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5)
- 2023(11127)
- 2022(8789)
- 2021(8134)
- 2020(6832)
- 2019(15517)
- 2018(15532)
- 2017(28593)
- 2016(16185)
- 2015(18592)
- 2014(18935)
- 2013(18186)
- 2012(16670)
- 2011(14917)
- 2010(14969)
- 2009(13784)
- 2008(13465)
- 2007(12310)
- 2006(11059)
- 2005(10017)
- 学科
- 济(60508)
- 经济(60408)
- 管理(40500)
- 业(36029)
- 企(27112)
- 企业(27112)
- 农(21780)
- 地方(20664)
- 中国(19285)
- 方法(19090)
- 学(16714)
- 数学(15980)
- 数学方法(15693)
- 制(15644)
- 业经(15221)
- 农业(14580)
- 财(14182)
- 体(12035)
- 银(10403)
- 银行(10372)
- 理论(10357)
- 融(10329)
- 金融(10321)
- 环境(10072)
- 行(9933)
- 和(9704)
- 地方经济(9080)
- 发(8959)
- 贸(8751)
- 贸易(8741)
- 机构
- 学院(220710)
- 大学(219679)
- 研究(82449)
- 济(79673)
- 管理(77626)
- 经济(77469)
- 理学(65036)
- 理学院(64141)
- 管理学(62658)
- 中国(62405)
- 管理学院(62259)
- 科学(54809)
- 京(49169)
- 农(46145)
- 所(43251)
- 研究所(39483)
- 财(38848)
- 中心(38513)
- 江(38393)
- 业大(37991)
- 农业(35519)
- 范(33743)
- 师范(33370)
- 州(31817)
- 省(31723)
- 院(31422)
- 北京(30959)
- 财经(29081)
- 师范大学(26697)
- 技术(26395)
- 基金
- 项目(151538)
- 科学(116093)
- 研究(110632)
- 基金(103901)
- 家(92992)
- 国家(92179)
- 科学基金(76179)
- 社会(66432)
- 省(63923)
- 社会科(62364)
- 社会科学(62343)
- 基金项目(55318)
- 划(52503)
- 教育(49615)
- 自然(49193)
- 自然科(47744)
- 自然科学(47723)
- 自然科学基金(46785)
- 编号(46368)
- 资助(41293)
- 成果(38616)
- 重点(35081)
- 发(34049)
- 课题(34046)
- 部(30902)
- 创(30234)
- 计划(29038)
- 科研(28570)
- 创新(28431)
- 年(27217)
共检索到351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品迪 喻理飞 付邦奎 殷建强
为了更好地揭示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状况,以修文县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指标敏感度从群落组成结构、群落演替和土壤理化质量等3个方面筛选出18个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演替阶段群落近自然评价指标体系,对不同演替阶段群落的近自然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植被进展演替,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从草坡阶段演替到乔木林阶段,群落近自然度综合指数从0.127上升到0.617;由于示范区的乔木林群落主要是早期型乔木林,群落自然度综合指数相对较低,群落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演替阶段,需要进行群落结构调整;适时引入一些大高位芽植物,并对灌木层进行适当的疏伐,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万军 蔡运龙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脆弱生态区 ,土地退化严重 ,人地矛盾尖锐 ,区域发展可持续性差。对此区退化土地进行生态重建 ,是西部开发中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以位于贵州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带的关岭县为研究区 ,分析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主要特点 ,土地退化的主要过程及生态、经济和社会系统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生态重建对策 ,指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外部的物质、技术、资金等投入扶持 ,而最终实现则需要立足于本地的生态重建和生态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 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 /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 ,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 ,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 ;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 ,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 ,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支玲 谢彦明 张媛 刘燕 郭小年
文章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距离函数模型及指标量化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特点,构建和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各指标权重。同时依据综合距离值的计算方法,说明判断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高低的标准。以云南省玉龙县、贵州省修文县、陕西省靖边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玉龙县、靖边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处于较高水平,修文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处于一般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案例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的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支玲 谢彦明 张媛 刘燕 郭小年
文章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方面构建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综合评价模型中的距离函数模型及指标量化方法进行分析。并结合西部天保工程区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评价特点,构建和确定各层次判断矩阵及各指标权重。同时依据综合距离值的计算方法,说明判断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高低的标准。以云南省玉龙县、贵州省修文县、陕西省靖边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对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玉龙县、靖边县集体公益林生态补偿效益处于较高水平,修文县集体公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变化体现于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变化 ,不同恢复阶段各种组的优势地位不同 ,草本群落阶段与草灌过渡阶段 ,灌丛灌木阶段与灌乔过渡阶段 ,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与顶极群落阶段其居优势地位的种组分别为先锋种 ,次先锋种和过渡种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 ,种组替代规律是先锋种经次先锋种、过渡种最终被次顶极种和顶极种替代。随着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 ,群落高度 (0 6~ 16 9m)、盖度 (0 2 9~ 0 79)、显著度 (0 872 0~2 1 8981cm2 ·m- 2 )逐渐提高 ,而密度早期增大之后逐渐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娅 熊康宁 陈起伟 龙成昌 顾再柯 魏鹏
