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44)
- 2023(5616)
- 2022(4846)
- 2021(4567)
- 2020(3950)
- 2019(9050)
- 2018(8860)
- 2017(16494)
- 2016(9373)
- 2015(10561)
- 2014(10221)
- 2013(10231)
- 2012(9698)
- 2011(8593)
- 2010(8677)
- 2009(8297)
- 2008(7870)
- 2007(6868)
- 2006(6389)
- 2005(5633)
- 学科
- 济(34364)
- 经济(34323)
- 管理(19932)
- 业(18994)
- 地方(15891)
- 农(14288)
- 企(13022)
- 企业(13022)
- 方法(10897)
- 农业(10142)
- 中国(8899)
- 学(8779)
- 业经(8548)
- 数学(8367)
- 数学方法(8212)
- 制(7235)
- 财(7084)
- 地方经济(6821)
- 环境(6097)
- 理论(5922)
- 资源(5395)
- 贸(5366)
- 贸易(5356)
- 土地(5230)
- 易(5093)
- 农业经济(4612)
- 和(4594)
- 体(4547)
- 银(4493)
- 银行(4491)
- 机构
- 学院(121681)
- 大学(118099)
- 研究(43962)
- 管理(43703)
- 济(40291)
- 经济(38957)
- 理学(36085)
- 理学院(35504)
- 管理学(34778)
- 管理学院(34545)
- 中国(34180)
- 科学(30191)
- 京(26827)
- 江(26323)
- 农(24652)
- 所(22452)
- 中心(22241)
- 范(21200)
- 师范(21029)
- 省(20857)
- 业大(20777)
- 研究所(20492)
- 财(20160)
- 农业(18604)
- 州(18486)
- 院(16977)
- 师范大学(16884)
- 北京(16534)
- 财经(14774)
- 南(14147)
- 基金
- 项目(82473)
- 科学(63425)
- 研究(61185)
- 基金(56016)
- 家(49412)
- 国家(48923)
- 科学基金(41072)
- 省(37698)
- 社会(36241)
- 社会科(33981)
- 社会科学(33970)
- 基金项目(31284)
- 划(28733)
- 自然(27348)
- 教育(27133)
- 自然科(26522)
- 自然科学(26515)
- 自然科学基金(25997)
- 编号(25859)
- 资助(22533)
- 成果(20361)
- 发(19424)
- 课题(19215)
- 重点(18761)
- 部(16218)
- 创(15966)
- 年(15838)
- 科研(15730)
- 江(15427)
- 计划(15212)
共检索到198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淑萍
毁林开垦、陡坡耕种是造成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将坡度大于25度的耕地退耕还林,是阻止生态进一步恶化,为人类提供一个良好生存环境的重要举措。但在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云南境内的退耕还林工作中,涉及的不只是耕地转为林地的土地利用形式的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国阶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 ,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天然林禁伐区财政收入减少 ,GDP增长速度减慢 ,居民收入降低 ,以木材运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萎缩 ,劳动就业压力加大 ;退耕还林区粮食产量减少 ,农民生活受影响。当前 ,在两大工程过程中 ,出现虚报退耕面积和造林成果数字 ,一刀切 ,重视经济林、轻视生态林 ,林种和种植结构雷同 ,林区欠帐无法偿还 ,地方资金不配套 ,退耕后农业不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此 ,笔者建议 :退耕和“天禁”与区域脱贫、社区建设相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分生态类型区实施 ;坚持实事求...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天然林禁伐 长江上游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栋会 沈素平
以规范退耕还林活动,保护退耕还林者合法权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而颁布的《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实施以来,已近两年了。为了解《条例》执行情况,作者在2004年寒假期间对云南省部分退耕还林乡村进行了调查,发现《条例》的执行有喜有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世梁 傅伯杰 刘国华 马克明
退耕还林因地域的差异存在不同的问题。长江上游山区本质属于受干扰山地系统,生态恢复需从多尺度和多角度入手。作为一个契机,退耕还林对生态恢复的作用在持续性和生态性上存在着矛盾和统一,同时也存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针对岷江上游区域,在分析了社会、生态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对比,讨论了人工林种植后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抚育较好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指数增加,人工林需要加强人为的干预,并根据在该区域的社会经济调查,指出了退耕还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恢复 岷江上游 人工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照光 潘开文
长江上游属于 2 5°以上的陡坡退耕还林地面积达 170万hm2 ,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重要策源地 ,严重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实行陡坡耕地退耕还林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陡坡耕地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以及退耕的难点与有利时机 ,并探讨了详细分析了主要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洁 楚宗岭 靳乐山
生态补偿是激励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评估其受偿意愿对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2个县23个村组204份退耕还林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农户在不同分位点受偿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退耕受偿意愿为2353.4元/亩,补偿期限5年,约为现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1.5倍。农户的资源稟赋特征及主观认知是影响受偿意愿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差异性。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年龄大的农户更倾向于现金补偿,而年轻农户更倾向于政策补偿和技术培训。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以及政策宣传的同时,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根据农户资源稟赋的不同,实现补偿标准的差别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燕 支玲 薛国祥 阮萍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投入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利用面板三阶段DEA模型,采用6期实地跟踪调查的农户数据,较准确地测算了样本县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可持续变化趋势,进而实证分析了影响退耕农户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规模显著地促进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种植面积、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人力资本都对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有正向的影响,而非种植业纯收入比例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相应的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业生产效率 鹤庆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龙勤 支玲 邹平
