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76)
- 2023(6785)
- 2022(5548)
- 2021(5027)
- 2020(4159)
- 2019(9381)
- 2018(8775)
- 2017(16723)
- 2016(8563)
- 2015(9541)
- 2014(9203)
- 2013(9121)
- 2012(8387)
- 2011(7415)
- 2010(7354)
- 2009(6773)
- 2008(6328)
- 2007(5599)
- 2006(4985)
- 2005(4349)
- 学科
- 济(32653)
- 经济(32574)
- 业(23891)
- 管理(23517)
- 企(18943)
- 企业(18943)
- 方法(13663)
- 数学(11562)
- 数学方法(11426)
- 农(10474)
- 中国(10285)
- 财(8880)
- 学(8010)
- 业经(7881)
- 农业(7227)
- 贸(7062)
- 贸易(7056)
- 易(6849)
- 制(6547)
- 融(5746)
- 金融(5746)
- 银(5470)
- 银行(5446)
- 地方(5442)
- 行(5270)
- 理论(4977)
- 和(4941)
- 环境(4840)
- 技术(4701)
- 收入(4652)
- 机构
- 大学(123577)
- 学院(121850)
- 济(51403)
- 经济(50496)
- 管理(45214)
- 研究(44889)
- 理学(39419)
- 理学院(38942)
- 管理学(38199)
- 管理学院(37990)
- 中国(33343)
- 科学(27747)
- 京(26135)
- 财(23774)
- 农(23631)
- 所(22818)
- 研究所(20949)
- 中心(20148)
- 业大(19368)
- 财经(19169)
- 农业(18830)
- 江(17715)
- 经(17626)
- 经济学(16584)
- 北京(16397)
- 院(16338)
- 范(16052)
- 师范(15800)
- 经济学院(14960)
- 财经大学(14565)
- 基金
- 项目(86617)
- 科学(68758)
- 基金(64764)
- 研究(60826)
- 家(59213)
- 国家(58270)
- 科学基金(48924)
- 社会(40507)
- 社会科(38288)
- 社会科学(38277)
- 基金项目(33481)
- 省(32578)
- 自然(31895)
- 自然科(31188)
- 自然科学(31175)
- 自然科学基金(30642)
- 划(28350)
- 教育(27325)
- 资助(26028)
- 编号(22833)
- 重点(19818)
- 部(19303)
- 发(18711)
- 创(18298)
- 成果(18234)
- 国家社会(17664)
- 科研(17073)
- 创新(17044)
- 教育部(16556)
- 计划(16211)
共检索到182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宋泽
本文利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构建夫妻二人家庭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丈夫和妻子退休对家庭消费福利水平的影响。我们发现,丈夫退休显著降低了家庭人均总收入,造成家庭总消费一定程度的下降,家庭耐用品存量显著下降了43.2个百分点,但夫妻双方退休都没有对各自热量和营养摄入造成显著且程度较大的影响。我们还发现丈夫退休显著增加了自身为家庭购买食品和为家人做饭的时间,夫妻之间存在时间分配上的相互替代,通过寻找价格更低的在家食品,并增加为家庭做饭的频率,保障退休后的消费福利水平。基于以上发现,本文为退休制度和养老保险待遇改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退休 闲暇 消费福利水平 夫妻二人家庭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任明丽 孙琦
退休引起消费的变化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退休对旅游消费影响的研究则少有论及。本文采用断点回归的方式研究了退休与家庭旅游消费的关系,从经济状况与闲暇时间两个角度对影响的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退休降低了老年家庭的旅游消费水平,房屋产权正向调节着家庭旅游消费的结果,隔代照料孙子女辈时间越多即闲暇时间越少的老年人,退休后的消费水平有所增加,且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这表明,住房仍然是老年人旅游消费决策的主要考量因素,而隔代照料孙子女辈的老人由于日常休闲时间的减少,会通过旅游消费的方式获得心理补偿,在老年旅游营销中应将其作为主要的细分指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任彦媛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加,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的价值也得以体现。闲暇教育有助于城市退休老年人个体人格的不断完善,有助于老年人形成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有助于老年人掌握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各种能力,有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为促进城市退休老年人闲暇教育价值的实现,文章提出以下对策:丰富闲暇活动内容,促进老年人自愿选择;合理利用社区资源,推动老年人闲暇活动;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加强老年人自主学习;改进老年大学建设,丰富老年人闲暇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霍伟东 吕晨炜
