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94)
- 2023(14090)
- 2022(12304)
- 2021(11407)
- 2020(9778)
- 2019(22176)
- 2018(21736)
- 2017(42005)
- 2016(23017)
- 2015(25645)
- 2014(25457)
- 2013(25106)
- 2012(22749)
- 2011(20569)
- 2010(20294)
- 2009(18757)
- 2008(18160)
- 2007(15793)
- 2006(13659)
- 2005(11894)
- 学科
- 济(85396)
- 经济(85258)
- 管理(64848)
- 业(64101)
- 企(51508)
- 企业(51508)
- 方法(42040)
- 数学(36770)
- 数学方法(36375)
- 中国(23795)
- 农(23565)
- 财(23011)
- 学(20282)
- 业经(19247)
- 制(17907)
- 贸(16660)
- 贸易(16653)
- 易(16201)
- 地方(16020)
- 农业(15553)
- 银(15197)
- 银行(15128)
- 务(14677)
- 财务(14614)
- 财务管理(14587)
- 理论(14485)
- 行(14303)
- 技术(13955)
- 企业财务(13815)
- 融(13799)
- 机构
- 大学(326835)
- 学院(323459)
- 管理(129158)
- 济(124490)
- 经济(121801)
- 理学(112662)
- 理学院(111393)
- 管理学(109369)
- 管理学院(108796)
- 研究(107044)
- 中国(80975)
- 科学(70170)
- 京(68959)
- 农(59767)
- 财(57887)
- 业大(54556)
- 所(54446)
- 研究所(50265)
- 中心(48616)
- 农业(47462)
- 财经(46871)
- 江(45659)
- 北京(43169)
- 经(42738)
- 范(40940)
- 师范(40429)
- 院(38684)
- 州(37125)
- 经济学(37092)
- 财经大学(35132)
- 基金
- 项目(230261)
- 科学(179245)
- 基金(167288)
- 研究(161400)
- 家(148531)
- 国家(147316)
- 科学基金(125325)
- 社会(101434)
- 社会科(95975)
- 社会科学(95951)
- 基金项目(89810)
- 省(89671)
- 自然(84426)
- 自然科(82437)
- 自然科学(82412)
- 自然科学基金(80951)
- 划(76456)
- 教育(73341)
- 资助(68638)
- 编号(64610)
- 重点(51471)
- 成果(51054)
- 部(49819)
- 创(47751)
- 发(47605)
- 科研(44845)
- 创新(44606)
- 课题(43931)
- 计划(43709)
- 大学(42185)
- 期刊
- 济(129142)
- 经济(129142)
- 研究(92256)
- 学报(59531)
- 中国(58402)
- 农(53384)
- 科学(51793)
- 管理(44058)
- 大学(44005)
- 财(42224)
- 学学(41856)
- 农业(36628)
- 教育(31174)
- 融(29400)
- 金融(29400)
- 技术(24785)
- 财经(22203)
- 业经(21523)
- 经济研究(20644)
- 经(18756)
- 业(18617)
- 科技(16980)
- 问题(16973)
- 版(16397)
- 业大(16093)
- 理论(15803)
- 图书(15536)
- 技术经济(14868)
- 实践(14611)
- 践(14611)
共检索到456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钱锡红 申曙光
在养老保险的研究中,参保人的满意度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目前学术界很少从微观层面来探讨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参保人的角度对养老金满意度展开研究,并收集南方五省退休职工2 772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养老金满意度受参保人健康状况、养老金水平、家庭财产的正向影响,而参保年限、支出状况与养老保险满意度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退休前工资对养老保险满意度的影响不大,但退休前任职级别却与养老保险满意度有负相关关系;参保人的婚姻状况与配偶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对参保人的养老保险满意度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对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有重要启示,也可为相关政策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养老金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阳义南
2011年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表明,退休职工的再就业率为4.6%(男4.27%,女4.54%)。Binary Logistic模型的回归结果显示,当前广东省的养老金水平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负,降低了职工退休后的再就业比率。而二次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当养老金水平超过某一拐点之后才会降低退休职工再就业。这是由于广东省养老金水平调整过快造成的。研究表明:教育水平、健康对退休再就业的影响显著为正,工龄的影响显著为负。职务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的再就业行为并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养老金 退休 再就业 低龄退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郑婉仪 陈秉正
企业年金是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补充,企业年金的发展将关系到我国未来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同时,也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模拟(Simulation)和情景分析方法,以我国目前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模拟了未来不同情景下我国职工个体的基本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和企业年金给付的替代率,对企业年金对我国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和预测,指出了企业年金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替代率方面的放大作用,以及比基本养老保险在提高退休职工收入方面的更高效率。
关键词:
基本养老保险 企业年金 替代率 模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骆正清 陆安
文章利用精算技术,首先给出个人退休账户缺口的测算模型,然后根据模型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现行的个人账户制度存在较高的额外收益和较大的缺口,无论退休年龄多少,参保人员普遍受益,但受益程度和缺口大小不均。缺口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可继承性和无限延续性。在未来个人账户做实的基础上,个人账户基金缺口虽然可以通过提高投资收益率与记账利率之差距来缓解,但在当前较低的计发月数下,对未来的投资收益率要求较高,为此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计发月数。前提是通过对替代率的研究,在一定的目标替代率下和不影响退休后生活水平下,增加计发月数,以此来缓解个人账户自身空账。
关键词:
个人退休账户缺口 精算模型 测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晓红
非正常“提前退休”会加重养老保险金的支出负担、加剧养老基金入不敷出、侵害在职职工的权益。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1)要认真执行国家制定的提前退休的政策 ,严禁搭车办理“提前退休” ;( 2 )逐步延长个人缴纳养老金时间 ,严格遵循法定退休年龄 ;( 3)社会保障制度要综合考虑 ,不能顾此失彼。
关键词:
“提前退休” 养老保险制度 措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雷 刘黎明 张诚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文章采用人口精算方法,预测未来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人员分布情况。同时,基于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与计发原则,建立收支模型,对不同退休年龄和不同年份条件下的缴费收入与支出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延迟退休政策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产生的支出减少效应要强于收入增加效应。此外,若将男女法定退休年龄推迟到65岁,则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男女账户的收支差额将推迟10年才会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在现有退休政策条件下,延迟男性退休年龄要比延迟女性退休年龄更为可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祥柱
