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4)
- 2023(4135)
- 2022(3212)
- 2021(3106)
- 2020(2769)
- 2019(6554)
- 2018(6711)
- 2017(12940)
- 2016(7015)
- 2015(8024)
- 2014(7960)
- 2013(7630)
- 2012(6636)
- 2011(6005)
- 2010(6249)
- 2009(5746)
- 2008(5468)
- 2007(4671)
- 2006(4070)
- 2005(3533)
- 学科
- 济(28535)
- 经济(28516)
- 方法(17783)
- 管理(17265)
- 业(16671)
- 数学(16550)
- 数学方法(16066)
- 企(14239)
- 企业(14239)
- 学(7307)
- 农(6604)
- 中国(5998)
- 理论(5646)
- 业经(5294)
- 财(4643)
- 贸(4593)
- 贸易(4589)
- 易(4474)
- 农业(4238)
- 技术(4042)
- 教学(3977)
- 和(3940)
- 地方(3928)
- 资源(3844)
- 壤(3804)
- 土壤(3791)
- 制(3692)
- 环境(3564)
- 划(3503)
- 土地(3413)
- 机构
- 学院(99421)
- 大学(97864)
- 管理(38639)
- 济(35843)
- 经济(35054)
- 理学(34049)
- 理学院(33713)
- 管理学(32604)
- 管理学院(32474)
- 研究(31573)
- 中国(23489)
- 科学(23045)
- 农(20908)
- 京(20849)
- 业大(19156)
- 所(16807)
- 农业(16707)
- 研究所(15733)
- 财(14852)
- 中心(14466)
- 江(14200)
- 北京(13068)
- 技术(12241)
- 财经(12156)
- 范(11756)
- 师范(11574)
- 州(11546)
- 农业大学(11381)
- 院(11331)
- 经(11088)
- 基金
- 项目(71971)
- 科学(55775)
- 基金(51843)
- 家(47482)
- 国家(47193)
- 研究(46770)
- 科学基金(39926)
- 省(29003)
- 自然(29001)
- 自然科(28352)
- 自然科学(28345)
- 社会(27956)
- 自然科学基金(27775)
- 基金项目(26861)
- 社会科(26573)
- 社会科学(26565)
- 划(24955)
- 资助(22884)
- 教育(22675)
- 编号(18411)
- 重点(16799)
- 计划(15445)
- 创(14985)
- 部(14881)
- 发(14666)
- 科研(14345)
- 创新(14108)
- 科技(13885)
- 成果(13484)
- 课题(13173)
共检索到13530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丁丁 罗承德 宫渊波 梁剑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ifference of soil nutrient and the dynamics of available nutrient in soil solution of the forest and grass composite pattern and the farmlands on site.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soil total N,hydrolysable N,organic matter in forest and grass composite pattern was 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健 朱天辉 刘子雄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microbial amounts and rhizospheric effect of two forest trees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on Betula luminifera forest and Pleioblastus amarus forest in Hongya County,Sichuan Province.The effects of two models of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forest on soil microbial amounts an...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土壤微生物 根际效应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冰 李贤伟 张健 董慧霞 范川
在天全县的退耕还林地中,对三倍体毛白杨+黑麦草模式细根和草根的分解及其N、P、K、Ca、Mg养分释放动态进行研究。细根Φ0~1mm、Φ1~2mm、Φ0~2mm及草根的第1年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73.97%、69.80%、73.44%和79.53%,应用对数方程模拟细根和草根的分解过程,拟合程度较好(R2>0.9,P<0.01),分解50%所需的时间分别为210、252、243和185d。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含量下降,N、Ca的含量增加。草根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出不规则的波动变化,整体上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在细根分解过程中,P、K、Mg的养分释放率与其干质量损失率的变化趋势相似...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复合模式 细根 草根 分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荣丽 李贤伟 张健 朱天辉 范川 蒲德强
采用原状土芯(intact core)法,探讨了四川洪雅柳江退耕还林模式: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与扁穗牛鞭草(Hemarthria compressa)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牧草地(NC)、柳杉(Cryptameria fortunei)人工林(LS)细根、草根分解速率以及其与细根、草根分解密切相关的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变化,结果表明:①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年,分解1年后干重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②在一年的分解期间...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亮中 肖文发 唐万鹏 潘磊 史玉虎
Through comparing the concentration and inventor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the soil profiles under several reafforestation patterns, 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reafforestation patterns on SOC in the 0~60 cm soil layer located in Lanlingxi drainage area of ...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退耕还林模式 三峡库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云 周义贵 李贤伟 苗宇 范川 陈栎霖