利用CHFS 2015—2019年的追踪数据,构建家庭生活消费的分层指标,研究新时期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其一级维度指标物质生存消费和精神发展消费也存在显著正向效应。同时,男性退休显著增加了家庭食物、衣着、文娱和旅游消费支出,说明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及其一级维度指标的显著影响具有特定经济意义。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家庭收入/储蓄较高、家庭所处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以及家庭结构表现为丁克家庭时,男性退休对家庭生活消费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立珺 吴泽斌
宅基地使用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用益特权,具有浓厚的福利性质,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的整体福利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从家庭风险承载力的视角探讨了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门槛效应,利用2014—2016年CFPS中的3450户样本数据,构建以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为门限变量的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宅基地退出与农户家庭福利水平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宅基地退出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影响程度与影响方向取决于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的大小;(2)家庭风险承载力存在双重门限效应。家庭风险承载力越强,宅基地退出越能促进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提高;家庭风险承载力较弱时,宅基地退出后其家庭福利水平有所降低;(3)家庭风险承载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拥有宅基地面积大小、宅基地退出补偿金额对农户家庭福利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风险承载力是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影响家庭福利水平的重要门限变量,政府应以家庭风险承载力作为推动中国农村宅基地有序退出的重要决策因素、政策制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农户家庭风险承载力的差异而区别对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代明慧 张红丽 刘立波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和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L)2013年、2015年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研究退休冲击对家庭食品消费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退休冲击导致家庭食品消费减少21%;退休后消费者时间成本下降,倾向于寻找物美价廉的食品,减少外出就餐,增加自己制作食物的频率来减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以时间替代货币支出的形式,使得家庭食品消费降低并未导致实际消费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并未影响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而是引起了家庭食品消费结构和营养摄入结构的变化,特别是脂肪摄入明显降低。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安琪,叶文振
本文运用上海、哈尔滨、广东和甘肃地区已婚男女调查资料,通过对其他影响因素的控制来揭示家庭生命周期对夫妻冲突的实际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婚姻生活不同时期夫妻冲突的发生率呈倒U字型曲线变化,但城市夫妇的争吵频率高于农村,夫妇纷争最少时期城市在老年阶段而农村则在新婚期,矛盾冲突高发期城市在婚后3~7年,农村则在8~13年。双方的同质性在回归模型中显示最大的解释力。家庭角色的合格、经济支配自由度及其相互信任对减少夫妻冲突具有积极影响,而生活压力大、发生争执时双方各不相让则更易使冲突升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宁磊 郑春荣
文章基于延迟退休可能带来就业挤出和闲暇损失的现实背景,在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模型框架下通过引入异质性消费者并根据中国经济校准主要参数,在控制延迟退休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冲击影响的基础上,模拟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职工福利水平的长期影响。研究分析表明:(1)无论是采用保持现有的缴费率不变的政策方式还是保持养老金待遇不变的政策方式,延迟退休均能提高城镇企业职工的社会福利水平——第一种政策会增加社会福利3.66%,第二种政策会增加社会福利1.1%;在保持养老保险缴费率不变的情况下,从长期看,延迟退休5年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2)最优的退休年龄与劳动力市场状态息息相关,如果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最优退休年龄...
