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13)
- 2023(10997)
- 2022(9223)
- 2021(8937)
- 2020(7606)
- 2019(17462)
- 2018(17323)
- 2017(33391)
- 2016(17668)
- 2015(19806)
- 2014(19140)
- 2013(18623)
- 2012(16515)
- 2011(14198)
- 2010(13605)
- 2009(12204)
- 2008(11932)
- 2007(9999)
- 2006(8271)
- 2005(6863)
- 学科
- 济(65147)
- 经济(65079)
- 管理(63817)
- 业(56973)
- 企(50871)
- 企业(50871)
- 方法(34072)
- 数学(30026)
- 数学方法(29655)
- 财(24938)
- 务(18937)
- 财务(18884)
- 财务管理(18848)
- 企业财务(17948)
- 农(16586)
- 业经(14840)
- 中国(14424)
- 制(13495)
- 地方(12444)
- 农业(11226)
- 划(11052)
- 理论(10544)
- 技术(10353)
- 贸(10254)
- 贸易(10248)
- 和(10060)
- 银(9975)
- 银行(9971)
- 易(9941)
- 学(9512)
- 机构
- 学院(226021)
- 大学(225681)
- 管理(98807)
- 济(90494)
- 经济(88587)
- 理学(84999)
- 理学院(84185)
- 管理学(82995)
- 管理学院(82510)
- 研究(62256)
- 中国(52153)
- 财(46101)
- 京(45615)
- 财经(36637)
- 科学(35738)
- 经(33604)
- 中心(33012)
- 江(32830)
- 业大(30513)
- 农(29093)
- 财经大学(27854)
- 经济学(27470)
- 所(27296)
- 北京(27221)
- 范(27025)
- 师范(26768)
- 商学(26322)
- 州(26266)
- 商学院(26061)
- 经济管理(25236)
- 基金
- 项目(159788)
- 科学(128575)
- 基金(119406)
- 研究(119359)
- 家(101973)
- 国家(101110)
- 科学基金(90473)
- 社会(77359)
- 社会科(73492)
- 社会科学(73472)
- 基金项目(64680)
- 省(61858)
- 自然(59255)
- 自然科(57948)
- 自然科学(57938)
- 自然科学基金(56907)
- 教育(55486)
- 划(51566)
- 编号(48479)
- 资助(47308)
- 成果(37112)
- 部(36197)
- 重点(34904)
- 创(34364)
- 发(32789)
- 国家社会(32281)
- 教育部(32241)
- 创新(32074)
- 人文(32060)
- 制(31608)
共检索到3218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德棉 何旭
本文基于市值管理的视角,以2005-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后频繁实施送转的动机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后,其股利政策做出结构性变化,会频繁派发股票股利,减少现金股利。送转主要通过影响股价来达到为股权质押"保驾护航"的作用,且在高送转样本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2)股权质押后进行送转的企业长期绩效显著下降,而股价高涨,说明送转是配合股权质押的财务手段。以上结论表明送转是迎合投资者偏好,为实现公司经营目的的短期市值管理手段,未必传递了未来盈利的信息,这有助于投资者理性看待送转的"虚假繁荣"。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梅 张泽南 刘洁
当前,数字化概念正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数字化转型信息可能成为企业市值管理的手段。本文以2007—2019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情境下,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的操纵行为。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企业会在年报中披露更多的数字化转型信息。控制权转移风险越大,即在股价下跌、融资约束、业绩压力的情况下,该现象越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市场热度越高、信息环境越差,企业越有可能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进行市值管理。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信息披露会带来资本市场的正向反应,产生股价提升效应;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披露数字化转型信息的同时并未相应增加长期投资。研究为监管部门防范治理概念炒作乱象,规范股权质押后的信息披露行为,降低金融风险,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金曦 向思琴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股权质押规模不断增长,质押风险越来越大,因此股权质押问题逐渐引起各界关注。基于2009~2020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影响以及投资者非理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可能性更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例越高,公司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可能性越大且送转比例也越高;投资者非理性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关系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牛市中,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有可能通过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方式迎合非理性炒作者以提升公司股价;高送转监管政策实施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高送转股利政策的影响和投资者非理性的调节作用均明显减弱,表明政府监管不仅能够有效抑制部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实施高送转股利政策的不良动机,还能让投资者在面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推出高送转股利政策时更加谨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夏同水 郑雅君
本文以2009—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高送转、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后,会显著增加上市公司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随着质押比例的升高,股价崩盘风险也增大。同时,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会更倾向于推行高送转,持续正向增加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以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正向作用更强。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高送转 股价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谢德仁 郑登津 崔宸瑜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虽然缓解了控股股东的融资约束,但一旦股价触碰平仓警戒线,被质权方抛售,股票将面临极大的股价崩盘风险和控制权转移风险,故股权质押犹如一颗潜在的"地雷"。那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主要利益相关方是否会着力排除这一"地雷"险情呢?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更低;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价崩盘风险负相关的关系更强。我们进一步还发现,控股股东并不是通过努力提高经营业绩来降低股权质押期间内股价崩盘风险程度;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解除后,公司的股价崩盘风险随之提高。本文的发现意味着,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主要利益相关方确实采取了行动去排除股...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旎 郑国坚
股权分置改革后,市值管理在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监管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行为为切入点,研究控股股东市值管理动机下的融资行为及其治理效应。以2006-2011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发现市值管理有助于控股股东进行外部融资,并减少其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表明市值管理存在治理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市值管理对其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效应越强。本文在国内首次对市值管理的治理效应进行了大样本的实证检验,丰富和深化了公司治理文献中基于大股东行为的研究。
关键词:
市值管理 股权质押 利益侵占 治理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明勇 王超 张梓靖
