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7)
2023(7079)
2022(5937)
2021(5430)
2020(4413)
2019(9722)
2018(9333)
2017(17636)
2016(9637)
2015(10125)
2014(9660)
2013(9491)
2012(8536)
2011(7699)
2010(7565)
2009(7034)
2008(6828)
2007(6206)
2006(5442)
2005(4302)
作者
(29793)
(25006)
(24985)
(23421)
(15623)
(12352)
(11130)
(9973)
(9478)
(8799)
(8680)
(8318)
(8058)
(7756)
(7730)
(7663)
(7488)
(7295)
(7284)
(7014)
(6419)
(5999)
(5813)
(5794)
(5594)
(5418)
(5410)
(5310)
(5125)
(5103)
学科
(38128)
经济(37966)
管理(25169)
(24626)
(19296)
企业(19296)
方法(17507)
数学(14176)
数学方法(14067)
(12537)
中国(10000)
业经(9810)
(9793)
(9426)
地方(8903)
农业(8673)
(7701)
贸易(7699)
(7477)
(7042)
环境(6890)
(5898)
理论(5849)
技术(5831)
(5457)
财务(5451)
财务管理(5444)
(5272)
企业财务(5184)
资源(5036)
机构
大学(135633)
学院(134541)
(54434)
经济(53498)
管理(52553)
研究(48366)
理学(46136)
理学院(45562)
管理学(44780)
管理学院(44556)
中国(34807)
科学(33122)
(32247)
(28962)
业大(27510)
(25439)
农业(25273)
研究所(23729)
(22634)
中心(21845)
(19043)
财经(18757)
北京(17947)
(17935)
农业大学(17584)
(17130)
(16898)
师范(16613)
经济学(16424)
(16364)
基金
项目(101556)
科学(79131)
基金(75120)
(69705)
国家(69128)
研究(66588)
科学基金(57640)
社会(45590)
社会科(42006)
社会科学(41988)
基金项目(40933)
自然(39567)
(38785)
自然科(38460)
自然科学(38442)
自然科学基金(37810)
(33658)
教育(29196)
资助(29091)
编号(24405)
重点(22989)
(21692)
(21481)
(20815)
计划(20771)
科研(20414)
创新(19496)
国家社会(19199)
科技(18523)
(18032)
期刊
(57216)
经济(57216)
研究(34052)
学报(30816)
(28060)
科学(26801)
中国(24562)
大学(22590)
学学(21938)
农业(18561)
(16948)
管理(16124)
业经(10413)
(9908)
教育(9385)
林业(9385)
业大(9236)
财经(9140)
经济研究(9131)
(8731)
金融(8731)
技术(8582)
(8539)
科技(8233)
问题(8079)
(7838)
资源(7813)
农业大学(7239)
技术经济(6360)
商业(5957)
共检索到187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世雄  陈军  陈莉  高旺盛  
【方法】应用试验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和报告中国退耕还林项目对区域生态景观系统快速变化的影响。【目的】为生态修复政策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案例。【结果】中国陕北地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地表植被覆盖度由1998年的34.6%增至2005年的49.2%;但是干旱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可诱发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导致人工林地植被覆盖度减小、以及对植物种类多样性的负面影响,相对而言,封山禁牧对生态脆弱区的植被修复效果最好;生态政策与项目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不幸的是88.8%的居民希望获得政府对农业生产项目的支持而不是开展植树种草。【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退耕还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亚楠  姚顺波  邓元杰  丁振民  侯孟阳  郑雪  李雅男  
[目的]通过揭示退耕还林(草)工程背景下陕北地区近2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旨在为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及新一轮退耕还林(草)政策的推进提供参考。[方法]以生态环境脆弱的陕北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年、2000年、2015年3期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以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为节点,利用土地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生态服务价值损益表等方法对陕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景观格局演变以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进行分析,借助相关性系数对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及生态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1)草地、耕地和林地是陕北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耕地面积减少,林草地面积持续增加且增速加快。(2)近25年,陕北地区景观格局的连接性和通达性降低,景观格局主要呈破碎化发展趋势。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增大,空间异质性增加,草地是该地区的优势景观类型。(3)陕北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5年各类生态系统提供的总生态服务价值分别为389.19亿元、394.31亿元和406.22亿元,退耕还林(草)前年均增长率为13.96%,退耕还林(草)后这一比率增加至56.22%。[结论]受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影响,陕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景观格局的变化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显著的影响,但是不同的景观指数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程度和趋势不同,水域和林草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正相关,未利用地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苏月秀  彭道黎  谢晨  黄东  
