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7)
2023(12133)
2022(10380)
2021(9831)
2020(8146)
2019(18724)
2018(18424)
2017(34683)
2016(19233)
2015(21978)
2014(22277)
2013(21507)
2012(20516)
2011(19065)
2010(19560)
2009(18355)
2008(17935)
2007(16676)
2006(15314)
2005(13884)
作者
(54575)
(46159)
(45641)
(43672)
(29138)
(22203)
(20755)
(17969)
(17717)
(16852)
(16070)
(15436)
(14787)
(14691)
(14431)
(13956)
(13475)
(13458)
(13185)
(13117)
(11941)
(11432)
(11109)
(10860)
(10541)
(10532)
(10361)
(9922)
(9537)
(9111)
学科
(94742)
经济(94578)
(52558)
(47564)
管理(46677)
(32094)
企业(32094)
农业(31594)
方法(30154)
中国(25601)
数学(25390)
数学方法(25020)
地方(23876)
业经(22957)
(19340)
(17934)
(17651)
(15018)
银行(15013)
(14626)
(14566)
(14160)
金融(14158)
(13801)
理论(13597)
(13544)
贸易(13534)
(13504)
地方经济(13425)
(13115)
机构
大学(271879)
学院(271870)
(121625)
经济(119018)
管理(102590)
研究(101246)
理学(86252)
理学院(85285)
管理学(83777)
管理学院(83283)
中国(80557)
(59510)
(58645)
科学(57975)
(54659)
(51289)
中心(47726)
研究所(45761)
(44785)
农业(44759)
业大(43251)
财经(41467)
(38726)
师范(38528)
北京(37893)
(37512)
(36028)
经济学(35827)
(34378)
(32988)
基金
项目(171236)
科学(134403)
研究(132504)
基金(120859)
(103823)
国家(102774)
科学基金(87038)
社会(85070)
社会科(79242)
社会科学(79215)
(68019)
基金项目(62796)
教育(60820)
(56369)
编号(56254)
自然(52277)
自然科(50968)
自然科学(50958)
自然科学基金(50028)
资助(49556)
成果(47903)
课题(39738)
(38876)
(38830)
重点(38429)
(34129)
(34057)
国家社会(33941)
大学(33575)
教育部(33014)
期刊
(154447)
经济(154447)
研究(92450)
中国(67347)
(61842)
农业(41619)
(40824)
教育(40009)
学报(39368)
科学(38122)
管理(34806)
(33786)
金融(33786)
大学(32999)
学学(29669)
业经(27786)
技术(24668)
经济研究(22185)
财经(21222)
(20235)
问题(20128)
(18396)
世界(16329)
农村(15464)
(15464)
技术经济(15041)
农业经济(14717)
经济问题(14219)
统计(13730)
(13686)
共检索到4530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涛  彭道黎  谢晨  黄东  袁梅  彭伟  
前言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态恶化现状,改善中华民族的生存条件,党中央、国务院于20世纪末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六大重点林业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六大工程中涉及面最广、投资额最大、政策性最强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实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王佳男  彭伟  张坤  刘建杰  于百川  姜喜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进入新阶段。为第一时间掌握工程初始阶段的进展,我们利用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平台,多方位、多角度研判工程趋势和焦点、难点。研究发现,由于借鉴了前一轮退耕还林经验,新一轮退耕在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和政策可持续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程实施途径,初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智慧;农户自愿参与原则得到较好体现,在是否参与退耕、退耕地块确定和树种选择等方面,农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一轮退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量25o以上坡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退耕地块落实难、零星分散,生态效果难体现。同时,退耕补助标准低,直接或间接挫伤了部分群众对这...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张坤  彭伟  王佳男  刘建杰  姜喜麟  李保玉  
2014年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前,超过80%的原退耕面积已进入延长期;在城镇化和农业直补政策的推动下,退耕区土地利用产生剧烈变化,复耕现象略有扩大,退耕地经营比较利益已显著低于耕地,退耕户平均损失约6000元。必须千方百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杜绝生态林复耕。现有退耕区域仍有一定的退耕潜力,可退耕地约占当前耕地的10%左右;新一轮退耕应避开粮食主产区和人地资源紧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之际,应从国家长期生态战略需求和农户变化了的土地收益期望出发,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新退耕还林长效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庶  邓泽林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最初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但因其作用于农民的生产领域,转变农民的生产方式,因而又具备经济效益。以往文献虽曾试图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估,但无论是在实证方法的选择上,还是在微观数据的覆盖范围上,都存在不同缺陷。本文旨在评估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以农民收入变化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试图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研究发现,从总体上看,退耕还林工程没能改善农民收入水平,但通过引导农户从事非农就业,改变了农户的收入结构,其中经营收入增加尤其明显。而且,退耕户内部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低收入农户退耕后收入大幅下降,高收入农户增收效果明显。鉴于此,建议政府在工程实施中实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退耕还林课题组  梁与延  沈茂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利用陕南地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前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非农就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快于种植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也较退耕前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而言,退耕还林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和谐共生关系已基本形成。最后提出长期有效推进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海远  李超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峰  张怀清  鞠洪波  黄建文  
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充分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丰富的纹理信息,选用QuickBir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退耕还林工程区造林信息进行提取。分类方法采用基于对象间距离的最邻近分类器法和基于规则模型的隶属度函数法。研究结果表明用高空间分辨率的QuickBird影像监测退耕还林工程地理区划、造林施工面积、整地方式及规格等是可行的,造林地块信息提取的准确度和稳定度均在80%以上。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晓鸣  甘庭宇  李晟之  罗虹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炜  薛建宏  张兴  
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敏  姚顺波  
自1999年退耕还林实施以来,在生态恢复以及社会经济方面都产生了显著的成效,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具体实施效益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通过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建立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分析框架及指标体系,并采用客观的Meta分析方法,对220篇关于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评价。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固土保肥方面的效益得到广泛认可(30.4%),工程实施区土地植被覆盖度得到迅速提高(17.7%),同时在固碳制氧、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效;退耕还林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东  牛叔文  李国柱  王海鸿  
在西秦岭山地使用太阳灶和沼气,生态经济效益显著。1户1台1.5m2太阳灶、1个8 m3沼气池每年所得到的热量等于773 kg标准煤,折合1 353 kg薪材,净收益为268元。一年内所替代的薪柴等于0.338 hm2有林地一年的生长量,可使0.042 275hm2有林地免遭砍伐。农户从退耕还林中得到的收益为平均每年465元,与种植粮食比较,这些收益主要是不再种粮后所节省的生产成本。退耕还林以扩大林木增量为目标,应作为中长期的战略,稳步实施。使用太阳灶和沼气以保护林木存量为目标,是巩固退耕还林成效的有力措施和生态建设的必要手段,应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津志  戴靖怡  周伟  
经济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农户个人禀赋和退耕还林政策两个方面,研究在农村劳动力迁移背景下人力资本与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关系。基于2018-2019年在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条件混合过程方法探究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经营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农户参与经济林经营,并呈现出倒U型的特点,拐点为7.98年。(2)退耕还林政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调节效果越强,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户拐点为9.18年,高于未参与农户的6.29年。(3)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收入效应较弱,替代效应并不显著,退耕还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功能的缺失。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种植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内生动力不足,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林发展仍需政策引导。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给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林业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人力资本对经济林产业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模范带动的方式,促进人力和资金投入经济林产业;三是增强市场服务和农机普及,以降低劳动力流失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