在建立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指标体系对云南省元阳县退耕还林区域的后续发展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经济贡献率、林业产值率2方面进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分析,从剩余劳动力转移率、产业结构变化率、基本建设投资额、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率5个方面进行社会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科技人员比率、义务教育普及率、人均基本农田占用面积3方面进行智力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从新增林地面积、水土保持能力2方面进行环境系统支持能力指标分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区域 可持续发展 评价指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子生 韩华丽 朱玉碧 赵乔贵
以滇西南中低山盆谷区的芒市为例,在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土地利用变化合理度的评价指标、测算方法和分级标准体系基础上,定量地分析评价了芒市近8 a来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各个地类变化的合理度和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度,为推进山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退耕还林工程的科学实施提供基础依据。评价结果表明,全市近8 a所有地类转化的总面积为77 602.80 hm2,转化的合理度(RD值)只有48.98%,属于"中度不合理"级。总体上,芒市近8 a来退耕还林工程驱动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既有合理的部分,如部分陡坡耕地的生态退耕、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但其不合理性亦非常突出,主要体现在生态退耕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退耕还林工程 芒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杨明 卿向阳 徐慧丽 刘燕 赵玉涛
在理解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鹤庆县、贵州省织金县和四川省朝天区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一般水平,其中经济系统对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最弱;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超学 文冰
以碳汇为生态指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级政府支付能力、县域经济中农业贡献率、农户后续生机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规范指标值,然后对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129个县(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之分为3个等级,建议不同等级的县(区)实施不同的补偿额度,同一等级内实施不同的补偿方式。
关键词:
碳汇 云南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补偿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泸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李勇 曾江
本文基于当前长江上游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忽视了发展效益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以长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泸州市为例,分析了其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金融资源投向不均衡以及长江水资源污染严重的现状,明确了金融资源在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针对金融在支持长江上游绿色经济中存在的多种缺失,提出了以金融支持绿色循环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
金融支持 绿色 循环经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德旺 李红清 雷晓琴 雷明军
选择在大尺度范围的长江上游开展生态敏感性研究,为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的水资源保护及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科学依据。在系统、翔实的辨识和分析长江上游区重要生境和生态敏感区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方式,筛选、识别和构建了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敏感度的计算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从而将属性数据库和空间图形数据库相关联,生成基于各评价单元生态敏感性专题评价成果图,从而揭示长江上游生态敏感性空间格局,为开展长江上游水电开发生态制约因素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研究表明:长江上游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度敏感区分别占长江上游总面积的74.14%、6.76%、8.25%、4.9...
关键词:
GIS 生态敏感区 指标体系 敏感度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钟昆明
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可利用资源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基本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工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第二层次是创建美好生活基本资源,主要包括服务资源、旅游资源、区位优势和乐观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第三层次是可持续发展基本资源,主要包括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第四层次是关键资源,主要包括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的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冉瑞平 王锡桐
生态屏障是一个地域和功能概念,是指位于特定区域的具有良性生态功能的巨型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是屏障区域的生态安全系统,同时又是下游区域生态环境的"过滤器"、"净化器"和"稳定器"。不同地域建成的生态屏障,其结构和功能是有差异的。建设生态屏障,不能局限林草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还应包括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的治理;不能局限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还应包括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本文在深入探讨生态屏障的涵义、功能和特性基础上,认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体系至少应包括实现最大的绿色覆盖、最小的水土流失和优质水源,并提出了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生态屏障 长江上游地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