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75)
- 2023(16671)
- 2022(14155)
- 2021(13309)
- 2020(10936)
- 2019(24948)
- 2018(24921)
- 2017(46298)
- 2016(25857)
- 2015(29188)
- 2014(29009)
- 2013(28047)
- 2012(26131)
- 2011(23768)
- 2010(24109)
- 2009(21623)
- 2008(20967)
- 2007(18732)
- 2006(16627)
- 2005(14881)
- 学科
- 济(101925)
- 经济(101836)
- 管理(71350)
- 业(69551)
- 企(57397)
- 企业(57397)
- 方法(39600)
- 中国(34476)
- 数学(33248)
- 数学方法(32850)
- 农(28341)
- 地方(27230)
- 业经(25310)
- 教育(23994)
- 技术(23518)
- 学(22467)
- 财(21684)
- 理论(20186)
- 农业(19147)
- 制(18019)
- 贸(17539)
- 贸易(17522)
- 易(16921)
- 银(16481)
- 银行(16438)
- 发(16370)
- 和(16234)
- 环境(16125)
- 融(15900)
- 金融(15899)
- 机构
- 大学(356566)
- 学院(354732)
- 济(137595)
- 管理(137320)
- 经济(134398)
- 研究(124677)
- 理学(118043)
- 理学院(116626)
- 管理学(114674)
- 管理学院(113996)
- 中国(88440)
- 京(78488)
- 科学(75578)
- 所(62458)
- 财(61543)
- 研究所(56695)
- 范(56504)
- 师范(56095)
- 中心(54923)
- 江(54535)
- 农(53518)
- 北京(50802)
- 业大(49813)
- 财经(48529)
- 师范大学(45511)
- 院(45422)
- 州(44362)
- 经(44038)
- 教育(42562)
- 技术(41975)
- 基金
- 项目(237340)
- 科学(188509)
- 研究(182600)
- 基金(167498)
- 家(144173)
- 国家(142759)
- 科学基金(122819)
- 社会(112917)
- 社会科(106846)
- 社会科学(106824)
- 省(95953)
- 教育(88827)
- 基金项目(88710)
- 划(81018)
- 自然(77017)
- 编号(76659)
- 自然科(75221)
- 自然科学(75207)
- 自然科学基金(73853)
- 资助(67428)
- 成果(63895)
- 课题(56051)
- 发(55390)
- 重点(54008)
- 创(52768)
- 部(52690)
- 创新(48492)
- 项目编号(46897)
- 教育部(45779)
- 规划(45312)
- 期刊
- 济(158180)
- 经济(158180)
- 研究(114438)
- 中国(82157)
- 教育(70520)
- 管理(53070)
- 学报(50800)
- 农(49427)
- 科学(48836)
- 财(44153)
- 大学(39547)
- 技术(36400)
- 学学(35530)
- 农业(34898)
- 融(30678)
- 金融(30678)
- 业经(27467)
- 经济研究(24396)
- 财经(22774)
- 图书(20541)
- 问题(20007)
- 经(19618)
- 科技(18772)
- 业(18771)
- 职业(18601)
- 坛(18110)
- 论坛(18110)
- 技术经济(17599)
- 现代(16679)
- 理论(16260)
共检索到545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于洪洋 王哲
日本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历史变革,既是职业教育体系不断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过程,同时也起到了推动产业发展的积极效应。在平成时期,面对经济低迷和技术快速发展的挑战,日本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应对,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保持了与产业发展的高度契合。职业教育体系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日本经济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此外,日本职业教育通过在法律和政策层面的调整,以满足经济转型和技术革新带来的多重需求,积极构建与经济产业紧密联系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改革和政策优化来提升日本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力。日本的经验对中国在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晓妮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转型相背离、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错位、课程设置滞后于产业升级的要求、人才供给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观念,适时调整办学定位,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动态调整课程和专业结构,优化教育布局,加快产教协同育人,以实现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永强 李薪茹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美国实现"再工业化"战略的关键之举。美国通过出台相关的法案和政策、建立相应的协调机构、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贯彻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等措施,有力地保证了职业教育与其经济、产业发展之间良好的协同关系。应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国情,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努力构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间的新型关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协同发展 美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薪茹 韩永强
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职业教育发展应充分考虑区域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区域产业发展也应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方面的作用。为此,应从完善顶层设计、优化资源布局、增强服务能力、鼓励区域协作、瞄准核心领域等多个方面促进两者的协同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区域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佩 王国华
关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紧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职业教育政校协同机制和校企协同机制的双重缺失则是制约关键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围绕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构地区、校区、园区、社区、战区"五区联动"和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居委会、参谋部"六位协同"的发展机制,集中各主体优势资源协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经济强国和军事强国战略目标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五区联动 协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桑凤平
日本职业教育通过系统的职教立法,为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专业设置紧契产业发展需求;推动企业内部职业教育发展,为产业发展提供原动力;产学紧密合作,实现产业界和学校的互利互惠;终身职业教育理念,使员工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实现我国职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应加快立法工作,实现职业教育的法制化;发挥各自优势,推动职业教育办学规范化;强化政策引导,推进企业内部职业教育普及化;推动校企合作,实现产学合作互补化;完善农村职教,推进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缩小职教差距,实现区域职教特色化;转变职教观念,实现职业教育终身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产业发展 日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应博 朱慧勇
