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7)
- 2023(17079)
- 2022(14611)
- 2021(14028)
- 2020(11676)
- 2019(26919)
- 2018(26599)
- 2017(50698)
- 2016(27899)
- 2015(31564)
- 2014(31783)
- 2013(31552)
- 2012(29104)
- 2011(26115)
- 2010(26049)
- 2009(24292)
- 2008(24063)
- 2007(21237)
- 2006(18747)
- 2005(16746)
- 学科
- 济(105997)
- 经济(105845)
- 管理(84856)
- 业(74168)
- 企(62451)
- 企业(62451)
- 方法(44822)
- 财(41108)
- 数学(38579)
- 数学方法(38189)
- 中国(33386)
- 农(29316)
- 制(25609)
- 学(24475)
- 业经(23572)
- 税(21977)
- 务(21802)
- 财务(21718)
- 财务管理(21664)
- 地方(21207)
- 企业财务(20578)
- 税收(20518)
- 收(20347)
- 贸(19673)
- 贸易(19661)
- 易(19193)
- 农业(18392)
- 体(18245)
- 银(18139)
- 理论(18117)
- 机构
- 大学(389287)
- 学院(385466)
- 济(155334)
- 经济(151957)
- 管理(148395)
- 研究(133610)
- 理学(127076)
- 理学院(125595)
- 管理学(123599)
- 管理学院(122881)
- 中国(102918)
- 京(84830)
- 财(84109)
- 科学(80633)
- 所(67208)
- 财经(62442)
- 农(60371)
- 研究所(60308)
- 中心(59820)
- 江(58231)
- 经(56654)
- 业大(54827)
- 北京(54363)
- 范(50329)
- 师范(49851)
- 院(48742)
- 经济学(47641)
- 农业(47062)
- 财经大学(46152)
- 州(46033)
- 基金
- 项目(256686)
- 科学(201088)
- 研究(191261)
- 基金(185978)
- 家(161953)
- 国家(160629)
- 科学基金(136889)
- 社会(120419)
- 社会科(114023)
- 社会科学(113993)
- 基金项目(97885)
- 省(97421)
- 教育(87378)
- 自然(86895)
- 自然科(84803)
- 自然科学(84782)
- 自然科学基金(83226)
- 划(82898)
- 编号(78658)
- 资助(76579)
- 成果(66499)
- 部(57751)
- 重点(57430)
- 课题(54433)
- 发(53791)
- 创(52706)
- 国家社会(50139)
- 制(49914)
- 教育部(49661)
- 创新(49353)
- 期刊
- 济(173774)
- 经济(173774)
- 研究(123962)
- 中国(84981)
- 财(68766)
- 学报(61137)
- 农(55412)
- 科学(54991)
- 管理(54665)
- 教育(46392)
- 大学(46373)
- 学学(43172)
- 农业(38102)
- 融(33370)
- 金融(33370)
- 技术(32301)
- 财经(30916)
- 经济研究(28024)
- 经(26370)
- 业经(25954)
- 问题(22528)
- 图书(22430)
- 业(19637)
- 务(18867)
- 贸(18405)
- 版(18212)
- 理论(17995)
- 会计(17560)
- 科技(17329)
- 技术经济(17089)
共检索到595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在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延杰
按照公共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教育是兼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混合产业,根据不同层次的教育所体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不同,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准公共产业、半公共产业和准私人产业等具体类别。在公共财政体制下,立足于高等教育的产业特征,分析和研究高等教育的投融资特点,选择符合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投融资模式,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趋势,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投融资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傅光明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彭成洪
建立公共财政要求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主渠道,要求税收制度要便利,同时也要求税收保持中性原则以促进经营者进行公平竞争。但我国现行税制与建设公共财政的需要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改革思路包括:增加税种,适当提高税率;减少税收支出,保持税收中性;简化税制,减少征收费用。
关键词:
公共财政 中性原则 简化税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徐荔
完善财税体制 ,构建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公共财政 ,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经过深入调查研究 ,分析了我国当前财税体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特别是从我国市场经济需求的角度 ,提出了公共财政对财税体制的新要求。同时提出 ,只有完善财税体制 ,才能构建有效的市场经济需求的公共财政 ,只有构建有效的市场经济需求的公共财政 ,才能优化公共财政支出 ,化解公共财政的风险。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深化改革 公共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元江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和财政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如何适应新形势,转变财政支农职能,深化财政支农改革,探索新的支农模式,是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一、财政支农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财政支农是国家支...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所谓财政法律体系,是指由调整国家在财政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制度所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即由涵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和监督各个方面法律制度构成的法律制度体系。财政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进行财政管理、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法律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财政法律体系,充分发挥财政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安众
在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期,公共财政体系要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原则,符合财政预算的范围、结构和方法,充分体现和满足公共需要,也要服从政府职能转变,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方向相适应,并与我国国情和财力水平相适应。它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直接办企业,对企业进行直接微观干预,既当社会管理者又当生产经营者的“生产型财政”有着本质性区别。这种转变对地方财政提出了新的课题。要实现地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武桂梅 何建萍
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财政政策之一,也是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提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三大职能,即统筹城乡的财政预算配置职能,统筹城乡的收入分配职能和统筹城乡的稳定职能,从加快农村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明晰政府间事权和加强农村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建设三个方面改革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将乡村两级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纳入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的考虑范畴。
关键词:
农村公共服务 公共财政 农业支持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惟一出路在当今社会已是不争的事实。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决定其转移方式必须走城乡协调发展,共同转移之路。但是,由于城市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逐渐减弱;农民进城的推力不足,拉力弱化;以及国家财政和农村劳动力难以承受的高转移成本,增大了城市的斥力。而小城镇作为"乡首城尾",适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具有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优势,并且,向小城镇转移付出的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较低。农村的公共财政体制要因势利导,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马金华
民国时期是中国财政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在中国财政制度现代化的演进中,民国政府所遇到的财权事权匹配、财政集权分权、基层政权与农民负担等问题,成为制约民国财政改革的因素,剖析民国财政的这些问题,对于完善当今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民国 财政 启示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林孝泽
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由二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税制的承续性引发的,二是经济发展引发的。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地方应拥有一定的地方税权力,对需调整和新增的地方税种应分东中西部的不同情况分步实施。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诗柱
一、目标与手段: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的双向契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长安 彭冬冬
我国分税制财税体制存在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在财权和事权上的不匹配问题,由此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土地财政"。大量资源流入不动产领域,不利于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该文利用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现行的财税体制与"土地财政"显著地降低了制造业企业的利润率。此外,该文还发现,分税制与"土地财政"对制造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有较大差异。在中东部地区,金融危机以后这种抑制作用表现较明显,而在西部地区,金融危机以前这种作用较弱。该文建议对资本利得和资产持有征税,将资本重新导入到制造业领域,同时还要重新统筹分配财税收入。
关键词:
分税制 土地财政 制造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志刚
在去年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金人庆部长明确提出要"严格政府投资监管,加强项目资金安排的审核,把好投资下达关。充分发挥专员办、投资评审机构等的作用,促进预算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认真总结八年来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成绩和经验,研究和调整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思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