为检验喀斯特生态治理区的治理效果,以贵州省毕节鸭池、遵义龙坪、沿河淇滩3个示范区为例,从资源承载力、环境支持力、人口发展与支持能力、经济发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5个方面,选择45个单项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评价3个示范区2005、2007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显示:空间上看,龙坪示范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好,鸭池示范区次之,淇滩示范区最差;时间上对比,龙坪示范区和淇滩示范区的发展能力2007年比2005年有所提高,鸭池示范区稍有退步。根据各示范区的主要人-地矛盾,提出控制人口、优化配置水土资源、加大林牧产业比重等对策,以提高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并为同类地区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进 刘子琦 张国 李渊 李开萍 鲍恩俣
【目的】探明石漠化治理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为进一步优化石漠化治理植被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州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花椒、金银花、混交林、砂仁和撂荒地5种样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雨季前、中、后对不同样地土壤0~10、10~20和20~30 cm土层进行为期3年的采样监测,分析不同恢复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结果】随着植被的恢复,花椒、金银花、混交林和砂仁样地的土壤容重、田间持水量和毛管孔隙度均值较撂荒地分别降低0.61%、7.97%和1.12%;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全钾均值较撂荒地分别增加53.45%、45.72%、80.81%和1.44%,碱解氮、速效钾均值较撂荒地分别增加53.36%和25.80%。同一样地土壤有机碳及土壤养分含量均表现为雨季中(7月)>雨季后(11月)>雨季前(4月)的变化趋势。不同恢复模式土壤养分含量主要集聚于表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加深,养分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不同恢复模式间养分含量存在差异,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对生态环境均具有改善作用。
关键词:
石漠化 土壤养分 恢复模式 花江 贵州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兰雪 戴全厚 喻理飞 杨智
本文以典型喀斯特退化森林不同植被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选取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草坡、灌草、灌木、乔灌、乔木和顶级六个植被恢复阶段,并以坡耕地为对照,通过调查取样和实验分析,探索了退化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显著,随着植被由低级向高级演替,养分也随之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与土壤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显著相关。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对于土壤脲酶活性而言,石缝与土面、石缝和石土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而小生境对于土壤蛋白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喀斯特退化森林 不同恢复阶段 土壤酶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媛 王晓颖 吴长勇 晏银美
为促进喀斯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文章运用耦合模型对贵州2005—2015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演变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发展指数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分别由2005年的0.07、0.37及0.22上升至2015年的0.81、0.69及0.75,经济发展系统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系统;(2)系统动态耦合度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0.31≤C≤1.0,整体处于由中等水平耦合向良好水平耦合演进状态;(3)系统动态耦合协调度总体上表现出不断跃升的趋势,0.27≤D≤0.9,整体处于从中度、轻度失调衰退型发展向良好协调发展型演变状态,但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文章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雪莲 常滨丽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运作机理,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内容,构建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15个指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提升的障碍因子,并以喀斯特山区贵州省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综合效益值从0.231 0增长到0.819 7,年均增速约为15.11%;(2)经济效益增长显著,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长较慢;(3)影响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等。为推动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坚持生态优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效益评价 障碍因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雪莲 常滨丽
基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和运作机理,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内容,构建起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15个指标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测度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制约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提升的障碍因子,并以喀斯特山区贵州省为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20年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综合效益稳步提升,综合效益值从0.231 0增长到0.819 7,年均增速约为15.11%;(2)经济效益增长显著,生态效益次之,社会效益增长较慢;(3)影响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益的主要障碍因子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城乡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异等。为推动贵州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坚持生态优先、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促进城乡要素流动,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效益评价 障碍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晓芳 扶丁阳
选取城镇化速度较快、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而成黔中经济强县、具代表性的贵州省织金县为案例地,基于人口和土地两个方面的5年间城镇化数据,从村—镇—县三级地域研究回流农民工对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县域城镇化过程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回流农民工是县域城镇化的主体,现阶段具有回城回镇难回村的特点,且存在诸如"中青离家老后回"等第一代农民工群体性特征。②回流农民工对县域城镇化过程有积极的影响,表现为县城大城区和乡镇小镇区的空间外溢效应以及不同乡镇的差异性空间效应,充分反映贵州山地特色城镇化过程,是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县域回流农民工的就地就近城镇化。③行政驱动型、交通驱动型和产业驱动型是喀斯特高原山地区农民工回流与县域城镇化空间效应的三种外溢模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罗海波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42->K+、Ca2+、HCO3->Na+、Mg2+、Cl->NO3-、NH4+>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42-、Ca2+>Mg2+、Cl->K+、Na+、NO3->NH4+>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和Mg2+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