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8)
2023(12032)
2022(10291)
2021(9495)
2020(8242)
2019(18827)
2018(18690)
2017(36565)
2016(20178)
2015(22550)
2014(22656)
2013(22694)
2012(21177)
2011(19209)
2010(19555)
2009(18425)
2008(18676)
2007(17295)
2006(15179)
2005(13840)
作者
(59299)
(50679)
(50002)
(47869)
(31770)
(24332)
(22718)
(19586)
(18833)
(17949)
(17312)
(16803)
(16084)
(15891)
(15859)
(15541)
(15468)
(14674)
(14527)
(14493)
(12630)
(12522)
(12230)
(11451)
(11365)
(11365)
(11359)
(11273)
(10335)
(10100)
学科
(84644)
经济(84530)
(66622)
管理(59198)
(47785)
(45237)
企业(45237)
方法(35592)
数学(31525)
农业(31427)
数学方法(31240)
(24709)
(22652)
业经(22552)
中国(20960)
(16819)
(15796)
地方(15791)
(15359)
贸易(15355)
(15002)
(14718)
财务(14685)
财务管理(14644)
(14580)
银行(14545)
企业财务(13937)
(13863)
技术(13620)
(13431)
机构
学院(295828)
大学(293575)
(124658)
经济(122065)
管理(111770)
研究(100536)
理学(96318)
理学院(95295)
管理学(93749)
管理学院(93213)
中国(77997)
(70647)
科学(61683)
(60979)
(59387)
农业(54681)
(52440)
业大(50933)
中心(47704)
研究所(47221)
(46438)
财经(46293)
(41981)
经济学(38140)
北京(37577)
(36801)
师范(36424)
(35931)
(34723)
经济学院(34588)
基金
项目(193991)
科学(152552)
研究(141485)
基金(141465)
(123674)
国家(122578)
科学基金(104161)
社会(90768)
社会科(85686)
社会科学(85660)
(76851)
基金项目(75298)
自然(66661)
自然科(65044)
自然科学(65022)
教育(64122)
自然科学基金(63918)
(63754)
编号(57718)
资助(56926)
成果(47196)
(44311)
重点(43719)
(42045)
(40405)
(40194)
课题(39313)
(38044)
(38018)
创新(37891)
期刊
(142614)
经济(142614)
研究(84822)
(72116)
中国(61648)
学报(49679)
农业(48440)
(47729)
科学(45163)
大学(38016)
管理(37131)
学学(36364)
(31450)
金融(31450)
业经(28024)
教育(26817)
(23943)
技术(23859)
财经(23421)
经济研究(20515)
问题(20276)
(19990)
(17186)
农村(15371)
(15371)
世界(15219)
技术经济(14755)
农业经济(14498)
经济问题(13852)
理论(13632)
共检索到443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邹蓓蓓  林震  
通过外部性理论解释了“退耕还林”中农民参与长效性不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以个体承包制为代表的激励机制,指出了现行个体承包制中存在的产权制度不完整、产权落实不到位及界定模糊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农民参与长效性的负面影响,并从私人收益保障和生态效益补偿两个维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清娥  
退耕还林使农民受国家政策补助,眼前利益比较明显。但这种建立在国家补助政策基础上的农民收入的增加缺乏支撑力,其可持续性令人忧虑。那么,四川退耕还林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什么影响?退耕农民会复耕吗?退耕农民可持续增收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如何保证退耕农民的可持续增收?本文根据实地调查所得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柯水发  赵铁珍  
通过剖析当前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参与程度状况,指出了农户参与层次和参与深度有待提升;进而提出了一套激励农户参与的机制创新体系,包括可持续的农户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并重点分析了多元补偿激励机制、林权安全保障机制、退耕生态林国家收购机制等政府配套保障机制。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剑峰  
一.退耕还林的政策目标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荒、陡坡耕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衰退。在业已启动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涉及面最广、私人部门参与程度最深的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目标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在全国范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云泰  
近期,根据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有关部委制定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旨在通过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对生态脆弱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以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退耕还林的基本原则、退耕规模、任务安排、政策支持、监测考核等内容。考虑到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和耕地保护红线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燕  周庆行  
