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5)
- 2023(10264)
- 2022(9154)
- 2021(8618)
- 2020(7141)
- 2019(16600)
- 2018(16485)
- 2017(31710)
- 2016(17411)
- 2015(19502)
- 2014(19276)
- 2013(19212)
- 2012(17507)
- 2011(15614)
- 2010(15267)
- 2009(13706)
- 2008(13116)
- 2007(11219)
- 2006(9559)
- 2005(8049)
- 学科
- 济(64981)
- 经济(64913)
- 管理(47772)
- 业(45433)
- 企(37769)
- 企业(37769)
- 方法(32778)
- 数学(28537)
- 数学方法(28236)
- 学(17730)
- 农(17180)
- 财(15748)
- 中国(15667)
- 业经(14482)
- 地方(13091)
- 农业(11635)
- 贸(11613)
- 贸易(11609)
- 和(11254)
- 易(11248)
- 环境(11148)
- 理论(11035)
- 技术(10913)
- 务(10254)
- 财务(10195)
- 财务管理(10179)
- 制(10094)
- 企业财务(9651)
- 划(9369)
- 教育(8860)
- 机构
- 大学(245018)
- 学院(243299)
- 管理(98073)
- 济(89829)
- 经济(87786)
- 理学(86213)
- 理学院(85246)
- 管理学(83675)
- 管理学院(83272)
- 研究(81401)
- 中国(57339)
- 科学(55784)
- 京(52225)
- 农(46015)
- 业大(42993)
- 所(41897)
- 财(39100)
- 研究所(39035)
- 农业(36561)
- 中心(36117)
- 江(33552)
- 北京(32667)
- 财经(32586)
- 范(31376)
- 师范(31032)
- 经(29785)
- 院(29705)
- 州(27557)
- 技术(26423)
- 经济学(26033)
- 基金
- 项目(179568)
- 科学(139441)
- 基金(129704)
- 研究(125498)
- 家(115652)
- 国家(114740)
- 科学基金(97278)
- 社会(76411)
- 社会科(72337)
- 社会科学(72319)
- 省(70724)
- 基金项目(70259)
- 自然(66868)
- 自然科(65256)
- 自然科学(65237)
- 自然科学基金(64018)
- 划(60350)
- 教育(56835)
- 资助(53013)
- 编号(50375)
- 重点(40649)
- 成果(39454)
- 部(38438)
- 发(37890)
- 创(37398)
- 计划(35079)
- 科研(35075)
- 创新(34878)
- 课题(34445)
- 大学(32766)
共检索到332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闻 叶丽丽 陈永山 徐墨馨 蒋金平
【目的】筛选适合改良铝土矿复垦土壤的豆科植物,为矿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广西平果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盆栽田菁[Sesbania cannabina(Retz.) Poir.,SC]、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VC)、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AS)、光叶紫花苕(Vicia villosa Roth var.,VR)、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MS)、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SG)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CV)7种豆科植物,测定各豆科植物的生物量、是否检出根瘤、营养元素含量、固氮效率、生物固氮量及土壤营养元素、钙和镁离子(Ca~(2+)和Mg~(2+))及总铝(Al)和活性铝(Al~(3+))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合铝土矿复垦土壤改良的豆科植物;建立偏最小二乘法路径模型(PLS-PM),探究影响铝土矿复垦土壤豆科植物生物固氮量的因素。【结果】在7种豆科植物中,光叶紫花苕的地上部生物量(0.344 g/pot)最大,紫云英的地下部生物量(1.961 g/pot)最大,小冠花的地上部生物量(0.387 g/pot)和地下部生物量(0.099 g/pot)均最小;田菁的氮(N,7.98%)、磷(P,2.999 g/kg)和钾(K,19.828 g/kg)含量均最高;在结瘤情况方面,仅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结有根瘤,其余豆科植物均未结出根瘤,其中,田菁的固氮效率(80.01%)和生物固氮量(0.077 g/pot)均最高。以植物养分含量、生物量、生物固氮量和固氮效率为评价因子对3种结瘤豆科植物进行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田菁的综合得分最高(2.30分)。PLS-PM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上种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受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直接影响,pH、土壤养分、植物类型通过影响植物养分含量和土壤Al~(3+)含量间接影响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量。【结论】田菁、紫云英和小冠花能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结瘤,提高铝土矿复垦土壤的pH、速效K、Al~(3+)和有机质含量及其本身的生物固氮量。综合评价认为,田菁是最适合在铝土矿复垦土壤中种植的豆科植物,可作为铝土矿复垦区土壤固氮培肥的豆科植物推广应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宇 端木德强
