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5)
2023(12502)
2022(10289)
2021(9514)
2020(7889)
2019(17934)
2018(18111)
2017(34614)
2016(19050)
2015(21512)
2014(21667)
2013(21147)
2012(19002)
2011(16888)
2010(16644)
2009(15048)
2008(14445)
2007(12688)
2006(11016)
2005(9668)
作者
(55704)
(45987)
(45663)
(43533)
(29273)
(22034)
(20683)
(18242)
(17459)
(16357)
(15748)
(15530)
(14542)
(14513)
(14258)
(14045)
(13763)
(13735)
(13230)
(13130)
(11486)
(11301)
(11105)
(10409)
(10353)
(10194)
(10159)
(10089)
(9265)
(9090)
学科
(75205)
经济(75124)
管理(55682)
(54726)
(45406)
企业(45406)
方法(34243)
数学(29352)
数学方法(29036)
(21359)
中国(20865)
业经(18372)
(17920)
技术(17433)
(16837)
地方(15381)
农业(14658)
理论(13170)
(12703)
贸易(12696)
(12321)
(12159)
(12154)
环境(11847)
(10970)
财务(10896)
财务管理(10880)
(10498)
教育(10454)
企业财务(10307)
机构
大学(269691)
学院(267706)
管理(109247)
(102963)
经济(100649)
理学(95086)
理学院(94078)
管理学(92448)
管理学院(91975)
研究(89216)
中国(63753)
(58376)
科学(57735)
(44739)
(44026)
(43964)
业大(43043)
研究所(41234)
中心(39634)
(38282)
北京(37003)
财经(36100)
(35999)
师范(35663)
农业(34028)
(33277)
(32920)
(31325)
技术(30086)
经济学(29822)
基金
项目(190864)
科学(149468)
研究(139633)
基金(137250)
(120406)
国家(119423)
科学基金(102184)
社会(86178)
社会科(81612)
社会科学(81589)
(74890)
基金项目(73680)
自然(67048)
自然科(65457)
自然科学(65445)
自然科学基金(64267)
教育(63332)
(63006)
编号(57327)
资助(55643)
成果(45417)
重点(42613)
(41000)
(40676)
(39985)
课题(39223)
创新(37281)
科研(36450)
项目编号(35211)
国家社会(35055)
期刊
(110757)
经济(110757)
研究(76600)
中国(48479)
学报(44639)
科学(41562)
(39694)
管理(39202)
大学(33769)
教育(31963)
学学(31699)
(31614)
农业(27891)
技术(25877)
业经(19347)
(18989)
金融(18989)
经济研究(17037)
财经(16740)
图书(15801)
科技(15788)
问题(15074)
(14323)
技术经济(14315)
(14162)
林业(13588)
理论(13324)
现代(12456)
实践(12417)
(12417)
共检索到380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全林  王继和  赵明  詹科杰  刘虎俊  
对退化人工梭梭林进行恢复试验研究发现:滴灌可使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显著提高;梭梭光合作用增强;群落物种数增多,盖度增大;防风固沙作用增强。布设机械沙障可使退化梭梭林地表粗糙度增大,林内近地面层风速、输沙量显著下降。春灌3 a后,不仅退化梭梭个体恢复正常生长,同时梭梭林群落物种组成数明显增加,盖度显著增大,生态功能也逐渐恢复。雨水集流和雨水下渗改造两种模式应用1~2 a后,退化梭梭林地土壤含水率均有明显提高。滴灌、布设机械沙障、春灌和改造结皮4种技术措施对退化梭梭林生长及其环境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其中滴灌、机械沙障恢复技术是当前和今后推广的主要措施;春灌和改造结皮可作为前两种技术的补充措施。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刘江  
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的退化关系到绿洲边缘荒漠化的扩张和绿洲生态安全,是荒漠化防治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由于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起防风固沙作用的人工梭梭林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已威胁到民勤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退化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在野外植被调查、土壤采集与化验的基础上,对梭梭群落进行退化程度的划分,探索不同退化程度的梭梭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征,以及植被退化过程与土壤特征变化之间的关系,为荒漠区土壤质量监测评价、退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吉小敏  宁虎森  梁继业  罗青红  雷春英  
梭梭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维持脆弱生态的优良树种,对退化梭梭林进行有效的更新复壮是保持其生态功能的重要手段,而平茬复壮就是其中一种主要方法。以奇台县西北湾乡荒漠人工梭梭林区作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样地试验和观测,系统研究不同平茬时间、平茬高度和平茬强度等不同处理方式下,研究区人工梭梭林木的枝条特征(枝长和枝粗)和成枝能力(新生枝条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平茬时间、强度和高度处理下梭梭成枝能力与枝长、枝粗的影响结果有所差异;就维持过渡带生态的作用而言,冬季处理的梭梭复壮效果要优于春季,100%平茬强度和60 cm平茬高度对梭梭更新复壮的综合效果最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雅娟  贾志清  
2009 年秋季( 9 月份) 在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绿洲 - 荒漠过渡带,选择栽植 2,5,10,20 和 30 年的人工梭梭林,测定 20,30,50,100,150 和 200 cm 土深的土壤含水量,应用稳定氧同位素方法研究人工梭梭林的水分来源。结果表明: 梭梭林 20 ~ 30 cm 土层含水量显著高于 150 ~ 200 cm 土层; 土壤浅层的水分来自夏末和秋初的自然降雨; 随林龄增加,梭梭对地下水的利用比例逐渐增加,而对浅层土壤水分的利用比例逐渐降低; 2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 100,20,30,50 和 200 cm 土壤水分,5 年生梭梭依次主要利用地下水以及 200,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建华  董建新  高立杰  高宝嘉  李兰会  
