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2)
- 2023(9932)
- 2022(8491)
- 2021(8049)
- 2020(6929)
- 2019(16290)
- 2018(16062)
- 2017(30716)
- 2016(16889)
- 2015(19318)
- 2014(19351)
- 2013(19615)
- 2012(18636)
- 2011(17110)
- 2010(16980)
- 2009(15772)
- 2008(15968)
- 2007(14110)
- 2006(11896)
- 2005(10929)
- 学科
- 济(74879)
- 经济(74812)
- 管理(43399)
- 业(42757)
- 方法(37780)
- 数学(34281)
- 数学方法(33959)
- 企(33516)
- 企业(33516)
- 中国(21531)
- 财(18790)
- 农(18621)
- 贸(17219)
- 贸易(17211)
- 易(16862)
- 学(15324)
- 制(14161)
- 业经(13067)
- 银(12423)
- 银行(12399)
- 融(12064)
- 金融(12062)
- 农业(11961)
- 行(11894)
- 地方(11454)
- 务(11228)
- 财务(11209)
- 财务管理(11181)
- 企业财务(10627)
- 和(10435)
- 机构
- 大学(253345)
- 学院(247665)
- 济(111990)
- 经济(109964)
- 研究(91483)
- 管理(91168)
- 理学(78745)
- 理学院(77749)
- 管理学(76390)
- 管理学院(75920)
- 中国(70635)
- 科学(54275)
- 京(53859)
- 财(50391)
- 所(47349)
- 农(43468)
- 研究所(43249)
- 中心(41266)
- 财经(40725)
- 经(37281)
- 经济学(36944)
- 业大(36083)
- 江(34985)
- 北京(34672)
- 农业(34586)
- 经济学院(33505)
- 范(32965)
- 师范(32653)
- 院(31941)
- 财经大学(30566)
- 基金
- 项目(163210)
- 科学(128896)
- 基金(121872)
- 研究(116953)
- 家(107418)
- 国家(106633)
- 科学基金(89876)
- 社会(75995)
- 社会科(72192)
- 社会科学(72173)
- 基金项目(63329)
- 省(59621)
- 自然(57653)
- 自然科(56377)
- 自然科学(56358)
- 自然科学基金(55438)
- 教育(54648)
- 划(52450)
- 资助(51738)
- 编号(44956)
- 部(38745)
- 成果(37860)
- 重点(37691)
- 发(34882)
- 教育部(33267)
- 创(33172)
- 国家社会(32877)
- 科研(31935)
- 中国(31844)
- 课题(31704)
共检索到367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从来 高洁超
本文立足于公众预期的有限理性,将三种适应性学习过程引入混合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构建刻画通货膨胀非均衡运行机制的动态模型。使用2001年1季度至2015年3季度实际数据估计参数的基础上,遴选出合意的学习模型。模拟分析发现:(1)在适应性学习预期下,通货膨胀运行呈现出非均衡特点;(2)降低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在通胀驱动机制中的影响力可以有效抑制均衡通胀,通胀惯性的影响力度大于通胀预期;(3)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提高有助于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度。本文认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应从两方面推进:(1)通过提高公众预期的理性程度降低实际通胀对均衡的偏离;(2)长期内须引导经济收敛于一个合意的低水平均衡通胀。...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黄正新 邓昊赟
总的来说,公众的通胀预期是一种有限理性的适应性预期,呈现为非均衡与波动性,并具有常态性、适应性、波幅逐渐收窄等特点。在中国,近年来呈现出两个连续型、两个间断型通货膨胀预期陷阱区域。货币政策时间非一致性在中国具有一定程度的客观现实性,年GDP计划增长率与年计划通胀率对通胀预期偏差产生显著的影响,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目标在引导居民通胀预期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通胀预期非均衡波动的主导诱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于光耀 徐娜
在介绍我国通胀预期测量与估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差额法、正态分布概率法、均匀分布概率法和Logistic分布概率法下通胀预期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通胀预期的理性或适应性的判断取决于我国居民对未来物价预期所服从的分布,均匀分布下的通胀预期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并且这种分布直接影响着政策制定部门抑制通胀的侧重方向。
关键词:
通胀预期 理性 适应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殷波
本文构建了一个充分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和体制特征的DSGE模型,并用贝叶斯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和分析。我们发现,中国宏观经济存在非确定均衡解,自我实现的通胀预期对中国通货膨胀和产出波动有显著的影响,逆向供给冲击是近年来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通过反事实模拟方法,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国央行实施的实际货币政策基本符合最优货币政策,我们还估算中国货币增长长期目标的适度水平为18%左右,过高或过低的货币增长率都会加大消费和通货膨胀的波动,并降低社会的长期福利水平。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纪显 陈建梁
以宏观经济为框架 ,以微观经济为基础 ,以数学推导为纽带 ,本文建立了一般均衡刚性粘性通货膨胀优化模型 ,它是一个能适应各国 (主要是市场经济国家 )的通用模型。模型确定了价格对宏观经济变量冲击响应的粘性周期和反应程度 ,是预测通货膨胀 (紧缩 )和度量政策干预对价格影响的深远程度的定量工具。模型还给出了有效使用税收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紧缩 )的条件。以通用模型为平台 ,本文开发了中国模型 ,并成功地预测到 1 998、1 999年的通货紧缩。本文对紧缩进行了实证分析 ,发现中国的价格粘性周期是四年。分析认为 ,减低边际税率是阻止紧缩同时稳定收入的一种有效财政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政党 周新辉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金融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非均衡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金融非均衡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实证分析也表明金融非均衡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最后剔除降低金融非均衡发展,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关键词:
金融非均衡 通货膨胀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宁薛平 刘伯雅
