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82)
2023(11497)
2022(9426)
2021(8793)
2020(7266)
2019(16329)
2018(15906)
2017(29011)
2016(15918)
2015(17980)
2014(17401)
2013(17035)
2012(15781)
2011(14517)
2010(14198)
2009(13030)
2008(12625)
2007(11034)
2006(9723)
2005(8785)
作者
(49121)
(41070)
(40800)
(38486)
(25890)
(19812)
(18268)
(16211)
(15909)
(14303)
(14265)
(13651)
(13293)
(13103)
(13017)
(12631)
(12267)
(12173)
(11833)
(11694)
(10378)
(10050)
(9934)
(9478)
(9313)
(8995)
(8924)
(8866)
(8409)
(8345)
学科
(62979)
经济(62887)
管理(41810)
(38304)
(28697)
企业(28697)
方法(27512)
数学(24744)
数学方法(24563)
中国(22316)
(18271)
(15918)
(15456)
贸易(15448)
(15435)
(15145)
(14296)
业经(12697)
农业(12032)
(11145)
银行(11093)
(10872)
(10720)
(10652)
金融(10645)
环境(10048)
地方(9675)
技术(8921)
关系(8618)
(8540)
机构
大学(231510)
学院(227164)
(99579)
经济(97867)
研究(90236)
管理(81788)
理学(70982)
理学院(70043)
管理学(68744)
管理学院(68367)
中国(68107)
科学(56274)
(51036)
(49394)
(47530)
研究所(43853)
(43121)
农业(39461)
中心(39269)
业大(38899)
财经(34749)
北京(32621)
(32392)
(32349)
(32093)
经济学(32016)
经济学院(28924)
(28824)
师范(28324)
科学院(28084)
基金
项目(159381)
科学(125059)
基金(118713)
(108842)
研究(108747)
国家(107984)
科学基金(89705)
社会(71875)
社会科(68127)
社会科学(68113)
基金项目(61975)
自然(59146)
(58762)
自然科(57838)
自然科学(57813)
自然科学基金(56855)
(52081)
教育(49107)
资助(48746)
编号(40053)
重点(36912)
(36080)
(34161)
(33019)
成果(32066)
国家社会(31750)
科研(31246)
计划(31134)
创新(31118)
中国(30589)
期刊
(103592)
经济(103592)
研究(68630)
中国(49557)
学报(46860)
(44171)
科学(41127)
大学(34365)
学学(32810)
(31435)
农业(30080)
管理(29788)
教育(22247)
(20002)
金融(20002)
经济研究(19229)
财经(17722)
(17264)
技术(16210)
业经(15439)
(15432)
问题(14102)
(13851)
世界(13250)
国际(12921)
业大(12704)
(12465)
科技(10965)
农业大学(10809)
统计(10149)
共检索到341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生龙  郎晓娟  
文章基于2010、2012和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中国退休政策在男女退休年龄上的规定,使用断点回归设计,探讨退休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检验退休影响健康的机制。研究发现,退休对男性的健康影响不显著,而对女性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产生显著正向的影响,主要原因是退休后女性增加了锻炼的频率;虽然男性的锻炼频率在退休后也有所增加,但退休后男性超重的概率也随之增加,这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锻炼的健康效应。文章具有明显的政策含义,当前中国政府正在考虑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以应对人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鹏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切实保障好老年人健康格外紧迫。基于此,文章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从身体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实证考察了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身体机能健康和心理健康。机制研究表明,医疗保险能够显著提高老年人医疗服务利用、降低老年人慢性病发生率进而影响到老年人健康。因此,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促进医疗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状况下保障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途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林相森  谢强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供给结构恶化以及养老保障基金缺口增大等问题越加严峻。为应对这些问题,学术界与政界建议推出延迟退休政策。延迟退休政策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具体的政策形式。我国老年人的退休行为究竟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此问题的答案是制定有效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基础和依据。为此,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建立probi t模型,实证研究了非经济类及经济类因素对我国老年人退休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非经济类因素中教育水平对老年人退休的影响最为明显,经济类影响因素中家庭净收入对老年人退休有显著的激励作用。而且,城市和农村老年人退休行为有显著的差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立新,姚远  
为了探究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再适应量表(SRRS),对武汉市随机抽取的442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具有主效应和缓冲作用;在有轻度及以下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较多邻居、同事、家人、经济和活动支持能显著改善男性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多朋友、同事和活动支持能显著改善女性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有中度及以上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较多家人支持和较多安慰支持能分别显著改善男性老人和女性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鹃娟   孙可心  
文章基于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分析视角,使用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分析家庭和社区环境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考察社区环境的调节作用,并探讨不同年龄组的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和社区环境均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且社区环境对家庭环境的健康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在不同年龄的老人中,社区环境各因素的影响不同。在中龄老年人中,社区为老设施对于家庭居住条件较差的老人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更强;在高龄老年人中,社区养老服务对家庭居住条件较差的老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因此,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应注重改善老年人生活的家庭及社区环境,以社区为老设施和养老服务扩面、提质、增效为契机,打好家庭和社区环境“组合拳”;通过二者高效配合,尽可能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于学军  
本文应用中国老年科学研究中心1992年"中国老年供养体系调查"数据,估计了OLS,Probit,Tobit和GeneralizedTobit模型。数据分析和估计结果显示,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男性老年人口比女性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好;农村老年人口比城市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好;年龄与老年人口的自理能力分值为负相关关系;而老年人口没有患慢性病的事件与年龄之间呈"U"型关系;教育程度对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教育程度对城市老年人口患慢性病的概率和数量的影响相对更大。总的来说,少数民族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与汉族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没有明显的差异。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孩子数量多的老年妇女患慢性病的概率相对较高。户均收入水平对城乡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都有显著的影响,但在农村,这一影响相对更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金宝  
