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98)
- 2023(8167)
- 2022(6757)
- 2021(5898)
- 2020(4667)
- 2019(10521)
- 2018(10306)
- 2017(19226)
- 2016(10120)
- 2015(11390)
- 2014(11459)
- 2013(11591)
- 2012(11455)
- 2011(10875)
- 2010(11276)
- 2009(10517)
- 2008(10202)
- 2007(9297)
- 2006(8789)
- 2005(8351)
- 学科
- 济(70039)
- 经济(69990)
- 地方(24022)
- 管理(23401)
- 业(22233)
- 中国(19516)
- 方法(16207)
- 地方经济(15423)
- 农(15354)
- 企(14944)
- 企业(14944)
- 业经(14087)
- 学(13997)
- 数学(13961)
- 数学方法(13891)
- 农业(11157)
- 发(11025)
- 融(10435)
- 金融(10435)
- 环境(9755)
- 银(9514)
- 银行(9503)
- 行(9402)
- 制(9136)
- 贸(8606)
- 贸易(8595)
- 资源(8228)
- 易(8134)
- 发展(8007)
- 展(7985)
- 机构
- 学院(158981)
- 大学(156545)
- 济(76726)
- 经济(75280)
- 研究(67206)
- 管理(53421)
- 中国(50810)
- 理学(43684)
- 理学院(43081)
- 管理学(42451)
- 管理学院(42157)
- 科学(40192)
- 所(35779)
- 京(35492)
- 财(32172)
- 研究所(32156)
- 农(29697)
- 中心(28511)
- 江(25980)
- 经济学(24440)
- 财经(24416)
- 院(24345)
- 北京(24034)
- 业大(23335)
- 范(22597)
- 师范(22372)
- 农业(22259)
- 省(21975)
- 经(21890)
- 经济学院(21518)
- 基金
- 项目(96356)
- 科学(74510)
- 研究(70971)
- 基金(67080)
- 家(59573)
- 国家(59064)
- 科学基金(48419)
- 社会(45775)
- 社会科(43409)
- 社会科学(43401)
- 省(38574)
- 基金项目(34594)
- 划(32034)
- 教育(30391)
- 自然(28763)
- 发(28726)
- 自然科(27944)
- 自然科学(27938)
- 编号(27511)
- 资助(27483)
- 自然科学基金(27424)
- 发展(23400)
- 展(23026)
- 成果(22606)
- 重点(22592)
- 课题(21161)
- 部(20124)
- 国家社会(19247)
- 创(19122)
- 创新(18063)
共检索到271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晋涛 曹轶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学慧 孙兆敏 杨世琦 贾志宽 唐臻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淼
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从保护与发展的视角来看待退耕还林工程,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协调保护和发展两个矛盾的基础上,使退耕还林工程既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重建,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建设 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秦建明 陈程
本文在参阅已有资料的基础上 ,对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演变、各阶段政策特点和不足及政策执行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并针对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未来走向提出一些完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阶段 政策 演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杨明洪 潘久艳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草)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成都市周边地区退耕农户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并总结出农户在退耕后的自我发展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两种。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继军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 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 ;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退耕还林(草 )、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 ,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 ,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王娟 孔繁斌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力小 何英
退耕还林 (草 )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工程 ,它直接涉及到粮食产量、技术、资金、劳动力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退耕还林 (草 )的必要性和矛盾性的基础上 ,对退耕还林 (草 )政策从外部经济性、效益的阶段性、退耕还林 (草 )后农业的发展等方面做了评析。指出目前我国西部退耕还林 (草 )试点工程出现了经济林比例过大、行政手段干预为主、退耕还林树种单一等一系列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一些建议。最后 ,本文认为尽快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是保证退耕还林 (草 )政策能够持续实施的关键之所在。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外部性 生态补偿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贺金红 廖允成 胡兵辉 程天矫
退耕还林(草)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粮食安全问题作为实施退耕还林(草)的基础背景,成为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增长能否产生正效应的拐点。文章分析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的生态经济效应,认为该区实施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生态与经济效益的不协调,不仅严重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给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一系列隐患。针对如何实施好退耕还林(草)这项工程,提出了从当地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区情出发,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生态与经济效益协调化的运行策略。
关键词:
黄土高原区 粮食安全 生态环境 坡耕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付广军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土地沙漠化导致西部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为保护西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提高到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地位这个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草)试点,西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政策必须加强,特别是生态税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西部退耕还林(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若干宏观和税收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杜受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吴铀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若凝
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农民收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剩余劳动力转移等都产生重要影响。以洛阳市为例,从不同方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对农村经济的阶段性影响,提出了针对性完善措施;认为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发展后续产业和多途径转移剩余劳动力是退耕还林持续经营的关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经济 后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