当前金融非均衡现象在我国经济运行中日益突出,其发展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和金融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分析了金融非均衡与通货膨胀相互关系的内在机理,实证分析也表明金融非均衡是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原因,最后从信贷、房价、股价三个角度提出降低金融非均衡发展,来降低通货膨胀压力。
关键词:
金融非均衡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坚强 赵允宁 蔡玉梅
本文拓展构建增广信息的随机梯度适应性学习预期模型,从学习内容和学习信念的直接视角探讨居民公众对公司盈余等微观信息和经济产出等宏观信息的认知及学习,以及这些信息对通胀预期形成的作用。以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的通胀预期为样本,采用卡尔曼滤波估计模型,并以滚动的样本外均方预测误差进行嵌套检验。实证发现公众通胀预期形成过程中:(1)认知、学习和使用了公司盈余信息,但学习内容存在选择差异。重视"实现盈余"性质的加总盈余增长信息,忽视"预测盈余"性质的加总意外盈余信息,信息可靠性和获取成本是可能原因。(2)对货币政策和国际输入性因素信息重视程度和学习信念高于其他宏观信息,对货币供应和外汇变动信息的响应程度更高,且近期呈现扩大趋势。此外,尽管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利率信息已经开始进入公众预期的学习信息集,但受重视程度仍远低于数量型政策的货币供应信息。
关键词:
通胀预期 适应性学习 公司盈余 意外盈余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庞晓波 贾非
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考察了金融—实体经济非均衡与中国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失衡程度对2006~2010年的通货膨胀具有稳定的解释力,货币在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具有明显的积聚—回吐效应。脉冲响应函数表明货币在金融与实体经济间的流动出现阻滞,表现为货币倾向于积聚在金融市场,这种阻滞在9个月后消失。治理通货膨胀,不仅要最大限度地控制货币供给总量,更要大力疏通货币传导阻滞,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盛文军 孙力军
本文基于相关文献,从贸易发展均衡与非均衡的视角对贸易开放度与通货膨胀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旨在深化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两者关系的认识;同时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贸易开放度和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均衡的贸易发展使得一国货币政策和对外债务更加谨慎,从而具有平稳通货膨胀的作用;而贸易非均衡发展导致的外汇持续累积效应和国际价格传递效应,有可能会加剧通货膨胀压力。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娟
在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因素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本轮通货膨胀主要起源于总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其实质在于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低下,以及政府对农业价格的长期管制。由于农产品价格长期低于其价值,因此必然存在调高农产品价格的客观要求,从而导致结构型通货膨胀。此轮结构性通货膨胀既是中国长期以来二元经济局面未得以改观的后果,也是产生全面性通货膨胀的隐忧所在。因此,利用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总需求,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扩大有效供给,成为应对此轮通货膨胀的必要和有效的政策组合。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结构性 二元经济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艾洪德 武志
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成为一种趋势,西方发达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之后在促进经济增长及抵制通货膨胀方面取得了良好绩效;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适应性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大量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财政的主导地位及金融基础设施不良严重妨碍着独立货币政策的实行范围,因此目前尚不具备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的条件;因此,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综合的公共部门改革,扩大税基,减少对铸币税及来自金融压制的其他收入的依赖,从而使金融系统恢复活力,这样,通货膨胀目标制也许会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政策 适应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军 肖威 涂竞
理清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构成并将其量化分解是管理当局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基础。本文依据结构性理论,在构建量化分解通货膨胀成因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对构成CPI的31个小类子成分进行实证研究,分解出源于需求和供给两个层面的通货膨胀程度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进入本世纪后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需求层面的货币、信用因素拉上的,单纯来源于供给层面的因素所引发的价格结构性上涨不会引致较高的通货膨胀问题,而2010年后的通货膨胀问题主要来源于需求层面。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一、通货膨胀形态及其类型化研究中国经济起飞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适应经济赶超需要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直接控制汇率、工资、利率等价格参数,以提升重工业与其他产业的交换条件,维持“高积累、高投入、高增长”发展格局下基本经济循环。价格参数是非均衡的而且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太明 逄博 张彦波
通货膨胀究竟会给社会福利水平带来多大的影响,这是经济学者和各级政府所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双对数货币需求函数,结合中国1992—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前沿方法得到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相应参数值,然后使用消费者剩余方法和变异补偿方法来具体估算中国通货膨胀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将利率从14%降至3%会改善社会的福利水平,其数值相当于增加实际产出的0.67%;将利率从3%降至零带来的福利收益相当于增加实际产出的0.19%;通货膨胀越高,社会福利水平越低,因此,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维持低通货膨胀.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社会福利 动态规划 协整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