在四川省丹棱县退耕还林地,设置台湾桤木+多花黑麦草(AL)与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AH)2种林草模式,以台湾桤木自然模式(AN)为对照,研究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随土层深度增加,2种林草模式与对照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下降幅度上均表现为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较缓慢,对照模式下降最快;3种模式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从春季到冬季随季节变化均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夏季含量最高,秋季最低,但这种变化趋势在台湾桤木+扁穗牛鞭草模式下0~10和10~20cm土层表现得并不明显;而3种模式各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则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世东 吴转颖
在将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区划分为 2个大区 9个类型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每个大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基本技术思路和每个类型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分区 模式 西部大开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德军 刘建忠 南灵
首先了解和掌握了内蒙古各地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和政策问题,然后根据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生态地理环境逐渐恶化的特点,对内蒙古全区的退耕还林(草)问题进行分区分析,在东、中、西部分别选取呼伦贝尔盟、赤峰市、乌兰察布盟,借鉴三个盟(市)的经验,分别探讨进行农田防护林建设、股份合作造林、与农业产业化结合退耕三种适合东、中、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草)模式,值得内蒙古其他盟(市)推广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杨明洪 潘久艳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草)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成都市周边地区退耕农户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并总结出农户在退耕后的自我发展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两种。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荣丽 李贤伟 张健 范川
采用原状土芯法对光皮桦与扁穗牛鞭草复合模式(HN)、光皮桦人工林(H)、扁穗牛鞭草(NC)、柳杉人工林(LS)4种退耕模式细根(草根)分解、影响分解的质量指标及N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速率符合Olson单指数分解模型,年分解常数(k)分别为1.06,0.93,1.32,0.86,分解1年后干质量损失率分别为65.49%,60.55%,73.32%,57.51%。在1年研究期内,各模式细根(草根)分解过程中的C/N与细根分解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N含量无关,其中光皮桦细根分解速率还与C含量有关。分解90天后,各模式细根(草根)木质素含量与分解速率关系分别为...
关键词:
退耕模式 细根 草根 分解 N动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乃平 王磊 刘艳华 陶燕格 马忠玉
为了检验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案例区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进行了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收集了面上资料;座谈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将调查得到的各种数据输入到Excel软件中,利用统计功能和函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原州区退耕对象的瞄准精度不高,退耕的陡坡地尚不及退耕地总面积的50%;退耕还林提高了林地在土地利用结构中的比重,而草地比重却变化不大;退耕还林草后农户减少了低价值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世东
为研究典型立地条件下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配合,综合效益最佳的退耕还林模式,推动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退耕还林重点工程区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典型立地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动力学等理论和方法,采取试验站点观测与入户调研集成等5个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获取原始数据10 000多个,对退耕还林的优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凉城县试验点退耕还林优化模式为山杏×沙棘×紫花苜蓿,并研究提出了其系统仿真模型、模式配套技术及模式机理.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优化模式 系统动力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韦铄星 刘晓蔚 刘雄盛 张烨 黄荣林 刘菲 蒋燚
以桉树间种牧草(象草、山毛豆和柱花草)的6种复合经营模式为处理,以桉树纯林为对照,分别于造林初期、中期和后期,测定分析不同土层桉树人工林间作牧草复合经营模式土壤理化性质主要因子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筛选出对土壤理化性质改良效果较优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土层相同时期,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全量N、P、K和速效N、P、K含量在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董莉丽 陈益娥 李晓华
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在土壤质量和抗蚀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张治伟等,2009)。土壤退化首先表现出团粒结构的破坏与消失(王晓娟等,2012),在黄土高原常将大于0.25 mm水稳性团聚体的质量百分含量作为土壤抗蚀性指标。Barthès等(2002)认为在模拟降雨条件下,30 min后径流深度和土壤流失量与表层土壤稳定大团聚体(>0.2 mm)含量负相关(P<0.01);在径流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