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55)
2023(18256)
2022(15558)
2021(14221)
2020(12083)
2019(27150)
2018(27022)
2017(52116)
2016(27882)
2015(31426)
2014(31314)
2013(31304)
2012(28732)
2011(25931)
2010(26292)
2009(24752)
2008(24258)
2007(21986)
2006(19889)
2005(17688)
作者
(81590)
(68227)
(67672)
(64584)
(43379)
(32768)
(30669)
(26699)
(25937)
(24444)
(23299)
(23171)
(21860)
(21748)
(20874)
(20753)
(19937)
(19773)
(19628)
(19392)
(16953)
(16859)
(16420)
(15822)
(15328)
(15206)
(15076)
(15061)
(13737)
(13376)
学科
(133662)
经济(133446)
(102390)
管理(90251)
(83767)
企业(83767)
方法(51475)
(49936)
数学(41240)
数学方法(40841)
业经(36630)
农业(33449)
(32769)
中国(31252)
地方(29564)
(25880)
(23708)
(22123)
财务(22051)
财务管理(22025)
(21983)
理论(21404)
技术(21124)
企业财务(20799)
环境(20427)
(19883)
贸易(19870)
(19474)
(19205)
(19120)
机构
学院(408366)
大学(404554)
(172957)
经济(169426)
管理(164900)
理学(141397)
理学院(139904)
管理学(137774)
管理学院(137042)
研究(136612)
中国(105901)
(86833)
科学(82752)
(76539)
(74900)
(68190)
业大(63077)
(62583)
中心(62552)
研究所(61632)
财经(60816)
农业(57004)
(55104)
北京(54823)
(51956)
师范(51567)
经济学(51176)
(49690)
(49555)
经济学院(45751)
基金
项目(271543)
科学(214363)
研究(201457)
基金(197143)
(170423)
国家(168890)
科学基金(146217)
社会(129673)
社会科(122094)
社会科学(122056)
(106721)
基金项目(105257)
自然(93266)
自然科(90989)
自然科学(90972)
教育(89685)
自然科学基金(89374)
(87726)
编号(82735)
资助(79595)
成果(65750)
重点(59870)
(59294)
(59227)
(57251)
课题(55696)
国家社会(53044)
创新(52943)
科研(50848)
教育部(50794)
期刊
(208589)
经济(208589)
研究(121687)
中国(79459)
(73300)
管理(63112)
学报(61288)
(60024)
科学(59005)
农业(49358)
大学(47895)
学学(45385)
教育(38499)
业经(37297)
技术(37286)
(36775)
金融(36775)
经济研究(30520)
财经(30312)
问题(27372)
(26121)
(25483)
技术经济(23021)
现代(20023)
世界(19813)
(19786)
科技(19708)
资源(19068)
图书(18979)
理论(18637)
共检索到6199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玥  王继军  刘普灵  成思敏  李茂森  乔梅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研究滞后的现实,在构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表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及相关问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Ⅰ)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Ⅱ)相悖阶段,(Ⅲ)无序失衡阶段,(Ⅳ)抑制发展阶段。其中阶段Ⅲ只是理论结果,在实际政策约束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下一般不会出现;而阶段Ⅱ和阶段Ⅳ可能会短期出现。以安塞县为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协同性演变过程:1995—2014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相悖阶段和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的下降时期。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林种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绍芳  王继军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改善生态系统,进而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与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相互耦合,同时,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内部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态势也在不断变化。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区——安塞县为例,运用耦合度模型的方法,分析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耦合关系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系统演化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Ⅰ.商品型生态农业与退耕还林工程系统协调化发展阶段;Ⅱ.过度退耕情况下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阶段;Ⅲ.过度退耕限制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阶段;Ⅳ.限制商品型生态农业发展速度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英  杨改河  刘志超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效益可以由农田生态系统转变为林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量来体现。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可以为验证退耕还林还草效果、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特征的变化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选取土壤保持、涵养水源、维持营养物质循环、固碳释氧、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等研究了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价值的时空变化,并对退耕后生态系统中各植被类型的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安塞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德成  赵淑清  朱超  
