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58)
2023(13509)
2022(11464)
2021(10548)
2020(9160)
2019(20821)
2018(20526)
2017(39255)
2016(21407)
2015(23738)
2014(23547)
2013(23005)
2012(20868)
2011(18500)
2010(18008)
2009(16526)
2008(16117)
2007(14150)
2006(11623)
2005(9795)
作者
(61932)
(52142)
(51798)
(49227)
(32781)
(25290)
(23622)
(20620)
(19527)
(18114)
(17539)
(17348)
(16438)
(16330)
(16215)
(15979)
(15935)
(15451)
(14976)
(14828)
(13019)
(12672)
(12299)
(11926)
(11790)
(11556)
(11388)
(11361)
(10558)
(10480)
学科
(84672)
经济(84562)
管理(60675)
(59799)
(47943)
企业(47943)
方法(44982)
数学(40620)
数学方法(40161)
(25851)
(23381)
中国(20041)
业经(17974)
(17168)
(16970)
贸易(16967)
(16552)
农业(15851)
(15782)
财务(15741)
财务管理(15707)
企业财务(14901)
地方(14353)
(13992)
技术(13128)
环境(12419)
(12127)
(12074)
银行(12071)
(11780)
机构
大学(300023)
学院(299466)
(122320)
经济(120099)
管理(119043)
理学(105009)
理学院(103895)
管理学(101975)
管理学院(101439)
研究(96083)
中国(71326)
科学(62129)
(60772)
(57165)
(54572)
业大(50574)
(48383)
中心(46263)
农业(45746)
财经(44919)
研究所(44775)
(42268)
(41106)
经济学(38207)
北京(36869)
(36123)
师范(35593)
经济学院(35036)
(34434)
财经大学(33752)
基金
项目(215619)
科学(169531)
基金(159245)
研究(148703)
(141833)
国家(140669)
科学基金(120524)
社会(96112)
社会科(91208)
社会科学(91181)
基金项目(85129)
(84134)
自然(81262)
自然科(79493)
自然科学(79467)
自然科学基金(78066)
(71670)
教育(68328)
资助(64757)
编号(58083)
重点(48730)
(47518)
(45251)
(45144)
成果(44925)
科研(43091)
创新(42394)
计划(42010)
国家社会(40646)
教育部(40480)
期刊
(118180)
经济(118180)
研究(74970)
学报(54129)
(50107)
中国(48018)
科学(46768)
(43210)
大学(39931)
管理(39458)
学学(38285)
农业(34009)
技术(24534)
(22839)
金融(22839)
教育(22118)
财经(21633)
业经(20121)
经济研究(20087)
(18697)
(18463)
问题(16321)
(15810)
统计(15477)
技术经济(14448)
科技(14187)
(14180)
业大(13901)
理论(13773)
商业(13766)
共检索到406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琼  曾国安  
本文选择CHARLS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和OLS模型,基于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考察了我国现行制度下退休及其养老金收入带来的幸福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退休从总体上显著地增加了居民的快乐感;其中,正常退休对生活满意感和快乐感的影响最为明显,提前退休和内退不显著。同时,不仅退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群体异质性,而且退休过渡中的关键因素(收入和闲暇变化)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也具有较大差异。此外,在养老金类型差异带来的幸福感差异中,养老金的相对水平而非绝对数量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由此,退休制度调整应在总体延迟的基础上包容差异性,应与劳动力市场制度完善同步推进。而养老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黄文杰  吕康银  
在世界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延迟退休政策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退休对于老年人的影响也受到了普遍关注,但退休后的劳动参与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利用2013年CHARLS调查数据,基于主观幸福感的两个层面(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考察我国强制退休政策下,退休后选择继续劳动参与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退休后继续参与劳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在女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和闲暇均为劳动参与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中介因素。分群体研究发现,年龄对回归结果有着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而受教育程度则显示出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这提示我们在退休政策设计时需要考虑群体异质性进行弹性化设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本文利用2003年、2005年、2006年和2008年四年的CGSS大样本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退休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退休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平均意义上而言,退休能够增加居民幸福感0.047分(总分为5分);(2)退休对不同群体的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巨大差异。从性别看,退休对男性的幸福感显著为正,对女性的幸福感没有显著影响。从退休模式看,退休对正常退休者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对提前退休者有负面影响,但是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从工作性质看,退休对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产生了负面影响,对事业单位员工有正面影响,但都不显著。对国有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员工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车翼  王元月  马驰骋  
根据养老金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理论,养老金对退休者的再就业行为会产生重要影响,相对于没有养老金的退休者,有养老金的退休者会更倾向于不再就业。本文利用青岛市就业失业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养老金是否影响退休者再就业行为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了分析了退休者个人特征变量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养老金对退休人员再就业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年龄、性别、技术证书对退休人员再就业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东  张郁杨  
本文以总体幸福感和情绪幸福感两个维度衡量农村老年群体的主观幸福感,并根据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全国基线调查数据,采用Ordered Probit与SEM模型检验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自我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各个维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空巢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养老模式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养老依然是提升农村老人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但其作用正逐步弱化;社会养老缺口明显,新农保虽然提高了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幸福感的作用仍然有限;自我养老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最高;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空巢老人幸福感严重依赖于自我经济能力、老年服务设施等养老要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茶香  罗良清  
