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6)
2023(19111)
2022(16333)
2021(15274)
2020(12729)
2019(29156)
2018(28972)
2017(54466)
2016(29958)
2015(33469)
2014(33164)
2013(32655)
2012(30114)
2011(27213)
2010(27650)
2009(25087)
2008(25036)
2007(22835)
2006(20320)
2005(18054)
作者
(85531)
(70848)
(70528)
(66982)
(45356)
(33931)
(32083)
(27600)
(26951)
(25813)
(24214)
(24109)
(22832)
(22685)
(22013)
(21835)
(21047)
(20851)
(20483)
(20394)
(17809)
(17668)
(17181)
(16274)
(16166)
(15955)
(15809)
(15786)
(14421)
(14233)
学科
(116362)
经济(116251)
管理(96598)
(90135)
(77286)
企业(77286)
方法(46899)
数学(38674)
数学方法(38203)
中国(35973)
(32178)
(32043)
业经(29458)
地方(29330)
(24926)
(24461)
技术(23515)
农业(21770)
(21504)
理论(21465)
银行(21452)
(20827)
财务(20731)
财务管理(20685)
(20465)
(20145)
贸易(20127)
(19960)
企业财务(19681)
(19475)
机构
大学(411400)
学院(411138)
管理(163528)
(159880)
经济(155983)
研究(140817)
理学(138480)
理学院(136846)
管理学(134610)
管理学院(133797)
中国(108326)
(90078)
科学(86801)
(77234)
(70990)
(66602)
(64894)
中心(64672)
研究所(64079)
业大(59743)
财经(59348)
北京(57557)
(56324)
师范(55777)
(53881)
(52878)
(51832)
农业(51565)
经济学(46074)
技术(45886)
基金
项目(272297)
科学(214023)
研究(202032)
基金(194314)
(169237)
国家(167706)
科学基金(144204)
社会(125245)
社会科(118582)
社会科学(118551)
(108557)
基金项目(102853)
教育(93830)
自然(93457)
自然科(91304)
自然科学(91283)
(90704)
自然科学基金(89656)
编号(82963)
资助(79309)
成果(68441)
重点(61124)
(60559)
(59318)
(59182)
课题(58779)
创新(54730)
科研(51351)
项目编号(51338)
教育部(50750)
期刊
(187476)
经济(187476)
研究(125787)
中国(94211)
管理(66933)
学报(64022)
(61459)
(60870)
科学(59408)
教育(57096)
大学(48939)
学学(45191)
农业(41894)
(41003)
金融(41003)
技术(38699)
业经(31815)
财经(29071)
经济研究(28586)
图书(25574)
(24946)
(24427)
问题(23330)
科技(21046)
技术经济(20417)
现代(19312)
理论(19137)
(18860)
论坛(18860)
(18771)
共检索到641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臧志军  
目前"双高"建设的管理有明显的目标管理色彩,这导致"双高"建设对国家和地方的整体战略关照较少,难以达成"双高"建设的目标。"双高"建设的绩效管理实质上是对组织绩效的管理,因此应形成对"双高"建设的战略性绩效管理。"双高"建设的战略绩效管理既要追求宏观战略与学校战略的平衡性,也要追求与新发展形势的适应性,即开展"双高"建设的适应性战略绩效管理。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金晓斌   应苏辰  
研究目的:系统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适应性转型框架、作用途径、模式类型及优化路径,为助力新时期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和决策借鉴。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和理论解析法。研究结果:(1)全域整治是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工具之一,围绕资金运作、整治模式、生态保护、设施保障、居所更新等方面亟待探索适应性转型;(2)全域整治可依据要素整治、格局优化、功能强化、价值显化、机制保障等途径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3)从地理区位、产业资源和规划导向维度解析差异化全域整治模式,提炼出传统农业型、都市农业型、高效农业型等13种模式类型;(4)从管控端、引导端、利用端和保障端,分别总结强化底线约束和构建整治体系、下沉发展权利和制定开发计划、探索差异路径和配套用地准则、保障要素配置和创新整治机制等全域整治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全域整治仍应加强理论机制、效益评价和类型体系等研究,以更好服务于区域高质量发展目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婕  安同良  
本文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点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创新之路——典型的技术后发国技术赶超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变迁,中国创新之路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困局和问题凸显。特别是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技术牌"屡被打出,所以中国在技术赶超的后半程需要谨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告诫,核心关键在于谋求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之路。本文认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中国创新之路,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和采纳复杂经济学的思路来提供实际应用,未来中国创新驱动的实践关键在于在复杂性视阈的框架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1+N"多层次创新系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2020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绩效管理暂行办法》,对"双高计划"的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明确方向性要求和具体考核办法。通过对"双高计划"绩效考核目标和具体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清晰地理解和把握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从《绩效管理办法》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心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确定科学办学定位,打造高职类型特色,夯实专业(群)建设基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投入产出研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为破解西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增长不均衡、不充分突出的困境,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序列型网络RAM模型和引力模型,从绿色创新效率和绿色创新联系度两方面对39个西部国家高新区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行测评,结合新时期高质量发展导向下西部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和使命,研究提出促进西部国家高新区绿色创新能力提升的差异化路径。结果表明,成熟型国家高新区需着力打造成为全国绿色创新的先行先试示范区;成长型国家高新区以引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低碳转型为主要任务;发育型国家高新区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释放绿色创新潜能辐射带动邻近高新区;潜在型国家高新区则要敢于培育其独特的绿色创新文化,为成功对接绿色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家高新区奠定基础。研究结论为西部国家高新区全面转向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现实依据与政策参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吴玉杰   王璐瑶   周姿含   陈劲  
