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12)
2023(6601)
2022(5442)
2021(4904)
2020(3947)
2019(8817)
2018(8290)
2017(15772)
2016(8783)
2015(9359)
2014(8717)
2013(8636)
2012(7850)
2011(7104)
2010(6832)
2009(6241)
2008(5986)
2007(5107)
2006(4445)
2005(3654)
作者
(28152)
(23834)
(23683)
(22068)
(14841)
(11690)
(10362)
(9344)
(8894)
(8275)
(8166)
(7850)
(7542)
(7406)
(7368)
(7356)
(7168)
(6952)
(6829)
(6584)
(6143)
(5792)
(5596)
(5419)
(5263)
(5168)
(5039)
(4928)
(4817)
(4768)
学科
(36551)
经济(36514)
(24422)
管理(23266)
(16420)
企业(16420)
方法(16387)
数学(15210)
数学方法(15108)
(13324)
地方(9521)
农业(9413)
(8462)
中国(8227)
(8217)
贸易(8215)
业经(8127)
(8026)
(7989)
环境(6478)
技术(5626)
地方经济(5342)
(4991)
产业(4760)
(4731)
(4652)
财务(4650)
财务管理(4645)
(4622)
资源(4598)
机构
学院(125858)
大学(125496)
(54265)
经济(53551)
管理(48431)
研究(46775)
理学(43274)
理学院(42757)
管理学(42020)
管理学院(41821)
(35576)
中国(33919)
科学(32469)
业大(28316)
农业(28232)
(26681)
(25219)
研究所(23767)
中心(20891)
(20314)
农业大学(19067)
财经(17314)
(17286)
(17145)
经济学(16651)
北京(16211)
(15980)
科学院(15845)
(15632)
经济管理(15594)
基金
项目(97346)
科学(75802)
基金(72495)
(68456)
国家(67943)
研究(62239)
科学基金(55999)
社会(41735)
社会科(39669)
社会科学(39659)
基金项目(39417)
自然(38806)
自然科(37876)
自然科学(37862)
自然科学基金(37229)
(37083)
(32373)
资助(28340)
教育(26761)
重点(22363)
编号(22189)
(21435)
(20870)
计划(20659)
(20226)
科研(19618)
创新(19062)
科技(18811)
(18639)
国家社会(18552)
期刊
(52572)
经济(52572)
(31032)
研究(30045)
学报(29800)
科学(25846)
大学(21542)
农业(21209)
学学(21188)
中国(20837)
管理(14320)
(13762)
(12043)
业经(10531)
业大(9303)
林业(9070)
经济研究(8904)
问题(8244)
技术(8106)
(8104)
金融(8104)
财经(8076)
资源(7879)
(7872)
科技(7686)
农业大学(7430)
(6983)
技术经济(6296)
商业(5890)
世界(5852)
共检索到1698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课题调研组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1999~2003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进”是“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本课题通过对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有关资料的分析研究以及对四川、陕西、内蒙古、贵州4省12县19个重点退耕村、260个退耕农户的典型调查研究提出,虽然退耕还林工程在操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影响不大,应坚持退耕还林政策不动摇,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鲜祖德  
受结构调整和自然灾害的影响,1999-2003年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下降了12.6%,粮食总产量下降15.9%,年度产需缺口逐年拉大,粮食安全问题倍受关注,退耕还林工程是"进"是"退"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是退耕还林的重点地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到底对粮食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后续政策如何制定,值得认真研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志东  黄选瑞  张玉珍  聂犇  胡玉山  
退耕还林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 ,但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影响到区域粮食安全。本文以河北省张北县作为案例 ,对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对当地造成的粮食生产影响进行了分析。利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该县各乡镇进行了粮食安全评价 ,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张北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调控机制 ,以确保退耕还林 (草 )工程持续、稳定、健康地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蓉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封志明  张蓬涛  宋玉  
据西北五省区制定的规划或计划,到2010年将累计退耕400×104hm2,约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4。按照目前的单产水平和粮食作物比例,西北地区将减少粮食产量近400×104t,相当于1996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1/8。同时,退耕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存在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①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提高;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以及局地小生境的改善可以促进粮食生产、降低灾害风险。此外,农业科技进步和工程设施建设的加强,会对保留耕地上的粮食生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对西北五省区粮食单产的预测并结合人口预测可知,2010年西北地区粮食总产量可达4516.9×104t,在人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本文基于陕南地区2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认为户主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农技培训、农户家庭所在位置离城镇越近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生计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退耕还林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璨  
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粮食产量产生了什么影响一直争论不休,直接影响到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及其规模。利用国家统计数据,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经验性结果显示:(1)退耕地对粮食产量所产生的负面效果甚小;(2)若考虑到匹配荒山造林所带来的生态服务,退耕还林工程对粮食产量所产生的影响为正向,但效果依然较小;(3)对东部粮食产量的影响较大,对中部粮食产量影响甚小,对西部地区没有什么影响。因此,认为应当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相应地调节区域结构,向西部地区倾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构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是做好西部退耕地区粮食供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目前西部退耕还林地区的粮食供应情况和供应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建设粮食供应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容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搞好西部退耕还林地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东梅  
作为一项大型的生态环保工程,退耕还林是否会影响国家的粮食供给总量是值得关注的。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定量分析了退耕还林对我国宏观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从短期看,退耕还林并没有严重影响我国的总量粮食安全;而从长期看,在保证人均粮食消费的基础上,应该适当调整退耕还林的规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邵立民  方天  
退耕还林、建设好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 ,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长远生态效益 ,同时又面临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及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蒲明  
我国退耕还林的面积近几年波动幅度很大,这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关。有人认为要保证我国的粮食安全就应减缓退耕还林的步伐。文章认为,退耕还林不是粮食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和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的耕地面积减少,以及粮食单产的减少。从一定角度来看,退耕还林不仅不会危机粮食安全,而且还会提高粮食安全的系数,只要在搞好退耕还林工作的同时,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退耕还林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贤赵  宿庆  
根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有关各省区制定的退耕规划,分析了生态退耕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可能影响。(1)生态退耕将直接减少粮食147.92×104t,由此退耕还林还草可能会带来粮食产量的暂时下降。(2)从生态退耕的正面影响看,退耕节省下来的生产要素的转移可以带来未退耕耕地粮食产量的增加;同时技术进步、中低产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势必也对粮食生产产生促进和推动作用。(3)粮食需求预测表明,2010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粮食总量将达1 400.71×104t,在人均400kg,425kg和450kg水平下粮食需求分别为1 389.34×104t,470.37×104t和1 563.01×...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淑芹  陈佑启  姚艳敏  李志斌  何英彬  
在目前我国粮食供需相对紧张,部分耕地非农化利用的趋势日渐明显,政府粮食安全目标与农户利益之间的矛盾尚未真正解决,农产品市场日趋国际化以及国内粮食生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分析粮食主产区耕地资源变化格局与态势,研究其耕地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着重从空间分布角度,通过研究两个不同时期区域耕地数量变化及引起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变化,探讨区域耕地数量与质量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综合影响,并以吉林省中西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①吉林中西部地区耕地数量净增加了0.82×104hm2;②减少的耕地中,三等地减少数量最多,一等地减少量最少;增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文清  张俊飚  
构建西部产业结构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西部地区构建起较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时间大概在2017年,西部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阶段的时间大概也在2017年,由此得出西部地区延长退耕还林补偿最适期限在10年左右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