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79)
- 2023(13626)
- 2022(11122)
- 2021(10455)
- 2020(8023)
- 2019(17947)
- 2018(17598)
- 2017(31751)
- 2016(17980)
- 2015(19863)
- 2014(19373)
- 2013(18230)
- 2012(16413)
- 2011(15156)
- 2010(15409)
- 2009(14011)
- 2008(13180)
- 2007(11792)
- 2006(10311)
- 2005(9032)
- 学科
- 济(59105)
- 经济(59043)
- 业(42593)
- 管理(40305)
- 农(28973)
- 企(28066)
- 企业(28066)
- 中国(23752)
- 教育(22010)
- 方法(20117)
- 农业(19524)
- 地方(17317)
- 数学(17186)
- 业经(16987)
- 数学方法(16927)
- 财(15300)
- 学(14691)
- 理论(13944)
- 制(13567)
- 发(11889)
- 教学(10893)
- 工作(10297)
- 银(10238)
- 银行(10229)
- 贸(10193)
- 贸易(10185)
- 发展(10079)
- 展(9957)
- 易(9881)
- 行(9840)
- 机构
- 学院(232109)
- 大学(228907)
- 济(81784)
- 研究(80780)
- 管理(79451)
- 经济(79387)
- 理学(68279)
- 理学院(67340)
- 管理学(65926)
- 管理学院(65432)
- 中国(55344)
- 科学(49160)
- 京(48898)
- 范(43022)
- 师范(42709)
- 所(39408)
- 农(39394)
- 财(38550)
- 江(37730)
- 中心(37119)
- 教育(36252)
- 研究所(35786)
- 师范大学(34351)
- 业大(32268)
- 北京(30930)
- 技术(30849)
- 州(30521)
- 财经(30097)
- 院(29638)
- 农业(29477)
- 基金
- 项目(157108)
- 研究(126098)
- 科学(125009)
- 基金(108439)
- 家(93514)
- 国家(92478)
- 科学基金(78599)
- 社会(78392)
- 社会科(73607)
- 社会科学(73593)
- 省(65186)
- 教育(64818)
- 基金项目(56228)
- 编号(55822)
- 划(55441)
- 成果(47765)
- 自然(46238)
- 自然科(45114)
- 自然科学(45104)
- 自然科学基金(44256)
- 资助(41597)
- 课题(41589)
- 重点(37206)
- 发(37113)
- 年(35724)
- 部(35050)
- 性(33877)
- 创(33534)
- 项目编号(32784)
- 规划(32589)
- 期刊
- 济(97037)
- 经济(97037)
- 研究(74264)
- 教育(62738)
- 中国(59920)
- 农(41381)
- 学报(34212)
- 科学(31412)
- 财(28994)
- 大学(27419)
- 农业(27416)
- 管理(26767)
- 技术(24556)
- 学学(24106)
- 融(20638)
- 金融(20638)
- 业经(20207)
- 职业(18691)
- 图书(15214)
- 经济研究(14838)
- 财经(14021)
- 坛(12636)
- 论坛(12636)
- 技术教育(12430)
- 职业技术(12430)
- 职业技术教育(12430)
- 经(12226)
- 版(12225)
- 业(12173)
- 问题(11994)
共检索到357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温婉华 韩树林 张平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根据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在教育结构上要强化系统协同,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专业结构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结构上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闫瑞
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本应契合乡村振兴的要求,进而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必然。但是,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思维观念滞后、投入主体单一和供给结构失衡等诸多内源性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因此,亟需突破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实践困境,从根本上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瓶颈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晨倩 岳吉瑞 李培繁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具有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技术升级,赋能产业兴旺;激活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治理;丰富职教内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价值意义。基于破解现实困境的逻辑起点,解决“三农”问题的逻辑主线和提供多方保障的逻辑支点,构建起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逻辑框架,并以“嵌入理论”为着力点,从价值嵌入、资源嵌入和关系嵌入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具体举措。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裕 韦大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探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存在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支撑力度不够、科技服务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培训不够匹配等困境,从调整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服务能力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以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产业 职业培训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珏
民族地区一直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是"后扶贫时代"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适时转换的重大战略,必须要遵循历史逻辑、政治逻辑、现实逻辑以及实践逻辑等四重逻辑主线。基于此,从发展驱动、语境转移、质量发展及功能耦合等维度出发,提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加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生动能;拓宽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视域;增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适应性;构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校—企—行—村"协同多维供给机制。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谢元海 刘涵滨
