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04)
2023(7427)
2022(6345)
2021(5899)
2020(4886)
2019(10948)
2018(10672)
2017(20975)
2016(11612)
2015(12867)
2014(12848)
2013(12350)
2012(11530)
2011(10514)
2010(10873)
2009(10501)
2008(10495)
2007(9671)
2006(8854)
2005(8199)
作者
(32618)
(27543)
(27091)
(26166)
(17581)
(12974)
(12223)
(10429)
(10376)
(10133)
(9629)
(9087)
(9019)
(8917)
(8858)
(8416)
(8151)
(8045)
(7984)
(7961)
(6981)
(6831)
(6535)
(6248)
(6207)
(6130)
(6119)
(6022)
(5550)
(5370)
学科
管理(41868)
(39943)
经济(39863)
(36998)
(31579)
企业(31579)
(16808)
(15312)
方法(13641)
(13460)
中国(11949)
数学(11562)
数学方法(11356)
业经(10600)
(10335)
(10067)
(9661)
财务(9634)
财务管理(9611)
企业财务(9130)
(9038)
银行(9026)
(8707)
(8655)
(8625)
体制(8528)
税收(8316)
(8306)
贸易(8301)
(8266)
机构
学院(164886)
大学(163824)
(70297)
经济(68709)
管理(63456)
研究(57252)
理学(53373)
理学院(52835)
管理学(52083)
管理学院(51753)
中国(45414)
(38535)
(34751)
科学(32182)
(28526)
财经(28462)
(27392)
中心(26123)
(25851)
(25666)
研究所(25209)
业大(23076)
北京(22281)
(21734)
经济学(21317)
财经大学(20868)
(20569)
(20162)
师范(20004)
农业(19390)
基金
项目(104134)
科学(82935)
研究(79203)
基金(75958)
(65534)
国家(64987)
科学基金(55877)
社会(50574)
社会科(47952)
社会科学(47944)
(40207)
基金项目(39023)
教育(36302)
自然(35249)
自然科(34374)
自然科学(34368)
(33835)
自然科学基金(33771)
编号(32181)
资助(31329)
成果(27702)
(25853)
(23806)
重点(23549)
课题(23307)
(22079)
(21562)
(21506)
教育部(20700)
国家社会(20677)
期刊
(84868)
经济(84868)
研究(53712)
中国(36685)
(31339)
管理(25635)
(24017)
学报(22868)
科学(22639)
(20309)
金融(20309)
大学(18743)
教育(18476)
学学(17785)
农业(15525)
财经(14701)
业经(14324)
技术(13532)
经济研究(12783)
(12595)
问题(10941)
(9223)
国际(8010)
现代(8008)
(7834)
科技(7756)
理论(7659)
(7493)
林业(7450)
世界(7349)
共检索到263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周庆行  
运用公共经济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职能划分的原则、土地竞租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地方政府和农民承担的成本和收益损失。认为中央政府在退耕还林中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不仅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的生态贡献补偿不足,而且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对地方政府缺乏激励;对农民的补偿较之于其在退耕还林中承担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林业经营的巨大风险,现有补偿数量不足,时间短;林地承包经营权限制性强、缺乏可交易性又使产权激励功能弱化。退耕还林要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的目标,必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补偿额度,并建立长期、稳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剑峰  
一.退耕还林的政策目标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荒、陡坡耕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衰退。在业已启动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涉及面最广、私人部门参与程度最深的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目标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在全国范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近期,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委制定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旨在通过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生态脆弱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退耕规模、任务安排、政策支持、监测考核等内容。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卫东  
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中的产权冲突,指出退耕还林政府规制优化措施之一是在强化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妥善安排好农民的生计,合理安排农民补偿性收入的“收益流”;政府规制改善措施之二是采取“弹性”的退耕还林政策协调中央、地方与农民在还林“经营权”上的冲突。退耕还林成功与否还在于国家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公益林营造激励机制体系,出台相应的公益林营造激励机制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远飞  
长期以来,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业用地,用于农业生产。目前,《湿地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中均明确了建立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在公约中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整体而言,国际社会湿地恢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直接付费、反响财政激励、税收优惠等财政措施以及公众教育、独占资源使用及缓解银行等非财政方式。通过对国际社会湿地恢复机制相关立法及激励机制内容的考察,我国也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财政及非财政措施,提升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四代  许伟  
创业投资有限合伙制中的报酬机制借鉴了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一个次优解决方案,是一种折衷的分成激励机制。这一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的制度比较优势,但从激励的角度研究创业投资有限合伙制度有其自身的制度缺陷。本文基于代理关系对创业投资有限合伙制构建了一个传统的报酬激励模型,通过最优化原理对创业投资的最优契约安排进行了分析,认为,创业投资有限合伙制对激励与约束创业投资家具有一些制度上的缺陷,并提出以下解决的措施:增加创业投资家的收益分成比例β值;改变个人资金的注入方式和转变报酬的支付模式;构建创业投资家的声誉机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炜  
激励机制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时间、环境等而异,众多因素造成单位的激励机制存在缺陷,会使激励作用转向负面,产生逆向作用。通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避免缺陷,可以减少逆向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宏飞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炜  张兴  
基于农户人力资本与生产效率异质性视角,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我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对异质农户的激励效果。研究发现,在异质性农户视角下,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在退耕环节就可能出现局部失灵;对于还林环节而言,经济林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本,并且由于转换成本的存在,使低效率农户更加倾向于选择生态林;从而异质性农户的还林决策受人力资本投资水平的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多元化的退耕补贴、市场化的"碳汇"途径、增加非农就业机会以及合理的"助推"机制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侯春灯  
国家"以粮换地,以钱换林"的退耕还林政策,过分强调退耕还林面积和林种的"计划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而引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基础、以林权为核心的各种冲突。在退耕还林政策中,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国家意志"和"市场意志"有机地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