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4)
- 2023(8828)
- 2022(7674)
- 2021(7257)
- 2020(6309)
- 2019(14625)
- 2018(14434)
- 2017(28506)
- 2016(16127)
- 2015(18221)
- 2014(18594)
- 2013(18507)
- 2012(17672)
- 2011(15939)
- 2010(16439)
- 2009(15565)
- 2008(15857)
- 2007(14857)
- 2006(13170)
- 2005(11917)
- 学科
- 济(63643)
- 经济(63571)
- 管理(44364)
- 业(43211)
- 企(33566)
- 企业(33566)
- 方法(28369)
- 数学(25299)
- 数学方法(24852)
- 农(21187)
- 财(18777)
- 中国(17390)
- 学(15406)
- 制(14106)
- 贸(13979)
- 贸易(13975)
- 地方(13714)
- 易(13598)
- 农业(13535)
- 业经(12884)
- 银(11335)
- 银行(11310)
- 策(11213)
- 务(10895)
- 财务(10848)
- 财务管理(10817)
- 行(10743)
- 融(10150)
- 金融(10148)
- 企业财务(10102)
- 机构
- 学院(233879)
- 大学(233202)
- 济(95952)
- 经济(93654)
- 管理(87283)
- 研究(83374)
- 理学(73033)
- 理学院(72220)
- 管理学(70843)
- 管理学院(70417)
- 中国(65246)
- 科学(52175)
- 京(50506)
- 财(46956)
- 农(45866)
- 所(44629)
- 研究所(39985)
- 中心(38868)
- 江(38359)
- 业大(37651)
- 农业(35681)
- 财经(35538)
- 北京(32944)
- 经(31909)
- 范(30549)
- 州(30261)
- 师范(30248)
- 院(30086)
- 经济学(28431)
- 省(28276)
- 基金
- 项目(146140)
- 科学(112208)
- 研究(106101)
- 基金(102828)
- 家(90322)
- 国家(89556)
- 科学基金(74431)
- 社会(63371)
- 社会科(59891)
- 社会科学(59870)
- 省(58155)
- 基金项目(53422)
- 划(49221)
- 自然(49034)
- 教育(48947)
- 自然科(47740)
- 自然科学(47722)
- 自然科学基金(46850)
- 编号(44353)
- 资助(44139)
- 成果(37596)
- 重点(33317)
- 部(32114)
- 发(32067)
- 课题(31672)
- 创(29064)
- 科研(28416)
- 性(27396)
- 计划(27364)
- 创新(27257)
- 期刊
- 济(113510)
- 经济(113510)
- 研究(71235)
- 中国(46487)
- 农(41488)
- 学报(38427)
- 财(37445)
- 科学(34875)
- 管理(30783)
- 大学(28745)
- 农业(27334)
- 学学(27024)
- 融(25799)
- 金融(25799)
- 教育(24868)
- 技术(20662)
- 业经(19401)
- 财经(17497)
- 经济研究(17314)
- 问题(15444)
- 经(15014)
- 业(14889)
- 贸(12998)
- 技术经济(12014)
- 理论(11855)
- 版(11778)
- 国际(11376)
- 统计(11307)
- 图书(10827)
- 实践(10636)
共检索到365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退耕还林 (草 )工程是 2 0世纪末我国政府实施的重大生态恢复工程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一项生态恢复工程 ,应当遵循生态优先、经济效益次要的原则 ,这是工程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然而 ,在中西部贫困地区 ,实施退耕还林 (草 )工程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 ,如何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长远生态利益和短期经济利益、全局利益与部门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关乎工程建设质量和系统维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从生态优先的原则和本质出发 ,探讨工程实施过程的政策冲突及其原因 ,并提出调和利益关系的政策管理措施和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飞 李锐 温仲明 周民良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对黄土高原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退耕还林 (草 )是国家和政府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为此 ,国家和地方开展退耕试点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关系到退耕工程的开展及其生态、社会效益的发挥。在对陕西省安塞县退耕还林 (草 )调查的基础上 ,通过对比国家、陕西省和安塞县相关政策 ,就其适宜性作以探讨 ,并对若干问题和不足提出建议。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还林(草) 政策 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茂英 沈桂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孔凡斌
林权是现代林业经济制度的核心,稳定的林权是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生态、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多重目标,工程区域的广泛性和区域综合条件的异质性,要求林权安排的多样性。工程目标的复合性与林权政策单一性之间的矛盾是影响产权激励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及其经营管理形式的基本特征,从林权的初始安排、工程实施过程中林权组合以及林权安排的时空差异等角度,研究退耕还林工程林权的长期有效性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工程林权制度安排的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产权 有效性 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万山 廖卫东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王佳男 彭伟 张坤 刘建杰 于百川 姜喜麟
