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3)
2023(1886)
2022(1704)
2021(1696)
2020(1345)
2019(3228)
2018(3182)
2017(4949)
2016(3578)
2015(4175)
2014(4036)
2013(3903)
2012(3646)
2011(3492)
2010(3544)
2009(3131)
2008(2980)
2007(2652)
2006(2326)
2005(2003)
作者
(12259)
(10769)
(10345)
(10023)
(6942)
(5477)
(4665)
(4170)
(4163)
(4094)
(3674)
(3631)
(3631)
(3589)
(3561)
(3530)
(3189)
(3097)
(3048)
(2987)
(2964)
(2891)
(2889)
(2622)
(2398)
(2390)
(2382)
(2373)
(2369)
(2356)
学科
(10593)
经济(10587)
地方(6859)
(5269)
(4573)
(4107)
教学(4101)
农业(3821)
地方经济(3676)
管理(3651)
教育(3614)
理论(3420)
中国(3047)
学法(2976)
教学法(2976)
方法(2875)
学理(2741)
学理论(2741)
数学(2660)
数学方法(2604)
研究(2197)
业经(2033)
(1944)
环境(1805)
(1792)
企业(1792)
(1743)
生物(1618)
及其(1537)
虫害(1510)
机构
学院(48128)
大学(44946)
研究(21241)
(17959)
科学(17458)
农业(14513)
(13202)
业大(12626)
研究所(12424)
中国(12362)
(12077)
经济(11650)
(10369)
管理(10008)
(9924)
技术(9676)
农业大学(9526)
(9102)
中心(8873)
理学(8354)
(8296)
理学院(8064)
(8051)
(7945)
师范(7783)
(7709)
管理学(7638)
管理学院(7579)
科学院(7559)
(7499)
基金
项目(35926)
科学(24866)
研究(23073)
基金(21742)
(21453)
国家(21283)
(17770)
科学基金(15691)
(14086)
教育(12472)
基金项目(12066)
自然(11693)
自然科(11378)
自然科学(11364)
自然科学基金(11116)
社会(10790)
社会科(9958)
社会科学(9952)
编号(9658)
科技(9466)
重点(9465)
资助(9148)
计划(9041)
课题(8839)
(8754)
(8246)
成果(8086)
(7685)
创新(7200)
(7015)
期刊
(17777)
学报(17093)
(15119)
经济(15119)
中国(14127)
农业(12633)
教育(12372)
研究(12212)
大学(11946)
科学(11628)
学学(11514)
(6542)
业大(6354)
农业大学(5454)
技术(4889)
职业(4510)
(4443)
林业(4216)
自然(3631)
科技(3344)
中国农业(3217)
管理(3143)
自然科(3133)
自然科学(3133)
(3125)
资源(3041)
技术教育(2978)
职业技术(2978)
职业技术教育(2978)
(2543)
共检索到736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建强  温玉环  陈丽新  黄卓忠  唐军  
【目的】通过综合评价不同毛木耳菌株的栽培性状与特点,筛选出适宜桂南地区栽培的毛木耳优良菌株。【方法】引进全国不同栽培地区的6个毛木耳菌株和近年来桂南地区主要栽培的5个毛木耳菌株,以本地区栽培的毛木耳台毛1号菌株为对照,对不同菌株的菌包菌丝体生长状况、出耳茬数、出耳产量及耳片的部分特性等进行试验比较与分析。【结果】不同菌株菌包生长状况和出耳状况差异明显,菌丝体生长速度高于对照菌株的依次为苏毛3号、川耳7号、漳耳43-28、781、川耳23、川黄耳1号和AP11,其中前5个菌株与对照菌株具有显著差异;对照菌株菌丝体生长密度仅高于川耳10号和781;菌包成活率最高为对照菌株(98.50%),其后依次为川耳7号、苏毛3号、42、漳耳43-28、193和川黄耳1号,其余低于89.50%;8个菌株的出耳茬数与对照菌株相似,140 d左右能形成耳片四茬,且产量比对照菌株提高11.44%~51.28%,产量大小依次为川耳10号、193、川耳23、川黄耳1号、漳耳43-28、42、苏毛3号和川耳7号,采收集中度优于对照菌株第一茬耳的有川耳7号,前两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和漳耳43-28,前三茬耳优于对照菌株的有苏毛3号、漳耳43-28和193;大部分菌株子实体耳片大小较对照菌株优,表现为色泽较深,耳片较厚,但质地偏软,栽培过程中流耳相对偏高。【结论】川黄耳1号、川耳7号、苏毛3号、漳耳43-28和42在菌包生长状况、耳片产量、出耳茬数和耳片性状等方面综合表现较佳,可作为桂南地区优先选用的毛木耳栽培推广用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新  黄卓忠  陈振妮  张焱君  韦仕岩  吴圣进  王灿琴  
