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8)
- 2023(13012)
- 2022(10912)
- 2021(10079)
- 2020(8390)
- 2019(19338)
- 2018(19000)
- 2017(36592)
- 2016(19342)
- 2015(21575)
- 2014(21343)
- 2013(21018)
- 2012(19122)
- 2011(16942)
- 2010(16734)
- 2009(15142)
- 2008(14574)
- 2007(12764)
- 2006(11211)
- 2005(9942)
- 学科
- 济(85034)
- 经济(84960)
- 管理(61801)
- 业(57376)
- 企(46733)
- 企业(46733)
- 方法(35395)
- 数学(30854)
- 数学方法(30499)
- 中国(24331)
- 地方(23341)
- 农(23097)
- 财(22213)
- 业经(19607)
- 农业(16195)
- 制(14833)
- 银(14266)
- 务(14260)
- 贸(14258)
- 银行(14250)
- 贸易(14247)
- 财务(14199)
- 财务管理(14162)
- 易(13754)
- 行(13553)
- 企业财务(13389)
- 地方经济(13260)
- 学(13250)
- 融(13092)
- 金融(13091)
- 机构
- 学院(259908)
- 大学(256731)
- 济(111336)
- 经济(109101)
- 管理(106866)
- 理学(90216)
- 理学院(89280)
- 管理学(88000)
- 管理学院(87460)
- 研究(84508)
- 中国(67617)
- 京(54025)
- 财(52672)
- 科学(48914)
- 中心(41210)
- 财经(40605)
- 所(40308)
- 江(39881)
- 农(38417)
- 经(37007)
- 研究所(36154)
- 业大(35141)
- 经济学(33959)
- 范(33679)
- 北京(33624)
- 师范(33357)
- 州(32079)
- 院(31062)
- 经济学院(30626)
- 财经大学(30229)
- 基金
- 项目(174128)
- 科学(139080)
- 研究(130888)
- 基金(126851)
- 家(108972)
- 国家(108032)
- 科学基金(94733)
- 社会(85012)
- 社会科(80813)
- 社会科学(80796)
- 省(68846)
- 基金项目(67172)
- 教育(60169)
- 自然(59517)
- 自然科(58199)
- 自然科学(58187)
- 自然科学基金(57118)
- 划(57091)
- 编号(53067)
- 资助(51030)
- 发(42392)
- 成果(41624)
- 重点(39039)
- 部(38672)
- 创(37160)
- 课题(36297)
- 国家社会(35543)
- 创新(34701)
- 发展(34186)
- 教育部(33928)
- 期刊
- 济(126411)
- 经济(126411)
- 研究(77413)
- 中国(54557)
- 管理(43699)
- 财(42776)
- 农(35153)
- 科学(34104)
- 学报(33522)
- 教育(27986)
- 融(27322)
- 金融(27322)
- 大学(27191)
- 技术(25890)
- 学学(25533)
- 农业(24158)
- 业经(22109)
- 经济研究(19987)
- 财经(19976)
- 经(17313)
- 问题(16160)
- 业(14207)
- 技术经济(13521)
- 商业(12693)
- 现代(12308)
- 图书(12022)
- 理论(12021)
- 财会(11732)
- 资源(11599)
- 贸(11571)
共检索到398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胡聪慧 于军
送转和定向增发是A股市场上常见的两种公司行为。文章旨在从市值管理的视角,揭示上市企业送转与定向增发的内在关联及其经济逻辑。研究发现:(1)定向增发企业送转的比例与规模显著高于配对的未增发企业,而且两者的差异在增发后显著大于增发前;(2)在有外部机构投资者参与的定向增发中,企业送转的比例与规模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定向增发;(3)企业送转行为会显著影响增发折价,增发后送转企业的增发折价显著低于增发前送转(从未送转)的企业。文章研究表明,送转是A股市场上定向增发企业广为使用的一种市值管理手段,送转的规模与时机是企业与外部投资者理性博弈的结果。文章的研究不仅从市值管理角度为我国资本市场上频频出现的上市公...
