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97)
2023(5815)
2022(5164)
2021(4737)
2020(4300)
2019(10298)
2018(10167)
2017(20284)
2016(11349)
2015(12789)
2014(13007)
2013(13163)
2012(12449)
2011(11367)
2010(11516)
2009(10883)
2008(10982)
2007(10211)
2006(8662)
2005(7730)
作者
(35101)
(29467)
(29441)
(28191)
(18464)
(14269)
(13399)
(11757)
(10930)
(10452)
(10152)
(9917)
(9405)
(9331)
(9317)
(9286)
(9247)
(8726)
(8533)
(8458)
(7466)
(7346)
(7238)
(6810)
(6637)
(6570)
(6453)
(6436)
(5977)
(5931)
学科
(50547)
经济(50508)
(29957)
管理(29300)
方法(25893)
(23747)
企业(23747)
数学(23316)
数学方法(23131)
(13878)
(13086)
(12229)
中国(11827)
地方(10107)
(9613)
贸易(9611)
(9566)
(9321)
业经(9265)
农业(8973)
(8240)
财务(8227)
财务管理(8204)
企业财务(7761)
(7444)
(7146)
银行(7119)
(6977)
金融(6975)
(6736)
机构
大学(171033)
学院(169281)
(71517)
经济(70089)
管理(64698)
研究(58593)
理学(55887)
理学院(55234)
管理学(54277)
管理学院(53966)
中国(43744)
科学(38144)
(36750)
(33818)
(31392)
(31168)
业大(29269)
研究所(28662)
中心(26982)
农业(26576)
(25825)
财经(25383)
北京(23291)
(22942)
经济学(22598)
(21868)
师范(21623)
(21172)
经济学院(20657)
(19831)
基金
项目(113009)
科学(87777)
基金(81726)
研究(79088)
(72642)
国家(72099)
科学基金(60237)
社会(49273)
社会科(46712)
社会科学(46693)
(44471)
基金项目(43885)
自然(40071)
自然科(39063)
自然科学(39049)
自然科学基金(38381)
(37733)
教育(36372)
资助(34116)
编号(31786)
重点(26104)
成果(25485)
(25369)
(24617)
(22740)
科研(22532)
课题(21930)
计划(21883)
创新(21421)
教育部(21201)
期刊
(75601)
经济(75601)
研究(46151)
学报(30473)
中国(29046)
(28985)
科学(27540)
(24991)
大学(22367)
学学(21355)
管理(20363)
农业(19000)
技术(14074)
教育(13748)
(13720)
金融(13720)
业经(13086)
财经(12734)
经济研究(12085)
问题(11158)
(10932)
(10626)
技术经济(9318)
林业(9234)
(8836)
统计(8751)
理论(8235)
商业(8202)
资源(8168)
(8123)
共检索到2417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强  
通过建立演化博弈模型,证明了退耕还林工程还林结构演化稳定的结果。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退耕还林市场将演化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其中一定比例的农户还经济林,而其余的农户还生态林。调整补贴政策对退耕还林结构进行引导、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可以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绩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转利  罗剑朝  张海鹏  王勇胜  
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博弈的存在:它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农户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以及农户之间的博弈。这三种博弈均陷入困境,而改变博弈结果的方法是制定新规则,以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了政府、林管部门和农户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而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剖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期满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机理,最后通过博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和相关启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甄鸣涛  左停  鲁静芳  靳乐山  
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在对拉市海退耕还林项目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博弈工具分析了政府、上下游社区在退耕还林中的收益变化,在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后农户的产业选择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揭示了退耕还林在保护流域环境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在生态补偿思路下进行流域环境保护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凡斌  
林权是现代林业经济制度的核心,稳定的林权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生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工程区域的广泛性和区域综合条件的异质性,要求林权安排的多样性。工程目标的复合性与林权政策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产权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及其经营管理形式的基本特征,从林权的初始安排、工程实施过程中林权组合以及林权安排的时空差异等角度,研究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的长期有效性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林权制度安排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陈光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文娣  张世秋  艾春艳  岳鹏  朱山涛  谢旭轩  
费用有效性评价是工程评价的重要方面,从政策制定和执行角度对退耕还林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从退耕地选择和造林入手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费用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尝试对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由于缺乏长期的和有效的退耕还林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缺失,使得退耕还林费用有效性的损失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广泛存在,而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不相容性是影响工程有效实施的基本矛盾。有必要在退耕还林中确立明确的规划、清晰的退耕地选择标准,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和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控制机制,构建协调多方利益的长期稳定的生态补偿机制,从而改进退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万山  廖卫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粮食产量产生了什么影响一直争论不休,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其规模。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经验性结果显示:(1)退耕地对粮食产量所产生的负面效果甚小;(2)若考虑到匹配荒山造林所带来的生态服务,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正向,但效果依然较小;(3)对东部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对中部粮食产量影响甚小,对西部地区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认为应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相应地调节区域结构,向西部地区倾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福金  徐晋涛  徐志刚  
本文利用2003年调查和2005年跟踪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在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实施过程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早期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工程的经济效果与早期的评估结论相近,即在就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没有显著效果。因此,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不容乐观。今后政策改进的方向是,降低退耕还林工程的规模和速度,改善工程的质量,及早出台有利于延续工程寿命的后续政策。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佟训舟  郭玉婷  
退耕还林工程是通过私人承包的激励机制来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率供给,实现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采取长期合约期权形式的制度激励,有利于引导退耕农户的行为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相契合;政府也会由此节约大量的监督费用。制定合理、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引导农户多种植生态林,使农户的理性选择与国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趋同,是改进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