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8)
2023(373)
2022(292)
2021(258)
2020(185)
2019(418)
2018(484)
2017(393)
2016(157)
2015(190)
2014(148)
2013(153)
2012(141)
2011(135)
2010(179)
2009(91)
2008(72)
2007(88)
2006(58)
2005(66)
作者
(540)
(472)
(436)
(421)
(320)
(198)
(196)
(190)
(177)
(171)
(159)
(148)
(141)
(137)
(133)
(128)
(128)
(126)
(125)
(124)
(119)
(114)
(110)
(110)
(108)
(99)
(98)
(94)
(94)
(91)
学科
(722)
经济(722)
管理(522)
中国(502)
(412)
业经(346)
(306)
企业(306)
教育(267)
总论(266)
信息(258)
产业(257)
信息产业(242)
教学(221)
理论(212)
(196)
(173)
(170)
(160)
建设(159)
工作(157)
政治(155)
农业(154)
(149)
(137)
贸易(137)
(136)
银行(136)
思想(133)
(133)
机构
大学(2999)
学院(2786)
研究(1033)
(1016)
经济(994)
管理(838)
中国(818)
理学(699)
理学院(688)
管理学(672)
管理学院(667)
(648)
科学(559)
(486)
(473)
师范(472)
(467)
中心(436)
教育(433)
北京(431)
(406)
师范大学(396)
(370)
财经(370)
研究所(367)
研究院(354)
经济学(352)
(348)
技术(327)
(319)
基金
项目(1753)
研究(1575)
科学(1352)
基金(1156)
(1023)
国家(1016)
社会(980)
社会科(895)
社会科学(894)
科学基金(812)
教育(747)
编号(666)
成果(648)
(647)
(550)
基金项目(532)
课题(503)
(476)
重点(454)
中国(426)
国家社会(424)
项目编号(424)
(413)
(393)
资助(378)
自然(376)
(375)
自然科(370)
自然科学(370)
大学(368)
期刊
(1365)
经济(1365)
研究(1073)
中国(809)
教育(754)
学报(415)
管理(392)
(373)
科学(369)
大学(340)
图书(313)
经济研究(292)
学学(289)
(247)
书馆(241)
图书馆(241)
技术(236)
(233)
金融(233)
业经(230)
(217)
财经(194)
经济师(190)
职业(180)
(177)
农业(175)
高等(175)
(168)
(164)
社会(163)
共检索到4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贺传芬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稳妥的基础上加紧了数字货币的研发步伐,原型方案经过多轮修订,日渐成熟,并已经在一些区域和领域进行了试点,数字货币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为何要研发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现状、趋势、未来及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和对策建议等进行分析,借以引发对数字货币的关注和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福  
本文扩展了传统乘数模型,分析数字化支付发展对货币乘数和货币供给变动的影响机制;基于MIU模型分析引入数字化支付对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需求的影响;构建包含家庭、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政府五个部门在内的DSGE模型,探索数字化支付对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和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作用机制;综合运用金融时间序列分析、TVP-VAR模型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化支付对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发现,支付领域创新不仅提高支付结算的效率,改变消费者支付习惯,也对传统的货币政策运行条件和传导渠道产生影响;数字化支付环境下,基于数量型调控的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政策传导效率大打折扣,梗阻明显增多。为此建议发展监管科技,完善数字化支付大数据监测与预警,为货币政策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稳定的金融环境,同时加快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东  孙浩  
加密资产崛起此轮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对主要金融机构的救助工作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央行货币垄断发行的疑虑。这种疑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资产(Crypto-assets)的兴起,从而挑战主权货币范式以及中央银行和传统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二十年前互联网时代来临时,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和中央银行家开始思考信息技术进步是否会让中央银行边缘化。尽管这些预测尚未实现,但加密资产的崛起重新唤起了这场辩论。加密资产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胡志浩  陈涛峰  
数字货币中的私人发行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技术和密码学兴起的一种新型"货币"——数字货币,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货币"既不同于在互联网虚拟世界中使用虚拟货币(例如各种游戏中的代币),也不同于当前广泛使用的存在于电子账户的电子货币,它是一个在区块链上以密码学方式形成的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的共享总账,其货币的产生和发行来自于程序的预先设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信  骆雄武  
