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94)
2023(7902)
2022(6560)
2021(6246)
2020(5171)
2019(11758)
2018(12020)
2017(21737)
2016(12350)
2015(13509)
2014(13551)
2013(12788)
2012(11608)
2011(10491)
2010(10867)
2009(10312)
2008(10431)
2007(9078)
2006(8215)
2005(7708)
作者
(34695)
(29356)
(28858)
(27804)
(18471)
(14016)
(13093)
(11341)
(11074)
(10316)
(10314)
(10064)
(9716)
(9437)
(9385)
(8963)
(8478)
(8445)
(8398)
(8370)
(7466)
(7312)
(6992)
(6714)
(6538)
(6471)
(6462)
(6362)
(5866)
(5684)
学科
(38377)
经济(38290)
管理(35272)
(30472)
(26470)
企业(26470)
(16144)
(14256)
方法(12779)
中国(11735)
(11665)
(11481)
(11275)
业经(10640)
数学(10427)
数学方法(10214)
体制(9888)
(9010)
银行(8990)
(8740)
(8686)
金融(8684)
(8662)
税收(8241)
(8170)
(7840)
财务(7816)
财务管理(7792)
理论(7465)
企业财务(7395)
机构
大学(167070)
学院(165279)
(63715)
经济(62179)
研究(61754)
管理(58765)
理学(49331)
理学院(48690)
中国(48320)
管理学(47766)
管理学院(47444)
科学(37883)
(36965)
(35277)
(31917)
(29310)
研究所(28723)
中心(27790)
(27061)
财经(25970)
业大(25690)
北京(23898)
(23804)
(23464)
(23446)
师范(23193)
农业(22376)
(20555)
(20458)
经济学(19379)
基金
项目(109516)
科学(85718)
研究(79881)
基金(78809)
(70804)
国家(70251)
科学基金(58612)
社会(49359)
社会科(46581)
社会科学(46571)
(41864)
基金项目(41596)
自然(38329)
教育(37594)
自然科(37312)
自然科学(37304)
自然科学基金(36646)
(36419)
编号(31803)
资助(31403)
成果(27160)
重点(25967)
(25472)
(24495)
课题(23542)
(23179)
(22363)
科研(21135)
创新(21117)
(20934)
期刊
(76257)
经济(76257)
研究(53075)
中国(40486)
(28859)
学报(27844)
科学(26453)
(26139)
管理(23889)
教育(23218)
大学(21974)
学学(20575)
(17576)
金融(17576)
农业(16928)
技术(14287)
财经(13145)
业经(11972)
(11297)
经济研究(11122)
问题(9926)
(9495)
林业(9406)
(8456)
科技(8449)
资源(8234)
(7840)
(7510)
现代(7457)
世界(7339)
共检索到265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在对退耕还林、征地制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退耕还林制度设计为参照,对涉及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地方政府收益、农地产权转移、农民意愿表达等方面的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构想。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明月  江华  
在对退耕还林、征地制度设计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以退耕还林制度设计为参照,对涉及征地补偿标准和方式、地方政府收益、农地产权转移、农民意愿表达等方面的征地制度改革提出了构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徐琴  张亚蕾  
研究目的:分析当前中国征地权过度使用的直接诱因。研究方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征地制度缺陷,特别是现行征地制度中缺乏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是征地权经常被过度使用的直接原因。研究结论: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主要措施是,明确限定公共利益的范围,设定规范严格的征地程序。建立健全征地程序应当成为中国当前征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防止征地权过度使用的有效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浩  葛吉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卢东宁  
本文认为,西部退耕还林应该走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交替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目前,西部退耕还林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的进程。问题的症结在于西部地方政府的利益缺乏合理的保障机制。因此,推进西部退耕还林工作,必须推拉并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平  徐孝白  
本文分析了有关土地征用的三个关键问题 :公共用途、补偿和程序 ①。分析中讨论了国际经验和中国的方法 ,并提出了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强  高桥五郎  
为了应对农业发展危机,日本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农地制度改革。本文将在介绍日本农业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与分析日本农地制度改革的历程与新进展,并结合我国农地政策的相关思考,针对我国农地流转与规模经营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与时俱进推动农地改革、加强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监管、完善土地流转政策以及实施农地主体功能区划分,建立农地信息数据库等相关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矛盾很多,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争议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引导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汝娟  祝天智  
地方政府是征地制度改革的最大障碍,转变地方政府角色是征地制度改革成功的前提和关键。由于地方政府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角色缺位、越位与错位同时并存,导致我国土地资源配置出现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各个层面诱发了一系列问题。转变地方政府角色的关键在于,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真正回归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梅超  
现行的征地制度在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征地使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过快增加,征用土地引发大量纠纷和冲突,征地成本低廉和对集体土地用途与交易的限制造成建设用地管理使用粗放等。因此,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其着力点是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补偿标准过低问题,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足够的补偿,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晋洪涛  史清华  俞宁  
本文基于Rubinstein模型构建了征地谈判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对现实征地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具有很强"耐心优势"的被征地农民本应在征地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但在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采用各种非正式手段削弱了农民的耐心;同时,政府又通过征地程序安排占据了谈判的"先发优势"和"后动优势",由此导致农民在征地过程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而地方政府对基本社会准则的藐视以及村委会这一代理人对农民的背叛,则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利益的流失。本文认为,失地农民的"天然"不利地位主要源于现行征地程序安排的不公。因此,应把实现程序公平作为未来征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一个让农民平等分享城市化和现代化果实的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黄小虎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家征地补偿依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使农民不能参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能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我国目前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粗放利用,低效、浪费;"吃子孙饭",透支未来;发展成果不能共享,利益分配不公,社会矛盾日渐突出。这都与现行征地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征地制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山水  罗丹  
到2002年底,我国失地农民已经超过3500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大。由于大量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没有解决,已给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压力。因此,本文就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成因以及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芳  郭忠兴  许恒周  李炜玮  
始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征地制度,为我国工业化初期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也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利益,制度所表现出的制度非均衡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表现尤为明显,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已是大势所趋。本文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福利的角度出发,用公平和效率构造拉弗曲线,来说明征地制度制度变迁的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靳相木  
本文基于"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优先于"让利于农民"的价值取向选择,对征地制度改革的主流思路进行了解析和批评。中国现行征地制度基本架构的最大缺陷是它没有与城乡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相衔接,学界的主流思路没能切中这一要害。未来征地制度改革政策设计的着眼点将实现从"让利于农民"到"尊重农民的土地物权"的转变,改革重点也将从"提高补偿安置水平"转换到"区分征收和征用"上来。由于集体土地所有权在内部构造上是一种准公共权力,中国的征地制度改革设计不能照搬国外的公益性目的说。以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标的的土地征收是一种拟制的征收,以土地用益物权为标的的土地征用反而不逊于实质的典型征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