为了了解退耕还林工程10 a来的实施情况,根据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县和调查人员的分布,对西北6省793个退耕还林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参照退耕前,退耕后生态环境、农户生态意识和生计都有显著改善,退耕还林政策执行顺利,受到农民的一致赞成,补助问题是农户普遍关注的问题。此外,分析了当前存在退耕补助兑现水平低,公示度和验收力度不够,树种比例要求不现实,政策宣传力度不强,退耕地收成不高,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调研组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1999~2003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进”是“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课题通过对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4省12县19个重点退耕村、260个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研究提出,虽然退耕还林工程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应坚持退耕还林政策不动摇,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阳  严平  刘连友  曹彤  牟莹莹  岳兴玲  
对延安地区11个农业县退耕前后耕地/播种总面积、种植业结构、农业投入、粮食、油料产量与单产量以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退耕还林优化了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本文基于陕南地区2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认为户主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农技培训、农户家庭所在位置离城镇越近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生计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退耕还林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鲜祖德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1999-2003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进"是"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是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到底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后续政策如何制定,值得认真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海兴  王立群  郑风田  
本文以河北省沽源县、北京市昌平区和河南省中牟县为例,利用已构建的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影响比较评价模型合成了社会影响指数,从社会结构、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进步和社会综合影响等六个方面比较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政府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陈光凤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顺波  张晓蕾  
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渔业等几方面对退耕还林前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借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别计算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前后的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指数,得出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综合指数有所提高(由0.8270提高到0.8596),但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特别是退耕还林前后劳动力合理化指数都偏低(分别仅为0.7426和0.7762),说明吴起县劳动力结构调整力度还有待加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文英  张科利  杨勤科  
土壤碳是全球碳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土壤碳的源和汇具有很大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进行的大规模退耕还林必然会通过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对区域碳循环产生重要影响。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结合使用全国土壤普查及黄土高原地区其它土地资源数据资料,研究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壤有机碳量,并对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壤碳储量变化进行了预测。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为2.49 kg/m2,仅为全国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的23.65%,土壤有机碳总储量为1 068 Tg,只占全国总有机碳量的1.16%。实施退耕还林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将明显增加。分步优化实施退耕30年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海清  李世平  
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的供给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退耕还林还草的效果,如果新的能源不能稳定自给,农民在经济贫困的条件下,必然回复到砍伐生物质能源的传统上去,农村生活能源的解决是退耕还林的一个重要能源支撑。本文在介绍西北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沼气池建设与退耕还林推进的规模与区域适宜度的二重性约束关系,并提出与退耕还林还草协调发展的能源支撑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世琦  冯永忠  任广鑫  杨改河  
 根据西北地区人口增长趋势,结合我国人均年消费农产品需求的基本标准,以2001年农产品生产量为基准,同时考虑退耕还林还草的影响因素,分析了西北地区2006年农产品需求状况。结果表明,口粮缺口21.4万t,饲料粮食缺口427.4万t,油菜籽缺口194.9万t,甜菜缺口358.3万t,水产品152.6万t几乎是全部短缺;水果、蔬菜和棉花分别剩余558.5,503.3和117.8万t。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卫萍  
按照农户退耕还林选择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学假设,本文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构建了国家补偿政策与农户响应的关联分析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研究区被调查农户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对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预期是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决定因素的基本结论。为此,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保障退耕还林生态工程有效实施的措施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学慧  孙兆敏  杨世琦  贾志宽  唐臻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