本文立足技术哲学的研究视角,以技术二重性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展开系统分析。经研究,发展主义技术观下职业教育价值性的缺失与工具性的失范,是当前乡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化解这一困境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对此,职业教育应破除中立性的技术认知、化解技术异化,以走向“生活世界”为价值旨归。在具体实践路向上,职业教育应发挥“生活世界”的统整性,一是构建“自上而下”的现代技术下乡之路,主动对接乡村发展需求,实现全面发展,以及建立融合办学组织,推动协同发展;二是构建“自下而上”的传统文化技艺自觉之路,开发校本性课程,激活传统技艺的文化主体性、培养现代传承人,推动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上下协同,推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技术二重性 生活世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汉荣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广阔”而“可为”的服务领域,而县域职业教育立足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拓展现代化发展内涵,在对乡村振兴的物质扶持、人才培养、产业培育、技术赋能、文化建设和协同发展等方面优势明显。针对服务乡村振兴中县域职业教育缺乏协调、统筹,乡村人才培养初始供给不足,办学功能不全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县域统筹,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和发展空间;优化办学定位,突出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功能和实践领域;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县域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浓烈氛围等实践路径,切实构建起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和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县域 乡村振兴 内涵 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入选理由立足现代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探讨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剖析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机理,澄清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技术价值,彰显职业教育促进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独有价值,为通过职业教育改革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梁成艾
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民族地区,振兴的抓手在职业教育。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主要由技术逻辑、生态逻辑、文化逻辑和治理逻辑组成。技术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科技创新"研发所",精进乡村人才振兴技能,助力乡村产业兴旺"经济达人"的培育。生态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生态救护"智囊库",引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产能,助力生态宜居建设"生活达人"的培育。文化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文化传承"宣讲席",激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本能,助力传承乡风文明"文化达人"的培育。治理逻辑主导的职业教育赋能之路在于设立乡村发展"云课堂",挖掘促进乡村组织振兴潜能,助力优化乡村治理"政治达人"的培育,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红梅 肖泽平 杨素丹
增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对于全面推进“三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涉农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中存在“浅嵌”与“脱嵌”的适应性偏差困境,表现为教育前“冷农”、教育中“去农”和教育后“离农”。由于人的适应性是主客互作共同发展的过程,故涉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于以技术为基础、以“人—业—地”为载体而实现自身与乡村的协同发展,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达至与乡村共兴。基于此,结合“要素—结构—功能”系统分析框架构建涉农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软硬相兼、融通嵌合的适应性增强机制。为实现构建这一机制,涉农职业教育需立足适应性而超越适应性,采取“修技+立德”“在地+去地”“二元+多元”的服务路径,在锻造技能人才中厚植“三农”情怀,在适应“三农”中引领乡村发展,在深耕村教关系中开拓外部要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芳
高等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基于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价值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优化路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重视高等教育在学术发展上的优势,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构建升级版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价值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艳梅
明确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指向、价值耦合是提出实践策略的前提和基础。职业教育的开放性、职业性、跨界性是其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本质属性,也是其与民族地区乡村空间、主体及要素特殊性联结的关键耦合点。特征耦合决定价值耦合,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动力系统的核心和终极旨趣在于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主体的自我价值、实践价值、精神价值、伦理价值与社会价值,在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职业教育赋能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可从人的专业教育、文化自觉、育人理念、内涵发展角度出发,促进乡村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专家服务基层 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吕建春
乡村对人才有着强烈渴求,专家人才也有科技成果转化需求和服务基层的愿望。理顺专家服务基层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逻辑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专家服务基层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升农业农村科技软实力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此,需从顶层政策设计高度优化专家服务基层路径,最终促进不同面向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
专家服务基层 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