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65)
- 2023(12685)
- 2022(11182)
- 2021(10411)
- 2020(8739)
- 2019(20214)
- 2018(20168)
- 2017(39958)
- 2016(21455)
- 2015(24142)
- 2014(24044)
- 2013(24093)
- 2012(22140)
- 2011(20005)
- 2010(19874)
- 2009(18267)
- 2008(17571)
- 2007(15546)
- 2006(13763)
- 2005(11755)
- 学科
- 济(93472)
- 经济(93365)
- 业(65978)
- 管理(57370)
- 农(48587)
- 企(43763)
- 企业(43763)
- 方法(42649)
- 数学(38121)
- 数学方法(37800)
- 农业(32453)
- 业经(22830)
- 地方(22272)
- 中国(22148)
- 财(20701)
- 学(17616)
- 制(16356)
- 贸(15864)
- 贸易(15855)
- 易(15347)
- 环境(13816)
- 技术(13784)
- 发(12918)
- 务(12362)
- 财务(12305)
- 财务管理(12276)
- 理论(12222)
- 和(12189)
- 银(12185)
- 银行(12152)
- 机构
- 学院(306357)
- 大学(304554)
- 管理(126732)
- 济(125216)
- 经济(122661)
- 理学(111309)
- 理学院(110166)
- 管理学(108443)
- 管理学院(107915)
- 研究(99537)
- 中国(74761)
- 农(67273)
- 京(63360)
- 科学(62223)
- 财(53411)
- 业大(52737)
- 农业(51517)
- 所(49357)
- 中心(47149)
- 研究所(45112)
- 江(44465)
- 财经(43766)
- 经(40094)
- 范(39960)
- 师范(39673)
- 北京(39114)
- 经济学(36343)
- 州(35929)
- 经济管理(35725)
- 院(35011)
- 基金
- 项目(216806)
- 科学(171048)
- 研究(160203)
- 基金(157986)
- 家(136756)
- 国家(135581)
- 科学基金(117240)
- 社会(101689)
- 社会科(96061)
- 社会科学(96034)
- 省(86004)
- 基金项目(85457)
- 自然(75945)
- 自然科(74122)
- 自然科学(74106)
- 自然科学基金(72788)
- 教育(71579)
- 划(70472)
- 编号(66793)
- 资助(64160)
- 成果(52489)
- 部(48375)
- 重点(47486)
- 发(46836)
- 创(44638)
- 课题(43931)
- 创新(41557)
- 国家社会(41388)
- 科研(41197)
- 教育部(41190)
- 期刊
- 济(137190)
- 经济(137190)
- 研究(86448)
- 农(68554)
- 中国(55579)
- 学报(48956)
- 农业(46733)
- 科学(45534)
- 管理(40098)
- 大学(37814)
- 财(36757)
- 学学(35931)
- 教育(29294)
- 业经(28228)
- 融(28104)
- 金融(28104)
- 技术(24905)
- 业(21682)
- 财经(20310)
- 问题(19451)
- 经济研究(19142)
- 经(17072)
- 版(15737)
- 图书(15348)
- 资源(15316)
- 理论(15303)
- 科技(15097)
- 技术经济(15006)
- 农业经济(14633)
- 农村(14581)
共检索到436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兵 侯军岐 韩锁昌
以陕西省米脂、安塞和麟游3个县的20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的退耕意愿受到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交通状况、是否有村干部亲戚、农户收入变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做退耕决策时,农户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其行为总体来看是理性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发展生态农业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较强的系统耦合性。本文以陕南地区为例,利用该地区3个市29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采用列联表与卡方检验进行了计量分析,初步探讨了西部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生态农业认知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及农技培训显著提高农户的生态农业认知水平,农户信息获取的难易程度和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显著影响了农户的生态农业认知行为。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农业 认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 董耀
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采用2012年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政府强制推动的背景下,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及政策执行力度是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导因素,退耕还林净效用、家庭禀赋的作用弱化。其中:①政府强制参与将导致农户抵制;被征求过意见、了解补偿政策、知道退耕还林目的和按时收到补偿款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强。②土地机会成本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几乎没有影响,但土地机会成本上升、造林营林成本高,削弱了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同时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③林木及林地产权收益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补偿、林业收益、结构调整收益的影响未能得到证实。④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弱。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机理。研究方法:利用二项式Logisitic回归法,应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户是否有退耕还林资源,以便有资格参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是否能获得收益,即是否值得参与;农户是否有能力承担退耕还林后的风险,是否可以放心地参与。研究结论: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越来越理性,持续保障农户收益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庞洁 楚宗岭 靳乐山
