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04)
- 2023(11737)
- 2022(10443)
- 2021(9747)
- 2020(8230)
- 2019(19061)
- 2018(19284)
- 2017(37745)
- 2016(20510)
- 2015(23176)
- 2014(23204)
- 2013(23301)
- 2012(21148)
- 2011(19242)
- 2010(19172)
- 2009(17591)
- 2008(17029)
- 2007(15128)
- 2006(13365)
- 2005(11473)
- 学科
- 济(84432)
- 经济(84335)
- 业(62348)
- 管理(53266)
- 农(47625)
- 企(41229)
- 企业(41229)
- 方法(37283)
- 数学(32552)
- 数学方法(32199)
- 农业(31760)
- 业经(22045)
- 财(20883)
- 中国(20865)
- 学(18818)
- 地方(17613)
- 制(15559)
- 贸(14107)
- 贸易(14100)
- 易(13683)
- 理论(12873)
- 技术(12633)
- 发(12483)
- 环境(12289)
- 收入(12254)
- 和(12051)
- 策(11875)
- 银(11747)
- 银行(11706)
- 体(11167)
- 机构
- 学院(291688)
- 大学(291301)
- 管理(119654)
- 济(116584)
- 经济(114098)
- 理学(104776)
- 理学院(103671)
- 管理学(101910)
- 管理学院(101419)
- 研究(97768)
- 中国(73052)
- 农(66645)
- 科学(62354)
- 京(62136)
- 业大(52339)
- 农业(50851)
- 所(49679)
- 财(49350)
- 研究所(45503)
- 中心(44824)
- 江(41980)
- 财经(39977)
- 北京(39072)
- 范(38638)
- 师范(38353)
- 经(36582)
- 院(34822)
- 州(33855)
- 经济管理(33651)
- 经济学(32765)
- 基金
- 项目(204374)
- 科学(159919)
- 研究(150211)
- 基金(147882)
- 家(129071)
- 国家(127921)
- 科学基金(109327)
- 社会(93462)
- 社会科(88051)
- 社会科学(88025)
- 省(80265)
- 基金项目(79931)
- 自然(71547)
- 自然科(69800)
- 自然科学(69785)
- 自然科学基金(68545)
- 教育(66767)
- 划(66580)
- 编号(63028)
- 资助(60149)
- 成果(50106)
- 部(44977)
- 重点(44817)
- 发(43752)
- 创(41853)
- 课题(41527)
- 科研(39146)
- 创新(38909)
- 教育部(37883)
- 大学(37664)
- 期刊
- 济(131265)
- 经济(131265)
- 研究(83104)
- 农(67670)
- 中国(54561)
- 学报(48899)
- 农业(45990)
- 科学(45552)
- 管理(38378)
- 大学(37688)
- 学学(35679)
- 财(34059)
- 教育(29812)
- 业经(27477)
- 融(24909)
- 金融(24909)
- 技术(24179)
- 业(21285)
- 问题(18378)
- 财经(18057)
- 经济研究(18025)
- 图书(15593)
- 版(15537)
- 经(15210)
- 科技(15088)
- 理论(14509)
- 农业经济(14422)
- 技术经济(14296)
- 资源(14222)
- 业大(14194)
共检索到420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武军 余劲 郭斌
学界和政界基本上认为退耕还林有利于退耕农户的收入增长。退耕还林后农户的收入受到了退耕后产业结构、收入结构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视角,文章综述了关于退耕还林经济影响的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结论以及不足之处,最后指出:关于退耕还林与农户收入关系的研究是对退耕还林工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效益问题的深入探讨,这对农户收入结构以及收入增长方式的研究也将意义重大,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关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国英 陈亮
退耕还林政策规定对退耕农户补贴8年。由于补贴8年的承诺即将到期,政府下一步如何行动直接决定了广大退耕农户的行为选择。在过去的几年中,退耕补贴对农户收入、生活的影响如何,这成为下一期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因素。通过对山西临县的实地调查,可以看到退耕补贴在退耕户的家庭收入中占到很大的比重。退耕还林的后续政策有必要延续以前的补贴措施,但补贴的方式应该发生一些变化。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补贴 t检验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炜 薛建宏 张兴
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本文基于陕南地区291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当地农户收入的影响,以期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研究认为户主身体健康水平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过农技培训、农户家庭所在位置离城镇越近等能够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推进及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非农就业和改善农民生计都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最后提出了退耕还林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户家庭收入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喻永红
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的难点就是补偿标准的确定。国内外实践及研究进展表明,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最低应能弥补农户机会成本,对成本的充分补偿还应包括环境服务的提供成本或实施成本,出于公平考虑则应纳入生态服务价值补偿。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标准的定量测算、纳入利益相关者意愿的补偿标准制定和竞标机制实践、基于退耕还林环境价值评估的生态价值补偿研究,是未来值得关注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补偿标准 研究综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璞 姚顺波
文章依据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地区能力贫困的发生机理,并构建可行能力维度及功能指标,采用模糊评价法对陕西省志丹县退耕还林农户的能力贫困做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退耕前后均有95%左右的农户存在不同程度的能力贫困,而退耕后整体能力贫困水平有小幅下降,但部分农户的基本生活与社交能力在退耕后受损,处于绝对能力贫困状态。并且发现家庭人均纯收入、地理条件对能力贫困各维度存在显著影响。
关键词:
可行能力 能力贫困 模糊评价 退耕还林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万海远 李超
