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11)
- 2023(10184)
- 2022(9100)
- 2021(8614)
- 2020(7210)
- 2019(16854)
- 2018(16831)
- 2017(32365)
- 2016(17688)
- 2015(19748)
- 2014(19796)
- 2013(19621)
- 2012(17727)
- 2011(16082)
- 2010(15872)
- 2009(14330)
- 2008(13999)
- 2007(12011)
- 2006(10323)
- 2005(8823)
- 学科
- 济(66341)
- 经济(66264)
- 管理(50745)
- 业(46472)
- 企(38648)
- 企业(38648)
- 方法(32121)
- 数学(27554)
- 数学方法(27197)
- 农(18430)
- 学(17862)
- 中国(16561)
- 财(16133)
- 业经(14916)
- 环境(14461)
- 地方(14284)
- 农业(12692)
- 和(12255)
- 理论(12181)
- 贸(11063)
- 贸易(11058)
- 务(10818)
- 划(10812)
- 财务(10755)
- 财务管理(10739)
- 易(10718)
- 技术(10584)
- 制(10454)
- 企业财务(10186)
- 教育(9622)
- 机构
- 大学(247202)
- 学院(244716)
- 管理(100955)
- 济(91131)
- 经济(88951)
- 理学(88112)
- 理学院(87129)
- 管理学(85592)
- 管理学院(85176)
- 研究(81543)
- 中国(59032)
- 科学(53768)
- 京(53710)
- 所(41083)
- 财(40755)
- 农(40104)
- 业大(39827)
- 研究所(37852)
- 中心(36605)
- 北京(34443)
- 江(34396)
- 范(33452)
- 财经(33234)
- 师范(33178)
- 农业(30978)
- 院(30578)
- 经(30239)
- 州(28170)
- 师范大学(27039)
- 技术(25667)
- 基金
- 项目(175650)
- 科学(136943)
- 研究(127465)
- 基金(126261)
- 家(110768)
- 国家(109864)
- 科学基金(93830)
- 社会(77595)
- 社会科(73406)
- 社会科学(73385)
- 省(68710)
- 基金项目(68422)
- 自然(62919)
- 自然科(61292)
- 自然科学(61280)
- 自然科学基金(60154)
- 划(58237)
- 教育(57658)
- 编号(52345)
- 资助(51692)
- 成果(41520)
- 重点(39130)
- 部(37899)
- 发(36917)
- 创(35973)
- 课题(35628)
- 科研(34010)
- 创新(33487)
- 大学(32372)
- 教育部(32046)
共检索到345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永红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的难点就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国内外实践及研究进展表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最低应能弥补农户机会成本,对成本的充分补偿还应包括环境服务的提供成本或实施成本,出于公平考虑则应纳入生态服务价值补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测算、纳入利益相关者意愿的补偿标准制定和竞标机制实践、基于退耕还林环境价值评估的生态价值补偿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标准 研究综述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婷 郑宇梅
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了解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发展历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主要内容: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区域集中,研究层次较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研究较为科学,但实施起来比较困难;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对象单一,影响因素不够全面;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对农户影响结果存在差异性;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研究内容与尺度不够全面。未来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可以在4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差异化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研究,结合各地实际合理制定补偿机制;丰富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意愿研究,注意影响补偿客体意愿因素的多样性;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学科交叉和创新;进一步在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效应分析中拓宽研究内容与尺度。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研究进展 文献统计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洪云 喻永红
适宜的生态补偿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内外生态补偿标准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表明最低生态补偿应能弥补农户环境参与的全部成本;考虑到生态保护的公平原则,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应包括退耕还林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以重庆万州退耕还林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成本流、保护拍卖和选择实验法,分别估算了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成本、接受意愿和生态环境价值贡献基础上的退耕还林补偿水平。不同补偿原则下的测算结果发现,现有退耕还林农户补贴严重不足。适宜的生态补偿标准是确保退耕还林的生态可持续性的前提,也是政府政策设计应该深入考虑的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本文把退耕还林的补偿标准及期限作为研究对象,以退耕还林中的不完全产权分析作为研究视角,论述了退耕还生态林及经济林的不完全状况差异,进而基于产权的不完全性对不同林种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及期限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不完全视角下的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及补偿期限建议。
关键词:
不完全产权 退耕还林 补偿标准 补偿期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皮泓漪 张萌雪 夏建新
基于379户退耕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机会成本法、生态足迹法和条件价值评估法,分别估算了基于农户直接经济损失、实际损失及受偿意愿基础上的生态补偿标准。机会成本测算结果表明农户2000和2016年的补偿标准分别为1478和4350元/hm~2;生产性生态足迹变化测算结果表明2000、2008和2016年的补偿标准分别为2255、3231和4548元/hm~2;而农户受偿意愿则略低于前两种补偿标准,为3667元/hm~2。据此,样本区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经历了"超额补偿—补偿不足—零补偿"变化,新一轮退耕还林亦处于超额补偿阶段。因此,应考虑价格等因素,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补偿标准的可变性,寻找农户角度与政策可接受度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补偿标准 受偿意愿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震 姚顺波
