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23)
- 2023(4514)
- 2022(3702)
- 2021(3707)
- 2020(3100)
- 2019(7211)
- 2018(6919)
- 2017(13002)
- 2016(6687)
- 2015(7819)
- 2014(7301)
- 2013(7412)
- 2012(7043)
- 2011(6588)
- 2010(6351)
- 2009(5869)
- 2008(5691)
- 2007(4766)
- 2006(4213)
- 2005(3905)
- 学科
- 济(31919)
- 经济(31871)
- 管理(16962)
- 业(15719)
- 方法(15166)
- 数学(14009)
- 数学方法(13968)
- 中国(12378)
- 企(11092)
- 企业(11092)
- 贸(9359)
- 贸易(9352)
- 易(9259)
- 农(8432)
- 财(6279)
- 制(6249)
- 农业(5502)
- 关系(5449)
- 出(5340)
- 银(5309)
- 银行(5305)
- 业经(5296)
- 行(5208)
- 学(5076)
- 融(4914)
- 金融(4914)
- 环境(4735)
- 发(4553)
- 策(4376)
- 出口(4349)
- 机构
- 大学(103289)
- 学院(98744)
- 济(53749)
- 经济(53240)
- 研究(40603)
- 管理(38430)
- 理学(33592)
- 理学院(33224)
- 管理学(32948)
- 管理学院(32761)
- 中国(32567)
- 京(22434)
- 财(21938)
- 科学(20989)
- 所(20007)
- 经济学(18573)
- 研究所(18407)
- 财经(18369)
- 经(17240)
- 中心(17117)
- 经济学院(16766)
- 农(14911)
- 北京(14895)
- 院(14043)
- 财经大学(14031)
- 科学院(12731)
- 研究中心(12313)
- 范(12195)
- 师范(12088)
- 业大(12083)
- 基金
- 项目(67396)
- 科学(55289)
- 基金(54521)
- 研究(48875)
- 家(48439)
- 国家(48105)
- 科学基金(41009)
- 社会(35699)
- 社会科(33990)
- 社会科学(33986)
- 基金项目(28014)
- 自然(24961)
- 自然科(24490)
- 自然科学(24484)
- 自然科学基金(24134)
- 资助(22865)
- 教育(21622)
- 省(20352)
- 划(19234)
- 中国(17671)
- 部(17608)
- 编号(16985)
- 国家社会(16977)
- 教育部(15572)
- 重点(15070)
- 人文(14225)
- 发(14185)
- 成果(13944)
- 创(13577)
- 大学(13388)
共检索到147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顾和军 张永梅 卞凤芹
在“全面三孩”政策已经出台和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政策呼之欲出的双重背景下,探索既能充分发挥老年人余热又不会对人口出生率造成较大负面冲击的政策框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CHNS数据实证考察了“退而不休”对中国育龄女性生育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祖辈“退而不休”会显著减少育龄女性的生育数量。采用工具变量处理模型的内生性之后,回归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研究发现,拥有城市户籍、受教育程度高的女性和高收入家庭的生育行为更易受到祖辈“退而不休”的影响。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退而不休”会挤出祖辈照料孙辈的时间,从而导致生育水平下降。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中国实施人口均衡发展战略以及统筹解决“一老一小”问题提供一定的微观层面的证据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照料 生育行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伟 王杰
经济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延迟退休、隔代照料和家庭养老的世代交叠模型,以考察延迟退休对隔代照料及生育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延迟退休一方面导致个体老年期收入增加,成年期预算约束放松,促使生育率上升;另一方面导致家庭赡养比率降低,并挤出老年人提供的隔代照料时间,从而降低生育率。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延迟退休对生育率的负向效应占据主导地位。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子女的生育意愿显著降低,而父亲延迟退休对子女的生育意愿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显示,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隔代照料概率降低、隔代照料时间减少;另一方面,母亲延迟退休导致其对子女的经济支持增加。由于经济支持的增加未能补偿隔代照料的减少,导致子女生育意愿降低。母亲延迟退休对女性、就业、未生育和低收入的子女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过程中,政府应大力发展普惠、高质量的托幼服务事业,努力降低家庭在医疗、教育和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这将有助于生育率的提升。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照料 生育率 世代交叠模型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邹红 彭争呈 栾炳江
本文利用CFPS 2010、2012、2014和2016四期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隔代照料与女性劳动供给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祖辈隔代照料会显著增加中青年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13%~21%和周平均工作时间5~7.3个小时;隔代照料对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随着儿童数量的增加而减弱,且对城镇女性劳动供给的影响更大;女性老年人的退休行为会显著增加其提供隔代照料的概率,而幼儿照护资源的成本、供给和利用便利性会显著影响对隔代照料的依赖。在照料视角下,全面二孩政策与延迟退休政策可能会引起隔代照料需求增加与女性劳动供给减少的背离,这将加剧年轻女性在家庭责任与就业行为之间的冲突,而增加公共照护资源供给则是降低这种挤出效应的途径之一。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邹铁钉 殷伟策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隔代照料文化、干中学效应与人力资本代际传递的OLG模型,用于考察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对时间投入和物质投入两种形式隔代照料的抑制和促进作用,通过影响个体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家庭生育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替代关系,从就业意愿、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三个维度改变青年人的就业处境。