文章基于对中国老年教育现状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现状的研究,运用积极老龄化观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分析了老年教育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对如何依托老年教育体系构建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机制提出了设计和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董夏燕  何庆红  
在中国空气污染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本文将CHARLS数据和各地级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匹配,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实证研究空气污染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PM_(2.5)和PM_(10)会增加中老年人抑郁严重的危险度,且评估抑郁症状当月的影响最大。对异质性的考察发现,空气污染仅对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女性和45-64岁人的抑郁症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对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空气污染会通过危害生理健康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为此,本文认为一方面要积极治理并预防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不应过度担忧其所造成的损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新,张风雨  
本文利用中国近期老年调查数据,采用多项Logit回归统计方法,从个体的人口学基本特征、家庭子女数及户类型、经济状况及健康指标等四个方面,建立不同的研究模型,对中国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家庭子女数、经济状况及身体健康状况是影响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立新,姚远  
文章运用在湖北省武汉市随机抽取的442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应对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采用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应对方式显著降低;应对方式的不同水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程度不一样,高解决问题、低自责、低幻想、低退避和低合理化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要显著好于低解决问题、高自责、高幻想、高退避和高合理化的老年人;自责、幻想和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其中自责和幻想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消极影响,而解决问题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黎明   王颉琼  
在健康老龄化背景下,本文基于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CLASS)2014年的数据,将孝道期望纳入“居住安排-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分析框架,并分析了这一机制的城乡差异,验证和丰富了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居住安排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抑郁水平产生抑制效应;第二,孝道期望在居住安排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对于同意“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而言,与儿子居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积极效应;第三,分城乡样本发现,与儿子同住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应主要作用于农村老人而非城市老人。而孝道期望的调节效应发生在城市地区,在农村地区不发生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金燕  张倩倩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次追踪数据,采用潜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效应模型,考察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动轨迹及个体差异,并从动态角度探讨社会参与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抑郁情绪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个体差异化特征;(2)随着社会参与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抑郁水平上升速度减缓,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3)社会参与能够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但抑郁情绪的增长和社会参与初始水平无关,只有持续的社会参与才能延缓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增长。文章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口异质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参与促进政策,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机制,增进老年人持续性参与,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常芳  史耀疆  李凡  岳爱  杨斌  杨矗  
长期以来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营养状况一直被忽视,这个群体中日益增多的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如何有效改善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关系未来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本文利用在陕西省10个贫困县45所农村小学营养信息干预的随机试验数据,运用DDD方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in-Differences)分析信息干预对留守儿童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干预对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改善显著优于父母都外出的学生;与父母都外出的非住校生相比,信息干预对父母至少有一方在家的非住校生身体健康状况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对未来改善中国西部农村...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解垩  
文章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CHNS),分析健康对退休的影响。考虑到自评健康存在误差,文章使用两个经过"净化"的健康代理指标,即QWB健康指数以及在自评健康与肌体功能问题进行序数Probit回归基础上取得的潜在健康存量。集中曲线及非连续时间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健康冲击是亲贫困的——贫困阶层更易遭受负向的健康冲击;女性提前退休更易在富人中发生,男性提前退休更易在穷人中发生;健康冲击增加了男性的退休风险,对女性退休决策影响微弱;配偶的健康状况对自身的退休决策没有影响。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廖予熙   罗仁福   杜语  
在退休年龄政策的制定中,老年健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隔,各职业间的流动性不足,退休对于不同职业和职位群体的健康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旨在探究退休对健康的影响是否因职而异,从而为延迟退休时代的到来提供有益的经验证据。利用2011、2013、2014、2015和2018年的CHARLS数据,本文采取两阶段模糊断点设计来检验退休对健康因职而异的差异化影响,并以是否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作为个体退休状态的工具变量。研究表明,退休对健康的影响方向以负面为主,影响的指标以主观健康指标为主。从不同职工群体上来说,退休对于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负面影响最大,尤其是其中的管理层。非正规部门职工也有一定负面表现,不过程度较小。对于企业职工来说,退休并没有造成消极影响。潜在机制可能是退休在不同程度上改变了不同群体泛社交行为的概率。综上,延迟退休政策应考虑针对不同职业、职位的职工进行因“职”而异的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