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4)
- 2023(1470)
- 2022(1290)
- 2021(1248)
- 2020(1054)
- 2019(2400)
- 2018(2251)
- 2017(4283)
- 2016(2512)
- 2015(2960)
- 2014(2934)
- 2013(3046)
- 2012(3048)
- 2011(2744)
- 2010(2856)
- 2009(2371)
- 2008(2186)
- 2007(2064)
- 2006(1832)
- 2005(1757)
- 学科
- 济(8792)
- 经济(8771)
- 管理(5775)
- 业(4575)
- 方法(3683)
- 农(3497)
- 数学(3302)
- 数学方法(3267)
- 中国(3261)
- 财(3033)
- 人民(2922)
- 学(2913)
- 收入(2837)
- 制(2726)
- 农业(2578)
- 企(2561)
- 企业(2561)
- 结构(2185)
- 地方(2018)
- 银(1858)
- 银行(1846)
- 消费(1829)
- 度(1802)
- 制度(1799)
- 行(1798)
- 水平(1756)
- 消费水平(1755)
- 业经(1622)
- 人事(1566)
- 人事管理(1566)
- 机构
- 学院(33597)
- 大学(33361)
- 研究(14431)
- 济(13166)
- 经济(12834)
- 中国(12122)
- 管理(11104)
- 科学(9783)
- 理学(9337)
- 理学院(9121)
- 管理学(8831)
- 管理学院(8775)
- 京(8507)
- 所(8319)
- 研究所(7583)
- 农(7360)
- 财(6998)
- 中心(6503)
- 江(6080)
- 省(5779)
- 农业(5733)
- 北京(5654)
- 业大(5452)
- 院(5421)
- 范(5267)
- 师范(5220)
- 财经(4953)
- 科学院(4803)
- 州(4639)
- 经(4570)
共检索到602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杜国强
适应居民储蓄动机变化 转变储蓄工作思路杜国强储蓄分流,在市场上表现为受居民金融资产形式多样化的冲击,而实质上却是受居民储蓄动机变化的影响。因为货币是一种无意识的价值符号,但作为货币占有者的居民,却是有思想意识的。其动机不同,货币的流向也就不同。储蓄是...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尹鑫 王玖河
我国正在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帮助居民做出合理储蓄决策应对未来养老开支,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描述居民养老和退休财务安排状况。利用家庭调查数据,计算各年龄组的储蓄和储蓄率,并把收入分为不同的来源,分析各个年龄组的收入构造,发现居民从51岁开始,储蓄率开始不断下降;61岁后居民储蓄率明显下降。年轻人的收入中,劳动收入占比比较大,一般都在50%以上;61岁后老年人收入以转移支付为主,主要是退休金的领取。通过两期世代模型研究居民的养老财务安排,对中国居民的储蓄动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居民储蓄是养老安排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建议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教育,健全覆盖养老医疗的社会保险体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宏
本文以1991—2014年全球范围内的91个经济体为样本,研究了人口结构变化对储蓄率的影响。本文认为,在人口结构变化方面,造成我国高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预期寿命的提高带来的"未雨绸缪"的储蓄动机抵消甚至超过了老龄人口负担上升的负效应。未来,随着人口结构比较优势的衰减,人口红利进一步消退,中国需要运用有效的政策组合,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
居民储蓄率 人口结构 负担效应 寿命效应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元晞
居民的收入水平、支出水平和储蓄水平是可以做出相互比较的。居民的积累与企业的积累不一样 ,并不一定都是为着价值增值 ,从而并不一定都要转化为资本。居民过度追求金融储蓄的一个重要原因 ,是由于思想观念上对于私人资本的认识问题 ,以及在政策上有不利于居民的直接投资行为的发生。任何政府都可以通过对利益的调整 ,实现对居民储蓄的导向和调节。
关键词:
民居储蓄 消费与积累 导向与调节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志宁
目前近 7万亿元的居民储蓄是否太多 ?在全国年“工资总额”90 0 0多亿元的情况下 ,居民储蓄年增长达七八千亿元 ,这种增长态势是否反常 ?在目前低工资的情况下 ,本文认为居民储蓄总额提高到 1 2万亿元水准 ,会使社会比较安定
关键词:
储蓄 工资 消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晓光 陷艳婷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直以来,我国居民都把银行储蓄作为理财的手段,而对于其他投资产品还不太熟悉。二、居民收入仍然较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不高,贫富分化严重,先富起来的只是少数,近10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幅度不如GDP增幅。上半年全国总工会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钟赛成
居民储蓄趋势与银行储蓄策略钟赛成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成为独立的、重要的市场主体,依据市场环境,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居民经济生活中无足轻重的储蓄活动,现已成为居民最重要的经济行为,并在整个市场主体活动中,呈日益发展、壮大之趋势。可以说,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一、引言国民储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KlausSchmidtMebbel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储蓄、投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因果关系。穆怀朋(1993)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储蓄和经济增长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Hoggarth(...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克任 谢俊士
本文从核算我国居民金融资产数据出发,经实证研究后发现:我国居民金融资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总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相比之下,结构调整和优化明显滞后,其主要表现为金融资产结构非均衡发展,货币性资产占了过大比重,资本性发展严重不足。作者认为,化解高企的银行存款的一条可行途径是发展金融资产、拓宽居民金融资产选择途径。
关键词:
居民储蓄 金融资产 储蓄分流 投资选择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储蓄是近几年的理论热点,对于储蓄的概念,它的结构变化,它的作用等,存在着多种不同理解,得出不同结论。原因是这里有许多谜未被解开。 一、关于储蓄的概念 过去我们讲的储蓄是指银行的储蓄存款,存款人以劳动群众为主,其来源以劳动收入为主,存款的用途以消费为主,它的作用是培养人民的勤俭节约美德,积小钱办大事,改善和提高生活,国家则通过储蓄集聚建设资金。所以建国以来,我们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大力提倡储蓄,储蓄存款越多越好。对于储蓄存款利息的性质存在着不同认识,长期争论不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程明福
储户的储蓄动机和储蓄行为的形成,是由各种不同的储蓄心理活动与相适应的储蓄工作所决定的。由于每个储户的职业、文化、年龄、性别、个性及货币收入来源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