针对退耕还林的经济补偿政策存在的不足,运用黄土高原地区陕西吴起、定边及甘肃华池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别运用收入增长法及征地法确定更为合理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及其补偿年限;同时基于现实的考虑,应在原有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政策基础上适当降低补偿标准,延长补偿年限。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偿标准 补偿年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曹超学 文冰
以碳汇为生态指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县级政府支付能力、县域经济中农业贡献率、农户后续生机情况等社会经济指标,采用相对比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线性比例变换法规范指标值,然后对云南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129个县(区)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之分为3个等级,建议不同等级的县(区)实施不同的补偿额度,同一等级内实施不同的补偿方式。
关键词:
碳汇 云南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补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国平 张文彬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一般通过政府和农户签订委托——代理契约的形式实施,设计最优的激励契约成为后退耕还林时期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信息对称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不同类型农户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的设计问题,探讨政府与高技术农户和低技术农户之间生态补偿契约的效率问题。研究显示,政府和农户经济收益信息的不对称会使高技术农户低报自己的收益以获得信息租金,获得高于标准支付的生态补偿支付,增加契约的激励成本;而低技术农户获得低于标准支付的生态补偿支付,影响农户退耕还林的意愿,增加契约的摩擦成本。最后讨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如何减少生态补偿契约效率损失的对策,提出退耕还林生态补偿契约的设计应...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退耕还林 不对称信息 契约效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回顾和分析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剖析退耕还林(草)工程主要经济政策、成本结构和补偿现状,指出当前补助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期限以及补偿资金筹措等几个方面探索建立我国退耕还林(草)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能途径;提出建立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工程 生态补偿 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武军 余劲 郭斌
学界和政界基本上认为退耕还林有利于退耕农户的收入增长。退耕还林后农户的收入受到了退耕后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视角,文章综述了关于退耕还林经济影响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结论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指出:关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是对退耕还林工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效益问题的深入探讨,这对农户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增长方式的研究也将意义重大,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谭晓梅
现阶段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存在着重大的且必须在今后实践中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应根据各地的具体实际,着重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稳定生计问题。为此,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提供公共产品补偿,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长效生态补偿机制。
关键词:
退耕还林政策 生态补偿 长效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支玲 李怒云 王娟 孔繁斌
以会泽县和清镇市为例 ,通过 1 0个乡镇 ,2 9个村委会 ,2 0 0多个农户 ,1 6 0多个非农户的调查 ,取得第一手资料 ,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的影响 ,结果表明 :第一 ,在接受补偿的这 5~ 8a里 ,退耕农户的收入将明显提高 ,激发了农民退耕的积极性。但受比较经济利益的影响 ,大部分退耕户重补偿政策的优惠 ,轻管护林子的义务 ;第二 ,退耕后绝大部分农民并无兴趣提高土地的集约化水平 ,他们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强 ,一旦停止钱粮补助 ,林地还未到效益期 ,将失去生活来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 ,对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相关部门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秦艳红 康慕谊
为促进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生态保护的机会成本应包括人们因参与生态保护不得不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各种投入和潜在损失。根据机会成本法,以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为例,对吴起县的退耕还林补偿标准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如果退耕后以舍饲养羊为主导产业,吴起县退耕还林补贴低标准为729元/亩,高标准为1014元/亩,标准定为900元/亩较为合适。提出建议在以后的生态补偿项目中补偿金在补偿期限内逐年递减发放,在起始阶段发放较高的补贴数额。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恒博 姚顺波 郭亚军 范娟
从农户视角出发,基于竞租理论,对退耕还林工程决策集进行分析比较,确定了农户收益最大化决策,进而根据政府财政支出最少的政策目标,确定最优补助标准。通过对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典型代表——延安市的4种经营类型的主要作物品种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将会激励农户参与经济林建设。政府若要调整农户的决策类型,则需进一步提高相应类型的补助标准。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甄鸣涛 左停 鲁静芳 靳乐山
从生态补偿的角度,在对拉市海退耕还林项目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博弈工具分析了政府、上下游社区在退耕还林中的收益变化,在参与退耕还林项目后农户的产业选择及政府的政策选择,揭示了退耕还林在保护流域环境方面的局限性,提出在生态补偿思路下进行流域环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 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