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81)
- 2023(18076)
- 2022(15097)
- 2021(13926)
- 2020(12063)
- 2019(27676)
- 2018(27448)
- 2017(52876)
- 2016(28593)
- 2015(32239)
- 2014(32126)
- 2013(31886)
- 2012(29105)
- 2011(26135)
- 2010(26244)
- 2009(24637)
- 2008(24734)
- 2007(22316)
- 2006(19532)
- 2005(17724)
- 学科
- 济(122073)
- 经济(121906)
- 业(104750)
- 管理(98308)
- 企(92226)
- 企业(92226)
- 方法(56396)
- 数学(46711)
- 数学方法(46161)
- 财(39580)
- 农(37716)
- 业经(34680)
- 中国(29390)
- 制(28441)
- 务(26797)
- 财务(26734)
- 财务管理(26680)
- 农业(26067)
- 企业财务(25274)
- 贸(23573)
- 贸易(23562)
- 易(22959)
- 地方(22078)
- 技术(21726)
- 和(21272)
- 学(21041)
- 理论(20634)
- 体(19663)
- 划(19584)
- 银(19529)
- 机构
- 学院(415632)
- 大学(412217)
- 济(172876)
- 经济(169412)
- 管理(165499)
- 理学(142077)
- 理学院(140616)
- 管理学(138324)
- 管理学院(137545)
- 研究(132535)
- 中国(105242)
- 京(86154)
- 财(83345)
- 科学(80539)
- 农(72693)
- 所(66981)
- 财经(65693)
- 江(64254)
- 中心(62707)
- 业大(62078)
- 研究所(60283)
- 经(59573)
- 农业(57137)
- 北京(53409)
- 经济学(52912)
- 州(50423)
- 范(50229)
- 师范(49703)
- 财经大学(48553)
- 经济学院(47978)
- 基金
- 项目(275233)
- 科学(217999)
- 基金(201877)
- 研究(199907)
- 家(175521)
- 国家(174015)
- 科学基金(150931)
- 社会(128422)
- 社会科(121865)
- 社会科学(121826)
- 省(107929)
- 基金项目(106898)
- 自然(98155)
- 自然科(95867)
- 自然科学(95839)
- 自然科学基金(94203)
- 教育(92161)
- 划(89895)
- 资助(82541)
- 编号(80787)
- 成果(64588)
- 重点(61552)
- 部(61544)
- 创(58997)
- 发(58489)
- 创新(54647)
- 课题(54506)
- 国家社会(53663)
- 制(53391)
- 科研(53188)
- 期刊
- 济(192049)
- 经济(192049)
- 研究(117556)
- 中国(81258)
- 财(69350)
- 农(67004)
- 管理(64155)
- 学报(63129)
- 科学(58974)
- 大学(48394)
- 学学(45793)
- 农业(45346)
- 融(39211)
- 金融(39211)
- 技术(38447)
- 教育(37665)
- 财经(33173)
- 业经(33007)
- 经济研究(29419)
- 经(28527)
- 业(26506)
- 问题(25760)
- 技术经济(22588)
- 贸(20701)
- 统计(20098)
- 财会(20013)
- 版(19871)
- 现代(19295)
- 资源(18964)
- 策(18912)
共检索到6196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喜 卓越
运用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全国地级市层面非正常经营企业发生率、行业间资源配置效率、地区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实证分析发现:非正常经营企业会引致行业间规模结构逆化及要素价格扭曲,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产生显著负向影响。事实经验表明,处置非正常经营企业,具有行业间规模结构优化效应和要素价格矫正效应,能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京滨 刘赵宁 刘新民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路径,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体而言,数字化转型通过提高企业供应链运作效率与矫正过度投资提升投资效率,进而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在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加显著。结论可为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提供新的经验证据,从而为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备的微观基础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潘 张子尧
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俊青 苗二森
资源错配差异是影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构建了资源错配、企业进入退出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动态微观机制,运用1998—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资源错配会形成外生行业壁垒,致使企业之间表现出不同的边际生产力,直接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更高的税率和融资成本会进一步加重资源错配的扭曲效应。(2)当存在行业壁垒时,企业选择较低的全要素生产率可以缓解收入扭曲效应,内生地决定行业进入和退出门槛,进而导致市场承载过多的低效率企业。这不仅抑制了市场机制对企业的正常更迭效应,还挤压了企业的利润份额,影响了企业技术投资,最终致使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缓慢。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核心指标测度方法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分样本研究还发现,资源错配的改善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钱学锋 高婉
借鉴Melitz&Polanec(2015)的方法,文章计算了2000~2014年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将其分解为生存企业内效应、生存企业间效应和净进入效应,基于资源配置的视角研究进口竞争对中国制造业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竞争主要通过提升各行业生存企业内效应和净进入效应进而提高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受进口竞争的影响有所不同。进一步地,文章还发现:上游进口竞争对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动态全要素生产率也存在正向影响;资本品进口竞争对行业效率的正向影响大于消费品和中间品进口竞争;来自发达国家的进口竞争对行业效率的影响大于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竞争。
关键词:
进口竞争 资源配置 动态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邵宜航 步晓宁 张天华
从部门间资源配置的视角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已经成为增长与发展研究的主要议题之一。本文沿用Hsieh and Klenow(2009)的思路,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1998—2007年的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再测算。分析显示,这期间中国工业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呈现先改善后恶化的态势,其中企业规模对资源配置扭曲的影响最为显著,大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逐渐改善,而小型企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则逐渐恶化,二者的综合效应则使得中国工业企业间总体资源配置扭曲程度从2005—2007年呈现恶化趋势。此外,总体而论,金融市场等导致的扭曲损失大概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两到三倍,但2005年后,对大、中规模企业而言...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关 胡关亮 陈磊
本文以中国1998~2007年工业企业制造业数据为基础,运用Levinsohn-Petrin半参估计法,分别估计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每年的总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分析造成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总TFP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配置效率在这10年间有少许的改善;2.企业平均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差异是国有企业总TFP低于非国有企业的主要原因;3.早期较低生产力的国有企业占有过多资源,这导致比较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从而使得总的生产效率低下。然而随着资源逐渐从低生产力企业流向高生产力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在随后10年中有显著改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董屹宇 宋坤 郭泽光