关键词:
延迟退休 社会福利 生命周期模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靳永爱 吴林峰
文章基于2016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性别偏好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的影响,重点探讨夫妻性别偏好一致性及类型对家庭二孩生育计划类型和二孩性别期望的影响。结果发现:夫妻在性别偏好上一致的比例(59%)略高于不一致的比例(41%);儿女双全偏好是主要的偏好类型,其次是无偏好,纯男或纯女孩偏好的比例相对较低。性别偏好一致的夫妻更可能在二孩生育计划上达成一致的意见,也更可能对二孩性别表现出一致的期望。夫妻性别偏好不一致不一定会降低家庭生育二孩的可能性,因为即使偏好不一致,夫妻中任意一方存在性别偏好都会显著提高家庭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可能性。一致有二孩生育计划的夫妻中,对二孩性别的期望与丈夫的而非妻子的性别偏好更吻合。
关键词:
性别偏好 二孩生育计划 二孩性别期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甫丽 蒋春燕 蒋昀洁
基于人—环境匹配理论和工作—家庭资源模型,考察员工与配偶工作—家庭冲突匹配对员工工作激情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通过两个时间点获取调研数据,采用多项式回归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对295对夫妻匹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一致性匹配时,员工工作激情与工作—家庭冲突匹配负向相关;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互补性匹配时,互补性匹配在水平上的不断升高有助于提升员工工作激情;自我效能感在员工—配偶工作家庭冲突匹配与员工工作激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青 王楠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2013年的数据,利用模糊断点回归模型检验了我国城镇不同收入家庭退休前后消费支出及消费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论是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均不存在明显的"退休消费困境",但退休前后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工作相关消费减少、教育培训消费减少、与健康相关的消费增加,即城镇家庭的消费结构总体有所调整,但并没有降低生活水平的迹象;(2)低收入家庭对工作状态的变化更加敏感,其中,衣着支出、交通通讯支出、美容支出比高收入家庭降低更为明显;(3)优越的家庭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欣言 赵新生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到来对劳动力市场和消费市场都产生了重要的结构性影响。如何缓解退休带来的收入递减效应,提振退休家庭消费需求引发了学者们的持续关注。文章基于CFPS数据库数据,实证检验了收入来源多样性、退休与家庭旅游消费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退休不利于低收入和社保"乏力"家庭旅游消费支出增长,但有利于高收入和社保健全家庭旅游消费支出增长。收入来源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提振家庭旅游消费,同时有利于缓解退休带来的家庭旅游消费分化现象。因此,应该进一步健全各项社保制度,通过延迟退休或提高退休金的方式缓解退休带来的家庭旅游消费压力。
关键词:
收入来源 退休 旅游消费 CFPS数据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封进 韩旭
本文将退休制度、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考察制度退休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对中国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评析。参保职工办理退休后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这一非劳动收入提高,个人在家庭内提供照料的可能性增加,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下降。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数据中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样本,利用双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女性在办理退休手续(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退休对照料和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减小。男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家庭照料 劳动参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封进 韩旭
本文将退休制度、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放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通过考察制度退休对家庭照料和劳动参与的影响,对中国改革退休年龄的政策进行评析。参保职工办理退休后工作机会减少、养老金这一非劳动收入提高,个人在家庭内提供照料的可能性增加,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可能性下降。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数据中处于退休年龄前后的样本,利用双变量二元选择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参保女性在办理退休手续(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提高34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下降40个百分点;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退休对照料和劳动参与的边际效应减小。男性在制度退休后,照料概率增加13个百分点,劳动参与概率降低47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若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和60岁,则51-60岁女性提供家庭照料的概率将分别下降12和29个百分点。随着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需要权衡劳动供给和家庭照料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退休年龄 家庭照料 劳动参与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娜 Anne de Bruin
基于"收入-闲暇"模型和非一致同意假设,本文利用201.0年12 066位城镇和农村劳动年龄男女(6033对在婚夫妻)信息详细考察了家庭非劳动收入变化对夫妻全天时间利用模式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的家庭中,夫妻间时间利用依然呈现"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家庭非劳动收入相对提升对夫妻间时间配置的影响亦存在遵从社会性别角色规范的明显差异,且农村地区影响更甚。此外,家庭非劳动收入的相对增加显著拉大了夫妻家务时间利用性别距(time use gender gap),但工作时间利用性别距却显著收敛了。家庭非劳动收入相对提升并未显著改善中国夫妻间时间利用上的性别不平等,居民福利的性别差异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