2005—2006年夏季在河北塞罕坝地区运用固定样线法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人工针叶林恢复形成的40年生人工针叶林鸟类群落进行调查,并同自然恢复形成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和天然针阔混交林进行比较。共记录鸟类39种,分别隶属于8目17科。结果表明:人工针叶林恢复对退化森林生态系统鸟类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人工针叶林鸟类物种数为(4.14±0.60)种.hm-2,密度为(26.21±7.64)只.hm-2,均高于或显著高于(P=0.018)天然阔叶林,且密度与天然混交林无显著差异(P=0.902),人工针叶林中的沼泽山雀和黄眉柳莺的密度有了显著提高,分别从(2.78±0.67)只.hm-2和(1.21±0.4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涵  孙芳芳  马松梅  王春成  张丹  张云玲  
【目的】探明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的种群结构及其数量动态,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并分析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本研究在甘家湖自然保护区设置了大小为50 m×50 m的梭梭和白梭梭样地,利用种群生态学方法、点格局分析方法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生长特征及各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揭示不同样地内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1)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基径呈倒"J"型,幼苗和幼树的个体所占比例较高,种群结构为增长型;(2)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均表明低龄级的个体数较多,2种植物的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Ⅰ型(凸型),种群属于增长型;(3)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分别在0~2和0~3 m的尺度上呈聚集分布,在其余尺度上呈随机分布。【结论】甘家湖梭梭和白梭梭种群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及稳定性较强,并呈现出在较小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志清  卢琦  郭保贵  赵明  梁远强  
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梭梭群落的分布特征、生理特性、人工林适生立地条件评价、密度与水分平衡研究、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及其效益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随着我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与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展,适生植物的筛选已成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今后应加强梭梭快速扩繁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梭梭植物群落稳定性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雷  崔旭盛  吴艳  翟志席  郭玉海  
以梭梭和肉苁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梭梭树龄与肉苁蓉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梭梭基径粗、株高、冠幅、肉苁蓉直径、花序长、蒴果数、有效果数、单蒴果重和单株种子产量与梭梭树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93以上。2)随着梭梭树龄增长,与对照相比,单株肉苁蓉种子产量提高了2~5倍。直径<0.5mm的种子所占比例下降,直径为0.5~0.7mm种子所占比例提高。3)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所寄生的肉苁蓉直径和花序长可达21.72mm和30.8cm以上,并且蒴果数、有效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分别可达143个、128个和11.810g以上。5年生及以上的梭梭可作为寄主培育肉苁蓉留种植株。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泉水  谭德远  刘玉军  王春玲  
综合国内外对梭梭抗旱胁迫的研究成果,从水分生理、光合生理、解剖结构、渗透调节、膜系统保护酶、激素等方面阐述了梭梭对干旱的适应及抗旱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领域应重点研究的工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在研究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组成、结构、功能的基础上 ,提出了退化群落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 3个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分析了退化群落在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高度、盖度、实生株 /总株数、组成结构、显著度、生物量等特征指标的恢复潜力度、恢复度和恢复速度的变化 ,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低一级演替阶段群落向相邻更高一级演替阶段群落恢复的潜力度最高 ,群落自然恢复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顺序替代过程 ;早期阶段恢复潜力度较高、恢复度低、速度慢 ,中期阶段恢复潜力度高、恢复度中等、速度快 ,后期阶段恢复潜力度低、恢复度高、速度慢。群落整体恢复速度低于群落各特征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丹妮  马瑞  刘虎俊  张瑜忠  