基于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科技能够显著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金融科技具有资源配置效应和信息增益效应,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信息风险来抑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传统行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金融科技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为金融科技的公司治理效应提供了微观证据,同时对于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科技 融资约束 信息风险 股权质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姜付秀 申艳艳 蔡欣妮 姜禄彦
本文利用2003-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公司存在多个大股东显著减少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的利益侵占行为,改善了股权质押后的会计盈余信息含量,降低了股权质押后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并且其他大股东相对力量越大时,该效应越大。此外,多个大股东公司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更少面临分析师的降级调整,进一步为多个大股东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监督作用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在丰富多个大股东公司治理效应领域文献的同时,也对构建抑制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如何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多个大股东 股权质押 控股股东 私利行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瑞 席爱华
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压力和公司ESG表现的关系,并研究了信息披露质量、盈余管理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实证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压力会降低公司的ESG表现,而且将ESG表现细分来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压力主要降低公司在社会责任(S)、治理水平(G)方面的表现,对环境建设(E)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其作用机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压力会通过降低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提高盈余管理水平,进而降低ESG表现。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公司存在较强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时,都能够降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压力对公司ESG表现的负面影响。基于此,就严格管控控股股东的市值管理行为以及完善公司的ESG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刚 刘丽丽
文章以2013—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高管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质押)与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显著负相关,且质押比例越高,高管减持幅度越小;连续质押时,高管减持幅度显著提升。说明大股东股权质押融资对内部高管是利好的私有信息,但连续质押是负面信息,导致高管减持增加。研究发现不仅有助于从内部人交易视角评估股权质押的经济后果,为高管减持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证据,而且有助于丰富大股东经济行为及内部人交易的相关研究,为中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连续质押 高管减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冰 陈锡娟
近年来股权质押融资现象在资本市场愈演愈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在二级市场释放信号,引发股价异常波动。文章利用上证A股上市公司质押公告数据,考察股权质押公告披露后的市场反应。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公告会引发市场的负面反应,非国有企业质押公告会引发显著的消极反应,市场对国有企业质押公告没有表现出负面反应,下降行情中市场更早对公告做出反应,且反应程度更剧烈。因此,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批并加强监管,削弱市场消极反应,提高市场有效性。
关键词:
股权质押 市场反应 股权性质 市场行情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谢露 王超恩
本文选取2006-201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资料,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中小股东长期利益的不一致程度将加深。本文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显著正相关;(2)产品市场竞争越激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则越显著;(3)在多个大股东并存的情况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之间的正向关系会减弱。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过度投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宋霞 魏邓茜 程晨
选取2010—2016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避税的影响,结果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国有企业股权质押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强;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避税程度更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所在公司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时,避税程度更高。研究结论为理解股权质押这一融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上市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控股股东 股权质押 避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侯婧 朱莲美
控股股东通过股权质押进行融资是资本市场的普遍行为,而投资作为企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其决策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基于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视角,以2010~201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加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度,致使控制权杠杆增高,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引起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显著增加,也表明股权质押行为加重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当公司治理内部监督机制较弱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更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庆 马连福 袁琛
在股权质押情境下考察控股股东是否为了缓解控制权转移风险而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2009—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公司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回复投资者提问的丰富性和及时性显著提高,即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存在正向影响。当控制权转移风险较高、散户规模较大、可视性较差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答非所问”程度降低;上市公司增强网络平台互动性的行为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和股价波动风险,也缓解了资产误定价,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稳定、提高市场信息效率。因此,在投资者发声日渐便利的时代,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思路应由传统的信息供给观向信息需求观转变,控股股东应从公司长远利益出发,重视网络平台互动性的提高,以兼顾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方式进行市值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