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00)
- 2023(13260)
- 2022(11674)
- 2021(11002)
- 2020(9192)
- 2019(21322)
- 2018(21314)
- 2017(40809)
- 2016(22461)
- 2015(25388)
- 2014(25412)
- 2013(24928)
- 2012(22760)
- 2011(20481)
- 2010(20446)
- 2009(18770)
- 2008(18223)
- 2007(15801)
- 2006(13919)
- 2005(12271)
- 学科
- 济(84540)
- 经济(84415)
- 管理(68295)
- 业(61078)
- 企(51332)
- 企业(51332)
- 方法(36664)
- 数学(31279)
- 数学方法(30912)
- 农(24368)
- 财(23644)
- 中国(21355)
- 地方(20354)
- 业经(20128)
- 学(19948)
- 制(19517)
- 环境(17449)
- 农业(16106)
- 和(14835)
- 务(14790)
- 贸(14733)
- 财务(14722)
- 贸易(14722)
- 财务管理(14691)
- 理论(14504)
- 易(14265)
- 划(13839)
- 企业财务(13826)
- 体(13570)
- 技术(13544)
- 机构
- 大学(313322)
- 学院(311880)
- 管理(124212)
- 济(118731)
- 经济(115869)
- 理学(107556)
- 理学院(106288)
- 管理学(104496)
- 管理学院(103927)
- 研究(103903)
- 中国(76952)
- 京(67383)
- 科学(65943)
- 财(56791)
- 所(51746)
- 农(50240)
- 业大(47885)
- 中心(47334)
- 研究所(47138)
- 江(45970)
- 财经(44948)
- 北京(42411)
- 范(42176)
- 师范(41825)
- 经(40686)
- 农业(39158)
- 院(38253)
- 州(37345)
- 经济学(34677)
- 师范大学(34006)
- 基金
- 项目(217726)
- 科学(170412)
- 研究(160203)
- 基金(156857)
- 家(136480)
- 国家(135352)
- 科学基金(116098)
- 社会(99293)
- 社会科(93863)
- 社会科学(93838)
- 省(85438)
- 基金项目(84629)
- 自然(76078)
- 自然科(74108)
- 自然科学(74090)
- 自然科学基金(72713)
- 教育(72602)
- 划(71737)
- 编号(66148)
- 资助(63468)
- 成果(53584)
- 重点(48687)
- 部(47381)
- 发(46027)
- 课题(45250)
- 创(45097)
- 制(42333)
- 创新(42089)
- 科研(41291)
- 大学(40495)
共检索到455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瑜 张胜 毛显强
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又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 ,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本文以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为案例 ,对解决生态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 ,即谁补偿谁 ,补偿多少和怎样补偿作了初步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鹏 黄河清 甄霖 鄢帮有 闫慧敏 姜鲁光
脆弱生态区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农户的受偿意愿和家庭生计。论文以鄱阳湖区为例,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获取农户受偿意愿数据,然后通过Logistic方法建立了农户受偿意愿与单位耕地产值之间的关系。根据目前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效果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农户意愿的分别以耕地、劳动力转移和生产结构调整为主要补偿对象的三种典型生态补偿模式。利用回归分析和年龄移算法,对湖区未来20 a三种生态补偿模式下的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总额变化过程进行详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结构调整补偿模式较其他两种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为高效利用国家补偿资金提供了有效途径,还能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积极性,为农业劳动力提供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芬 甄霖 黄河清 魏云洁 杨莉 曹晓昌 龙鑫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方法和统计学的Multinomial Logistic方法,研究生态补偿机制中微观经济主体-农户的行为与选择的问题,确定农户是否具有生态补偿意愿,及影响农户生态补偿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有近51.5%的受访农户接受生态补偿政策,23.7%的农户不愿意实施生态补偿政策,还有16.3%的农户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选择维持原样的农户占8.51%。根据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出收入水平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就业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激励农户的生态补偿意愿的重要因素;农业比较收益低下是造成家庭人口数量多的农户生态补偿意愿高的根本动因;农业经营者老龄化现象...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意愿 影响因素 农户 鄱阳湖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冷清波
在国家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背景下,如何相应建立我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以鄱阳湖流域为例,在简要论述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借助SWOT分析工具深入分析了鄱阳湖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内外部因素,并提出了加快补偿试点、完善相关法规、建立运行机制、深化科学研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补偿 主体功能区 鄱阳湖 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傅春 周迪
文章从鄱阳湖提供的生态经济价值、保障"长三角"水生态安全及促进江西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这三个角度,分析建立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依据流域的生态资源特点和经济基础,结合流域现有的财税政策,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政策的相关经验,从优化相关财政政策和建立生态税收体系两方面提出保障鄱阳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相关具体财税政策。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补偿机制 财税政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理虎 黄河清 姜鲁光 甄霖
