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67)
- 2023(10688)
- 2022(9177)
- 2021(8353)
- 2020(7174)
- 2019(16576)
- 2018(16197)
- 2017(31818)
- 2016(17577)
- 2015(19950)
- 2014(20212)
- 2013(20146)
- 2012(19382)
- 2011(18008)
- 2010(18571)
- 2009(17511)
- 2008(17552)
- 2007(16287)
- 2006(14564)
- 2005(13222)
- 学科
- 济(93135)
- 经济(93056)
- 管理(47479)
- 业(44549)
- 方法(34876)
- 企(34527)
- 企业(34527)
- 数学(30976)
- 数学方法(30623)
- 农(22668)
- 地方(22017)
- 中国(21055)
- 学(20444)
- 财(18961)
- 业经(16944)
- 贸(15074)
- 贸易(15068)
- 农业(15006)
- 制(14976)
- 易(14537)
- 地方经济(14046)
- 融(12501)
- 金融(12498)
- 环境(12497)
- 银(12464)
- 银行(12431)
- 策(12223)
- 和(12191)
- 行(11942)
- 理论(11002)
- 机构
- 大学(268789)
- 学院(268524)
- 济(121110)
- 经济(118635)
- 研究(99218)
- 管理(98538)
- 理学(83521)
- 理学院(82523)
- 管理学(81019)
- 管理学院(80513)
- 中国(74435)
- 科学(60567)
- 京(57401)
- 财(54398)
- 所(52514)
- 农(48497)
- 研究所(47639)
- 中心(44104)
- 江(42838)
- 财经(42567)
- 业大(40266)
- 经(38336)
- 经济学(38261)
- 农业(37790)
- 北京(36801)
- 范(35867)
- 师范(35565)
- 院(35288)
- 经济学院(34218)
- 州(32987)
- 基金
- 项目(168912)
- 科学(131774)
- 研究(122642)
- 基金(121558)
- 家(106615)
- 国家(105754)
- 科学基金(88410)
- 社会(77416)
- 社会科(73275)
- 社会科学(73251)
- 省(65636)
- 基金项目(63313)
- 自然(56351)
- 划(55718)
- 教育(55687)
- 自然科(54937)
- 自然科学(54913)
- 自然科学基金(53939)
- 资助(51143)
- 编号(49442)
- 成果(41715)
- 重点(38752)
- 发(38235)
- 部(37655)
- 课题(35268)
- 创(33696)
- 科研(32417)
- 教育部(31776)
- 国家社会(31736)
- 创新(31711)
- 期刊
- 济(143324)
- 经济(143324)
- 研究(83922)
- 中国(50788)
- 农(43754)
- 学报(42797)
- 财(41416)
- 科学(40106)
- 管理(35314)
- 大学(32091)
- 学学(30497)
- 农业(29062)
- 融(26895)
- 金融(26895)
- 教育(24988)
- 经济研究(23495)
- 技术(22774)
- 业经(21872)
- 财经(21850)
- 问题(18960)
- 经(18922)
- 贸(15383)
- 技术经济(15159)
- 业(15112)
- 统计(14211)
- 世界(13554)
- 国际(13370)
- 版(12728)
- 理论(12558)
- 商业(12403)
共检索到4146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文清 张俊飚
从经济学的角度对退耕还林政策进行深入分析,探讨退耕还林过程中现行政策执行的内在偏差,并分析出导致执行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退耕还林与退耕农户利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即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外部经济利益与农户利益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相关对策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学分析 对策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万山 廖卫东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佟训舟 郭玉婷
退耕还林工程是通过私人承包的激励机制来实现林业资源的高效率供给,实现全社会的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采取长期合约期权形式的制度激励,有利于引导退耕农户的行为与国家的退耕还林政策相契合;政府也会由此节约大量的监督费用。制定合理、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引导农户多种植生态林,使农户的理性选择与国家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政策导向趋同,是改进和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戴兴安 胡曰利
退耕还林是一种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营者的利益还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观上经营者可以自愿自主地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客观上经营者必须全面分析、综合考虑。由于林业产业的周期长,以及森林功能的外部效应等特征;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中,对不同利益相关者而言,主要存在退耕、还林、种苗、补助、配套措施等问题,因此在其实施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经济风险与社会风险,而这些风险可以通过对退耕还林实施过程的管理,采取科学的技术措施和合理的控制手段进行规避。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特性 外部性 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军 毛学峰
农户决策行为和反应机制无疑是考察项目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理论假说:贫瘠土地退出种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自发结果。并根据三省退耕还林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对退耕还林农户选择权认识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一定隐患,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操作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
退耕还林 选择权 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付广军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土地沙漠化导致西部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为保护西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提高到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地位这个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草)试点,西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政策必须加强,特别是生态税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西部退耕还林(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若干宏观和税收对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孟全省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6年来,在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连年走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同时,退耕还林政策本身也突显出许多问题,退耕还林工程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也没有得到保障。因此,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目标、退耕还林工程的运作模式、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方式等方面要进行调整,还要充分完善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政策 分析 调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杨小军 徐晋涛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可持续性 后续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福金 徐晋涛 徐志刚
