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
2023(2295)
2022(2003)
2021(1888)
2020(1635)
2019(3753)
2018(3523)
2017(7358)
2016(3905)
2015(4299)
2014(4145)
2013(4039)
2012(3727)
2011(3373)
2010(3494)
2009(3243)
2008(3238)
2007(2991)
2006(2689)
2005(2392)
作者
(10508)
(8915)
(8724)
(8488)
(5643)
(4217)
(3890)
(3605)
(3383)
(3136)
(3102)
(3037)
(2829)
(2802)
(2739)
(2675)
(2580)
(2545)
(2447)
(2443)
(2242)
(2108)
(2085)
(2034)
(2030)
(2000)
(1997)
(1825)
(1700)
(1695)
学科
管理(15792)
(14371)
经济(14338)
(12151)
(10435)
企业(10435)
(7025)
方法(6441)
(5745)
国家(5609)
数学(5500)
数学方法(5442)
(4651)
人事(3880)
人事管理(3880)
财政(3858)
中国(3692)
(3669)
(3364)
国家机关(3236)
机关(3236)
业经(3227)
工作(3218)
农业(3145)
(3050)
财务(3043)
财务管理(3029)
土地(3000)
企业财务(2918)
(2916)
机构
大学(57615)
学院(56459)
管理(25467)
(24617)
经济(24202)
理学(22445)
理学院(22257)
管理学(22045)
管理学院(21940)
研究(17610)
(14091)
中国(13754)
(11669)
财经(10838)
(9961)
科学(9670)
(8808)
(8410)
中心(8249)
财经大学(8191)
(8002)
业大(7843)
经济学(7505)
研究所(7470)
北京(7111)
农业(6787)
经济学院(6709)
经济管理(6505)
商学(6485)
商学院(6437)
基金
项目(38083)
科学(31375)
基金(30082)
研究(27843)
(26169)
国家(25981)
科学基金(23018)
社会(19239)
社会科(18250)
社会科学(18245)
基金项目(15954)
自然(15058)
自然科(14751)
自然科学(14750)
自然科学基金(14540)
(13287)
教育(12697)
资助(12208)
(11578)
编号(10820)
(9500)
成果(9075)
教育部(8413)
国家社会(8363)
重点(8139)
人文(8121)
(8014)
(7712)
(7271)
(7254)
期刊
(25990)
经济(25990)
研究(16553)
(11677)
中国(10524)
管理(9002)
科学(8142)
(7421)
学报(7227)
大学(5865)
财经(5629)
学学(5613)
(5063)
金融(5063)
农业(4835)
(4785)
经济研究(4182)
技术(3893)
教育(3797)
业经(3774)
问题(3513)
资源(2630)
理论(2565)
技术经济(2549)
(2541)
财会(2510)
(2509)
现代(2460)
(2451)
世界(2374)
共检索到80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聂强  
对于造林目标选择、传递、演进提供解释框架,分析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可能的偏差及来源。通过建立双任务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人工林质量降低主要来自于工程实施中的激励不相容。通过地方政府禀赋价值与市场价格变动的分析,提出林业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科技收益的不确定性以及质量标准的模糊使工资契约出现了激励不相容,弱化了地方政府造林质量努力的动机。对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等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效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危丽  杨先斌  刘燕  
在对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运用Holmstrom和Milgrom(1991)提出的多项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精神,构建了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双重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并将土地资源禀赋因子引入该模型中,形成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据此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最优激励合约作出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激励合约时,中央政府应根据地区的土地资源禀赋、地方政府的Arrow-Pratt绝对风险规避度量、退耕还林实施绩效的变异性等因素确定地方政府的可变收益分配率,并让地方政府的收益与退耕还林的实施绩效直接挂钩。在此基础上,文章就提高地方政府执行退耕还林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邢祖礼  
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大量寻租者的介入使政府的计划落空。根据寻租的逻辑,寻租者夸大退耕还林的亩数,可以获得被夸大部分的政府补贴资金,因此,当地官员有积极性过度扩张退耕还林工程,以便侵占一部分国家财政补贴资金。本文以四川省内江市退耕还林为例,揭示了寻租者只注重退耕还林项目而不注重其生产性绩效的寻租逻辑,在归纳出几种主要的寻租形式后,又估算出内江市的租金规模和寻租比例。这一研究及其含义对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具有警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聂强  
通过建立利益分配的委托——代理模型,证明了退耕还林工程中期阶段的补贴方式与努力分配的关系。将退耕还林工程视为一个合作生产过程,推演并证明了不同主体对于补贴方式选择的偏好,明确了工程中期阶段的最优补贴方式以及影响最优努力的条件。提出了建立活立木市场、推行生态购买、加强生态环境宣传等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率。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军  毛学峰  
农户决策行为和反应机制无疑是考察项目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理论假说:贫瘠土地退出种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自发结果。并根据三省退耕还林的实际调查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对退耕还林农户选择权认识问题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还存在一定隐患,退耕还林工程不仅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在操作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聂强  
退耕还林工程是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林业生态工程,工程造林质量问题一直引起关注,2004年,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89.23万公顷,生态林比例仅占63.37%。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监督机制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从工程任务的设计、执行、苗木采购、组织安排、检察验收、粮款兑现等一系列环节中,能否贯彻执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建文  鞠洪波  赵峰  岳燕杰  张利梅  
利用高分辨率快鸟数据对退耕地进行监测,依据规划图,在GIS系统中,进行逐个图班的退耕地块检查,获取退耕地块的面积,地块类型,未造林面积等数据。识别退耕地的新造幼龄林,用NDVI的植被增强方法对退耕地进行增强,以提高幼龄林的识别率。最后用基于ISODATA判定规则的非监督分类方法对退耕地进行分类,得到试验区各地类的面积及所占百分比。分类结果表明,地垄的边界,树冠,树坑等地物信息均能提取出来。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晓娟  罗招娣  周晓兰  
承包户与退耕户之间合同不规范,利益分配不均、退耕还林户所还生态林的后续利用和补偿等问题是退耕还林过程中及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西省安福县退耕还林实施情况为个案,分析了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传林  何磊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述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然后,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户与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互动关系。文章得出的关键结论有: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条件下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都小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农户和政府采取长期合作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中央政府先行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中央政府后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要确保国家政策的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彧挥  孙娟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陈光凤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利用陕南地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前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非农就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快于种植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也较退耕前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而言,退耕还林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和谐共生关系已基本形成。最后提出长期有效推进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君楠  
生态退耕是我国治理西北地区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生态退耕行为具有极强"公共性",政府的参与及参与效率的高低十分重要。目前在生态退耕过程中政府行为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和投入方式单一等。因此应采取有力的措施,如建立长效的生态治理资金供给机制,合理划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资金负担比例,发展复合的农林牧生产系统等,以促进生态治理的顺利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