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33)
- 2023(6078)
- 2022(4941)
- 2021(4472)
- 2020(3727)
- 2019(8106)
- 2018(7908)
- 2017(15521)
- 2016(8410)
- 2015(8261)
- 2014(7776)
- 2013(7610)
- 2012(6742)
- 2011(5953)
- 2010(5685)
- 2009(5263)
- 2008(4965)
- 2007(4284)
- 2006(3661)
- 2005(3042)
- 学科
- 济(30383)
- 经济(30338)
- 业(22933)
- 管理(21279)
- 企(16257)
- 企业(16257)
- 方法(15133)
- 数学(13970)
- 数学方法(13900)
- 农(10808)
- 中国(8991)
- 财(8083)
- 农业(7688)
- 贸(7608)
- 贸易(7607)
- 易(7457)
- 业经(6563)
- 学(6207)
- 劳(6115)
- 劳动(6098)
- 制(5731)
- 人口(4969)
- 务(4897)
- 财务(4894)
- 财务管理(4890)
- 技术(4818)
- 企业财务(4644)
- 环境(4547)
- 产业(4396)
- 银(4391)
- 机构
- 大学(111863)
- 学院(110993)
- 济(48073)
- 经济(47417)
- 管理(43161)
- 理学(38924)
- 理学院(38484)
- 管理学(37830)
- 管理学院(37643)
- 研究(37607)
- 中国(27424)
- 农(26584)
- 科学(24710)
- 京(22188)
- 业大(21920)
- 农业(21344)
- 财(19786)
- 所(19434)
- 研究所(18200)
- 中心(16999)
- 财经(16849)
- 经(15640)
- 经济学(15631)
- 江(14914)
- 农业大学(14899)
- 经济学院(14403)
- 北京(13269)
- 院(13053)
- 财经大学(12821)
- 经济管理(12788)
- 基金
- 项目(83848)
- 科学(66115)
- 基金(63496)
- 家(58353)
- 国家(57840)
- 研究(54186)
- 科学基金(48995)
- 社会(37742)
- 社会科(35878)
- 社会科学(35869)
- 基金项目(34349)
- 自然(33286)
- 自然科(32591)
- 自然科学(32578)
- 自然科学基金(32047)
- 省(32005)
- 划(27803)
- 资助(24995)
- 教育(24281)
- 编号(19480)
- 重点(18837)
- 部(18352)
- 创(17784)
- 发(17227)
- 计划(17215)
- 科研(16863)
- 创新(16690)
- 国家社会(16639)
- 业(15765)
- 教育部(15552)
共检索到148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峣 李宇潇
延迟退休和低生育率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隔代抚养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老年人退而不休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年轻一代的生育决策。本文基于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CHARLS),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究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劳动供给对子女生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子女的生育率,对于有退而不休意愿和客观上退而不休的群体而言,老年人延迟退休1年,将导致子女生育率较目前平均生育水平分别降低17.4%和31.1%。(2)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增加将减少老年人照料孙辈的时间,从而抑制子女生育。(3)女性、农村、东西部地区、与子女同住的群体的老年劳动供给对生育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政府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需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以缓解其对生育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文杰 吕康银
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延迟退休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退休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也受到了普遍关注,但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2013年CHARLS调查数据,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考察我国强制退休政策下,退休后选择继续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在女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闲暇均为劳动参与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因素。分群体研究发现,年龄对回归结果有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提示我们在退休政策设计时需要考虑群体异质性进行弹性化设计。
关键词:
退休 劳动参与 幸福感 积极老龄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鲁靖 秦杰
该文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模型研究新农保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农保对于农村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具有显著负效应,但是对非农业劳动供给具有显著正效应,具体来说,新农保提高了农村老年人的非农参与度以及非农劳动供给时间。此外,在性别差异角度研究新农保制度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得出女性对新农保制度的敏感性大于男性。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希明 范小海
文章基于CHIP2013和CHIP2018新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新农保)对农村老年居民的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影响。文章不同于以往研究仅关注新农保对农业劳动参与率或劳动时间的影响,而是全面考察了其对总的劳动参与率和不同类型劳动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影响,特别是关注了以往研究未曾分析的长期影响。文章发现,在当前新农保养老金水平仍较低的情境下,领取养老金仅是使得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类型劳动间转换工作,而几乎不影响总劳动参与率,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具有异质性。农业劳动的参与率以及劳动时间的短期变化不显著,长期才显著。农业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时间的下降源于土地经营面积的减少。社会养老对家庭养老由挤出变为挤入。领取养老金对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支出、家庭储蓄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应通过准确定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改革退休年龄政策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解垩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差分-断点方法,系统实证评估了我国"新农保"对农村老年人劳动力供给、消费及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新农保"对农村总消费及耐用品消费增长有正向作用,但统计不显著;对食品、衣着、保健、医疗及其他非耐用品的消费基本没有影响。(2)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决策和劳动供给时间不受"新农保"政策的影响。(3)"新农保"对反映心理健康的抑郁指数没有任何作用。(4)农村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劳动供给决策、劳动供给时间及抑郁指数也没有因为"新农保"而产生变化。其原因可能在于"新农保"这种补助强度不大的外部干预政策难以在短期内对老年人的劳动供给...