为解决我国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养老金空账运行问题,延迟退休年龄是专家学者提出的众多举措之一;人社部制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延五用十)政策使得延迟退休年龄已成定局,社会上对此质疑声一片,认为此举会使退休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文章从定量的角度探讨了人社部制定的该政策不但不会使男女职工的养老金财富受损,反而能一定程度上增进其养老金权益。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晶晶  李放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 2013),本文对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其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商业养老金等其他养老金收入二者均对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有显著影响,但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不显著,即相对于非农劳动,提高养老金会更多地减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此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主要影响60岁左右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且对男性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女性老人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赵晶晶  李放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 2013),本文对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其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和商业养老金等其他养老金收入二者均对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有显著影响,但对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不显著,即相对于非农劳动,提高养老金会更多地减少老年人农业劳动时间。此外,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主要影响60岁左右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且对男性老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大于对女性老人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琴  彭浩然  
本文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利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了45岁~60岁劳动者个人特征、配偶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他们延迟退休意愿和无休止劳动意愿的影响。本文发现,女性、具有高级职称和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愿意延迟退休,在企业工作、具有农业户口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倾向于无休止劳动。对延迟退休意愿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妻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但并不受丈夫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无休止劳动的预期均下降。针对以上结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琛徽  于姗姗  
本文基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理论,构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框架,以武汉、荆门、深圳三个城市的离退休员工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社会支持对离退休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持的三个维度均对离退休员工主观幸福感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离退休员工的应对方式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离退休员工的应对方式对社会支持与其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圆  王伊攀  
文章基于CHARLS数据利用生存分析方法,探析了隔代抚育与子女养老对微观个体退休时机决策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传统认识不同,子女对主体进行净转移会延迟主体的退休时间,在主体经济条件不好时延迟效应增强;(2)与其他主体相比,需要照顾孙辈的主体倾向于提早退休;(3)综合考虑经济效应和时间效应,经济效应是造成主体延迟退休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隔代抚育会提前主体退休年龄,而子女养老不会减弱主体的工作意愿,主体会在衣食无忧的前提下,帮助子女分担抚育孙辈的压力。未来政府应加大对学前儿童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创造条件鼓励子女养老,可有效改善老年人福利水平,并缓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保障压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小清  
文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年间8次调查的数据,采用断点回归的方法估计了退休对不同居民群体幸福感的影响,并从幸福感角度探讨完善退休制度的可行路径。结果发现,企业女性退休显著提升了幸福感,男性、机关事业单位女性退休对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收入和社交只对部分居民群体的退休幸福感产生影响,健康才是影响所有退休居民幸福感的主因。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群体,企业女性更乐意退休,在实施延迟退休年龄制度时,不应"一刀切",应推行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改善退休保障制度时,应重点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同时兼顾退休者的收入增长与社交需求。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丁怀富  王公全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元刚  刘嘉艳  齐嵩喆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由于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金政策的特殊性,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集“基础养老金财富”“个人账户养老金财富”和“职业年金财富”为一体的养老金财富精算模型,以养老金财富增加值作为评价标准,研究延迟退休对其养老金财富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钒  
在中国老龄人口比重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养老保险金支出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压力。本文从宏观理论模型和养老保险精算模型的角度,分析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延迟退休对中国养老金账户可持续性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养老金总额会降低,而个人账户缴费率提高,养老金总额会增加,如果实行强制的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总额将会增加。精算模型预测显示:现行缴费率下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在2050年时都将出现亏空,养老金账户不能维持到2050年。如果统筹缴费率和个人账户缴费率分别下降2%和上升2%,则养老金当年结余和累计结余下降年份都会推迟,但在2050年养老金累计结余依然会下降为负值。而如果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养老金累计结余将大幅上升,即使是社会统筹缴费率下降到16%,养老金累计金额到2050年依然可以保持大量盈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