为筛选适宜广西本地原料栽培的高温平菇优良菌株,对18个高温平菇菌株在母种、原种及木薯秆(屑)、桑枝屑、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广西地区利用木薯秆(屑)、桑枝屑、桉树皮为基质栽培的白菇菌株是P7、P8、P10、P12、P13、P16,黑菇菌株是P1、P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灿琴  吴圣进  韦仕岩  汪茜  覃晓娟  陈丽新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伟  郭勇  周洁  贾定洪  苗人云  王国英  王仁峰  黄忠乾  郑林用  
针对近年毛木耳栽培主要原料棉籽壳和木屑玉米芯价格大幅度上涨的现实问题,在主产区现有栽培料配方(对照配方CK1和CK2)基础上,设计了16个毛木耳栽培料配方,以稻秆、玉米秆、油菜秆、棉花秆、桑枝屑和菌渣部分或全部替代棉籽壳和杂木屑,进行毛木耳(黄耳10号)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1的生长速度(1.08 mm/d)快于CK1(0.92 mm/d)、菌丝生长势表现一般,菌丝长满菌袋较快(82 d)、子实体原基形成较早(96 d)、鲜耳百片重较高(4576.5 g/百片)、鲜耳片厚度较厚(2.00 mm/片)、子实体泡发率高(961.54%);鲜耳产量最高(0.918 kg/袋),高于CK1(0.8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红梅  汪禄祥  和丽忠  赵静  黎其万  赵永昌  
选择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的2株野生菌株(YAASM1399、YAASM1402)和2株栽培菌株(YAASM2691、YAASM2692),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平板和摇瓶培养,测定4株菌株在不同Cd浓度下对Cd的耐受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2株野生菌株对Cd的耐受力强于2株栽培菌株,低浓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灿琴  韦仕岩  吴圣进  覃晓娟  陈雪凤  吴小建  
【目的】利用桉木屑作为栽培主料,进行猴头菇菌株出菇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种。【方法】采用55%桉木屑含量的栽培配方进行出菇试验,对10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形态特征、抗杂性、产量表现等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以桉木屑为栽培主料的比较试验中,10个参试菌株的各种性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常山猴头菌株和猴头BJ菌株,两者的平均产量较高,分别为276.19和245.10 g/袋;菇体单个重量较大,分别为88.41和77.60g。此外,两者的其它性状均表现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新  黄卓忠  陈振妮  周秋月  吴圣进  韦仕岩  王灿琴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明香  林忠宁  陈敏健  杨菁  林原  
通过茶枝屑代料栽培试验,比较了10个灵芝菌株菌丝和子实体的生长状况及多糖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韩芝8号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32 cm.d-1;G10033菌株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94%;0786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45%.经过综合比较分析,初步筛选出韩芝8号、G10033和0786等3个菌株为茶枝屑代料栽培的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郑林用  
以22个不同来源的毛木耳菌株为材料,采用MEGA4.0软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试验结果显示22个菌株的ITS序列长度为620 bp左右,GC含在50.6%~51.1%,被聚为5个分支,其中黄耳10号和781系统发育关系较近,共同聚在第一个分支,而琥珀聚在第二分支。ITS序列分析试验结果从系统发育角度反映出了研究菌株的遗传关系,是进行毛木耳菌株遗传分析及科学鉴定的重要工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彭卫红  黄忠乾  甘炳成  谭伟  郑林用  