关键词:
新农保 劳动供给 消费 心理健康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李琴 雷晓燕 赵耀辉
本文选择高血压作为健康测度变量,运用CHNS四期追踪数据,探讨了健康对农村和城市的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由于疾病可能存在的内生性,本文用患高血压之前的钠盐摄入量作为工具变量。我们发现患高血压对城市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农村人没有显著的影响。而且我们发现,城市的效果几乎全部来自较低教育程度的蓝领工人,这可能主要是因为拥有养老保障的体力劳动者容易在高血压影响下产生退休意愿,而这个现象在同样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村劳动力中并不存在。
关键词:
健康 劳动供给 社会保障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顾和军 张永梅 卞凤芹
在“全面三孩”政策已经出台和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政策呼之欲出的双重背景下,探索既能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又不会对人口出生率造成较大负面冲击的政策框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HNS数据实证考察了“退而不休”对中国育龄女性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祖辈“退而不休”会显著减少育龄女性的生育数量。采用工具变量处理模型的内生性之后,回归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研究发现,拥有城市户籍、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和高收入家庭的生育行为更易受到祖辈“退而不休”的影响。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退而不休”会挤出祖辈照料孙辈的时间,从而导致生育水平下降。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中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以及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一定的微观层面的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照料 生育行为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曲军
笔者根据在日本社会及企业里的见闻,对职人精神做出总结:保持职人气质,持之以恒地工作,凡事彻底地工作,不畏失败地工作,保持灵魂地工作。职人精神,是一种职业人的敬业精神。在日本,随着经济发展,职人精神已不仅仅是传统手艺技师们的匠人精神,还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学习追求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
企业高管 日本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谭娜 周先波
本文应用劳动时间Tobit模型和健康模型的联立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基于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中农村老年人的调查数据,研究中国农村老年人"无休止劳动"问题。结果发现,对于客观健康BMI指标(过瘦和过胖),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年龄通过健康途径对老年人实际劳动时间的影响分别占年龄对实际劳动时间总影响的25%和79%;相对于1990年代,中国农村老年人在新世纪初"无休止劳动"的程度有所减弱。从老年人主观自评健康指标来看,年龄影响劳动时间的健康渠道效应占其总影响的比例不到2%,农村老年人存在较大程度的"无休止劳动"。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劳动和福利状况需进一步得到关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炜 任昶宇 周羿
本文基于2010—2012年和2014—2016年的中国城镇家户调查月度数据,用事件分析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收入消费以及不平等在退休年龄前后的季度动态变化。首先,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前三年,约14%的男性和约22%的女性在领取养老金的同时会继续参与劳动力市场。这种“退而不休”的现象在养老金收入较低的群体中更为普遍。其次,家庭收入在退休年龄前后并未减少,在女性样本中还上升了7%。家户消费在退休年龄后上升了4%,消费扩张主要集中在医疗和食品等类别。最后,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同一出生队列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在达到退休年龄后有所缓解,消费不平等则进一步加剧。本文的研究发现为退休政策改革的机制设计提供了依据,也为预判改革的福利后果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华 张哲元 毛磊
健康保险通过保障效应和健康效应影响劳动供给,而二者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恰好相反,因此健康保险对劳动供给的具体影响仍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采用CHNS的2004、2006、2009和2011年四期数据研究发现,新农合显著提高农村老年人的非农劳动供给率和农业劳动供给率,表现为健康效应;但减少了非农劳动时间,表现为保障效应。新农合提高了参合老年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时间,该结果在全年农业劳动供给时间小于672小时的个体中特别显著,在该群体中表现为健康效应。此外研究发现,新农合对男性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率的影响比对女性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
关键词:
健康保险 劳动供给 保障效应 健康效应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梁涵 丁宇刚 陈华
本文运用断点回归方法,研究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居民养老保险:(1)显著减少了老年人的每周工作时间,使断点附近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要比未获得养老保险金的群体每周少工作5.32小时;(2)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要比男性更显著;(3)在2011年,对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13年和2015年随着养老保险给付水平的上升则陆续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对于收入水平较低或者预算约束越紧的群体,养老保险对其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加显著,即政策福利的主要受益者为经济状况较差的人群。这符合政策初衷,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价值。这些发现对优化养老保险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婉芬
劳动供给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健康状况是决定劳动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tata分析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obit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健康状况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健康状况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福利保障水平下健康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不同群体内存在差异,健康对参加城职保群体劳动供给的影响最小;对参加城乡居保群体的影响最大,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但对于没有参保的群体而言,健康状况的下降并没有显著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此外,性别、年龄、收入和户口等变量也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宏伟 展进涛 陈超
文章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年抽样调查数据,运用Tobit模型探讨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尽管当前新农保养老金不足以使农村老年人完全退出劳动力市场,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仍能明显减少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福利水平,增加1元的家庭新农保养老金收入,老年人平均少从事劳动0.01天;(2)相对于本地非农劳动和外出就业劳动,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提高养老金收入会更多地减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3)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不同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地区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建议逐步提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并根据年龄和地区差异设置梯度基础养老金。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琴 谭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探讨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之间的关系尤为必要。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指标,度量人们的健康状况是一个难点。健康状况通过影响人们的劳动生产率以及对闲暇的偏好从而影响到老年人的劳动参与和劳动时间,同时退休反过来又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对此,通过了解多种度量老年人健康状况的指标,梳理国内外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的相关文献,阐述了估计健康与劳动供给二者因果关系时所遭遇的内生性来源以及克服内生性问题所采用的不同的研究方法,最后分析了研究健康与老年人劳动供给这一问题隐含的政策意蕴以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健康 劳动供给 退休 内生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