本文利用2009年退耕还林调查数据,对农户退耕还林项目的参与决策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有针对性的样本及代理变量方法处理了退耕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利用分位回归方法考察了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决策差异性。结果发现,家庭规模大、户主受教育程度高、土地质量低的农户更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而家庭上年购置固定设备少、外出务工工资率高的农户,放弃土地耕作的机会成本更小,从而更加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政策;而且在不同收入分位上,家庭人均收入越高的农户越有可能参与退耕还林项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参与决策 内生性 分位回归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欢欢 李波 于海跃 郝丽霞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与农户的关系对于退耕还林后续问题解决,完善工程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准格尔旗多年农户调查的基础上,对该旗退耕还林工程初期(2002年)和后期(2010年)农户生产生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主要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家庭结构、收入水平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农户对退耕还林态度、禁牧圈养态度变化和对退耕还林工程评价,最后分析了农户返耕决策。研究结果表明:受访农户平均年龄由2002年的35.02岁上升为2010年的45.32岁,年轻农户比重明显下降;户均人口从2002年的3.75人下降到2010年的2.8人。农户人均毛收入由2002年的1 332.03元增长为2010年的5 447.77元...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农户 对比研究 准格尔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卢悦 田相辉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文章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就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存在显著正效应,但总体增收效果不明显,甚至存在负效应,而非农就业能有效提高各种类型收入进而提高其总收入。这为下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更好地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秀华
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取得持续性效果,关键取决于农户收入在退耕还林之后的收入是否提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文章利用陕西安康1006份农户生计调查问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是否参与退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比较显著。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收入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利用陕南地区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基于退耕还林工程造成农户家庭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前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对农户经济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陕南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渐趋合理,非农就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农户最大的收入来源,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明显快于种植业,种植结构更加多元,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明显提高,粮食单位产量也较退耕前有了明显的增长,农户的家庭总收入和消费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总体而言,退耕还林与农户经济行为的和谐共生关系已基本形成。最后提出长期有效推进陕南地区退耕还林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经济行为 陕南地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传林 何磊
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该工程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财政补贴陆续到期,却未能解决退耕还林农户的长远生计问题。从博弈论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实施中的行为主体关系有利于该工程成果的巩固和工程的持续推进。文章首先评述退耕还林的相关文献,然后,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农户与政府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利益互动关系。文章得出的关键结论有:在贴现因子足够大的条件下任何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带来的收益都小于长期合作所带来的长远收益,农户和政府采取长期合作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中央政府先行动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中央政府后行动所带来的收益。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要确保国家政策的稳...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动态博弈 永久性补贴 贴现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燕 董耀
基于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采用2012年农户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政府强制推动的背景下,参与方式与参与程度、政策认知及政策执行力度是影响农户退耕还林意愿的主导因素,退耕还林净效用、家庭禀赋的作用弱化。其中:①政府强制参与将导致农户抵制;被征求过意见、了解补偿政策、知道退耕还林目的和按时收到补偿款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强。②土地机会成本对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几乎没有影响,但土地机会成本上升、造林营林成本高,削弱了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同时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的负向作用不容忽视。③林木及林地产权收益的正向作用显著,经济补偿、林业收益、结构调整收益的影响未能得到证实。④以种植业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退耕还林意愿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喻永红
如何在项目结束停止补贴后长期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基于重庆万州退耕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方法首次就补贴期后的农户退耕还林态度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显示,有相当大一部分农户在补贴结束不会再继续为退耕还林做出努力,项目的可持续性令人担忧;对补贴期后农户退耕还林态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文化程度较高、非党员和非农就业的户主在补贴期后保持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较低;劳动力较多、年人均收入较低、退耕面积较大和还生态林的农户保持退耕还林的积极性较低。结论建议在现有的直接经济补偿结束后,尽快建立与生态服务提供紧密相连的生态补偿机制,并通过多种非货币性补偿方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强 杨明洪 潘久艳
出于生态考虑,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规模宏大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成果显著。这一工程能够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农户在退耕还林(草)后能够得到政府的一定补偿,使农户退耕后收入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这种补偿是有一定期限的。为了使退耕的土地不会出现复耕,培养退耕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加农户收入是根本途径。本文基于对成都市周边地区退耕农户的调查,探索能够使农户收入有效增加的方式,并总结出农户在退耕后的自我发展模式主要有分散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两种。结合调查地区的具体情况,笔者对这两种模式作了相应的分析和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