衰老是影响豆科植物根瘤固氮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入探究根瘤的衰老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衰老根瘤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变化、衰老的途径以及物质代谢调控等方面综述根瘤衰老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中与衰老相关基因在共生固氮过程中的功能。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更全面地揭示衰老根瘤中关键物质代谢的分子机制。深入了解根瘤衰老的分子机制有助于通过遗传改造延缓根瘤衰老,提高豆科植物的固氮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昀月 彭慧元 韩文轩
为深入理解物种养分利用策略,服务于农作物的施肥管理,选择固氮植物大豆及非固氮植物苋菜和稗草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另一试验的苜蓿作为豆科植物的补充材料,利用温室施肥试验研究了固氮和非固氮植物氮(N)、磷(P)元素积累量与生长速率的关系以及NUE的差异。结果表明:豆科植物氮素利用效率在整个生育期显著低于非豆科植物;豆科植物苗期磷素利用效率高于其后几个时期。固氮植物中氮磷积累量每增加一倍对应的总生长速率平均增加0.50.7倍(大豆N:0.69,P:0.54;苜蓿N:0.52,P:0.53),显著低于非固氮植物总生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新华 陈力耕 陈怡
氮素固定是地球上维持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生态反应,是继CO2固定之后最重要的生化反应。非豆科木本双子叶植物与固氮放线菌Frankia共生形成根瘤固氮,这些植物对绿化荒山、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供氮者。Frankia菌具有对宿主的侵染范围广、固氮活性比较强和对氧气不敏感等特性,在Frankia菌与农作物之间建立起新的共生固氮体系的可能性很大。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和方法构建高效的Frankia工程菌和新的固氮共生体系将成为今后生物固氮研究领域中的发展方向和追求目标。重点介绍了弗氏放线菌中共生固氮相关的固氮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根瘤中结瘤固氮相关的nod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洪隆 康玉庆 张存金
非豆科作物结瘤的方法包括:酶-PEG法,杂交突变法,改组nod D法和Rhizobia Parasponia法.利用这些方法均能使非豆科植物结生根瘤,但这些根瘤均不能固氮.本研究选用毛萼田菁及其根瘤菌为材料,能使小麦结瘤固氮.同时提出将豆科植物DNA以大片段为单位通过花粉管途径转入非豆科作物,回接该豆科植物根瘤菌,使其在转化植株上进行定向突变,从而获得结瘤固氮工程植株和有效的突变菌株.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韩素芬
调查观察了48属122种豆科树种的结瘤情况,其中82种结瘤。采用VincentJM分离方法[1],从根瘤中分离获得了123个根瘤菌株的纯培养,各菌株的菌落特性和生长速度差异明显.经回接和交叉接种试验进一步确定它们为豆科树种根瘤菌。
关键词:
豆科树种,根瘤菌,结瘤,共生固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石磊 张玉武 罗文敏 林昌虎 刘盈盈
为了对梵净山森林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梵净山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不同海拔高度的固氮维管束优势植物及其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下固氮优势植物分布特征及其土壤性状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梵净山有固氮维管植物10科38属92种,占梵净山种子植物138科的7.25%,440属的8.64%,933种的9.86%;1300 m以下是固氮维管植物的主要分布区,达68种,尤以蝶形花科植物最多;梵净山不同海拔高度的土壤p H在3.65~4.82,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关系为回香坪北>护国寺>金顶南>九龙池北>转塘,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国勇 李昆 孙永玉 张春华
氮是除水分之外影响干热河谷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豆科植物生物固氮是该地区氮素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了干热河谷不同季节燥红土和变性土林地中大叶相思、新银合欢、木豆和山合欢根瘤固氮酶活性(NAs)。结果表明:新银合欢(16.25μmol.g-1.h-1)和大叶相思(15.85μmol.g-1.h-1)根瘤NAs显著(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燕珍 李阜棣
用果胶细菌处理禾本科,十字花科和葫芦科植物幼苗根系,根毛随着果胶细菌处理的时间而逐渐损伤、消除。然后,分别接种田菁根瘤菌,花生根瘤菌,扁豆根瘤菌,自生固氮菌和固氮螺菌;幼苗移栽20~25d左右,根系即被感染而结瘤。白菜结瘤率可达95%,黄瓜结瘤率为50%左右。根瘤的石蜡包埋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明显地见到从根瘤的外皮层细胞至靠近中柱细胞,均有细菌分布。菌株ORS571和147-3在白菜上形成的根瘤用乙炔还原分析法测定,表现明显的固氮酶活性。
关键词:
果胶细菌,结瘤,非豆科作物,固氮微生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静 李春俭 江荣风 张福锁