以2007—2018年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且有风险投资背景的A股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风险投资退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增值与攫取交互的视角下,风险投资退出会对被投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冲击;风险投资退出会导致企业研发投资比重下降,同时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即通过“创新阻碍效应”和“管理制约效应”降低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在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企业、高科技企业及管理层未增持股份的企业中,风险投资退出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冲击更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关 胡关亮
本文在Hsieh & Klenow(2009)提出的测算资源配置效率方法的基础上,突破了模型规模报酬不变的限制,提出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出价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衡量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本文首先采用Levinsohn-Petrin(2003)半参数估计方法估计出行业的要素产出弹性,然后结合一个涉及异质产品的垄断竞争模型计算得到:若资本和劳动均为有效的配置,1998年我国的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将提高57.1%,而2007年将提高30.1%;此外,在这10年里,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10.1%,而劳动配置效率的改善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了7.3%。...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文 孙早 牛泽东
近年来,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之间逐渐达成共识:有限的资源未能得到优化配置是阻碍发展中经济体生产率水平提升的重要原因。本文以1993—2011年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分行业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经验层面上系统分析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资源错配对中国非农部门TFP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相对于中国制造业TFP的持续改善,服务业的TFP则长期徘徊在低位,二者之间的资源错配程度在进入21世纪后明显加重,造成非农部门TFP近40%的损失;(2)21世纪以来,制造业和服务业间的资源错配绝大部分来源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错配;(3)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资本错配普遍高于劳动力错配。本文的引申含...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资源错配 非农部门TFP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漓江
随着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水平逐渐提高,贸易自由化引致的进口竞争成为影响企业退出和进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文章使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首先,使用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了进口竞争对企业退出和进入的影响,发现进口竞争较大程度促进了低生产率企业和小规模企业的退出,而没有显著地影响企业进入;其次,考察了进口竞争和企业更替对存活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进口竞争和企业更替均显著提高了存活企业生产率;最后,基于对总量生产率变化的DOP分解,分析了进口竞争对行业总量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竞争通过引致企业退出显著促进了总量生产率增长。文章认为,无论从微观还是总量层面看进口竞争对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总量生产率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进口竞争 企业退出和进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田磊 陆雪琴
本文构建嵌入进入退出机制的异质性企业动态一般均衡模型,量化研究削减在位企业税费(“减税”)、降低潜在进入企业市场进入费用(“降费”)对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动态等宏观经济变量的长期影响。本文发现:(1)减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总产出,但会抑制企业动态(企业退出率降低);降费能够有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和总产出,活跃企业动态;(2)在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时,适度增加与居民消费呈互补关系的政府消费的份额能够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和总产出的提升。主要政策启示:减税和降费应协调推进,不可偏废,既要通过减税增大在位企业的继续经营价值,又要通过降费保持市场竞争压力,两者共同促使企业不断进化,提高效率,进而实现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建 郑江淮
关于资本深化促进生产率提升、资源错配导致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低下的问题,学术界基于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已基本达成共识,而针对小企业研究较少。本文构建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并基于江苏省小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本深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而与生产率为U型关系。资本深化程度较低或较高的企业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可以促进生产率提升,而中等水平的企业呈现抑制效应。这在小规模企业、低技术行业中更加明显。小企业面对劳动工资、利率水平上涨,其资源配置效率被抑制,但是能够提升企业生产率。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同时,对中小企业人才和用工政策应予以更多支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朝阳 李雪松
本文基于WIOT2016和ADB—MRIOT构建了我国2000—2020年分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在估算各行业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整体和分行业的要素配置效率及其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我国整体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农、林、牧、渔业的配置效率持续改善,而金融业的配置效率持续降低。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导致我国2000—2015年要素配置效率逐渐下降的主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我国要素配置效率明显上升但与发达国家及最优配置水平之间仍有一定距离。反事实分析表明,配置效率改善具有较大的生产率效应,我国要素配置效率在达到美国和加拿大要素配置效率水平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可分别提升28.02%和25.23%,处于最优状况下可提升约37.3%。为优化我国资源配置效率及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应进一步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在要素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各类人才在市场间自由合理流动,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资本要素在行业间的错配程度;着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扭转制造业行业技术进步增速普遍下滑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