基于补偿者和受偿者意愿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切实可行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手段。为探讨在我国许多地区开展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实施机制,减少洪涝灾害与生态环境退化负面效应,研究构建了基于农户、政府和企业三类主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生态补偿模型,并重点分析生态补偿标准、洪灾风险、生态环境保护、劳动力本地转移政策等因素对农户主体土地利用决策的影响。以鄱阳湖区莲湖乡为实例,以农户和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行为特征和政府宏观调控方式为基本准则,利用构建的多主体模型模拟了不同补偿机制下退田还湖政策可能产生的土地利用长期效应。结果表明,政府给予农户的经济补偿可以使农户自愿实施退田,但在不同情景下,政府实施退田还湖的代价和...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中印 孙冬英 杨云仙
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建设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如水质水量、渔业等产生影响,生态补偿将是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如何建立适合于本地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文章探讨的主要问题。文章从鄱阳湖生态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背景出发,提出了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概念,根据工程的建设情况,分析了鄱阳湖湖口区段生态补偿建立的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客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与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红根 黄贤金
以鄱阳湖区为例,通过实验方法,实证分析环境教育对农户湿地生态补偿接受意愿(WTA)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环境教育能有效降低农户湿地生态补偿接受意愿水平。通过控制农户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等变量,并运用IV-Probit解决内生性变量问题后,研究结果表明:接受环境教育的农户以及湿地功能认知程度越高、先前湿地生态补偿接受水平越高和已婚农户,其WTA减少的可能性越大;湿地保护态度越强、家庭总人数越多、耕地面积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其WTA减少的可能性越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柳 江丰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柳 江丰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鑫 甄霖 成升魁 鄢帮有 马丽 潘影 姜鲁光 杨莉 曹晓昌
1998年长江流域性洪涝灾害驱使鄱阳湖区开始实施退田还湖工程,对湖区土地利用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了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对1998年流域性特大洪涝灾害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次特大洪涝灾害的驱动下,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了重大变化。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2.2%,为201.5km2,水域面积增加5.5%,为206.0km2。洪涝灾害发生后,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整体提升了8.5%,其中湖泊面积的增加提高了湿地的水源涵养、洪水调蓄以及提供生物栖息地功能,湖泊对整体提升贡献率为92.4%;而水田、旱地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所降低。湖区整体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新荣
生态补偿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的关键环节。本文以洞庭湖区为例,在分析生态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探讨洞庭湖区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生态补偿 生态系统 补偿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艾亮辉 吴次芳 陈美球 徐保根
生态退化是鄱阳湖区农地生产效率低下和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研究湖区农地生态退化程度和分布规律,是进行湖区农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前提和基础。论文通过选取具有湖区典型特征的研究区域,应用可拓工程方法进行农地生态退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区生态退化的农地占农地总面积的40%左右,主要分布在湖区水面沿线和低山、丘陵地带。森林植被衰退、过度垦殖、围湖造地、农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是湖区农地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湖、保护湿地、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是湖区农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生态退化 可拓工程方法 农用土地 鄱阳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孔凡斌 廖文梅
以江西鄱阳湖流域即"五河一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南昌、景德镇、九江、新余、鹰潭、赣州、吉安、宜春、抚州、上饶等10个沿流域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和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连续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关系模型并计算出污水排放理论与实际的差值,获得各城市超标排污权或未使用的排污权,通过人均工业废水排量与人均工业总产值之间的效益关系确定排污权价格,算出各个城市相应的补偿或者受偿金额。结果表明,2009年南昌、新余、赣州、吉安、宜春、抚州等城市使用的实际排污权大于理论的排污权,理论上应当要付出的补偿资金分别为152亿元、9亿元、103.8亿元、114.9亿元、7亿元和23.2亿元;景德镇,九江,鹰潭,上饶4个城市的...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排污权 生态补偿标准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红根 江慧珍 康兰媛 WU Feng
如何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是政府制定湿地补偿政策的关键所在。为此,利用鄱阳湖区1009份农户调查问卷,运用希克斯等效变差模型和福利计量方法测定满足农户受偿意愿的补贴标准,结果表明,激励农户积极参与退耕还湿有效的补贴标准为1072元。另外,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参与退耕还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农技培训、风险态度、社会资本、农户类型、家庭收入水平、农户权益保障、愿意接受的补偿水平、农户对湿地保护态度以及湿地功能的认识水平等因素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湿有重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