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1)
2023(11845)
2022(10163)
2021(9210)
2020(7986)
2019(17951)
2018(17731)
2017(33443)
2016(18350)
2015(20291)
2014(19585)
2013(19140)
2012(17786)
2011(15989)
2010(16011)
2009(15026)
2008(14999)
2007(13772)
2006(11646)
2005(10116)
作者
(54556)
(45869)
(45758)
(43227)
(28996)
(22223)
(20521)
(18039)
(16963)
(16069)
(15493)
(15110)
(14655)
(14418)
(14259)
(14171)
(14150)
(13591)
(13212)
(13175)
(11608)
(11087)
(10974)
(10456)
(10329)
(10196)
(10100)
(10090)
(9279)
(9236)
学科
(70753)
经济(70669)
管理(57676)
(57014)
(47651)
企业(47651)
方法(34231)
数学(29882)
数学方法(29645)
(19940)
(19927)
中国(18686)
技术(17786)
业经(16434)
(15845)
(15166)
贸易(15159)
(14740)
(13575)
农业(13491)
地方(13066)
(12726)
技术管理(12710)
财务(12709)
财务管理(12679)
企业财务(12023)
(11701)
银行(11647)
(11024)
理论(10930)
机构
大学(262471)
学院(261142)
(106997)
经济(104949)
管理(103123)
理学(90255)
理学院(89254)
管理学(87835)
管理学院(87345)
研究(86891)
中国(64497)
科学(55828)
(53897)
(51947)
(47451)
(44607)
业大(44358)
农业(41536)
研究所(41093)
中心(40531)
(39196)
财经(38583)
(35140)
北京(33141)
经济学(32811)
(31989)
师范(31502)
(30803)
(30531)
经济学院(29919)
基金
项目(181144)
科学(142788)
基金(132554)
研究(125622)
(118529)
国家(117514)
科学基金(100135)
社会(81132)
社会科(76935)
社会科学(76911)
(72239)
基金项目(71487)
自然(67094)
自然科(65677)
自然科学(65652)
自然科学基金(64581)
(61060)
教育(57741)
资助(52222)
编号(48760)
(43355)
重点(40933)
创新(39691)
(39600)
(38548)
成果(38077)
科研(35550)
计划(35450)
(35178)
国家社会(33750)
期刊
(110186)
经济(110186)
研究(69415)
中国(49672)
学报(47720)
(45449)
科学(42338)
管理(37543)
(37360)
大学(34771)
学学(33198)
农业(30156)
教育(24229)
(21875)
金融(21875)
技术(21030)
财经(19002)
业经(18975)
经济研究(18448)
(17625)
(16306)
科技(15064)
问题(14766)
技术经济(14091)
(13860)
商业(13044)
业大(12137)
(12105)
理论(11605)
(11579)
共检索到370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峰  
年龄歧视对员工创新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创新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研究年龄歧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影响以及缓解这种负面影响的路径,既有助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也有利于老龄化社会的积极应对。文章基于现代歧视理论和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实证检验不同年龄群体的年龄歧视感知对创新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过程。研究发现:(1)我国存在明显的年龄歧视问题,组织中老龄员工的年龄歧视感知最严重,年轻员工次之。(2)年龄歧视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和退缩行为具有直接的消极影响。与年轻员工相比,年龄歧视对老龄员工创新行为和退缩行为的负面影响更大。(3)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的提升在缓解年龄歧视对员工创新行为和退缩行为的消极影响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因此,政府应从制度层面消除年龄歧视,引导企业通过提升员工的组织支持和组织承诺缓解年龄歧视对员工创新的消极影响,以激发不同年龄层次的员工创新行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雨峰  
年龄歧视对员工创新的负面影响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创新发展需求不断强化的背景下,研究年龄歧视对员工创新行为的负面影响以及缓解这种负面影响的路径,既有助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也有利于老龄化社会的积极应对。文章基于现代歧视理论和认知情感的个性系统理论,实证检验不同年龄群体的年龄歧视感知对创新行为和退缩行为的影响过程。研究发现:(1)我国存在明显的年龄歧视问题,组织中老龄员工的年龄歧视感知最严重,年轻员工次之。(2)年龄歧视对员工的创新行为和退缩行为具有直接的消极影响。与年轻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丽红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314名企业临退休员工,检验了年龄歧视、工作疏离感和临退休焦虑对临退休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年龄歧视对临退休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工作疏离感和临退休焦虑在此影响过程中起着中介和调节作用,即年龄歧视会诱发临退休员工的工作疏离感,进而产生工作退缩行为,高临退休焦虑的个体,年龄歧视对其工作疏离感的影响更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劲悦  
就业中的年龄歧视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且愈演愈烈。它增加了社会总就业成本,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不当配置,并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就业年龄歧视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了求职者个体劳动生产率信息的缺失、雇主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以及较高的雇佣成本是产生年龄歧视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晓倩  
目前,在工作场所因年龄大而“被离职”的现象并不鲜见,对其中存在的潜在年龄歧视还缺乏揭示和研究。本文在对52个与年龄有关的离职争议判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职场中雇主通常采用内部劝说和过滤、外部解雇转化和折中转岗的规则体系来促使年长劳动者离职,内部说服与过滤是“年龄大”这一原因得以呈现但又被快速过滤的环节,在说服不能达到预期后通常会转化为违反规章制度解雇或不胜任解雇。对此,文章从雇主策略选择理论的视角出发进一步分析了因年龄大“被离职”的职场规则体系的形成过程,首先,在意识形态层面,雇主存在基于年龄的社会刻板印象,对年长劳动者的工作胜任力缺乏理性认识;其次,劳动关系系统中来自劳动者或妥协或拒绝的各类回应与互动影响雇主策略的最终形成;再次,司法裁判结果以及法律制度的预期发展也是形塑职场规则的重要方面。基于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工作场所因年龄差别对待产生的年龄歧视还无法直接获得来自法律的支持,制度体系以及管理实践有必要予以重视并做出调整,引导社会理性看待年龄对工作的实质影响,共同塑造年龄友好型职场环境。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本文利用2007届和2008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能力调查"数据,拓展平均工资差距的分解方法,从教育程度的差异转向侧重于考察同等教育程度上专业隔离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专业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主要来源于专业内部而非专业之间(专业分割的作用),且专业内起薪差距只有28.65%—43.16%能够被就业能力和实习经历等生产力特征变量的差异所解释。针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分解,可以剥离市场工作经验、晋升和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前市场的专业选择差异后,专业内部依然有大部分起薪差距不能被生产力特征变量所解释,这为现有研究把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部分地...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雨峰  潘楚林  
