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0)
2023(10209)
2022(8474)
2021(7659)
2020(6235)
2019(13850)
2018(13498)
2017(26030)
2016(14028)
2015(15143)
2014(14820)
2013(14889)
2012(13933)
2011(13030)
2010(13140)
2009(12351)
2008(11750)
2007(10761)
2006(9942)
2005(8701)
作者
(43482)
(37378)
(36730)
(34824)
(23034)
(17999)
(16233)
(14668)
(13920)
(13132)
(12888)
(11995)
(11880)
(11610)
(11418)
(11120)
(10945)
(10652)
(10652)
(10165)
(9509)
(9157)
(9073)
(8537)
(8533)
(8274)
(7922)
(7794)
(7621)
(7273)
学科
(84598)
经济(84528)
(45809)
(42723)
管理(32790)
农业(30583)
方法(25018)
数学(22944)
数学方法(22828)
地方(22129)
(21176)
企业(21176)
业经(19155)
中国(17238)
(15696)
地方经济(13155)
(12624)
(12209)
(12203)
贸易(12203)
(12011)
(11812)
环境(11274)
农业经济(10391)
(10184)
(9785)
及其(9526)
(9443)
金融(9442)
发展(9351)
机构
学院(211925)
大学(206517)
(102495)
经济(100959)
研究(78960)
管理(78379)
理学(68365)
理学院(67607)
管理学(66601)
管理学院(66247)
(62225)
中国(60020)
科学(49272)
农业(47776)
业大(42690)
(42376)
(41548)
(38947)
研究所(38099)
中心(35712)
经济学(31895)
财经(31580)
(31462)
农业大学(30334)
(28744)
经济学院(28686)
(27307)
(27199)
科学院(27067)
北京(26238)
基金
项目(144969)
科学(113047)
基金(106120)
研究(100862)
(95718)
国家(94847)
科学基金(79122)
社会(68382)
社会科(64491)
社会科学(64474)
(57292)
基金项目(57219)
自然(50414)
自然科(49176)
自然科学(49160)
自然科学基金(48294)
(46978)
教育(42263)
资助(41472)
编号(38860)
(34550)
(34311)
重点(32583)
(31661)
(29604)
国家社会(29349)
成果(28900)
创新(27823)
科研(27675)
(27399)
期刊
(123994)
经济(123994)
(65125)
研究(60274)
农业(43628)
学报(40157)
中国(39419)
科学(36093)
大学(30535)
学学(30097)
(26601)
业经(25604)
管理(24163)
(21335)
金融(21335)
(20549)
经济研究(19003)
问题(17841)
财经(15957)
技术(15304)
世界(14078)
农村(14000)
(14000)
农业经济(13892)
(13861)
经济问题(12745)
(12438)
业大(12307)
技术经济(12258)
资源(11578)
共检索到31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阳  严平  刘连友  曹彤  牟莹莹  岳兴玲  
对延安地区11个农业县退耕前后耕地/播种总面积、种植业结构、农业投入、粮食、油料产量与单产量以及农民年均纯收入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延安地区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退耕还林优化了农村的种植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全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农村经济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雅如  康慕谊  宋富强  
为研究陕西省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选取退耕还林前的1995年、退耕还林初期的2000年以及退耕还林后期的2007年作为研究时点,采用USLE模型测算退耕还林前后延安市的土壤侵蚀量变化,并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从不同时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2个方面对土壤保持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1995—2007年,延安市的土壤保持总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态势;2)1995、2000、2007年延安市农林牧业土壤保持功能价值总量分别为1 076.84亿、911.04亿、1 341.59亿元,在此3期的价值量评估中,土壤肥力保持的价值量占总价值量的98%以上;3)1995—2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蓉  
该文以退耕还林试点市延安为研究对象,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法,对延安市1997~2009年间耕地变化动态与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3年延安市耕地压力指数、最小耕地面积呈上升态势,2003年后则趋于下降;近些年耕地压力指数略高于1,区内耕地压力、粮食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但粮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姚学慧  孙兆敏  杨世琦  贾志宽  唐臻  
西北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是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点区域,如何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北地区长期的战略问题。借助退耕还草发展草畜产业,走草地生态经济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国建  
文章在分析延安生态建设示范区2000—2003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引入退耕指数、退耕影响系数等指标研究退耕还林草对示范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示范区已退耕坡耕地36.07%,平均每年退耕12.02%,全区的退耕影响系数高达4.76,该结果表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草活动对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很大,它推动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分乡镇的研究显示,退耕对示范区各乡镇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除2个乡镇的退耕影响系数远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他7个乡镇都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利用陕南地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前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非农就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快于种植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也较退耕前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而言,退耕还林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和谐共生关系已基本形成。最后提出长期有效推进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本文基于陕南地区2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认为户主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农技培训、农户家庭所在位置离城镇越近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生计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退耕还林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蕾  刘黎明  唐伟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我国为改善西部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一项重大的生态建设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 ,而且对农民生活、农村社会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根据宁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中的一些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以期更快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邓元杰  丁振民  鲁亚楠  郑雪  李雅男  
