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83)
- 2023(13202)
- 2022(10932)
- 2021(9985)
- 2020(8350)
- 2019(18592)
- 2018(18176)
- 2017(35745)
- 2016(18969)
- 2015(20903)
- 2014(20370)
- 2013(20120)
- 2012(18591)
- 2011(16648)
- 2010(16947)
- 2009(15986)
- 2008(15997)
- 2007(14606)
- 2006(13307)
- 2005(11820)
- 学科
- 业(86877)
- 济(84557)
- 经济(84461)
- 企(68980)
- 企业(68980)
- 管理(63952)
- 农(47539)
- 农业(31741)
- 业经(30094)
- 方法(29586)
- 财(24720)
- 数学(21970)
- 数学方法(21734)
- 地方(21244)
- 中国(19971)
- 策(18276)
- 务(17666)
- 制(17653)
- 财务(17653)
- 财务管理(17640)
- 技术(17006)
- 企业财务(16603)
- 贸(14770)
- 贸易(14762)
- 和(14493)
- 划(14413)
- 易(14325)
- 体(13546)
- 理论(13332)
- 学(12878)
- 机构
- 学院(272973)
- 大学(261099)
- 济(116952)
- 经济(114662)
- 管理(110498)
- 理学(94548)
- 理学院(93593)
- 管理学(92383)
- 管理学院(91875)
- 研究(89140)
- 中国(72088)
- 农(58415)
- 京(54536)
- 科学(53054)
- 财(52810)
- 所(44367)
- 江(44152)
- 农业(44105)
- 业大(43846)
- 中心(42210)
- 财经(40993)
- 研究所(39810)
- 经(37042)
- 州(34614)
- 北京(33867)
- 范(33851)
- 师范(33619)
- 经济学(33337)
- 院(32721)
- 经济管理(32334)
- 基金
- 项目(179436)
- 科学(143352)
- 研究(136301)
- 基金(129828)
- 家(111865)
- 国家(110708)
- 科学基金(96510)
- 社会(88229)
- 社会科(83331)
- 社会科学(83312)
- 省(73276)
- 基金项目(69301)
- 自然(60691)
- 自然科(59211)
- 自然科学(59199)
- 教育(59136)
- 划(58811)
- 自然科学基金(58158)
- 编号(56734)
- 资助(50747)
- 成果(43813)
- 发(41624)
- 创(39754)
- 重点(39679)
- 部(38848)
- 业(38642)
- 课题(38083)
- 创新(36413)
- 国家社会(35965)
- 制(35410)
- 期刊
- 济(143930)
- 经济(143930)
- 研究(77668)
- 农(60209)
- 中国(53642)
- 财(41866)
- 管理(41488)
- 农业(40551)
- 科学(38774)
- 学报(36624)
- 业经(31474)
- 大学(29262)
- 融(29215)
- 金融(29215)
- 学学(28134)
- 技术(24605)
- 教育(22801)
- 业(21944)
- 经济研究(19800)
- 问题(19665)
- 财经(19530)
- 经(16979)
- 技术经济(15370)
- 农村(15150)
- 村(15150)
- 农业经济(14653)
- 资源(14571)
- 世界(14469)
- 现代(14128)
- 版(13793)
共检索到415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波 赵海霞 郭卫华 刘辉 张新时
在皇甫川流域生态及自然地理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同步进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禁牧等政策运行情况和农户生产、生活情况的调查。在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皇甫川流域农业现状的相关矩阵分析,研究了当地农牧业在生态和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以及面对冲击发展草产业、推行圈养舍饲的必要性与对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甘超华 马礼 南秋菊
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重建的切入点,在实际操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的社会经济特征、政策安排、协调机制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域粮食适度自给定位、部门协调机制创新、产权制度改革、区域产业专业化分工、适度生态移民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为进行政策优化调控的主要途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芳 陈建新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耕地—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论显示: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经营的综合效益较单独经营种植业或单独经营养殖业高,所以,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形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的综合效益较简单的农业纵向一体化高,且计量回归结果也显示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大,所以,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最佳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户 收入 纵横一体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的资源特点、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该区域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的综合效益,以及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结论显示: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模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现代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创新型模式为:"种养业农户+合作社+公司+专业市场+产业协会"经营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贺贺 祁晓慧 乔光华 蔡祺
[目的]在宏观政策、行业动向、发展路径和市场环境等均发生全新转变的情境下,分析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的演替规律,合理规划农牧业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成为关乎农牧交错地带实施乡村振兴成败的重要环节。[方法]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化德县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农牧业资源配比优劣,外部政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农牧产业发展提供分析思路。[结果]突出绿色和健康的产业发展理念,以生态化、集约化、链条化、智慧化、品牌化和融合化为原则,打造现代种植业产业链和现代养殖业产业链,创新发展现代农牧业服务产业链,形成现代健康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结合本地资源环境基础和“三区三线”约束,打造“两轴”“五区”和“多极”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结论]通过对化德县农牧产业的发展规划研究,明确农牧交错地区农牧业发展应走现代产业要素集聚、产业融合与循环农牧业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采取以城关镇为中心,现代农牧业融合区为外围圈层,农牧业专业化增长极点状相间分布,产业发展要素集聚程度向外围递减的“类杜能圈”空间结构,为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县域农牧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芳 冯开文