生态补偿是激励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有效手段,农户作为生态补偿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评估其受偿意愿对制定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实现生态保护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云南省2个县23个村组204份退耕还林调研数据,采用条件价值法(CVM)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农户在不同分位点受偿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退耕受偿意愿为2353.4元/亩,补偿期限5年,约为现退耕还林补偿标准的1.5倍。农户的资源稟赋特征及主观认知是影响受偿意愿最主要因素,且在不同分位数上影响系数存在差异性。在补偿方式的选择上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性,年龄大的农户更倾向于现金补偿,而年轻农户更倾向于政策补偿和技术培训。因此,在加强生态环境重要性以及政策宣传的同时,适当提高退耕还林补偿标准,促进补偿方式的多元化,根据农户资源稟赋的不同,实现补偿标准的差别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秀华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持续性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户收入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收入是否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陕西安康1006份农户生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与退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贴 t检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慧敏 乔颖丽
本文采取规范分析方法系统地构建出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因素理论框架,并将农户调查数据引入二项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意愿进行了较深入的计量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影响机理。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产业 意愿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璞 姚顺波
文章依据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地区能力贫困的发生机理,并构建可行能力维度及功能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陕西省志丹县退耕还林农户的能力贫困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退耕前后均有95%左右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贫困,而退耕后整体能力贫困水平有小幅下降,但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与社交能力在退耕后受损,处于绝对能力贫困状态。并且发现家庭人均纯收入、地理条件对能力贫困各维度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可行能力 能力贫困 模糊评价 退耕还林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武军 余劲 郭斌
学界和政界基本上认为退耕还林有利于退耕农户的收入增长。退耕还林后农户的收入受到了退耕后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视角,文章综述了关于退耕还林经济影响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结论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指出:关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是对退耕还林工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效益问题的深入探讨,这对农户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增长方式的研究也将意义重大,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关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海远 李超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参与决策 内生性 分位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 对比研究 准格尔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彧挥 高晓屹 郑风田
从1999年开始试点的退耕还林工程是目前国内涉及面最广、政府投入最多的公共管理项目。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工程的目标瞄准性是制约工程可持续的主要原因。本文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05年对西南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运用 logistic 模型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目标瞄准性问题-即退耕地块是否符合现行的国家退耕还林标准;在评价目前我国退耕还林地块选择标准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退耕还林地块选择指标体系、评估方法。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目标 瞄准性指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石春娜 姚顺波 杨勇
文章对陕西省退耕还林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进行阐释,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陕西省乡村振兴指数体系;从农户感知视角,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陕西省乡村振兴指数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乡村振兴指数体系中,生活富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和乡风文明重要性依次递减;陕西省农户对乡村振兴指数综合评分为3.4332,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和治理有效评分分值依次递减,评分结果均处于一般及以下水平,乡村振兴提升空间大;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乡村发展水平感知的影响显著,可作为乡村振兴战略高效实施的着力点。结论可为陕西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落地和高效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卫忠 吴付英 吴宗凯 雷明军 刘广亮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吴起县1619户农户的调查,了解农民对退耕还林政策的态度,系统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行为方式、种植业、畜牧业以及产业结构的影响。本文的分析结论是,退耕还林不仅使当地农民受惠,而且也促进了该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村经济 影响 吴起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比较视角下退耕还林补偿的农村经济福利效应——基于陕西省79个退耕还林县的实证研究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分析——基于陕西省眉县的实证研究
退耕还林后期农户复耕意愿选择研究分析——以甘肃省安定区为例
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响应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农户意愿的退耕还林后续补偿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张北县和易县为例
土地征收中农民意愿的实证分析——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462个农户的调查
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对退耕还林政策的响应模拟——以陕西省米脂县高渠乡为例
基于发展预期的农户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辽宁省农户的实证研究
退耕还林(草)地区农户自我发展模式研究
退耕还林工程经济可持续性的实证分析——以陕西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