随着延迟退休力度的加强,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动趋势,就业意愿与就业机会则在总体上保持下降趋势。养老保险制度介入后,并没有改变延迟退休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方向,只是不同制度安排下对三个分维度的影响出现了分化。其中,现收现付制下的就业意愿与就业机会要高于基金制,而基金制下的就业能力要高于现收现付制。幼儿照护支持体系不到位以及相关服务市场发育滞后,是协调老年人延迟退休与青年人就业关系的制约因素。从制度、政策和服务市场体系建设角度为青年人生育提供支持,是提升延迟退休政策效果、改善青年人就业处境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照料 青年人就业 就业意愿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曲军
笔者根据在日本社会及企业里的见闻,对职人精神做出总结:保持职人气质,持之以恒地工作,凡事彻底地工作,不畏失败地工作,保持灵魂地工作。职人精神,是一种职业人的敬业精神。在日本,随着经济发展,职人精神已不仅仅是传统手艺技师们的匠人精神,还成为日本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学习追求的职业精神。
关键词:
企业高管 日本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潘峣 李宇潇
延迟退休和低生育率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由于隔代抚养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老年人退而不休的行为可能会影响年轻一代的生育决策。本文基于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CHARLS),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IV-2SLS),探究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劳动供给对子女生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退而不休的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增加将显著降低子女的生育率,对于有退而不休意愿和客观上退而不休的群体而言,老年人延迟退休1年,将导致子女生育率较目前平均生育水平分别降低17.4%和31.1%。(2)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增加将减少老年人照料孙辈的时间,从而抑制子女生育。(3)女性、农村、东西部地区、与子女同住的群体的老年劳动供给对生育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因此,政府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需出台相应配套政策以缓解其对生育率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 崔晓东 赵彤
中国有较强的隔代抚养文化,有关延迟退休是否会因挤出隔代抚养时间而抑制生育数量的讨论尚未取得共识。通过构建内生生育数量跨期迭代模型,引入与延迟退休相关的隔代抚养和养老负担两个维度,分析和模拟个体效用最大化目标下退休年龄和生育数量的序贯博弈过程。研究发现,现收现付制下,退休年龄和生育数量呈倒U形关系;基金积累制下,两者呈单调递增关系。生育配套支持措施能够扩展延迟退休和鼓励生育两项政策目标并行一致的空间并提高个体效用最大时的生育数量,但不会改变两者的曲线关系。鉴于此,当前是出台延迟退休政策的较佳时期,不仅对生育数量产生的负面冲击较小,而且能提高个体效用,但应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方式,并谨慎关注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龚六堂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如何改变新发展阶段中国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趋势?本文实证发现中国家庭隔代抚养提高了家庭生育率和女性劳动供给,这意味着延迟退休年龄可能通过家庭隔代抚养渠道影响劳动力供给。本文在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了家庭隔代抚养文化,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后,家庭隔代抚养程度和年轻人劳动供给下降。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如果生育成本的家庭隔代抚养弹性较高,那么劳动力数量增长速度将降低,反之亦然。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的变化方向取决于生育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年龄提高了年轻人的生育时间成本,在生育数量和质量替代关系的作用下,劳动力质量增长速度将提高。本文创新之处是将研究前沿的统一增长理论与中国特色的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结合,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济影响,从新的视角拓展了内生人口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对研判中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效应也有重要参考意义。
关键词:
家庭隔代抚养 退休 劳动力供给 生育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圆 王伊攀
文章基于CHARLS数据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探析了隔代抚育与子女养老对微观个体退休时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传统认识不同,子女对主体进行净转移会延迟主体的退休时间,在主体经济条件不好时延迟效应增强;(2)与其他主体相比,需要照顾孙辈的主体倾向于提早退休;(3)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时间效应,经济效应是造成主体延迟退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隔代抚育会提前主体退休年龄,而子女养老不会减弱主体的工作意愿,主体会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帮助子女分担抚育孙辈的压力。未来政府应加大对学前儿童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子女养老,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水平,并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保障压力。
关键词:
隔代抚育 代际转移 退休决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阿里米热·阿里木