该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存在的经济生态问题及农牧结合的特征,在政府对"退耕还草"的农户给予补贴的最短期限即将届满的情况下,应用博弈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如果因国家减少退耕补贴,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基于自己的利益与生存需求是否愿意继续退耕的迫切问题。结果表明当国家降低补贴标准,农户退耕收入少于种植农作物的收入时,农户不愿意在原退耕的基础上再退耕。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户 退耕意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立英 孙芳
在耕地与草地交错、种植业与养殖业为支柱产业的特殊区域,种养业结合经营就会产生产品互补关系。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种养业之间产品互补是以饲料饲草和肥料为纽带的种养业物质互补,而且种养业互补产品关联度较大,种养业交互效应远远高于单项经营种植业的效益。由此所得启示:现代农牧业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采用资源节约型、生态保护型的种养业产品互补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牧复合系统 种养业 交互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紫檀 潘志华 安萍莉 潘学标 妥德宝 赵沛义
研究退耕还林、退耕还灌、退耕还草不同退耕方式对土壤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耗水主要靠降水满足;3种不同退耕方式的植被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均随降水量而变化;土壤表层(0~30 cm)水分含量相差不大;在30~100 cm土层,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始终高于灌木地和草地,草地的最低;对于0~100 cm土层,林地相对于灌木地和草地能更好地维持土壤水分;2005年3种退耕方式的植被在生长季中对水分的消耗均超过降水补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2012年夏季还远末过去,但美国自6月份以来,一些州遭受暴风雨袭击,一些州则遭受几十年未遇的旱灾,这些严重的自然灾害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对流风暴横扫美国东部6月29日晚至30日晨,美国东部遭遇风暴袭击,首都华盛顿是重灾区之一。风暴造成至少11人死亡,300万人饱受断电之苦。据美国国家气象局介绍,此次灾情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大范围强对流风暴,其专业名称为德雷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芳 乔颖丽
基于农牧交错带种植业与畜牧业并存、农田与草地交错分布的产业与资源特点,对斯恩等的农户效用模型进行扩展,把养殖业引入农户模型,将农户的种植业与畜牧业生产同时作为约束条件,依据微观经济理论,对研究区农户农牧业行为目标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描述。结果表明:农户经营行为目标具有自给和商品双重特性,具有规避风险、追求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目标特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道纬 卢文喜 夏丽华 吴正方 李建东 祝延成
论述了生态系统管理、草地退化、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提出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东段现存的生态问题和急需开展的研究项目。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草地退化 水土流失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文华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为例 ,对当前退耕还林还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认为 ,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改造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结合起来 ,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成效 ;中央政府除了对退耕还林还草进行直接的经济资助外 ,应为改造传统农牧业经营方式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传统农业改造 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凡艳 孙芳
十二五规划将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对于具有农田与草地交错分布特征的生态脆弱区,如何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资源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农牧交错带种植业与养殖业资源利用的理论与实证分析,所得结论与启示为: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依低碳经济理念,基于农户效用最大化原则,合理调整农牧业结构,通过构建农牧业产业综合体系,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农牧业资源与物质产品得以低碳、互补和循环利用,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安萍莉 潘志华 郑大玮
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开垦 ,农牧用地不协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牧交错带的环境状况与社会经济发展。文章分析得出 ,牧草地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结构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退耕还草是重建该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根本途径。文章从区域实际出发 ,以武川县为例 ,研究提出了土地利用结构重建———退耕还草的具体方案。研究表明 ,武川县大约需要用 30a的时间进行退耕还草 ,目前须退还 1 1°以上全部坡耕地 ,2 0 1 0年前须退还 7°以上的坡耕地 ,2 0 2 0年前须退还 5 0 %的 6°以下坡耕地 ,2 0 30年前须退还另外 5 0 %的 6°以下坡耕地。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结构 重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四川藏区农牧业发展对策研究》课题组 杨祥禄
四川藏区政治、生态地位极为重要,农牧业是兴藏富民的基础性支柱产业。从资源特点看,四川藏区生态环境独特,动植物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同时,生态极其脆弱,生态保障功能发挥压力很大。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改善和强化生态保障功能,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是加快四川藏区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不断壮大藏区经济实力,积极探索在生态脆弱地区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四川藏区 农牧业发展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