在退耕还林工程背景下,以退耕还林实施后生态效果较显著的延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解译的三期影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在2 km×2 km的格网尺度下测算延安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ESV),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探讨ESV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的时间变化特征及空间转移的关联性和异质性。延安市的实证分析显示:(1)1990-2015年间,ESV的增减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林地和草地ESV合计转入21.29亿元,且转入量主要发生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后;(2)生态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和草地提供,ESV的时间变化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促进ESV的增长,2001-2015年间增长了5.34%;(3)空间探索性分析显示,ESV在格网尺度下呈现出显著的"南高北低"分布格局,并在空间上表现出正向的集聚性和依存性,ESV的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效果比较明显,并且高高集聚区与林地、草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低低集聚区与耕地、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相吻合。整体而言,延安市土地利用类型转移和ESV的增减变化与推行退耕还林工程在时间上呼应、在空间上匹配,政府主导的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起到显著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服务功能,以耕地为主的北部地区应在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基础上,注重农业生产与生态效益平衡,而林草资源丰富的南部地区则继续发挥生态屏障的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易福金  徐晋涛  徐志刚  
本文利用2003年调查和2005年跟踪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在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实施过程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与早期的评估结果进行了对比。结论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方面有一定改善,但工程的经济效果与早期的评估结论相近,即在就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增长方面没有显著效果。因此,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不容乐观。今后政策改进的方向是,降低退耕还林工程的规模和速度,改善工程的质量,及早出台有利于延续工程寿命的后续政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桦  姚顺波  郭亚军  
本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吴起县退耕农户的种植业生产、种植业农用物资投入、畜牧业饲养和生活消费支出等经济行为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种植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选择单产高、经济优势明显的农作物品种,同时,对单位面积耕地的农用物资和劳动力投入加大了;在畜牧业方面,退耕农户倾向于规模饲养羊,饲养生猪和鸡则主要满足自己消费;在农业收入增加的前提下,退耕农户的消费支出由以食品支出为主向食品教育、医疗支出并重的方向转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陈津志  戴靖怡  周伟  
经济林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国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农户个人禀赋和退耕还林政策两个方面,研究在农村劳动力迁移背景下人力资本与农户经济林经营行为的关系。基于2018-2019年在陕西省和四川省的实地调研数据,采用条件混合过程方法探究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经营决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显示:(1)农户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农户参与经济林经营,并呈现出倒U型的特点,拐点为7.98年。(2)退耕还林政策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调节效果越强,参与退耕还林的农户拐点为9.18年,高于未参与农户的6.29年。(3)农户参与非农就业的收入效应较弱,替代效应并不显著,退耕还林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功能的缺失。人力资本对农户经济林种植具有促进作用,但是内生动力不足,因此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林发展仍需政策引导。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给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林业专业技术培训,加强人力资本对经济林产业的促进作用;二是加强政策引导作用,通过模范带动的方式,促进人力和资金投入经济林产业;三是增强市场服务和农机普及,以降低劳动力流失的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翁奇  
基于以往学者对于西部若干个省份的研究并结合同期的宏观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出现很可能为部分地区传统粗放型农业经营模式带来挑战,也使得部分农户的生产与社会行为发生根本改变。因此,结合国内部分地区在退耕还林工程施行之后的实际情况,针对工程本身对于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和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并通过对于相关情况的分析提出因地制宜安排补贴标准,提高政策灵活性;扶持龙头企业,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情况;改革户籍制度,解决转移人口生计难题等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玥  王继军  刘普灵  成思敏  李茂森  乔梅  
针对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研究滞后的现实,在构建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协同性表征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二者的协同性及相关问题,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关系划分为4个阶段:(Ⅰ)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Ⅱ)相悖阶段,(Ⅲ)无序失衡阶段,(Ⅳ)抑制发展阶段。其中阶段Ⅲ只是理论结果,在实际政策约束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下一般不会出现;而阶段Ⅱ和阶段Ⅳ可能会短期出现。以安塞县为例,系统分析了不同阶段协同性演变过程:1995—2014年,安塞县先后经历了相悖阶段和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目前处于协作推进与发展阶段的下降时期。基于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利用率,通过林种结构的合理布局,提高退耕林分质量,推进退耕还林工程与农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  董耀  
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采用2012年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政府强制推动的背景下,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及政策执行力度是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导因素,退耕还林净效用、家庭禀赋的作用弱化。其中:①政府强制参与将导致农户抵制;被征求过意见、了解补偿政策、知道退耕还林目的和按时收到补偿款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强。②土地机会成本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几乎没有影响,但土地机会成本上升、造林营林成本高,削弱了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同时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③林木及林地产权收益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补偿、林业收益、结构调整收益的影响未能得到证实。④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