退耕还林工程(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可快速改变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论文以黄土高原典型沟壑区——陕西省安塞县为例,利用MSS/TM/ETM+卫星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6个时期土地利用/覆被的时空信息,通过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研究区SLCP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的影响。草地、耕地及林地为研究区三大主要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整体处于不平衡态势;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先增后减,整体减少38.4%;林地先减后增,整体增加4.36%;灌木林地和草地减少,而未成林造林地快速增加;SLCP显著加强了耕地的递减趋势,并大幅增加了未成林造林地面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盈盈  姜志德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退耕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式产生影响。本文以农户收入结构为调查对象,以典型村庄为分析单位,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安塞县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进行划分和分析。结果发现:根据样本农户的收入信息可将典型村庄产业结构变化类型划分为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型、产业结构调整单一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型等3种类型;而非农业收入因子、特色农业收入因子和种植业收入因子是造成上述产业结构调整不同的主要影响因子,据此给出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旺盛  董孝斌  
论文以典型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安塞县为例,运用市场价值法、替代工程法、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等方法对其境内7种不同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保持土壤(Es)、涵养水分(Ew)、固定CO2和释放O2(Ea)、维持营养物质循环(En)、净化环境(Ee)等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核算,初步估算出安塞县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的价值总量为3169870.46×104元,是其农林产品服务价值(Vp)的170倍。这一方面表明脆弱生态系统依然担当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其经济生产力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各种服务价值的大小依次为En(占89.85%)、Ew(占4.39%)、Ea(占4.18%)、Vp(占0.58%)、Es(占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博文  姚顺波  李桦  刘广全  
运用DEA分析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为例,测算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前后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表明该地区在退耕还林(草)后,农业规模收益处于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呈波动性变化,技术效率与综合效率变化一致,呈提高趋势,但综合效率有效性仍不足。为了确保退耕还林(草)工程已取得的绩效,可以通过调整土地资源配置、农业人力资源配置和充分合理利用投入的农用物资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顺波  张晓蕾  
首先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从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渔业等几方面对退耕还林前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然后借助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别计算了吴起县退耕还林前后的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指数,得出退耕还林后吴起县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化综合指数有所提高(由0.8270提高到0.8596),但仍有进一步调整的空间;特别是退耕还林前后劳动力合理化指数都偏低(分别仅为0.7426和0.7762),说明吴起县劳动力结构调整力度还有待加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郭亚军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吴起县退耕农户的种植业生产、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畜牧业饲养和生活消费支出等经济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种植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选择单产高、经济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对单位面积耕地的农用物资和劳动力投入加大了;在畜牧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规模饲养羊,饲养生猪和鸡则主要满足自己消费;在农业收入增加的前提下,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由以食品支出为主向食品教育、医疗支出并重的方向转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学慧  孙兆敏  杨世琦  贾志宽  唐臻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永欢  樊胜岳  
退耕还林是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论文以沙漠化严重的民勤县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民勤县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在农户中的响应进行了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并搜集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退耕还林涉及到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农户的退耕意愿主要取决于退耕后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承受退耕地收益减少的负担,但长期可以得到退耕还林的保肥效果和减少风沙灾害损失的生态经济效果。退耕还林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应该为退耕还林的成本全部买单,同时,在调整退耕地结构、优化退耕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退耕还林与农户增收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忠  吴付英  吴宗凯  雷明军  刘广亮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戎晓红  
本文通过对4个乡镇8个村,120户农户的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分析退耕还林对退耕农户利益的影响,针对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的建议,从而对进一步调动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巩固还林成果,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伟  朱清科  赖亚飞  
该文选取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典型地区陕西省吴起县为研究区,采用替代价格法、影子工程法、直接市场法评估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的理论生态价值。其中,涵养水源价值9140.4万元、保育土壤价值96378.8万元、净化环境价值427.1万元、固碳制氧价值100689.9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272.23万元。通过引入市场逼近系数和支付意愿系数,确定在目前具有市场操作性的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实际生态补偿价值为5633万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1118.8万元、保育土壤价值2360.6万元、净化环境价值6.4万元、固碳制氧价值2114.5万元、改善小气候价值32.7万元。同时,根据不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的特点和受益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