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标志着我国的林业生态补偿制度进入新阶段。为第一时间掌握工程初始阶段的进展,我们利用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平台,多方位、多角度研判工程趋势和焦点、难点。研究发现,由于借鉴了前一轮退耕还林经验,新一轮退耕在增进公平、提高效率和政策可持续性方面取得长足进展;各地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程实施途径,初步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智慧;农户自愿参与原则得到较好体现,在是否参与退耕、退耕地块确定和树种选择等方面,农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新一轮退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大量25o以上坡耕地被划为基本农田,退耕地块落实难、零星分散,生态效果难体现。同时,退耕补助标准低,直接或间接挫伤了部分群众对这...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转利 罗剑朝 张海鹏 王勇胜
退耕还林(草)工程效率低下的原因在于博弈的存在:它包括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农户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以及农户之间的博弈。这三种博弈均陷入困境,而改变博弈结果的方法是制定新规则,以达到新的纳什均衡。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博弈 补偿标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尤刚
研究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恢复生态学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实施条件,系统分析工程区域规划布局、作业技术设计、规划质量保障、规划管理、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设计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规划设计 优化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吕书奇
通过对四川、江西、河北、陕西四省十县的调查,得到如下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到户率高;项目受益面越来越大;工程工作经费十分困难,粮食直补政策不会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农业税减免政策不会对工程新增负面影响。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珂 杨小军 徐晋涛
以陕西省为例,利用2005年和2003年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CCAP)对陕西省退耕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样本农户的家庭基本特征及其收入情况等进行了定量分析;阐明了补贴政策存在缺陷、剩余劳动力转移滞后、生态工程为政府主导型、科技投入不足等工程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经济可持续性进行了分析;从建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政策、建立科技支撑机制、完善林权制度、积极构建监督机制等方面对退耕还林后续政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经济可持续性 后续政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付广军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土地沙漠化导致西部生态平衡的严重失调、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为保护西部环境,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先行"战略决策。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点和切入点,提高到了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地位这个战略高度。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草)试点,西部环境有所改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各种政策必须加强,特别是生态税收亟待完善。本文通过对西部退耕还林(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若干宏观和税收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郭晓鸣 甘庭宇 李晟之 罗虹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农户利益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甘超华 马礼 南秋菊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重建的切入点,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特征、政策安排、协调机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域粮食适度自给定位、部门协调机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适度生态移民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进行政策优化调控的主要途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谢晨 张坤 彭伟 王佳男 刘建杰 姜喜麟 李保玉
2014年退耕还林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结果显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启动前,超过80%的原退耕面积已进入延长期;在城镇化和农业直补政策的推动下,退耕区土地利用产生剧烈变化,复耕现象略有扩大,退耕地经营比较利益已显著低于耕地,退耕户平均损失约6000元。必须千方百计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杜绝生态林复耕。现有退耕区域仍有一定的退耕潜力,可退耕地约占当前耕地的10%左右;新一轮退耕应避开粮食主产区和人地资源紧张地区。在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之际,应从国家长期生态战略需求和农户变化了的土地收益期望出发,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加快建立新退耕还林长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