天秤币(Libra)等数字稳定币虽有一定潜力在支付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难以动摇主权货币的地位。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政府不会允许Libra类稳定币对主权货币形成挑战。从货币史看,货币发行从分散到集中、从民间到官方是一个大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倚重增加,更不会容许民间稳定币对主权货币形成冲击,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未来的数字时代,国际货币竞争仍是主权货币的竞争,但会增加数字货币的新维度。一是借助锚定本币的稳定币来推动主权货币的使用,加强本币的竞争优势。二是各国发行基于互联网和加密数字技术的央行数字货币,法定货币增加了数字形态。此时,大科技公司(Big Tech)凭借庞大的基础设施、技术积累、客户规模、场景应用等优势,将有潜力发挥重要作用。在数字时代,美国可能在数字稳定币、央行数字货币领域占优,进一步强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对此,中国应积极支持国内Big Tech公司参与国际支付领域的竞争,并按照"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监管"的原则进行公平有效的金融监管;审慎应对民间企业创设Libra类稳定币的呼声,做好深入研究和准备;积极稳妥推进中国央行数字货币研发试验,尽早完善基础设施,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先行先试;加强数字货币领域国际政策协调,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和规则制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笑春  胡毅  
本文运用对比案例分析法,选取Steemit论坛和知乎论坛作为分析对象,探究了使用数字货币与否对同一行业组织的商业模式及其创新有什么影响。本文以商业模式画布为蓝本,通过对比数字货币背景下商业模式在价值主张、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网络和价值实现五个方面的差异,探究数字货币时代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影响,以及商业模式不同价值元素间新的构成秩序。本研究分析了选取案例商业模式中的不同对应元素,并给出了以下三个针对数字货币和商业模式的新命题:第一,数字货币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联结利益主体;第二,数字货币起到了模糊价值网络边界的作用,从而促进构成新的治理模式;第三,使用数字货币可以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完成利润重新分配。最后,文章认为数字货币情景下商业模式中不同价值元素的交互关系,呈现出以客户关系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创造和共同价值实现的新秩序。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鲁政委  
没有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不可能单纯借助于政策的推进而获得货币持续国际化的成功。在推进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首先应该认真权衡利弊、权衡当局对形势的调控能力。要在确保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稳步推进货币国际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冬梅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股强劲的世界进步潮流受到举世瞩目。在我国也同样倍受关注。关于全球化问题、对外开放问题是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分析判断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们应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经济发展观,进一步对外开放,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同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金乐琴  
一、低碳经济的国际潮流扑面而来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日益明显,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低碳经济"(low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雨露  
本文提出了保险公共品的概念,分析了保险与公共品有机结合的机制,以及中国在提供保险公共品方面的历史积累;概括了当今世界面临的六大全球性挑战以及相应的全球性公共品短缺问题;提出在此大背景下中国保险业可为新一轮的全球公共品供给做出历史性贡献,并给出了七点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永亮  
热热闹闹的2007年过去了,充满不确定性以及各类期待的2008年到来了!2007年以前的中国企业界可谓五彩缤纷,而当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思想的层面上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领域的鲜活程度一点也不亚于经营层面,"蓝海"思潮的滚滚红尘、"精细管理简化版"的推波助澜、"论语""庄子"等传统文化的强势崛起、各类"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宇霆  
改革中国医疗风险转移体系,必须发展具有一致性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可持续运作模式。目前,中国健康保险的补偿型计划仍存在困难,政策环境不够明朗,政府与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刚刚起步。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是国际潮流,各国(地区)在制定和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中,普遍采取降低居民直接支出的策略;商业参与程度不断加强;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实践证明,医疗改革必须有效运用市场力量;医疗与保险相结合;市场运作,政府监督,提高经济效益。中国医疗保险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要提高社会公平性,将健康保险提供给所有民众,达到广覆盖。中国医疗保险体系改革可以通过鼓励政商合作、理顺激励机制、提升行业标准三个重要策略来完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