以22个毛木耳菌株为研究材料,采用2种温度2种培养基的处理方式,应用DPS生物统计软件,对菌株生长速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为棉籽壳培养基和培养温度为35℃、培养基为酵母培养基的菌丝生长速度一致,生长速度最快的是紫木耳、Au2、琥珀木耳,生长速度最慢的是Ap1192、黄耳10号、抗1;上海1号、Ap117、781菌株3个菌株在25℃、培养基为酵母培养基时生长速度最快,但在35℃高温环境和25℃棉籽壳培养基中生长速度中等,不具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郑林用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覃晓娟  张野  仇惠君  王灿琴  黄卓忠  
筛选以木薯秆屑为主料的毛木耳适栽配方,为实现木薯产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以45%木薯秆屑、15%麸皮、2%石灰和1%石膏的组合为基础,按添加不同原料设配方14,分别添加37%桑枝屑、木屑、棉籽壳、木薯酒精渣;另设35%木屑、52%棉籽壳、15%麸皮、2%石灰和1%石膏的组合为对照配方(CK)。分析各试验配方条件下的毛木耳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添加木屑的配方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4.33 cm/d;除添加木薯酒精渣的配方外,其他配方在菌丝生长势和原基形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李婧  鲜灵  高俭  周洁  唐杰  
对不同地区栽培的黄背木耳菌株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0个菌株,以2个保藏菌株为对照,对其进行了ISSR、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在遗传上存在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0.870之间,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显著;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也显著,组织分离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最大的相差1倍以上;在产量上表现出组织分离菌株产量较保藏菌株高,增产率在16.48%~90.85%,组织分离培养方法具有复壮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贾定洪  高俭  鲜灵  唐利民  
毛木耳栽培品种颜色主要为紫黑色、紫红色和褐色三大类;在栽培的紫黑色毛木耳品种AHP22中发现白色和浅褐色突变体,对其产量、耳片形态特征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白色突变体和浅褐色突变体在产量上高于野生型,白色突变体APW11较野生型AHP22的产量高12.4%,浅褐色突变体APfc2较野生型APfc1的产量高5.3%,耳片除颜色不同于野生型外,其它形态特征与野生型相似;ISSR标记分析表明白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636,浅褐色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相似系数为0.788,突变体与野生型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艺舒  施乐乐  李婕  肖淑霞  蔡志英  黎志银  陈炳智  江玉姬  
通过添加试验研究了4种有害重金属铅、镉、汞、砷在毛木耳栽培过程中的迁移规律以及子实体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在毛木耳的栽培过程中均会发生迁移现象,但迁移的量差异较大.在试验含量范围内,毛木耳对栽培料中汞的富集能力较强,富集系数为0.817~2.346;对铅、镉、砷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51~0.256、0.027~0.607、0.215~0.457.根据栽培料和子实体中的铅、镉、汞、砷含量建立了4个吸收方程,分别为:y=1.926lnx-1.896,y=0.527 188/[1+EXP(1.340 6-0.327 281x)],y=10.172 1/[1+EXP(1.895 1-0.488 843x)],y=3.732 2/[1+EXP(3.106 8-0.426 570x)].根据回归方程可推算,当栽培料中铅、镉、砷的含量分别高于4.498、12.993、2.9 mg·kg~(-1)时,毛木耳子实体的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而栽培料中的汞不得检出,才能保证子实体的汞含量不会超过国家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