文化的内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高等职业学院组织文化的理论框架,最后对如何建设一个职业学院的组织文化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组织文化 内涵 框架 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韬 刘玉洁 张九天 王文涛
适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方式之一,适应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是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关键内容。在不同层面建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构建不同部门或区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是我国实现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本文解析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的集成创新"的内涵,即不同适应主体和部门对各种适应技术进行选择、优化、配置,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匹配的有机体系,从而使适应技术体系的整体功能发生质变的一种自主创新过程。集成创新可以使适应气候变化不同主体或部门的资源、技术、能力等实现重新组合并且优化,进而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效果。提出了我国适应气...
关键词:
集成创新 适应气候变化 技术体系 机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媛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日本建立了完善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法律政策体系,推动城市适应行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梳理不同阶段日本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议题和突出特征,针对城市适应总体框架、主要适应内容、保障和支撑机制等进行深入研究,讨论日本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具体实践。结合日本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应夯实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将适应理念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完善跨城市和跨部门合作协调机制、建立多元主体适应气候变化机制、促进多目标协同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适应 城市 政策机制 实践进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华虹 王晓鸣
讨论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概念,分析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界定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类型,介绍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城市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的编制要点。
关键词:
城市 应对气候变化 规划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