工作场所中的年龄歧视是对任何年龄员工潜在的不公和歧视,包括对年轻员工或老年员工的偏见和不公。年龄歧视经历严重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消极表现,给企业的声誉和商业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但国内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内涵、前因变量和影响结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姜雨峰  潘楚林  
工作场所中的年龄歧视是对任何年龄员工潜在的不公和歧视,包括对年轻员工或老年员工的偏见和不公。年龄歧视经历严重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和消极表现,给企业的声誉和商业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失,但国内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研究几乎为空白。基于国外文献的研究,对工作场所中年龄歧视的内涵、前因变量和影响结果进行梳理和述评,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时奇  唐丁祥  
随着大数据营销时代的来临,企业可以基于消费者购买历史进行价格歧视。文章在Hotelling横向差异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三阶段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以考察基于购买历史的竞争性价格歧视对企业生产技术创新激励的影响,也即其动态效率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单个企业投入技术创新以及创新是确定性事件的假设下,只要技术创新难度足够大,与统一定价情形相比,基于购买历史的价格歧视抑制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激励,从而降低了动态效率。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新田  彭鹏  
本文以情绪劳动高发的服务行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两种情绪劳动策略(深层扮演/真情vs表层扮演/假意)对员工退缩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检验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同时引入内部动机概念检验其在工作倦怠和工作退缩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基于来自服务行业的343份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的分析方法发现,情绪劳动策略中深层扮演(真情)负向影响工作倦怠,表层扮演(假意)正向影响工作倦怠,且两种情绪劳动策略通过工作倦怠的中介效应进一步影响到工作退缩行为。员工内部动机在工作倦怠与工作退缩行为的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内部动机较强时,工作倦怠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越弱,反之则越强。此外,内部动机还对工作倦怠在情绪劳动与工作退缩行为的中介效应有调节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叶晓倩  欧梁羽柔  杨琳  陈伟  
团队绩效压力能给员工带来紧迫感,督促成员通过共同协作高质量完成任务要求以更好地实现绩效目标。以往研究提出了团队绩效压力的积极效应,但并未明确积极效应的具体影响机理与作用路径,且缺乏从团队层面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笔者基于情感事件理论,探讨了团队绩效压力对团队绩效和团队成员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机理以及团队绩效压力所致积极结果的路径。研究应用Mplus分析软件,通过对98个团队领导和460名员工的有效配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证实:团队绩效压力对团队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和对个体工作退缩行为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积极团队情感基调中介了上述影响作用;领导者积极情感表现正向调节团队绩效压力对积极团队情感基调的影响,且正向调节了积极团队情感基调在团队绩效压力和团队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基于实证检验的研究结论,拓展了绩效研究领域关于团队绩效压力影响方面的学术探讨边界,丰富了相关团队绩效压力理论研究的参考文献,为企业组织更好地理解团队绩效压力进而有效管理团队和遴选合适的团队领导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朋波   陈涛   黄子欣   敖霞   高静   赵新元  
不合规任务在酒店企业中的普遍性,以及对员工的消极影响已得到初步验证。然而,现有研究大多探讨不合规任务对酒店员工绩效表现的影响,缺乏对员工消极工作行为及其整合性作用机制的关注。本研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通过411份酒店一线员工4个时点的有效问卷数据,构建了不合规任务对员工工作退缩行为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了员工学习目标导向的多路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不合规任务对工作退缩行为存在正向影响;工作意义感与和谐型激情在不合规任务与工作退缩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学习目标导向分别削弱了不合规任务对工作意义感的负向影响,以及不合规任务对和谐型激情的负向影响,进而负向调节整个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合规任务对酒店员工消极行为的多路径作用机制及其边界条件,对酒店等旅游企业应对不合规任务的负面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金菊  席燕平  
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文探讨员工资质过高感对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并考察心理授权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在现有文献和理论推导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运用221份有效样本数据对所提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员工的资质过高感正向预测工作退缩行为;心理授权在员工资质过高感与工作退缩行为的关系间的确发挥了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亚中  叶茂林  陈宇帅  
组织中员工的工作退缩行为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中实施的意在远离组织的态度或行为反应。本文基于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回顾,首先阐述了工作退缩行为的概念内涵和内容结构,然后介绍了工作退缩行为的测量方法,接下来从不同视角梳理和归纳了工作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效果,最后就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简要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