运用公共经济学中中央政府与地方职能划分的原则、土地竞租原理和产权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退耕还林中地方政府和农民承担的成本和收益损失。认为中央政府在退耕还林中忽视了地方政府的利益需求,不仅对地方政府在退耕还林中的生态贡献补偿不足,而且加重了地方政府的工作负担和财政负担,对地方政府缺乏激励;对农民的补偿较之于其在退耕还林中承担的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林业经营的巨大风险,现有补偿数量不足,时间短;林地承包经营权限制性强、缺乏可交易性又使产权激励功能弱化。退耕还林要实现“退得下、稳得住、不返弹”的目标,必须加大对退耕还林地区地方政府和农民补偿额度,并建立长期、稳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冠楠  金世华  蒋峰  贾丽丽  李荣耀  
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二期工程特点,对退耕成果潜在管护主体、管护意愿的影响因素及管护的激励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潜在管护者是劳动力转移程度较低、依赖传统农业的退耕户,而现行工程对其瞄准性较差;原因在于工程对影响其决策的核心因素:农户农产品供给能力、向工副业转移的能力、造林的经济效益的有效激励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后期应实行差别化补贴待遇、降低农户管护的风险、提高林副产品的相对价值等政策建议,以激励特定农户增加对林木自发性管护的力度。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兴  张炜  赵敏娟  
以异质性农户为切入点,分别对农户的退耕行为与还林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剖析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内在机制障碍,深入研究农户个体差异导致的激励不足和激励错位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优化路径:短期内,提高退耕补助额或尝试多样化的补贴政策以激励农户的参与积极性,中长期则需要拓宽非农就业渠道和发展林业碳汇市场来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廖卫东  
本文分析了退耕还林中的产权冲突,指出退耕还林政府规制优化措施之一是在强化执行退耕还林政策的同时,妥善安排好农民的生计,合理安排农民补偿性收入的“收益流”;政府规制改善措施之二是采取“弹性”的退耕还林政策协调中央、地方与农民在还林“经营权”上的冲突。退耕还林成功与否还在于国家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公益林营造激励机制体系,出台相应的公益林营造激励机制措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远飞  
长期以来,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业用地,用于农业生产。目前,《湿地公约》等多个国际公约中均明确了建立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并在公约中的相关法律条文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整体而言,国际社会湿地恢复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直接付费、反响财政激励、税收优惠等财政措施以及公众教育、独占资源使用及缓解银行等非财政方式。通过对国际社会湿地恢复机制相关立法及激励机制内容的考察,我国也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综合运用财政及非财政措施,提升我国"退耕还林"的政策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刚  罗剑朝  朱兆婷  
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在全国推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一部分农民因此放弃种粮转而种植林木,伴随而来产生了退耕农户的自身经济利益与政府的生态效益目标相互冲突问题,形成农户与政府在经济利益与生态效益间的一个博弈均衡过程。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退耕还林政策执行的效率好坏与激励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息息相关,因此政府为追求生态环境的改善,应多从退耕农户的切身经济利益方面加以考虑。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建宾  姜志德  
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发放钱粮补助开启农业生态—经济联合生产,但补偿激励效果乃至整个工程的可持续性仍不确定。通过引入生态—经济联合生产概念,构建退耕农户模型并分析工程的补偿机制及其激励功能。研究表明:联合生产动态的互补—竞争关系条件下,刚性的补偿机制具有弱激励性,只有生态—经济生产呈互补关系时,退耕补偿才能促使农户继续参与退耕还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蕾  戴广翠  谢晨  赵金成  梁丹  Jeff.Bennett  王雪红  
以陕西、青海两省4个县15个村400个退耕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20年的成本效益分析,探讨了退耕还林对农户生计的长期影响,预测了退耕后林草产品的产出、价格和农产品产量,分析了样本农户退耕前后在土地利用、种植结构、收入和成本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对林草产品价格、退耕补助、毁林复耕等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预测的价格和产出水平上,退耕提高了样本农户的收入水平。从长期看,退耕农户面临自然、技术和市场风险。要实现中国政府的生态建设目标,决策者应关注退耕农户尤其是退耕地比例高的农户的长期生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廖祖君  
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面临着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机制运行效果不明显的难题,使其对内部成员尤其是对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管理型人才缺乏有效激励。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将难以与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进行竞争和较量,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必然受到影响。随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不断发展,其内部激励机制也在不断演变,同时,激励机制日益完善和成熟的过程也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规范发展的过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激励机制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从单一的领导者激励过渡到领导者与普通成员兼顾的多元化激励,由非经济手段激励为主发展到经济手段激励为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