当前,面向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不断涌现,成为推动创新管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动力。与传统创新活动相比,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过程更显著地跨越了企业、行业乃至国家边界,呈现出多类别主体竞合、多范式协同的特征。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构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规律框架,从创新主体的多元化、创新范式的多样化与创新行为的生态化三个维度挖掘创新规律的新特征与新内涵,指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下的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异质性数字主体及其复杂关系构成的系统,并以多层级、多主体、多模式协同共演的机制运行。以期对新形势下的创新政策、创新实践与创新管理研究贡献实践启示与理论工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毛通  楼裕胜  顾洲一  
乡镇街道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夯实乡镇街道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础意义重大。当前,镇街信用体系建设的制度体系、机制保障、设施支撑、工作重心、思想条件、社会基础、信用条件已基本具备,但还存在整体规划缺乏、组织保障能力薄弱、信用认识不到位、信用监管力量和监管信息碎片化等问题。建议“十四五”时期进一步加强基层信用体系建设的规划布局,做到规范与鼓励并举,强化信用监测评估,并做好示范引领;基层政府应带好政务诚信头,充分整合基层信用监管力量和监管信息两类资源,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打好治理、服务、监管和创新四张牌,推动基层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邵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大力培育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提升,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探索形成了一批企业管理创新成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忠禹  
去年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我国广大企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企业管理创新取得了新成绩,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全面部署了2019年的经济工作,对企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围绕本次大会"深入推进管理创新,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全面系统地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远景式勾勒,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在未来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全面”的重要抓手就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这是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主要特色,紧密贴合了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旗帜鲜明地体现了我国与西方发达经济体现代化的不同之处。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城市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色指引,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更离不开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尹力  
2015年8月,四川被党中央批准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央赋予四川最重要的改革试验任务,也是四川开展创新创造的全局性、根本性抓手。两年多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创新改革为统领,努力抓好各项试验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汪传雷  王首信  吴雯宇  汪宁宁  叶春森  
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时代的来临,物流业发展对物流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安徽省五所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专业代码120601)为研究对象,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情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比较,发现存在之短板,进而提出面向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安徽省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远  
为适应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社会职业分工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标定了97个数字职业。劳动力市场对数字技能的需求随着数字新职业的产生和传统职业的数字化转型迅速增加。通过对数字职业的标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数字经济、数字职业、数字技能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各职业对数字技能的新需求,研判变化趋势。下一步,应以《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针,将数字技能开发融入职业能力建设体系并付诸实践,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劳动者数字技能发展提供支撑,开发通用数字技能框架体系,推进职业标准数字化转型,创新开展数字技能提升培训,促进专业教学标准数字化转型,完善职业院校课程和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建设智慧校园,组织数字技能职业技能竞赛,让“数字技能”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针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的系统性及包容性有待提升、针对性及激励性有待加强、客观性及权威性有待强化的问题,文章建议从坚持系统观念,构建提升办学实力的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文化建设的治理体系;拓宽培养模式,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引才育才,打造师资队伍建设的教育高地;立足地方需求,增强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水平;推进国际合作,拓宽对外合作办学的培养渠道;完善评价机制,强化绩效评价体系的质量成效七个方面着手,构建“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推动高职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红  陈莎  叶艳妹  
由于耕地质量、生态的测度等受多种限制性因素影响,致使当前“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格局在实施过程中仍以数量管控为主,这与新时期粮食安全和低碳社会存在脱节,亟需建设面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体系。本文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观点,结合农业高质量发展对耕地保护的新要求,梳理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下耕地保护现状和现实困境,探索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耕地保护转型路径。研究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耕地保护需要兼顾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粮食安全与碳减排双重目标。然而,现阶段耕地依然存在保护耕地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耕地碳排放持续增加、保护耕地与保护生态难协调等问题阻碍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从“本体角度、拓扑关系、科技助保”三个方面探索耕地保护转型路径,即转变耕地本体内涵,从现状耕地向可耕地内涵转变;从严格保护耕地向严格管控建设用地的数量、强度和生态转变;将科技创新应用于耕地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耕地生产绿色高效。因此,建议依据可耕地宜耕性高低合理布局农作物及作物结构,利用土地整治提升耕地生态以降低碳排放;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严格管控建设用地总量,确保优质耕地不减少,进一步提升农业高精尖技术实现耕地绿色增产;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引导科研工作者和农户自下而上自愿进行耕地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