关键词:
送转 定向增发 市值管理 增发折价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宸瑜 陈运森 郑登津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根本途径,然而基于数字游戏的"高送转"乱象却长期充斥我国资本市场。本文以定向增发作为研究A股"高送转"现象的切入点,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的新股解禁期附近推出"高送转"的频率显著提高,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迎合参与定向增发的外部投资者,帮助外部投资者进行股票减持,是一种动机异化的机会主义股利分配行为;通过定向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定向增发后进行了"高送转",这些公司相比于未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业绩更差、关联交易更频繁、大股东占款更高、盈余管理更激进、投资效率更低,这些发
关键词:
定向增发 高送转 股利分配 利益输送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崔宸瑜 陈运森 郑登津
现金分红是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根本途径,然而基于数字游戏的"高送转"乱象却长期充斥我国资本市场。本文以定向增发作为研究A股"高送转"现象的切入点,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的新股解禁期附近推出"高送转"的频率显著提高,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迎合参与定向增发的外部投资者,帮助外部投资者进行股票减持,是一种动机异化的机会主义股利分配行为;通过定向增发融资的上市公司如果在定向增发后进行了"高送转",这些公司相比于未进行"高送转"的上市公司业绩更差、关联交易更频繁、大股东占款更高、盈余管理更激进、投资效率更低,这些发现意味着"高送转"现象的存在削弱了外部投资者发挥积极参与、积极治理功能的良性机制。本文为监管机构近期加强对"高送转"乱象的监管力度提供了经验证据,也支持了新修订的《证券法》中拟明确现金分红的决定。
关键词:
定向增发 高送转 股利分配 利益输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简冠群 李秉祥
上市公司的市值受到企业内在价值与外部溢价的双重影响,市值管理情境下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的利益动机及获利方式有待重新认识。聚焦市值管理的治理效应,以市值管理对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意愿的影响为切入点,引入内部资本配置效率,探讨两种认购方式中利益输送行为的存在性及市值管理理念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市值管理对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具有积极影响;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后存在更为严重的资金占用、更高程度的现金分红以及利用资产定价获利的倾向并导致边际资本配置效率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市值管理能够制约上述利益输送行为,其治理效应随股权集中度的增加而增强,且民营企业市值管理的制度效率较国企更显著。研究结论通过揭示市值管理机制的效力路径为公司再融资决策及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鞠娟
采用2005—2014年中国A股有增发股份记录的上市公司的市场数据,检验了被广泛讨论的"市值管理"现象。结果表明:所有权性质、增发目的、增发对象、经营状况以及市值存在差异的上市公司,在其增发股份前后及期间的超额收益率和股价信息含量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与不同公司进行增发的诉求一致。这说明,中国A股市场广泛存在服务于公司控制人的市值管理行为。由于这些市值管理行为可能包括控制股价和侵害其他投资人,因此监管层应制定更为严格的法规来规范市值管理行为。
关键词:
市值管理 增发 超额收益率 信息含量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婕 潘安娥
本文以2011~2012年A股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国有控股权视角,考察了定向增发当年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在定向增发时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且其程度显著强于非国有控股股东。定向增发对象不同时,盈余管理方向与国有控股权有关,当只有机构投资者认购时,国有控股股东倾向于向上盈余管理行为,而非国有控股股东多采用向下盈余管理行为。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更为盈余管理行为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定向增发 发行对象 国有企业 盈余管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崔晓蕾 何婧
从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市场两个角度,同时考察大股东机会主义和投资者情绪如何通过影响定向增发折价进而造成股东间的财富转移,研究发现:大股东机会主义的存在会促使大股东通过高折价率获得财富转移,而投资者情绪会强化这一财富转移的程度;相比于其他投资者,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有更强烈的财富转移动机,且投资者情绪越高涨,财富转移程度越高;大股东参与认购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其财富转移方式的差异。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德棉 何旭