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离被视为一个常态化现象,但其偏离程度和家庭生育支持的影响机制尚未取得共识。利用2019年全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造"偏向度""偏向类型""无偏层次"等概念,实证分析中国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现状及家庭生育支持的作用。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偏向度平均约为0.14个孩子;生育意愿与行为无偏离的育龄女性在样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5.45%;超过40%的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符合调查时正在实施的全面两孩政策的数量要求。各类家庭生育支持均有助于显著提升育龄女性生育意愿大于行为的可能性,尤其是有利于生育趋近完成态的育龄女性完成其未满足的生育意愿。建议全面加强家庭生育支持,从而提高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的一致性并降低其处于低意愿水平的可能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严成樑
本文在内生化人口出生率的跨期迭代模型中引入延迟退休和隔代教养,考察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在本文框架下,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通过两条渠道实现:延迟退休使老年时期收入增加,从而年轻时期储蓄压力减少,年轻人倾向于投入更少的时间用于劳动,投入更多的时间用于抚育子女,促使人口出生率上升;延迟退休使老年人用于隔代教养的时间减少,年轻人抚育子女的时间成本上升,促使人口出生率降低。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延迟退休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上述两种效应的大小对比。在特定参数环境下,延迟退休与人口出生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或单调递减关系。本文认为应充分考虑延迟退休通过隔代教养渠道对人口出生率的负向影响。
关键词:
延迟退休 隔代教养 人口出生率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文杰 吕康银
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延迟退休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退休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也受到了普遍关注,但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2013年CHARLS调查数据,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考察我国强制退休政策下,退休后选择继续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在女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闲暇均为劳动参与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因素。分群体研究发现,年龄对回归结果有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提示我们在退休政策设计时需要考虑群体异质性进行弹性化设计。
关键词:
退休 劳动参与 幸福感 积极老龄化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观蕾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农村地区,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产生了许多留守儿童。目前有关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但是对于隔代照料的探讨相对较少。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村落,隔代照料是留守儿童的主要监护类型,其原因包括主客观两个方面。当地留守儿童的隔代照料多由老年夫妇共同完成。对于隔代照料者来说,孩子的教育、疾病和安全是最令他们担心的事情,也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对于旁观者来说,他们既希望成为隔代照料的受益者,同时也承认隔代照料存在一定的缺陷。面对这些问题和缺陷,可以从经济、医疗、教育和亲子关系等方
关键词:
隔代照料 留守儿童 老人 瑶族 广西富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诸艳霞 朱红兵
隔代抚育会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在促进劳动力供给上产生挤出效应。为了对此进行验证,本文在工资收入随机性的假定及延迟退休5年的情景下,模拟了面临孙辈照护需求的女性临近退休者提前退休所产生的福利变化。进一步,本文采用CHIP和CHARLS的微观调查数据,对不同群组的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进行了估计,继而分析了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这些收入特征对退休决策者制度退休和退休后劳动参与抉择产生的影响。总体上,在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隔代抚育将对女性劳动力供给产生挤出效应。当面临孙辈照护需求时,女性临近退休者的制度退休抉择主要受自身收入增长率和收入风险的影响,收入增长率越低,或收入风险越高,她们提前退休的意愿就越强烈;制度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则更多地受子女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子女收入增长率越高,劳动参与的概率越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中老年家庭消费逐渐成为影响内需扩大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在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的传导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照料孙子女有利于促进中老年家庭总体消费水平和享用型消费支出占比的提高,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特别是医疗支出占比。消费水平越高,隔代照料对消费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越小。机制分析发现,隔代照料通过子女对父母的情感支持、家庭社会互动水平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影响中老年家庭消费。对子女的赡养期望会削弱隔代照料对中老年家庭消费水平提升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文章从消费视角探讨了隔代照料的经济意义,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隔代照料行为和中老年家庭的消费行为,为发挥中老年群体在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