一、引言我国的养老保险工作随着1979年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其所涉及的各项内容,诸如实施范围、资金来源、享受条件和管理机构等问题,决策者及关心养老保险事业的各界同仁,都曾经进行过理论分析与探讨,并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具体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肖云 刘培森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能够客观反映农民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社会福利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人生活状况满意度、供养老人的难度、土地对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作用、新农保政策的认知情况、养老保险费的承受能力以及政府信誉度等因素对农民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促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如下:继续加大新农保的宣传力度,重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加快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政府信誉度,增强农民投保信心。
关键词:
新农保 满意度 影响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璟
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制度不完善严重制约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延迟退休作为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压力、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措施,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也开阔了我国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路。当前,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可持续面临诸多挑战,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正面和负面的双向影响。应扬长避短、多措并举建立弹性自选激励机制,与其他改革协同推进,促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完善。
关键词:
养老保险制度 延迟退休 老龄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阳义南
对广东省21个地市10000名退休职工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3.2%的男职工、16.1%的女职工属于提前退休,而推迟退休的男职工只有5.7%,女职工只有3.6%。实证结果显示,在考虑了其它控制变量的影响之后,男职工选择提前退休的每月养老金水平会提高5.2%,女职工会提高8.1%,表明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对提前退休者的收益激励。这说明推迟退休并不吻合职工的实际行为,而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难以发挥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激励作用。
关键词:
提前退休 养老金 社会保障 推迟退休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浩然
退休制度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的激励程度。作者通过测算九大行业代表性个体在不同退休年龄的养老保险替代率和边际隐性税率,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个人退休行为存在普遍的负面激励作用,即会增加提前退休行为出现的概率,并且这种负面激励作用存在着很大的行业差异性,低收入行业的职工面临着更严重的负面激励。在这些结论的基础上,作者对弹性退休制度的精算中性原则进行了反思,并建议我国在进行弹性退休制度设计时,既要消除养老保险制度的负激励作用,又要注意保护低收入行业职工的权益。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玥彤 牛津 仲高艳
以南京市区退休人员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退休双轨制对退休人员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方向和影响趋势。结果表明:单位性质要素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十分显著,并且退休双轨制加大了这种影响趋势;退休工资要素对满意度的影响是不显著和不确定的,呈现出不稳定的上下振动趋势;退休双轨制的三种改革态度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废除为不显著的负向关系,没有必要为不显著的正向关系,完善并缩小差距为不显著的正向关系;退休双轨制对男性的影响更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海青 孙祁祥
自20世纪70年代起,社会养老保险对老年人退休决策的影响就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角度看,简单的、拥有强假设的生命周期模型并不能证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行为存在影响,但在放松完善资本市场、养老金精算公平、个体寿命确定等假设,以及加入更多参数以后,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决策的影响可以在理论上被证明,虽然其影响的方向并不确定。从实证角度看,虽然所使用的数据和方法存在很大差别,但大部分研究得到了一致结论,即社会养老保险对退休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这一问题的后续研究方向,包括在模型中加入更多个体偏好参数和国家制度参数,以及在实证中对研究群体进行拓展,从而对制度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
社会养老保险 老年人 退休 评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婧 粟芳
本文基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背景,针对我国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形式,构建了社会统筹部分的收支模型,模拟了延迟退休政策对养老保险收支平衡的影响。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确实能立刻有效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但随着时间流逝,基金的缺口压力仍会再次出现并逐步提升。故延迟退休政策在长期内无法根本解决养老金的缺口问题,只是推迟了养老金缺口的形成时间而已。因此,在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还需采取一些其他措施缓解基金压力。提高投资回报率能在短期内立刻产生效果
关键词:
养老保险 延迟退休 人口老龄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子兰 郑茜文 周成
本文使用三期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分别考察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对退休行为和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会激励职工提早退休,养老金财富每增加1%,职工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平均提早约1.2个月,需要照顾孙子女的职工倾向于提早退休,而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会减弱这一引致退休效应;"新农保"对农民预计停止工作年龄产生微弱的负向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养老保险的引致退休效应将减弱。同时,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农民无休止劳动的意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供给产生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它不仅会影响个体全职劳动时间,也会影响兼职的劳动时间;"新农保"对劳动供给的影响是非线性的。随着养老金给付水平的提高,自家农业活动的劳动时间呈现先逐步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他活动的劳动供给并未受到显著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基本养老金增长率降低,则职工的预计停止工作年龄将推迟,这为中国适时推出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政策提供了经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