以普通结瘤大豆Braggcv.[Glycinemax(L.)Merr.]及其超结瘤突变体nts382为试验材料,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缺硼对大豆植株生长和根瘤固氮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硼条件下,植株根系生长受到抑制,变粗变短,颜色加深;地上部生长点坏死,使植株长得矮小,干重降低;根系结瘤能力和根瘤固氮活性明显下降,说明硼不仅对维持植株的正常生长,同时对根瘤的形成及其固氮活性都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朱亚琼 简大为 郑伟 王朴 黎松松 郝帅 娜尔克孜 刘岳含 艾丽菲热
为探明豆科绿肥还田对土壤改良效果和作物生物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玉米(Zea mays)、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大麦(Hordeum vulgare)、燕麦(Avena sativa)为间混作/轮作对象,将花生(Arachis hypogaea)、鹰嘴豆(Cicer arietinum)、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作为主要豆科绿肥进行田间试验,利用土壤浅层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的变化及田间作物地上生物产量的表现,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豆科绿肥对土壤改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作物单作相比,豆科绿肥与玉米、油菜间混作以及轮作均可提高土壤表层有机质、全氮及碱解氮质量分数,混作对土壤表层全钾质量分数影响较小,轮作还可提高土壤表层全磷、有效磷质量分数;另一方面,间混作群体结构在土壤肥力的改善效果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2)与试验前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相比,白花草木樨+大麦混作并翻压还田模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分别提高了40.43%、50.00%、10.00%、27.93%、76.75%、45.13%;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土壤养分改善效果次之。3)玉米、油菜和白花草木樨地上生物产量较其单作分别提高了23.19%、16.68%和27.31%。因此,采用豆科绿肥+禾本科牧草混作并翻压还田、玉米+花生间作的种植模式可有效改善乌尔禾地区农田的土壤质量,并兼顾其他农作物生产,可提高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辉 谢嘉穗 唐亚
研究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在植物篱 -桑树 -脐橙坡地复合经营系统中不同位置和层次的分布。结果表明 :植物篱树种新银合欢根系主要在植物篱带垂直分布 ,深度超过 1 0m ,分布于植物篱带的≥ 1mm粗根数量、根长密度和生物量分别占该树种粗根总数量、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6 2 %、6 6 %和 86 % ;套种在植物篱中的桑树的根系沿植物篱带分布 ,≥ 1mm粗根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分别占粗根总数、总长度和总生物量的 5 0 %、4 9%和91% ;脐橙根系较浅 ,主要分布在作物种植带中间上下 0 6m的范围内 ,深度不足 0 6m ,分布于作物带中央上下 0 6m范围的≥ 1mm粗根数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志宏 吕柳新
以根瘤菌 -豆科植物共生体系为主要代表 ,综述了近年来在结瘤固氮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 ,特别是共生双方与结瘤、固氮有关的基因的定位、表达与调控
关键词:
根瘤 共生固氮 共生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严君 韩晓增
【目的】大豆结瘤固氮和产量对氮肥的反应不同,实际上是由于大豆共生固氮系统及其根系系统对土壤无机氮浓度的感知不同造成的。通过对不同土壤无机氮浓度下大豆结瘤、固氮及产量影响的研究,探索能提高大豆产量、结瘤和固氮的土壤无机氮浓度,即掌握土壤无机氮浓度与大豆共生固氮和产量的数量关系,为调控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预测氮肥对大豆共生固氮能力和产量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方法,分别在第一片复叶充分生长(V2期)、始花期(R1期)、始荚期(R3期)和始粒粒(R5期)一次性施用不同量的氮肥,从而形成不同无机氮浓度的土壤。利用获得的不同无机氮浓度土壤为供试土壤,对各生育时期根瘤数量、干重和固氮...
关键词:
土壤无机氮 根瘤 固氮能力 产量 黑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凤 李耀明 董世魁 张珂 杜安娜 杨珏婕
氮缺乏是陆地生态系统非常普遍的状态。相对于共生固氮,非共生固氮是草地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生物固氮方式,对草地生态系统的氮循环和氮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过程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对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研究进行了分析,全面梳理了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非共生固氮菌的分类、群落组成、构建机制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研究热点和主要发现,阐明了草地土壤非共生固氮的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为更好的理解草地生态系统的氮平衡过程提供支撑。
关键词:
非共生固氮 草地土壤 固氮菌群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