【目的】梭梭是我国干旱区造林的关键树种,探索合理的种植点配置以提升林带的防风效应,应对沙区风沙频繁的危害。【方法】本研究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对种植点配置发生变化时的流场和防风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共设计了A_Ⅰ、A_Ⅱ、B_Ⅰ、B_Ⅱ4种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林带(A:品字形;B:矩形;Ⅰ:株距34 cm、行距17 cm;Ⅱ:株距17 cm、行距34 cm)。【结果】(1)种植点的间距和排列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林带的防风效应,对于同一排列方式,“小株距、大行距”型林带风速减速区与弱风区的面积均大于“大株距、小行距”型林带,即A_Ⅱ> A_Ⅰ、B_Ⅱ> B_Ⅰ;对于同一间距,品字形林带的风速减速区与弱风速的面积均大于矩形林带,即A_Ⅰ> B_Ⅰ、A_Ⅱ> B_Ⅱ。(2)间距比排列方式对防风效应的影响更为明显,防风效应由大到小的排序为:A_Ⅱ> B_Ⅱ> A_Ⅰ> B_Ⅰ。(3)AⅡ型林带防风效应最好,但带后风速恢复速率最大。【结论】不同种植点配置的梭梭林垂直及水平流场、风速变化和防风效益差异显著,在生产实践中,当造林密度一定时,建议优先选用“小株距,大行距”的品字形配置方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芳芳  聂迎彬  马松梅  魏博  吉万全  
【目的】基于nrDNA和cpDNA 2种基因,探讨中国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分化,分析2种基因的单片段及其片段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并分析生态位分化的程度及其对物种进化的影响,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2个nrDNA序列(ITS2、ITS1-ITS4)和3个cpDNA非编码区序列(trnS-trnG、rps4和trnV),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同域分布的梭梭和白梭梭共30个个体进行序列分析;利用距离法(基于Kimura 2-parameter)研究2种植物的遗传分化;基于贝叶斯方法分析个体间的分子系统关系;并利用距离法、系统发育树法、BLAST比对法和诊断特征法评价ITS和cpDNA的单序列及其组合对2种植物的物种鉴别力。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位分析软件ENMTools V1.4定量分析梭梭与白梭梭生态位分化的程度。【结果】1)对于梭梭和白梭梭,2个ITS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1 117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34.74%和34.82%,总的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2.33%和1.43%; 3个cpDNA序列拼接比对的总长均为2 344 bp,G+C含量平均分别为59.62%和59.39%,信息位点数分别占片段总长的0.68%和0.43%。2)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构建的贝叶斯系统发育树都表明梭梭和白梭梭各聚为一支。3)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计算的2种植物的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的最大遗传距离,并且种间种内都存在1个明显的距离间隙,表明本研究所用的ITS和cpDNA的序列组合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4)基于4种方法评价的ITS和cpDNA序列对梭梭和白梭梭的物种鉴别力表明:2个ITS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 cpDNA序列中,rps4的单序列及其与trnS-trnG,trnV的两两序列组合的鉴别率均为0,而trnS-trnG,trnV的单序列及其序列组合,以及trnS-trnG+trnV+rps4组合的鉴别率均为100%。5)生态位参数D值和I值的观察值和一致性检验的模拟值都集中在0.65和0.90左右,表明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结论】基于ITS和cpDNA序列组合,梭梭和白梭梭物种间的遗传分化明显,分子系统关系清楚; ITS和cpDNA序列组合都可以作为鉴定梭梭和白梭梭的DNA条形码序列;梭梭和白梭梭的生态位分化不明显,说明生态因素很可能对2种植物的分化与进化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2种植物很可能也具有相近的进化历史。本研究的结论可以为梭梭和白梭梭的系统发育、遗传和进化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海澜  王俊刚  邓小霞  彭俊  马天文  何泽敏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为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亚、非荒漠区(蒋进,1992),分布在我国35°-48°N、60°-111°E之间的干旱沙漠地带,种类主要为梭梭和白梭梭(H.persicum)(张景波等,2010)。我国现有梭梭林约1156.72万hm2,其中新疆占72.3%,大多分布在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耐盐性(周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泉水  谭德远  王春玲  史作民  马超  
在新疆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试验站的肉苁蓉良种繁育基地内,选择立地条件、梭梭树龄、林分密度、林木株行距、接种肉苁蓉方式以及管理措施等基本一致的梭梭人工林为试验地,开展肉苁蓉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和采挖肉苁蓉后不回填采挖坑、采挖肉苁蓉后回填采挖坑、不采挖肉苁蓉(对照)等对梭梭根际土壤水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挖肉苁蓉后形成的采挖坑对坑侧土壤水分具有明显的影响,其影响范围因土壤层次而异。在0~20cm的土层内,离采挖坑越近,土壤含水率越低;在20cm以下的土层中,这种变化趋势依然存在,但在距采挖坑45cm处以远,土壤含水率受采挖坑的影响逐渐减弱。肉苁蓉采挖坑不同处理方式之间的土壤含水率存在显著差异。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旭盛  郭玉海  杜友  陈晓丽  翟志席  骆翔  赵东平  朱艳霞  
自然生长条件下,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 (C.A.Mey.) Bunge.)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随树龄增长的变化尚不清楚。本试验以秋季采集的1~4年树龄的梭梭为材料,测定了梭梭不同器官内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1)随着树龄增长,梭梭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累积量成倍提高,1~4年树龄梭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累积量依次分别为9.40、17.75、73.18和239.52 g/株。2)不同树龄梭梭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各器官间有所差异,其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根内含量最高,光合枝次之,茎杆最低;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茎杆中最高,根次之,光合枝最低。试验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