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90)
- 2023(10908)
- 2022(9140)
- 2021(8239)
- 2020(6768)
- 2019(15210)
- 2018(15269)
- 2017(28608)
- 2016(15617)
- 2015(17583)
- 2014(17942)
- 2013(17395)
- 2012(16312)
- 2011(15068)
- 2010(15521)
- 2009(14899)
- 2008(14578)
- 2007(13535)
- 2006(12422)
- 2005(11839)
- 学科
- 济(82995)
- 经济(82894)
- 管理(50587)
- 业(41870)
- 企(36129)
- 企业(36129)
- 方法(24740)
- 数学(21374)
- 数学方法(21219)
- 制(20486)
- 中国(20293)
- 地方(19277)
- 财(18891)
- 农(17094)
- 业经(16997)
- 体(16861)
- 学(14917)
- 融(14285)
- 金融(14278)
- 银(13864)
- 银行(13847)
- 行(13417)
- 地方经济(13026)
- 体制(11896)
- 理论(11130)
- 环境(10993)
- 贸(10737)
- 贸易(10727)
- 易(10320)
- 农业(10223)
- 机构
- 学院(230087)
- 大学(229962)
- 济(106934)
- 经济(104759)
- 研究(83780)
- 管理(83478)
- 理学(69567)
- 理学院(68825)
- 管理学(67838)
- 管理学院(67396)
- 中国(66687)
- 财(54094)
- 京(48616)
- 科学(44938)
- 所(42052)
- 财经(40636)
- 江(37541)
- 中心(37462)
- 研究所(36995)
- 经(36593)
- 经济学(34469)
- 农(34456)
- 北京(31215)
- 经济学院(30475)
- 院(30002)
- 财经大学(29749)
- 范(28928)
- 州(28902)
- 师范(28631)
- 业大(28568)
- 基金
- 项目(138992)
- 科学(109945)
- 研究(105871)
- 基金(100845)
- 家(86536)
- 国家(85818)
- 科学基金(73647)
- 社会(69561)
- 社会科(65911)
- 社会科学(65896)
- 省(53872)
- 基金项目(51747)
- 教育(49092)
- 划(44543)
- 自然(44092)
- 自然科(43047)
- 自然科学(43034)
- 编号(42311)
- 自然科学基金(42296)
- 资助(41531)
- 成果(36527)
- 部(31720)
- 重点(31720)
- 制(31558)
- 课题(31103)
- 发(30842)
- 国家社会(29353)
- 创(28662)
- 性(28166)
- 教育部(27966)
- 期刊
- 济(134812)
- 经济(134812)
- 研究(80755)
- 中国(55339)
- 财(43961)
- 管理(36349)
- 农(32423)
- 学报(31808)
- 科学(29769)
- 融(29608)
- 金融(29608)
- 教育(27715)
- 大学(25536)
- 学学(24029)
- 财经(22637)
- 经济研究(22433)
- 技术(21302)
- 农业(20659)
- 经(19665)
- 业经(19555)
- 问题(16561)
- 贸(13390)
- 技术经济(12239)
- 国际(12119)
- 世界(12038)
- 理论(11304)
- 商业(10926)
- 改革(10884)
- 革(10884)
- 经济管理(10813)
共检索到382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陶永良
适应市场经济新体制 大力促进供销社改革陶永良199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关键性一年,特别是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五大体制改革的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改革,一方面为供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同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市场经济下的自由平等竞争性、多种成份共存性、相互交叉经营性、商业手段现代性、服务范围广泛性增强。供销社要在适应新的经济形式下发展,关键在于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重塑供销社市场机制,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改革现有机制和重点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辉
党的十四大已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流通体制,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一、适应市场经济的流通新体制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计划经济,后者依靠计划手段人为地配置社会资源,而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力量来配置社会资源。就流通领域来说,各种资源进入市场,又依靠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管理新体制中共广东省顺德市委办公厅调研科目前,广东省顺德市顺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推行以改革区域建制、组建股份合作社和完善土地承包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使农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陶永良
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供销社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快自身改革,实现与市场经济接轨,这是摆在各级供销社面前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从浙江省供销社改革实践看,供销社要加快自身发展,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供销社特点的新体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许建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使作为我国流通领域主渠道之一的供销社更好地担负起促进农业生产、搞活城乡交流的重任,必须对其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使供销社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为此,有必要了解我国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表现为:(1)分散经营,难以获得规模效益。(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收入低。(3)农产品“买难”与“卖难”轮番出现。(4)我国农业贸易将会受到改革后国际农业多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嗣忠 武成柏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性质、组织方式、改革目标及策略有一个新的认识,以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过渡。近年来供销社虽经过了恢复“三性”、“五个实破”、“六大发展”和实施“四个放开”,但一定程度上仍在多个方面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四个方面:(1)在形势变化了的今天仍抱着主渠道的老皇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安洛 戴蓬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承岭
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取向加快供销社改革与发展朱承岭(浙江省供销社主任)1996年,是我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全面深入改革的一年,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年,也是供销社主动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艰苦拼搏的一年,是在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加快发展上取...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承岭
自1998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省供销社对本级社有资产营运主体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及直属企业全面进行了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贾康
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理论说明上其实并不复杂、它就是社会主义、以市场为主要的资源配置机制的商品经济。它与传统模式下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有根本性的区别。在市场经济前面冠以“社会主义”的定语,表示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整个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主词是“市场经济”,则标志着我们摆脱了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相提并论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项镜泉
一、财政必须通过改革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轨道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财政是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全面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财政改革,大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转变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它虽然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发展,但其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这里所说的转变职能,既不是要扩大其职能,更不是要缩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朱承岭
在适应市场的进程中赢得供销社经济的发展──兼谈供销社经济如何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朱承岭改革开放使供销社在逐步恢复作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机制和功能,特别是1983年以来,浙江供销社退出政府序列,走向市场,开始“以改革求生存争发展,以服务促经营...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长江,马荣选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实施,给各行各业提出了深化改革的新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及其改革“要不要”、“能不能”、“怎么样”适应新体制的要求,自然就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卫生界干部和职工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卫生改革必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在如何适应问题上,主张卫生改革在整个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穆伟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卫生改革“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遵循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逐步建立起宏观调控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在当前卫生改革过程中,对于医疗卫生部门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处理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关系,如何协调医疗单位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自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与国家要求降低医疗费用,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矛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卫生事业改革的健康发展。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