本文利用2003年调查和2005年跟踪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在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实施过程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早期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工程的经济效果与早期的评估结论相近,即在就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没有显著效果。因此,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不容乐观。今后政策改进的方向是,降低退耕还林工程的规模和速度,改善工程的质量,及早出台有利于延续工程寿命的后续政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影响 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王佳男 彭伟 张坤 刘建杰 于百川 姜喜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进入新阶段。为第一时间掌握工程初始阶段的进展,我们利用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平台,多方位、多角度研判工程趋势和焦点、难点。研究发现,由于借鉴了前一轮退耕还林经验,新一轮退耕在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和政策可持续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程实施途径,初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智慧;农户自愿参与原则得到较好体现,在是否参与退耕、退耕地块确定和树种选择等方面,农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一轮退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量25o以上坡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退耕地块落实难、零星分散,生态效果难体现。同时,退耕补助标准低,直接或间接挫伤了部分群众对这...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张坤 彭伟 王佳男 刘建杰 姜喜麟 李保玉
2014年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前,超过80%的原退耕面积已进入延长期;在城镇化和农业直补政策的推动下,退耕区土地利用产生剧烈变化,复耕现象略有扩大,退耕地经营比较利益已显著低于耕地,退耕户平均损失约6000元。必须千方百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杜绝生态林复耕。现有退耕区域仍有一定的退耕潜力,可退耕地约占当前耕地的10%左右;新一轮退耕应避开粮食主产区和人地资源紧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之际,应从国家长期生态战略需求和农户变化了的土地收益期望出发,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新退耕还林长效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铸 李宝强 贾巨才 边玉花 马瑞敏
退耕还林工程,覆盖面广,投资多,农民参与程度高,对相关农民的收入影响深远。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退耕还林属于公共物品,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双重垄断现象,农民具有明显的"经济人"属性。因此,若想实现生态目标,关键在于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在政府和退耕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国家直接补贴制度;建立退耕生态林产权收购制度;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退耕地区的教育水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袁铸
新政治经济学是二战后西方社会出现的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门学术流派。依据新政治经济学有关理论,退耕还林工程属于公共物品,农民具有"经济人"属性。为实现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目标,应当在政府和退耕农民之间建立起一种稳定的激励相容的契约关系:第一,继续完善供给机制,增强农民从事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建立退耕生态林产权收购制度,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可预期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继军
在提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 3阶段理论的基础上 ,分析了近期“以粮代赈”、远期建设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弹性资源”和林草产业来解决农民的经济需求 ;其次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经济资源配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认为“退耕还林(草 )、封山绿化”建立在“因地制宜”基础上 ,且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分析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个体承包”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中对农业经营形式的需要。因而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适时适地 ,满足黄土丘陵区生态经济系统演变第Ⅱ阶段的需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成亮 苏印泉 王立群 孙长霞
退耕还林是迄今为止我国投资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对退耕还林的探讨和政策建议,离不开经济视角的研究,包括从产品收入弹性、农民和国家的供需和福利经济角度等。在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森林资源明显增加、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显著作用。但是,为了推动"退耕还林"工程永续进行,实现国家层面和个体层面的最优,还需要从长期坚持、加大投入等方面实施具体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经济分析 生态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