本文基于市值管理的视角,以2005-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后频繁实施送转的动机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在股权质押后,其股利政策做出结构性变化,会频繁派发股票股利,减少现金股利。送转主要通过影响股价来达到为股权质押"保驾护航"的作用,且在高送转样本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2)股权质押后进行送转的企业长期绩效显著下降,而股价高涨,说明送转是配合股权质押的财务手段。以上结论表明送转是迎合投资者偏好,为实现公司经营目的的短期市值管理手段,未必传递了未来盈利的信息,这有助于投资者理性看待送转的"虚假繁荣"。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俞静 徐霞
本文针对定向增发的不同发行对象,将上市公司分为大股东组和机构投资者组,分别研究两组的盈余管理行为和定价效率。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组在定向增发前偏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并且机构投资者组首个交易日的折价率显著高于大股东组,说明针对大股东的定向增发会计盈余被操纵的机会小,具有更高的定价效率。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盈余管理 定价效率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晓亮 王鑫
本文以2013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2013当年及前两年盈余管理对公司2014年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当年及前一年,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进行了盈余管理,管理层实施了向上的盈余操纵;同时,增发当年的盈余管理使公司之后一年的业绩上升,而增发前一年的没有产生影响。这一发现将可以为政府加强对定向增发公司的监督提供参考,同时丰富完善现有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盈余管理 公司业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星 吴璇 田高良
利用经PSM匹配后的A股公司定向增发样本,研究发现:(1)公司定向增发当年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行为;(2)当向机构增发时,增发后一年(增发股解锁年)存在正向盈余管理,而当向大股东增发时,增发后第三年(增发股解锁年)存在正向盈余管理;(3)无证据显示公司在定增前进行了盈余操控。增发组与对照组在增发股解锁年的账面业绩不存在显著差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是为了掩饰实际业绩的下滑。
关键词:
定向增发 盈余管理 增发股锁定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冰洁 章道云 郑蓉 卢小群
本文对有关定向增发行为中利益输送的现有文献进行研究,总结出通过定向增发进行利益输送的主要方式:折价发行、分红操控、选择是否参与认购以及注入劣质资产,并基于利益输送视角对定向增发行为研究作出评述和展望。
关键词:
利益输送 定向增发 折价发行 分红操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易 王晓亮 梁晨曦
文章利用剩余收益折现模型度量企业内在价值,构建了二级市场内在价值定价效率、交易价值定价效率指标,选用2014—2021年定向增发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爬虫技术收集定向增发公司的百度指数数据,从投资者关注视角出发,兼顾投资者理性与非理性,分析投资者关注对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关注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定向增发二级市场内在价值定价效率;投资者关注能够影响投资者情绪进而降低定向增发二级市场交易价值定价效率。本研究可为中小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上理性与非理性行为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为证监会监督互联网平台等媒体信息披露,提高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准确性提供政策依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邓路 廖明情
本文以2006-2011年在沪深两市通过定向增发实现再融资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次在全流通背景下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实施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来说,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越倾向于选择向机构投资者增发新股;投资者异质信念与定向增发规模负相关;当大股东参与定向增发时,投资者异质信念越大,大股东越有动机利用资产认购新增股份。本文的研究拓展了行为金融理论在企业融资特别是增发融资方面的研究视野。
关键词:
投资者异质信念 定向增发 发行对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爽 徐斯旸 姚俊
定向增发是我国上市公司重要的融资手段。在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关制度尚不完善以及中小投资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的情况下,规模日益扩大的定向增发融资给上市公司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提供了操作空间,这不利于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发展。以我国沪深A股作为研究样本,以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前后的股票价格、财务绩效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分析法测算定向增发的短期股价效应、长期股价效应、长期业绩效应,以此评估定向增发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定向增发预案公告对短期股价有提升作用且可能存在信息泄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