城市成长的过程也是城市产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理论为视角,探讨了城市成长与产业创新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而从城市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体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产业创新的成效。同时,指出了我国城市产业创新中的"路径依赖"、产业政策"碎片化"、产业与人文社会环境缺少协同和城市间产业同质性强等制约因素。最后从有效发挥政府干预机制、优化城市产业政策工具、建立城市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和建设"美丽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产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方面取得诸多进展,致力于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构建分工合理的创新发展格局,但仍然面临创新资源分布失衡、创新能级差距过大、北京创新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不匹配、先进制造业集群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立足和巩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成果,根据京津冀创新基础和现状格局,建立起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以实现“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新要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苗婧 杨海亮
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煤炭、石油、钢铁等资源性行业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在给河北省带来GDP增速的同时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竞争力不强,产业同质化严重,低水平重复,特色化不足,缺乏质量效益;部分工业产能过剩严重;产业联动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亟须提升。当前,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进入实施阶段,长期制约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宏伟
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既受到国家教育与产业政策的导引,又是现代技术创新活动的客观逻辑要求。有三个层面的核心因素为二者协同技术创新提供了演化动力,一是组织结构因素生成内驱力,二是知识学习因素促动转化力,三是精神文化因素孕育涵化力。依此分析,依托职教集团构建协同技术创新总体组织架构、结合现代学徒制与创新创业教育构筑协同技术创新的人才培养渠道、营造和培育协同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与环境,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技术创新的三条主要路径。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企业 协同技术创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谢家智 张馨月
双向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及其知识溢出效应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验证。基于复合系统协同理论,构造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8个工业行业创新链协同度,并将知识溢出效应分解为技术知识溢出效应与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对创新链协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能对创新链协同度产生正向影响;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突破型行业创新链协同度的积极影响更加显著;知识溢出效应发挥机制作用,其中,对外直接投资的技术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外商直接投资,而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知识溢出效应强于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结论可为投资开放背景下构建创新链协同发展机制与路径提供新的经验证据和政策主张。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唐智彬 石伟平
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多部门、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产学合作是基本要素。第三次工业革命背景下,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和转变企业技术创新模式要求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机制。从开放科学视角看,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行动是基于主体创新能力异质性这一基本内在逻辑而展开的。基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协同创新要围绕建立产学多元主体共同愿景、校企微观主体共同利益基础和协同创新框架系统序参量,构建校企多元主体协同、价值整合、利益整合、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实施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产学合作 协同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莹 王奕俊 陆春华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对上海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进行分析,发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三大产业的匹配度较高;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外生"优势显著,"内生"能力不足;高等职业教育与特色产业对接不充分。由此提出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基于现有格局优化专业结构,夯实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借助"外生"优势,增强"内生"能力,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质量;以"四大品牌"为基础,借助"总部经济"资源,挖掘高等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特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宁
日本在教育发展中一直秉承实用主义原则,重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日本职业教育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产业导向期、内容与层次扩充期以及信息化发展影响时期。纵观日本职业教育百年发展历程,学校职业教育内部体系层次分明,衔接畅通;私立职业学校办学体制灵活,成效显著;企业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制已然建立。这些都为我国提供了良好借鉴。我国应该完善学校职业教育的层次体系,强化衔接机制建设;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构建并完善企业教育制度,以弥补学校职业教育制度的不足。
关键词:
日本 职业教育 发展历程 特征 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